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278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与友期行(_____)

(2)去后乃至(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4)下车引之(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

你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4)不逾矩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的修养。

9.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l)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_________

(3)三十而立立:

_________(4)人不堪其忧堪:

__________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请你结合学习实际,说说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用“/”对下列句子画出句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解释词语。

(1)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7.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18.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9.解释加点的词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一狼洞其中

(3)丁氏对曰

20.用现代汉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1.下面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其一犬/坐于前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得/一人之使

22.乙文是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记叙精炼,对人物不作描写;甲文是小说,注重对屠户形象的刻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请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作者塑造屠户形象的高妙之处。

 

23.两文末尾划线句子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任选一文,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人不堪其忧。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

27.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8.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

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由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一狼洞其中(打洞)

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C.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D.一狼径去(离开)

30.下列各句中“其”字指代对象相同的是( )和( )

A.恐前后受其敌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乃奔倚其下

D.屠自后断其股

E.场主积薪其中

31.翻译下面语句。

屠暴起,以刀劈其首,又数刀毙之。

32.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33.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静以修身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相委而去

C.久之,目似瞑有闻而传之者

D.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

3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所战胜。

36.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静以修身(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

3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阐述“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求学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志向,心无旁骛。

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C.作者先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接下来先反后正,论述了“静“与“学”“志”三者的关系。

最后一句,再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

D.从文章中可知,成才需要三个条件:

立志、学习、惜时。

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奈何忧崩坠乎

B.吾日三省吾身日月星宿

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D.若屈伸呼吸不若无闻也

4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

①亡处亡气注音:

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舍然大喜注音:

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

4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②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43.杞人忧什么?

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4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弛担持刀

(2)狼不敢前

(3)其一犬坐于前

(4)盖以诱敌

4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后断其股,亦毙之。

B.久之,目似瞑。

C.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D.友人惭,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

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B.第2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

C.第3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转折点,屠户由被动转为主动,双方形成相持阶段。

D.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47.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约定才离开拉,牵拉

2.

(1)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

合适。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

不合适。

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解析】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期”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下车引之”的意思是“便下车拉元方”,“引”的意思是“拉”。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信”“惭”“引”“顾”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

面对友人发怒的情况,元方从“无信”“无礼”两个方面对友人的行为进行了批判,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就是“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意思是: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相关句子。

结合前一句“友人惭”,可知他下车来拉元方,是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再结合元方反驳他的语言来看,可知“引之”是出于对元方的语言、智慧的赞美与认可。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

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回答合适,从友人的“无信”“无礼”来说;回答不合适,从尊重长辈的角度回答。

6.

(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7.

(1)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2)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8.忠信习品德

9.示例:

我选“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和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解析】

6.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说”通假“悦”。

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7.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亦”“乐”“温故”“新”“可以”“为”,要注意两句的语气。

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8.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品德的修养”概括回答即可。

9.孔子的话有学习方面的,有修养方面的,有与人交际方面的,要针对所选句的内容谈感想。

10.儒四书

11.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立身,指有成就。

能忍受

12.孔子说:

“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3.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

”回答即可。

(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10.试题分析: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11.试题分析:

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12.试题分析:

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13.试题分析:

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1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增长才干又怎么来得及

16.

(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彰显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2)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17.淡泊立志惜时

18.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解析】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

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淫慢:

放纵懈怠。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致远:

实现远大目标。

17.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注意要选择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

淡泊、立志、惜时。

1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9.

(1)攻击

(2)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3)应答,回答

20.

(1)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国都的人(都)讲述这件事情,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21.B

22.例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一句,“起”“劈”“毙”三个动词连用,字字有力,生动传神,凸显了屠户反应迅速,身体灵便,动作敏捷的形象特点。

(意思到即可。

23.示例:

选甲文。

文章结尾,在叙述“狼-屠户”故事的基础上,发表感慨,谈论启示,揭示寓意:

再狡猾、变化而欺诈的狼,都逃脱不了猎人的智慧,只会带来笑料。

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