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60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 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8人民版必修1

一、教学内容: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讲新民主主义革命

(2)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大革命的失败。

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四、主要教法:

五、教学过程

(一)历史学习三步曲

了解--理解--见解

(准)-(深)-(新)

(二)历史学习第一步:

“了解”—历史史实、线索、特征(准)

自主学习:

迅速浏览,了解主要历史大事圈点划批,勾勒出重点和难点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1)重要历史概念、术语及有效信息(学生提问,教师解释)

①国民革命

要求学生阅读后能准确地概括出国民革命的定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②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③革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革命统一战线包含四大革命阶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④国民党右派

左派和右派来源于法国大革命;左派代表进步和激进;右派代表保守和反动。

划分国民党“右派”和“左派”的标志是以“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作为分水岭”。

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否定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称为“右派”。

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拥护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称为国民党“左派”。

⑤右倾机会主义。

右倾和“左”倾都是中共党内的路线错误。

(左加引号表示否定)

“左”倾:

不可为而为之(过高估计自身实力或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

右倾:

可为而不为之(过低估计自身实力或过分强调客观条件)

(2)梳理国民革命的知识线索(标志性事件)

开始: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

发展:

北伐战争;工农群众配合

失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展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图表。

起点:

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发展:

黄埔军校;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国民政府和革命军的建立。

高潮:

北伐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大革命斗争教训:

(1)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2)必须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团结一切革命阶层的革命统一战线;

(3)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领导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4)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无产阶级必须建立革命武装。

中国革命的出路: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权建立。

(即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重要内容)

(三)历史学习第二步:

“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深)

阅读—思考—讨论;精读细读,合作交流,思考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说明了什么?

①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中共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有关系。

②教训:

单单依靠工人阶级赤手空拳、单枪匹马是无法战胜强大敌人的。

(建立革命的武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国民党合作?

两党为什么能够合作?

必要性:

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得出的教训

可能性:

两党在反帝反封建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共与之合作。

(3)国民大革命有哪些重大的历史功绩?

为什么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①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②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③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四)历史学习第三步:

“见解”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新)各抒己见;大胆创新

1、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可以得出什么教训?

如何总结历史事件的教训(从失败的主观原因中寻找)

①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领导权;

②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

2、在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的军队东征中,共产党员陈庚勇救蒋介石的性命。

后来有人指责陈庚说:

“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年的仗了吗?

”陈说:

“当时蒋死了,不就可以成了烈士了吗?

”你认为陈是否应该救蒋?

他的回答是否有道理?

如果蒋死了,是否可以避免此后长期的国共武装对抗?

为什么?

应如何看待那位指责者评价历史人物观点?

一、二问:

该救,有道理,(因当时国共合作,国共两党的共同敌人是封建军阀,蒋当时从事的是革命战争)

第三问:

无法避免(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有必然性,即使蒋死了,仍有他人会叛变,如汪精卫)

第四问:

观点脱离了当时历史实际,没有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个人历史作用,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教材内容:

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内容头绪多,教师应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重点讲授、讨论交流等方法如:

  

(1)伟大的开端 这部分涉及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两大内容,.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描述五四运动的场景,使其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帮助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运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等图片,注意对一大召开的事件性描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炼中共早期党员的优秀品质。

应通过比较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重点理解:

中共一大在组织上宣告了党的诞生,中共二大则在思想纲领上进一步完成了建党的任务。

  

(2)国民革命 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梳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兴起→北伐战争开始→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的历史线索,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讨论、交流,探究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从而为下一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应重点依据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结合毛泽东等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论述,按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线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曲折性,从而认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的热情与乐观精神。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本目的重点在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革命的努力。

教学时,可以结合有关资料和教科书,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顺历史线索;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重点明确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最后,简要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的屈辱和抗争,从人民地位、社会性质、世界格局三个层面,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当联系“辛亥革命影响”的知识,使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纵深感。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提问式导入:

辛亥革命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我们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应走什么样的道路?

这个历史重任就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2.目标导航

用CAT课件演示下表:

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体会”,教师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的具体指向。

了解

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国共合作抗日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理解

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革命性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体会

爱国学生、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3.讲授新课

首先向学生解释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异同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1)社会性质相同,即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和对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3)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2)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车命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3)群众基础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4)革命的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领导人民走向资本主义,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请学生阅读模块一,教师引导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学生起来讲述五四运动的经过,教师通过史实分析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背景

经济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政治基础:

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