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773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

《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docx

银行招聘考试之金融市场监管调控中介机构

一、金融服务市场

一、金融服务业概述

(一)概念

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活动为客户提供包括融资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和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

(二)银行账户管理和资金结算

1、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

①银行账户:

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银行开立的用于办理商品交易、劳务供应等经济往来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活动的活期存款账户;

②四类结算账户:

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

2、票据

①银行票据

(1)概念:

由企业单位或个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2)特点:

票随人到、方便灵活、兑现性强的特点,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户和个人向异地支付各种宽限均可;

②商业汇票:

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适用于企业单位先发货后付款或双方约定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

③银行本票:

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办理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转账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④支票: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交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3、银行卡

①概念:

由商业银行、银行、邮政储蓄三类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②类型

【发行对象】单位卡(商务卡)、个人卡;

【币种不同】人民币卡、外币卡;

【信息载体不同】磁条卡、芯片卡(IC);

【持卡人的资信等级不同】金卡、普通卡;

【持卡人的清偿责任不同】主卡、附属卡;

【是否提供信用透支功能】借记卡(可在网络或POS或ATM转账、提取,不能透支,卡内按活期及利息)、贷记卡(发卡银行给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享有免息缴款);

4、资金结算方式

①概念:

社会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之间由商品交易、劳务供应等经济往来所引起的货币收付行为;

②分类:

现金结算、非现金结算(主要资金结算方式,主要有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证4类);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1、概念:

商行不运用或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不直接增加表内资产负债,利用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分类

①结算性中间业务:

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收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服务(汇款、托收、信用证业务、银行卡业务、资金清算业务);

②待办性中间业务:

商行接受客户委托,利用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向客户提供各种代办服务的业务(债券发行、代收税金、代收电费、水费、电话费、代发工资等);

③担保行中间业务:

商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业务(各种担保、进口开证、备用信用证、承兑等);

④融资性中间业务:

商行向客户提供传统信贷以外的其他融资服务引起的有关业务(租赁、信托投资、出口押汇等);

⑤交易类中间业务:

商行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的业务(各种金融衍生业务,外汇远期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掉期等);

⑥投资银行类中间业务:

资信调查、信用等级评估、工程预决算、资产评估、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财务顾问、融资和理财顾问、企业并购和投资咨询、项目融资、协助企业上市、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

⑦其他中间业务:

保管箱出租、计算机服务等;

3、特点

①自由度较大:

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协议;

②透明度差:

中间业务大多数不能反映在负债表上,许多不能在财务表上得到真实反映;

③高杠杆作用:

金融衍生业务中金融期货、外汇按金交易等业务特征;

4、作用

①不直接构成商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风险较小,为商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②为商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

(四)网上银行中间业务

1、概念:

银行借助个人计算机或其他智能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或其他公用信息网,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2、特点

①大大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有效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②无时空限制,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

③有利于服务创新,向客户提供多种类、个性化服务;

3、业务分类

①信息服务:

宣传银行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②客户交流服务:

电子邮件、账户查询、贷款申请、档案资料的定期更新;

③交易服务:

网上业务主体,包括个人业务和公司业务两类;

4、监管

①网上银行的市场准入;

②网上银行的业务范围;

③对网上银行的日常检查;

④银行客户权益保护、法律界定和国际协调;

二、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二)金融服务业务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增速缓慢,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不协调;

(三)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

(四)国内金融机构开展跨国业务的能力低下;

三、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务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培养金融业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使其真正成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重要产业;

(二)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制;

(四)建立金融服务北部各行业和地区的均衡协调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

(五)大力培养金融人才,机那里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二、金融监管

一、银行业监管

(一)含义

1、广义:

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和他律监管,也包括银行业内部监管和自律监管;

2、狭义:

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及其业务活动监管和管理的总称;

(二)原则

1、依法、公开、公正、效率

2、独立监管:

监管机构独立履行职责,其他政府、团体、个人等不得干涉;

3、审慎监管:

银行业监管实践通行原则,核心原则;

4、协调监管:

各个监管机构建立协调合作,互相配合的机制;

5、跨境合作监管原则;

(三)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1、中国银监会机构设置:

主席1人,副主席4人;

银行监管一部:

国有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

银行监管二部:

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的监管;

银行监管三部:

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监管;

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

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的监管;

