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824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6运动的小车教案

 

课题

3.6运动的小车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飞行的子弹、踢飞的足球、运动的小车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2、通过撞击实验,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式的能量。

教学重点

通过撞击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1、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

飞行的子弹击穿物体

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

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

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

落下的锤子砸碎了玻璃。

2、教师引导:

同学们,刚才这组图片中,运动的物体都产生了能量,这些能量影响了其他的物体。

那么运动的小车也有能量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

6运动的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

敲击实验,感受运动物体的能量

1、出示课本54页的两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两幅插图的内容,并读一读上面的相关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要求及方法。

2、实验材料:

橡皮锤、音叉

3、实验方法:

第1次用橡皮锤轻轻的敲击音叉。

第2次用橡皮锤重重地敲击音叉。

4、实验要求:

分别仔细听两次音叉发出的声音,并且用手触摸音叉,说一说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5、实验要领:

两次敲击音叉是不一样的,第1次是轻轻地敲,第2次是重重地敲。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用耳朵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且用手触摸音叉,感受两次敲击给音叉带来的不同效果。

6、学生分小组活动,敲击音叉,并且分别感受音叉的不同之处。

7、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并说一说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

轻轻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小,这时用手触摸音叉,会感音叉受到很轻的震动。

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响,用手触摸音叉,会感受到音叉明显的震动。

9、为什么轻轻敲击音叉和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呢?

因为轻轻的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小,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小;而重重地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大,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

活动二:

撞击实验

1、教师引导:

既然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那么运动小车的速度和其能量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通过用实验探究。

2、实验材料:

小车、斜坡、木块。

3、实验要求:

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并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

4、实验注意点:

释放木块时,每次都要从斜坡的同一位置释放。

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者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

用小旗或者其他标志去标记木块被撞击后的位置。

测量距离,记录数据,每次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5、出示活动手册上的撞击实验记录表。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好数据,完成实验记录表,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7、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

8、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撞击实验,我们发现坡度越大,小车释放时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快,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远。

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三、研讨

1、刚刚我们进行了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那么橡皮锤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橡皮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产生震动,可以知道橡皮锤具有能量。

小车从高处释放,滑下来后撞击木块,使木块被撞后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可以看出小车具有能量。

2、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能量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产生的能量越小。

四、拓展

1、出示课本55页的拓展知识,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等等都具有能量。

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2、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预设: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物体就不会工作。

能量存在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也存在能量。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我们还知道从不同坡度上释放的小车,滑下来之后会产生能量,坡度越大,小车滑下来的速度越快,产生的能量也越大。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课题

3.5运动与摩擦力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怎样增加或者减少摩擦力。

3、了解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怎样减少摩擦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怎样减少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摩擦力的实验材料及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1、出示我国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介绍: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在科学技术非常不发达的过去,人们是怎样搬运巨大的石头,砌成这样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的呢?

2、出示课本51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思考:

人们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搬运巨大的石头?

用这样的方法搬运石头更省力。

3、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搬运石头更加省力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5运动与摩擦力

二、探索

活动一:

认识摩擦力

1、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轻轻的滑动,再用手掌使劲的在桌面上滑动,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觉?

两种方式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用手掌在桌面上轻轻的滑动,不需要用多大的力,手掌使劲的摁在桌面上滑动,需要很大的力气。

2、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摩擦力,在我们手掌和桌面之间有一种力,这种力影响着我们的手掌在桌面上的滑动。

3、认识摩擦力

出示课本52页的资料,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什么是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活动二:

用不同的方式搬运重物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教师引导:

既然物体运动时,物体与物体之间会产生摩擦力,那么用不同的方式搬运重物时,拉力会有怎样的不同?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材料:

纸盒、垫圈、绳子、橡皮、胶棒等等。

实验方法:

在纸盒里放入橡皮、胶棒等等物体,通过垫圈拉动纸盒在粗糙的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

2、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搬运纸盒里的重物?

预设:

生1:

让纸盒在平面上直接滑动。

生2:

在纸盒下面垫上滚木,让纸盒在滚木上滑动。

生3:

给纸盒安装上轮子,使纸盒向前滚动。

3、实验操作:

第1步,将装了重物的纸盒放在木板上,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一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了解实验操作方法。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完成本步骤的操作实验,并且完成实验记录的第一部分内容。

教师强调:

本步骤实验操作三次,取平均值,同小组学生之间要互相合作。

第2步,用各种笔做滚木,放在装着重物的纸盒下面,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2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本步骤实验操作方法。

教师强调:

这次实验中的纸盒与第1步实验操作中的纸盒是一样的。

选用的各种笔粗细、长短尽量一致,便于实验操作。

本次实验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这次实验操作,共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学生分小组完成第2步的实验操作,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第3步,给盒子安上轮子,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这次实验的操作方法。

教师强调:

这次实验中的纸盒仍然跟第1次、第2次实验中的纸盒是一样的。

同小组学生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4、教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三次实验,我们初步看出了运用不同的方式搬运重物,所需的拉力有大有小,下面请大家完善好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说一说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5、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运用不同方式搬运重物的时候,所需的拉力有大有小。

重物在平面上直接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给重物安上轮子向前移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6、为什么重物直接在平面上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

而给重物安装上轮子向前运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减小摩擦力的概念

7、教师小结:

这里主要是因为摩擦力的原因。

当我们让重物直接在平面上滑动时,平面与重物之间的摩擦力是最大的,因此,需要的拉力也是最大的;而给重物安装上轮子,轮子和平面之间的摩擦力就小了很多,因此需要的拉力也就小了很多。

板书:

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小,拉力越小。

8、交流讨论:

在第2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用滚木移动重物,请大家想一想,用滚木移动重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出示课本52页第二幅插图,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全班交流。

预设:

用滚木移动重物的优点是可以省力,缺点是重物会颠簸,用这种方法移动重物比较麻烦。

9、教师小结:

其实在第3次实验中,给重物安装上轮子向前运动,轮子就可以看作是移动的滚木。

人类发现可以用滚动的方式前进,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三、研讨

1、教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拉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小,拉力越小。

那么怎样搬运重物最省力?

哪一种方式搬运重物产生的摩擦力最小?

使用轮子搬运重物最省力,使用轮子搬运重物产生的摩擦力也最小。

2、在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摩擦力,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增大摩擦力,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减少摩擦力。

3、出示课本53页上面鞋底的花纹这幅图,想一想:

鞋底为什么会有花纹?

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增大鞋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走路的时候因为摩擦力过小而滑倒。

4、出示课本53页自行车轴承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

自行车的轴承上润滑油是要增大摩擦力还是要减小摩擦力,为什么?

在自行车的轴承上涂润滑油是要减小摩擦力,因为减小摩擦力,我们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可以更省力。

人们往往会在自行车的轴承部分涂抹润滑油,就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5、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哪些地方减小摩擦力,哪些地方增大摩擦力的呢?

请大家来举举例子。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

汽车方向盘上有花纹

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使接触面变得粗糙

冬天结冰时,在轮胎上缠绕防滑链

冬天道路结冰,在上面撒上沙子

减少摩擦力的例子:

行李箱下装着轮子,拖着走既方便又省力。

电风扇转轴做的很光滑

滑冰前刨光冰刀,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儿童滑梯的表面尽可能的光滑。

6、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交通工具都有减小摩擦力的措施,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7、出示课本53页下面两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分别是怎样减小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