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268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docx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明教案

北京市义务教育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首师大版)

主题一世界上的明古国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明古国以及地理位置,知道明的出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世界明古国的化特色及具有代表性的化遗产。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五带。

2.分析探究人类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研究历史化遗产对历史的发展和今天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3.感受世界古代明的丰富多彩、远流长,体会人类明与地理环境的亲密关系,初步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四大明古国的位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在图中的位置;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的明成就。

教学难点:

1.探究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2.地球的五带。

时安排:

2时

第一时

板书设计:

1.世界上的明古国

地球仪——地图——纬线、经线——地球上的五带

七大洲——四大明古国——亚洲、非洲

四大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1.提问:

如果问你,中国在哪儿?

你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告诉我?

预设:

地球仪、地图。

(板书:

地球仪、地图)

2.导入:

今天,我们就借助地球仪和地图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而了解世界灿烂的历史明。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

第一部分:

关于地球仪和地图

1.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指名说发现。

(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出颜色的变化)

(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是海洋,其他部分是陆地;海洋的面积远远高于陆地)

教师讲解:

我们生存的地球是一个不太规则的扁球体,为了方便人们观察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为我们出行、研究地理提供了方便。

出示一组数据:

地球的表面积是1000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36100万平方千米,有38个中国这么大,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陆地的面积是14900万平方千米,只占地表总面积的292%。

学生阅读。

2.教师依据地球仪讲解:

为了方便研究和观察,科学家把地球仪上画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指示南北方向的是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的纬线。

(演示)

学生观察、比较,谈谈发现。

(预设:

所有的经线都是一样长度,从一点到另一点;所有的纬线长度不等,有长有短)

教师讲解:

所有的经线连接的是南极和北极,所以长度相等,并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

其中,最长的一条纬线叫赤道。

长约40,076千米。

赤道以北叫北半球,赤道以南在南半球。

讲解地球仪上其它特殊的纬线: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出示两半球图:

(地球仪携带起不方便,所以人们出门时更愿意携带地图)。

教师介绍:

东经160度西经20度的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之所以这么划分是为了不让一个大陆或国家分到两个半球。

0度180度经线圈表示新一天和旧一天的分界。

东经160度到西经20度,中跨0度经线的是东半球;西经20度到东经160的是西半球。

4.学生观察两半球图中的七大洲和四大洋,说出名字和位置。

出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数据,学生观察,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简单讲授五带的知识。

6.上述知识的小结。

第二部分:

四大明古国的位置

1.出示四大明古国的位置示意图,学生观察,完成表格:

四大明古国位于大洲大河流域

古代中国亚洲长江、黄河2.汇报交流。

四大明古国位于大洲大河流域

古代中国亚洲长江、黄河

古代印度亚洲印度河

古代巴比伦亚洲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古代埃及非洲尼罗河

观察表格,说一说你的发现?

(预设:

四大明古国都位于亚洲和非洲,且都位于大河流域)

教师强调:

两河流域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古代”)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四大明在地理温度带及其它方面的共同特征?

(预设:

位于北温带,濒临海洋)新标第一网

四大明古国位于大洲大河流域其它共同特征

古代中国亚洲长江、黄河位于北温带,濒临海洋

古代印度亚洲印度河

古代巴比伦亚洲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古代埃及非洲尼罗河

3.学生观察上面的数据,提出自己的问题。

(预设:

四大明古国为什么都起于大河流域?

学生把这个问题写在表格的下面,后思考。

三、布置作业

对照教材P9页的“世界海陆分布图”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写在空白处,并用没的颜色把图中的七大洲涂上颜色。

第二时

板书设计:

明古国农业成就字成就数学成就建筑成就历法成就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古代巴比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

•四大明古国是指哪个四国家?

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

起于哪些大河流域?