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

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

2、中国银监会监管职责

①制定有关银行金融机构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②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业务范围;

③银行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督,查处违法行为;

④审查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⑤统一编制全年数据、报表,依法公布;

⑥金融机构紧急风险处置意见和建议;

⑦日常管理;

⑧国务院交办其他事项;

(四)我国银行也监管存在的问题

1、相关监管法规不完善;

2、非现场监管的真实性、全面性、信息化;

3、现场监管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

4、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5、现有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监管手段落后;

(五)我国银行实施有效监管的对策

1、加强金融立法,健全我国银行监管的法规体系;

2、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

3、提高现场检查的效率;

4、加强监管合作,提升监管合力;

5、提高我国金融监管人员素质;

二、证券业监管

(一)含义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以矫正和改善证券市场的内在问题(市场失灵)为目的,政府及其监管部门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参与证券市场各类活动的各类主体行为所进行的引导、干预、管制的行为;

(二)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

2、保护投资者利益

3、诚实信用

4、依法管理

5、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相结合

6、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三)目标

1、保护投资者

2、透明和信息公开

3、降低系统风险

(四)证券业监管的必要性

1、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的需要

①证券也属于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容易形成垄断;

②证券市场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搞投机的市场,会引起证券价格剧烈变动甚至扭曲,从而导致整个经济的无效率和福利水平的下降;

2、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保障广大投资者权益的需要;

3、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充分保障筹资者权益的需要;

(五)证券业监管手段

1、法律手段

2、经济手段

3、行政手段

(六)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业监管体制

1、改变分业监管模式,建立混业监管体制;

2、从机构、业务两个方面来划分不同监管者的监管对象与范围,明确监管者的职责和权力;

3、充分发挥社会观、监管的作用;

三、保险业监管

(一)概述

政府为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而对保险业依法监督管理的行为,保险监督管理仅限于商业保险领域,不涉及社会保险领域;

(二)意义

1、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2、维护保险市场的秩序;

①保护自由竞争;

②反垄断;

③避免过度竞争;

(三)保险业监督管理的方式

1、公示主义

2、准则主义

3、批准主义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保险业监督管理体系

1、进一步确立开放型的现代保险业监管目标和理念;

2、完善我国保险业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3、努力改进保险业监管方式和手段;

4、加强对国有保险公司的监管;

5、要强化保险机构内部控制和行业自律机制;

三、金融市场

一、货币市场

(一)定义

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银行、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在货币供应量层次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

(二)特征

1、期限短;2、流动性强;3、安全性高;4、收益稳定;

(三)构成

1、同业拆借市场;2、回购市场;3、商业票据市场;4、银行承兑汇票市场;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6、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四)功能

1、短期资金融通功能:

短期性、临时性资金需求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最基本的资金需求;

2、管理功能:

通过其业务活动的开展,促使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

3、政策传导功能:

主要通过再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影响市场利率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4、促进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功能: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货币是资本规范运作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五)同业拆借市场

1、定义:

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2、特点

①融通资金的期限一般比较短;

②交易资金主要是央行所开账户上多余资金;

③主要用于短期、临时性需要;

④基本上是信用拆借;

3、类型

①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同行业之间短期资金的拆借市场;

②短期拆借市场:

商行与非银行机构(如证券商)之间的一种短期资金拆借形式;

4、作用

①直接作用有利于金融机构实现三性相统一的经营目标;

②间接作用同行业拆借市场利率通常被当做基准利率,对阵个经济活动和宏观调控具有特殊意义;

(六)回购市场

1、概念:

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本质上,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抵押品为证券;

2、正回购:

央行利用正回购操作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

逆回购:

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行为;

3、影响回购利率的因素

①用于回购证券的质地:

证券的信用度越高,回购利率越低;

②回购期限的长短:

期限越长,利率越高;

③交割的条件:

实物交割利率较低,其他交割利率较高;

④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利率水平:

参照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确定;

(七)商业票据市场

1、含义:

大公司为筹措资金,以贴现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承诺凭证,发行商业票据的一般都是规模巨大、信誉卓著的大公司;

2、特点

①发行成本较低;②采用信用发行方式;③可以提高发行企业信誉;④可以足额运用资金;⑤对利率变动反映灵敏;⑥一级市场发行量大,二级市场很弱;

3、分类

【出票人不同】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承兑人不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付款时间】即期汇票、远期汇票;【无附属单据】光票、跟单汇票;

