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258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docx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

“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

  以前高考命题倾向于从单一的革命史观着眼,容易让学生误读历史就是政治史和革命史,从而使得历史简单化。

其实,历史是错综复杂的、多面的。

若要客观地展示历史的全貌,无疑要从多维的视角认识和评价历史。

伴随学术氛围的越发活跃和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史学观成为了历史研究的一大热点。

可喜的是,新高考“迎合”了史学研究这一热点,从而使得新史学观成为了新高考命题的“宠儿”。

一定意义上,新史学观已成为新高考历史命题之魂,似乎到了无史学观不成题的程度。

第二轮复习即将展开,我们必须在新史学观引领下进行,否则难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考点链接】

  在新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史学观主要有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具体梳理如下: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一方面,从西方近代化来看,体现经济近代化的考点有: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政治近代化的考点有: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体现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考点有: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另一方面,从中国近代化来看,体现经济近代化的考点有: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体现政治近代化的考点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体现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考点有:

思想解放的潮流、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全球化史观关注的知识点主要有:

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儒家思想)、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如启蒙思想、民主法制等“西学东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后;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后)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

如新航路开辟对对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影响,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的巨大冲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点。

  社会史观认为,如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这种史观指引人们由过去“自上而下”地观察历史,只注意“大人物”、“大事件”转向“自下而上”的观察历史,注意历史上的“小人物”、“小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应对灾荒的措施、辛亥革命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工业革命时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等,主要考点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典型例题】

  【例1】(2010?

山东文综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解析:

此题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客观评价,打破了传统史学从革命史观的角度一味地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革命意义。

  答案:

A

  【例2】(2009全国卷Ⅰ)拉尔夫?

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解析:

此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球化这一概念的理解。

  答案:

C

  【例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

D?

D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解析:

此题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布罗代尔强调古今文明的传承性。

  答案:

D

  【例4】(2011?

广东文综?

16)图1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此题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乡村下层民众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与革命史观指导下所得出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一结论显然相距甚远。

  答案:

A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关于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

它说明了当时中国()

  ①民族工业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

  ②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

  ④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3.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二、非选择题

  4.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

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

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

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概括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

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2)“1500―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表现。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从中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此题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考点。

①民族工业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这一结论无法从表格中得出,②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结论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故①②错误,答案为B。

  2.A此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考点,从材料中不难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据此得出答案A,此题难度不大。

  3.D此题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20世纪初)女工的生活状态,A与材料无关,B与材料不符,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女工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社会地位仍较低。

C迷惑性较大,但整体理解材料可以得知,该女工虽然经济状况较好,但她仍然很自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可见,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二、非选择题

  解析:

该题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1500―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的巨大冲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作用三个主干知识,时间跨度较大。

可见,此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文明史观这一新史观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

  答案:

  

(1)表现:

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

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表现:

①经济:

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②政治:

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亚非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思想:

西方民主思想在亚非拉地区传播,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

  (3)1921年苏俄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贷币关系扩大生产。

1933年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备考策略】

  其一,了解和领悟彰显新史学观的专业术语。

大体而言,彰显现代化史观的专业术语主要有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理性化、科学化等词汇;彰显全球史观的专业术语主要有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等词汇;彰显文明史观的专业术语主要有传承、交流、融合等词汇;彰显社会史观的专业术语主要有下层民众、普通百姓、社会生活、社会习俗、社会问题等词汇,审题时注意从题干和材料中捕捉这些有效信息。

  其二,综合运用各种新史学观解读重大历史事件。

如辛亥革命,从现代化史观来看,它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近代化;从全球史观来看,它是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时代潮流;从文明史观来看,它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近代文明成果,打上了“西化”的烙印;从社会史观来看,它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较大变化。

又如新航路开辟,从现代化史观来看,它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从全球史观来看,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从文明史观来看,它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从社会史观来看,它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如此一来,不仅对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且极大提高了历史学习能力。

  其三,运用新史学观编写复习专题。

第二轮复习即为专题复习,因此,可以尝试运用新史学观编写复习专题。

下面,以编写中国近代化复习专题为例,该专题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中国政治近代化: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单元,中国经济近代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单元,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

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通过上述复习专题的整理,不仅使知识系统化、体系化,而且有利于了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之,新史学观受到了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运用新史学观引领第二轮复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云浮市罗定中学)

  责任编校李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