四大明古国位于大洲大河流域

•回忆四大明古国的位置特点。

(位于北温带,濒临海洋,起于大河流域)

•回忆上节提出的问题:

四大明古国为什么都起于大河流域?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

1.出示古代中国明成就的表格,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明古国农业手工业建筑字历法

古代中国

教师小结:

明古国农业手工业建筑字历法

古代中国种植粟、水稻、小麦纺织、烧制陶器、青铜铸造长城甲骨古四分历

约4000年前约300年前约2200年前约300年前约2400年前

2.学生自学教材P60至62页,按照教师出示的提示表格在书中进行批注。

明古国农业成就字成就数学成就建筑成就历法成就手工业成就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古代巴比伦

3.汇报交流。

明古国农业成就字成就数学成就建筑成就历法成就手工业成就

古代埃及

时间种植大麦、小麦、亚麻象形字金字塔太阳历古代印度

时间种植棉花0-9十个数字古代巴比伦

时间修堤筑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楔形字空中花园太阴历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运用适当补充一些字、图片。

4.讨论:

四大明古国为什么都起于大河流域?

.师生小结。

三、下作业

下查阅资料,完成表格当中的空白内容,并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北京市义务教育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首师大版)

主题二世界奇迹探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它们的故事,感受世界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初步体会古代建筑的化内涵,分享古代人们的聪明、智慧。

2.技能:

培养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呈现信息、阐述信息的能力(学生自己搜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运用自己的方式和同学交流)。

3.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知道埃及金字塔、秦兵马俑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简单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古代建筑“空中花园”、古罗马斗兽场等。

教学重点:

认识埃及金字塔、秦兵马俑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呈现信息的方式指导。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时

板书设计:

第一时

2世界奇迹探秘

金字塔——震惊世界的奇迹

(空中花园、古罗马斗兽场……)

第二时

2世界奇迹探秘

秦陵兵马俑——气势磅礴

(长城、故宫……)

第一时

一、导入(分)

1.出示图片:

世界奇迹图片(两组,一组为自然奇迹,另一组为建筑奇迹)

教师谈话:

自然奇迹,展示出了自然的魅力、自然的力量和自然的伟大。

人工的建筑奇迹呢?

建筑奇迹向我们展示的是什么呢?

2.揭示题。

(板书:

2世界奇迹探秘)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3分)

1.出示金字塔照片,

教师介绍:

金字塔一般指的是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

其他著名的还有玛雅金字塔、阿兹特克金字塔(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埃及的金字塔。

板书:

金字塔——震惊世界的奇迹

学生提问:

关于金字塔你想了解什么?

教师整理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分析:

哪些问题是通过查阅现有资料能够解决的问题?

哪些问题是需要经过思考、分析、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

预设:

金字塔的位置。

金字塔的数量。

金字塔的用途。

金字塔名称的由。

金字塔的建筑特点。

金字塔的故事。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震惊世界的建筑奇迹?

……

教师帮助学生给上述问题分类:

关于金字塔的位置、数量、用途、名称由、建筑特点、故事等是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一下子就能了解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称它为“基本问题”。

而“为什么说金字塔是震惊世界的建筑奇迹”这样的问题却不是我们只通过查阅资料就能一下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思考、讨论、分析,最后才能得到结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称它为“思考问题”。

基本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思考问题”的解决,是思考问题解决的基础。

2.学生自学教材63页至64页的内容,尝试解决上面提出的基本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中批注的方法。

例: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象征,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距今大约有000年的历史。

-----建筑时间

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补充。

•用途与名称由:

金字塔(Praids)一种类型的建筑物,一般用作陵墓或者祭祀之用。

因为它的外形像中国的汉字“金”,所以就叫它金字塔。

其实与“金”并没有关系。

•数量:

古埃及到底建了多少座金字塔说法各异,有的说有70多座,有的说有80多座。

埃及考古物局局长1993年1月3日宣布,“在吉萨地区又发现一座金字塔。

这是世界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使金字塔总数增至96个。

•建筑特点: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

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

原高146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2度,塔底面积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吨。

据说,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

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世人赞叹。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0年,比前者低3米,现高为133米。

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的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佛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7米,雕象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

整个雕象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

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4000多年的岁月,整个雕象风化严重。

另外面部严重破损,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当作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

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

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被腐蚀。

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倒塌。

三座金字塔石块,可在法国国境四周建造一道高三公尺,厚三十公分围墙。

金字塔的斜度都是五十二度,每一石块密密相连,休想找到缝隙,连刀尖也都插不进,不得不佩服古埃及的度量及工程等一些技术。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