4、商业票据市场要素:

发行者、面额及期限、销售、信用评估、发行商业票据的非利息成本、投资者;

(八)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1、概念:

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交易对象的市场,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结合,货币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一种短期信用工具;

2、办理承兑汇票的程序:

①申请、②承兑、③到期付款;

(九)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1、概念:

商业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流通转让的存款凭证;

2、大额转让和定期存单的不同

①定期存款记名、不可流通转让;大额定期不记名、可以流通转让;

②定期存款金额不固定,可大可小;可转让定期存单金额较大;

③定期存款利率固定;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的,比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高;

④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但损失以部分利息;可转让存单不可提前支取,但可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

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分类

【按利率】固定利率存单、浮动利率存单;【发行方式】批发式发行、零售式发行;

(十)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1、概念:

短期政府债券是政府部门以债务人身份承担到期偿付本息责任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务凭证,主要是指国库券市场;

2、特征表现

①违约风险小,由政府信用做担保;

②流动性强,因为期限短,有活跃的二级市场可供交易;

③面额小;

④收入免税;

二、资本市场

(一)含义

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其融通的资本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

(二)特点

1、融资期限长:

至少1年上,长达几十年,甚至无到期日;

2、流动性相对较差:

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流动性、变现性较弱;

3、风险大而收益较高;

(三)功能

1、融资功能:

与货币市场相对应,是长期资金金融关系的总和,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

2、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

3、产权功能:

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

(四)工具

1、股票

①概念和特征:

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永久性;

②分类:

【股东的权利】普通股股股票、优先股股票:

(1)普通股股票特点:

最普通、最重要的股票种类;有效期限与股份有限公司相始终,持有者是基本股东;风险最大的股票;

(2)优先股股票特点:

分配利润时先于普通股;不享有公司经营参与权;股票可由公司赎回;

【股票持有人】国家股(国家持有)、法人股(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投资形成的股份)、个人股(社会个人或本公司内部职工);

【上市地区不同】A股(我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个人)、B股(人民币特种股票,只能以外币认购和交易)、H股(国企股,国企在香港上市的股票)、N股(中国内地注册,纽约上市)、S股(生产和经营的核心在内地,注册在新加坡或其它国家地区,在新加坡上市);

【是否记载投资者姓名】记名股票、无记名股票;

③股票市场

(1)概念:

股票发行及流通转让的市场;

(2)功能:

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转化企业机制、分散风险;

(3)包括:

股票的发行市场、股票的流通市场;

2、债券

①概念

国家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规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券债务凭证;

②特征:

偿还性、流通性、安全性、收益性;

③分类

【发行主体】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发行区域】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

【期限长短】短期、中期、长期;

【利息支付方式】付息债券、贴现债券、普通债权;

【发行方式】公墓债券、私募债券;

【是否记名分类】记名债券、无记名债券;

四、金融调控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一)货币供给含义

经济主体创造货币供给量并把它投入流通的过程,及央行和商行向流通中投入、扩张或收缩货币量的行为和过程;

(二)货币层析划分

1、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①依据:

以货币的流动性(某种能够充当货币的资产转换为现金或银行存款的能力的高低,转换成本越低,时间越短,损失越小,该资产流动性越高,货币层次越高)为主要依据;

②原则:

利于央行控制和管理(可测性)、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需求的实际出发(现实性);

③意义:

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调控、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①通货;②“货币”;③“准货币”;

3、我国的货币层级划分

①M0:

流通中的现金;

②M1(狭义货币供给量,流动性较强):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③M2(广义货币供给量,M2-M1=准货币,流动性较弱):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④M3(为金融创新现状而建立的):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同业存放;

(三)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1、基础货币:

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流通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行存于央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量具有决定影响;

2、货币乘数:

央行初始货币的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两之间存在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应,即为乘数效应;

(四)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当局增加(减少)强力货币供给——商行实际超额准备增加(减少)——商行意愿保有的超额准备与实际准备差异——商行增加(减少)投资、放款项——商行增加(减少)存款货币的供应;

(五)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模式

1、直接型宏观调控:

央行只能运用指标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调控形式,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直接控制现金流通量和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

2、间接型宏观调控机制

①特点:

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金融市场、不排除央行使用行政手段直接控制、微观经济主体自主权、较好的抑制经济波动缓冲作用;