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1度2分。

塔原高146.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

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

他曾根据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

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

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

而是1。

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

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

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

•建筑方式猜想:

猜测一:

器械搬运说

早在公元前40年,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已亲自前往埃及,研究金字塔的建筑方法。

希罗多德认为,法老王出动数以万计的奴隶,运用一系列器械将巨石由低至高一块一块砌上去。

不过,现代的机械工程学专家认为,以当时有限的技术,这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塔顶的巨石重达60吨。

猜测二:

斜坡搬运说

首先在金字塔外面兴建一座大型的斜坡,把石头拉上去。

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

不过,这条斜坡的斜度不得超过7至8度。

以金字塔的高度计算,这条斜坡足足要1英里(约16公里)长,而且到达顶部时非常陡峭。

单是兴建这样一条斜坡的材料便相当于建造一座金字塔,这也是极大的浪费,因此可能性也不大。

猜测三:

浇筑说

2000年,法国人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他惊人的见解,声称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

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方法分析巨石的构造,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

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由此推测,在古埃及,建造金字塔很可能是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先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

这样,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能浇筑成一块块巨石。

猜测四:

水运说

有科学家认为古埃及人使用了“水运法”,即利用水的浮力四两拨千斤,这种说法最早是由埃及物保护委员会主席哈瓦斯提出的,1980年哈瓦斯进行岩心取样时,发现了一个至少0米深的岩壁,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时开凿的港口。

后,又有人还发现了连通港口的水道。

他们认为水运法有可能被用在搬运巨石上面。

欣赏金字塔的相关视频资料。

4.全班讨论:

金字塔为什么是震惊世界的奇迹?

.学生发言:

除了金字塔外,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建筑奇迹?

6.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三、后作业。

搜集秦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

第二时

(本时以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为主)

1.学生提出基本问题及思考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的资料解决提出的问题。

3.教师运用介绍兵马俑。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新授

授时间

月日(星期)

第1时(共2时)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敬仰古代科学家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

能够说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对世界明的影响,了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探究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理解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培养学生能够分析地图,寻找图上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探究、体验过程中,认识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体会古代科学家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对世界明的影响,了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

教学难点

探究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理解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主要教法

讲授、探究、体验

教具

相关和录像

学法指导

通过下搜集资料、阅读、观察、分析的学习过程,体验这样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造纸术四大发明的贡献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师问:

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什么吗?

2师放一段29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说出四大发明的名称,并分析:

为什么要将四大发明作为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重要部分?

3教师揭示题:

中华民族是聪明智慧、富有创造性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化,取得了四大发明及各方面的巨大成就。

今天这节,我们就了解四大发明的贡献。

【板书题:

四大发明的贡献】二.新授:

(一)了解四大发明1教师问:

同学们,对于我国的四大发明,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教师出示学习要求:

1)全班分成四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了解四大发明,完成刚才提出的问题2)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四大发明:

如:

指南针定向演示、讲火药发明的故事、制作(简单造纸)等。

3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随机进行总结。

*造纸术:

师引导:

原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纸张比起原的书写材料,有什么长处呢?

1学生大概说一说。

2学生进行分析:

认识到我国四大发明在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性。

1学生说:

了解发明时间、发明人、发明过程、发明过程的故事、对于世界的贡献。

2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介绍自己了解的四大发明1)介绍造纸术

 

*印刷术:

师问:

活字印刷术是怎样产生的?

讨论:

古代印刷术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指南针:

师:

人们说指南针使海船有了“眼睛”,这是为什么呢?

*火药:

师问:

火药都有什么用呢?

4播放四大发明的录像,学生进行总结。

(二)动手实践1教师说要求:

1)学生说说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

2)小组合作实践活字印刷的过程。

3)步骤要求:

①准备铅字的活字。

②排版。

(根据铅字组合一句话)③拓印,感受古老的中国传统化。

4)集体交流,(小组代表演示过程)师生评价。

三.活动总结:

1师:

正如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赞誉:

“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变化。

”2总结全。

2)印刷术3)指南针4)火药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

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新授

第2时(共2时)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敬仰古代科学家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

知道张衡和地动仪,祖冲之和圆周率;了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探究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理解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培养学生能够分析地图,寻找图上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探究、体验过程中,认识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体会古代科学家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知道张衡和地动仪,祖冲之和圆周率;了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

教学难点

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体会古代科学家的勤劳和智慧。

主要教法

讲解、自主探究

教具

学法指导

采用学生分析资料、研讨地动仪原理、计算圆周率等活动形式。

板书设计

三.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

 

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张衡和祖冲之的照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板书:

张衡祖冲之】2师问:

你们知道吗?