②我国间接调控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调节法定准备率;

(六)货币需求概念

人们有希望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愿望,同时人们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七)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收入状况:

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收入数量和时间间隔两个方面;

2、信用发达程度:

通过贷款和信用交易获得货币;

3、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是有价证券决定因素,与货币需求成负相关关系;

4、消费倾向:

一定时期人们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

Md=QP/V,Md货币需求量,Q社会商品可供量,P物价水平,V货币流通速度;

6、人们心理预期;

(八)货币需求理论P107

1、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3、费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1、概念:

货币供应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2、类型

①温和或爬行的通胀:

通胀率2%~3%,比较稳定的通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②疾驰或飞奔的通胀:

通胀率2位数以上,不稳定、迅速恶化的通胀,较危险的通胀;

③恶性的通胀:

通胀率3位数以上,物价飞速上涨,社会奔溃、政治垮台;

3、通胀成因

①需求拉动通胀:

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通胀,“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货物”。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若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产量在增加已经不可能,过度的需求只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②成本推进通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由于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的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有:

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③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胀:

前两种原因同时推进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胀。

假设通胀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会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胀;

④结构型通胀:

指收入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适应和错位引起的通胀。

发生的原因:

(1)高成长性部门和行业因种种限制,不能获得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和工资水平上升,而夕阳行业和衰退行业尽管资源和人力过剩,收入不仅不会下降,反而因攀比效应而上升,工资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2)劳动生产效率高的部门,高速增长,带动工资上升,其他各部门向高增长部门看齐,使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通胀;(3)劳动力市场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的互不适应,工资水平只能上不能下,使“失业与空位”并存,最终导致通胀;(4)工资水平和通胀的国际传递,也会导致通胀;

4、通胀率

①概念:

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反应通胀、货币贬值程度;

②主要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最充分、最全面反应通胀率的价格指数)、零售物价指数;

5、通胀的社会影响

①对收入分配:

未预期通胀发生,固定收入者遭损失,非固定收入者受益;

②对财产分配:

持有不变价格财产的人遭损失,持有可变价格财产的人受益;

③对经济效益:

生产下降,抬高物价,资源浪费,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④对经济增长:

短期,刺激经济增长;长期,不利于经济增长;

⑤对国际收支:

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出口量减少;进口价格降低,进口增加,导致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

6、治理通胀对策

①紧缩性货币政策

(1)信贷政策:

央行控制信用采取的方针、措施,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

(2)利率政策:

央行控制调节市场利率采取的方针、措施,利率水平、利率结构;

(3)货币供给量控制:

控制货币发行量;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

(1)削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

(2)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水平;

(3)增税;

(4)发行公债,弥补政府支付与税收之间差额,减轻市场压力;

(5)开征特别消费税;

③收入政策

(1)概念:

国家为了降低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目的控制通胀又不引起相应的失业率上升;

(2)措施:

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工资管制、冻结物价;

④收入指数化政策:

适应性反通胀政策;

(1)工资指数化:

工资按一定指数随物价涨而增;

(2)工资与物价挂钩;

(3)债券收益指数化;

⑤外汇政策:

央行控制和调节外汇汇市及汇率,实行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平衡国际收支;

(1)控制调节外汇汇市以稳定汇率;

(2)实行外汇管制稳定货币汇率、控制资本出入;

(3)保持外汇储备以维持国际清偿能力;

(4)控制外汇市场交易以维护外汇市场稳定;

⑥人力政策:

改进劳工市场运行,消除不完全性,促进人力资源适当开发,降低失业率;

(二)通货紧缩

1、概念:

央行货币供应不足,造成企业债务沉积,造成全社会的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

2、类型

【通缩持续的时间】长期性、短期性;

【通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伴随经济增长率减缓的通缩、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通缩;

【通缩和货币政策关系】货币紧缩政策下的通缩、货币扩张政策下的通缩、中性货币政策下的通缩;

3、成因

①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

②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供应量的过度紧缩;

③克鲁格曼的通缩观点:

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价格机制强制实现经济均衡的必然结果;

4、社会影响

①加重事业:

通缩—物价持续下跌—经济产生促退作用—企业利润减少或亏损—投资机会锐减—就业机会锐减;

②预期收益下降:

通缩—产品供多于求—预期价格下降—预期利润下降—产量缩减—税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