在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其中有两座是以他们命名的,他们到底对世界做了什么巨大贡献呢?

3揭示题:

今天这节我们就了解张衡和祖冲之的故事和贡献。

二.新授:

(一)初步交流、感知:

师:

前搜集关于张衡、祖冲之的人物介绍、发明故事的资料。

(二)了解张衡和地动仪及祖冲之和圆周率*张衡和地动仪1师:

出示12地震的一些资料。

2师:

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快速获得地震信息的重要性。

3通过看录像,进一步了解古代时张衡发明地动仪,以及工作原理。

4师:

地动仪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1学生尝试说出他们的名字2学生谈谈对张衡和祖冲之的了解。

让学生初步介绍这两个人物的故事。

1学生谈谈地震给人们造成的危害。

2对比古今测量地震的方式不同,对于人们带的灾害的不同。

3学生了解地动仪给世界人们带的意义。

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祖冲之和圆周率1师:

说一说∏值在数学中的作用。

2看录像,了解在祖冲之和圆周率。

3体验活动:

测量车轮周长和直径,进行∏值计算,感受古人在创作过程不易。

4师: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三拓展延伸:

1师:

你能谈谈两位科学家对世界的贡献。

2师:

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中国两位著名的古代科学家,你还对哪些科学家有了解?

3教师总结全

1学生根据数学知识,说一说。

2学生可以两个人为一组,一位同学测量远的周长和直径,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然后两位同学共同计算圆周率。

3学生谈谈。

1学生做总结2学生谈谈对其他科学家的了解。

 

北京市义务教育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首师大版)

 

 

古老的丝绸之路

 

 

新授

 

授时间

 

月日(星期)

 

第1时(共2时)

 

 

情感与态度:

认识丝绸之路开通与交往的艰辛,感受东西方不同化的特点与魅力,体会平等、友好往的重要。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及所到达的范围;知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代表人物;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济、化的重要桥梁;认识、理解不同化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丝绸之路及重要历史代表人物在东西方交往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东西方不同化的特点与魅力。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通道,从政治、经济、化等各方面影响和推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

 

主要教法

 

讲授、探究、体验

 

教具

 

相关和录像

 

学法指导

 

通过下搜集资料、阅读、观察、分析的学习过程,体验这样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4古老的丝绸之路

西汉(汉武帝)——张骞——2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长安)——————————————————欧洲、非洲

7000多千米

友好交往

政治经济化

 

(含

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

1.出示石榴树照片,询问学生:

图中是什么?

(石榴)追问:

你知道石榴的原产地在哪里吗?

2.教师出示地图,指出伊朗和阿富汗的位置。

距离如此遥远,石榴是通过怎样的渠道传入到我们这个地区的?

3板书:

古老的丝绸之路。

(出示题:

今天我们就了解古老的丝绸之路)。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

1师:

关于丝绸之路你都知道什么?

(副板书:

基本情况)

·起点:

长安(今天我国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个六朝古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在长安建都)。

(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用演示起点长安的位置)(板书:

中国(长安))

·最远到达的地方:

(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用演示最远到达的地方)(板书:

欧洲、非洲、西亚、中亚……)

·全长:

7000多千米。

(板书:

7000多千米)

·途中经过的地方:

(塔克拉马干沙漠、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河西走廊……)

·名称由:

预设:

·由A:

教材P77页

·传递的最大宗的商品(教师补充:

当时西方人以穿“丝绸”为荣)补充:

周穆王的故事。

·通过丝绸之路传递的物产:

传入我国:

——植物:

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美洲的棉花、烟草、蕃蓍等(:

植物)

——饮品:

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化当中。

(:

葡萄酒)

——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

汗血马)

——(手)工业品:

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化与科技:

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天学、数学(:

佛教,数学)

我国传出:

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茶叶、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