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505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

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

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2、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小故事,题目是:

“你必须

把这条鱼放掉!

”(板书)

2、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

(课题中的“你”指谁?

“这条鱼”是什么样的鱼?

谁要求把这

条鱼放掉?

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

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讨论:

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小黑板出示生词:

必须夜幕初垂甩起鱼竿泛起

允许坚定鱼钩鱼饵抛向

涟漪鲈鱼遵守铭刻长辈

(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垂、甩、涟、鲈、遵”的读音。

3、自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

(1)小心翼翼:

形容行为十分谨慎,丝毫不感疏忽。

(2)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涟漪:

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4)觉察:

感觉发现。

4、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开火车读全文。

5、理清全文脉络:

(一、)

(1)自然段:

晚上汤拇和爸爸去钓鱼。

(二、)(2-4)自然段:

汤拇钓到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鱼。

(三、)(5-12)自然段:

在爸爸的要求下汤拇把鱼放回水中。

(四、)(13)自然段:

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汤拇的记忆里。

三、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1.去拼音认读生字及词语.。

2.说说怎样记住生字的字形。

“垂”字中间一横最长;

“末”的两横上短下长;

左右结构的字有五个,均为左窄右宽。

3.描红文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播放轻音乐。

4.完成《习字册》中的生字书写。

播放轻音乐。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组词

须()垂()甩()未()

需()睡()用()末()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

课题为什么加引号?

"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

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

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

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

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

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

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

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

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

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

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

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

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

掉。

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

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我想,

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

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

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

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

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汤姆又是个怎样的

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汤姆:

惊喜→不情愿

爸爸:

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教学后记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

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

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引号的作用。

2、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

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其实表明了人们的态度。

人们喜欢谁?

讨厌

谁?

这两种动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

是什么看法?

打开书,默读课文,把表达作者看法的句子划下来。

·映示句子: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谁来读一读?

·你能读懂吗,在这两句话中,谁是“功臣”?

谁是“祸首”?

“功臣”是什么意思?

狼是功臣,这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从哪个

词看出?

(居然)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

“祸首”又是什么意思?

鹿在什么样情况下成为祸首?

“一旦”是什

么意思,能换个词吗?

·为什么这样说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请轻轻读读课文,把生字

读准,把课文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谁来读给大家听,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

其他同学

注意倾听。

2、评价:

读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学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听

得也很认真。

3、学习词语。

课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

葱绿        提防       传染            血泊       贪婪

青烟袅袅    哀嚎       凯巴伯森林      蔓延       糟蹋

·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注意读音。

·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有关内容吗?

4、作者认为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回,我

们先自己读读,想想,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呆会儿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做汇报员。

5、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交流(充分交流)。

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发表自己的

看法,可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找依据。

7、小结:

老师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你们用心地读书,积极动脑发现问题,这样的读书,才会有收获!

三、学习生字:

讨论我们告一段落,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现在,我们

来把课后的生字读一读、写一写。

映示生字:

读一读(组组词)  

闹:

可以组哪些词?

书上说的是闹什么?

闹是什么意思呢?

写一写:

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大家根据作者的观点,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谈到了狼、鹿和森林之间的关系,谈到了狼、鹿、森林的变化。

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森林的变化:

1、出示填空:

①100多年前,凯巴伯森林          ,          。

……后来,整个森

林像       一样,             ,              。

读一读书上写森林变化的内容,做做填空。

2、请学生填空。

3、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呢?

谁来读一读?

4、学生朗读。

5、师: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象看到了凯巴伯森林到处是葱绿的

树木,小鸟在唱歌,小鹿在散步,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6、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美景,我们真想来诵读一番,来,我们一

起来把这个小节读一读。

7、后来凯巴伯森林变了样,我们看书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读)

8、你为什么这样读?

……师:

这个填空写的是凯巴伯森林的变化。

我们都喜欢充满生命的绿色,喜欢生机勃勃的森林,不喜欢这样萧条、荒芜的情景。

9、那么这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

谁来补充呢?

书上是怎么

写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第二小节,第三小节)

10、师:

其实同学们读了两种原因,人的原因和鹿的原因。

请男

同学来读人的原因,女同学来读鹿造成的原因。

11、人们本来是出于善意来捕杀狼,可是狼被捕杀后,鹿的生存

状态怎样呢?

请你们读读课文,像刚才那样,读读前面,找找后面。

前后对照起来读。

②出示填空:

凯巴伯森林原来生活着大约       只鹿,狼在被杀了之后,鹿的总

数超过了    只,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1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填的都是数字。

看了这一组数

字,你想说什么?

13、这些数字多有说服力!

从这些数字背后,我们都可以感受到

狼和鹿数量的变化与森林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出示填空:

狼(     ),鹿(     ),森林(     )。

板书:

狼(吃)鹿 狼(保护)森林鹿(破坏)森林

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一旦食物链被破坏,自然界的生态

平衡也随着打破。

14、这样的结局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我们一起读文章最后一

节。

(1)自己读读,说说为什么狼是“功臣”?

用书上的语言。

(2)为什么说鹿是“祸首”?

(3)上节课上,有的同学说人才是真正的“祸首”,这种说法也很

有道理,作者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4)对呀,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人们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狼和

鹿与森林之间的关系。

(5)如果人们早一点想到……(引读最后一节)

二、复述课文:

1、今天我们的课堂好像再现了凯巴伯森林毁灭的一幕。

你愿意把

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

复述课文不是把原文背下来,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

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师提供你三个角色

(1)狼

(2)鹿(3)人,你愿意从哪个角度来说就从哪个角度来说。

2、先自己练一练。

3、交流。

4、评价:

讲得太好了,很有创造性。

听了你们讲的故事,我们仿

佛听见了惨遭捕杀的狼的哀号,看到了鹿的加速灭亡,看到了森林被破坏的荒凉情景。

三、拓展:

1、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猎狗和狼》,这个故事讲了什

么道理呢?

(学生自读、交流)

2、我们再来想想课文,没有了狼——鹿的天敌,鹿为什么反而在

减少呢?

刚才文章说的道理能不能给你启示?

(没有了狼,鹿减少了生存危机,不用奔跑,体力下降,……)

3、你们看,你们从课内走到课外,不仅理解了课文中说的道理,

还悟出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作业:

学习了《狼和鹿》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请联系生

活实际,把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写出来。

 板书设计:

狼和鹿

狼(“功臣”)

鹿(“祸首”)

 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后记: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

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

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

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不过,这个和小

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

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

(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

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

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

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

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

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

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

“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

蜻蜓吃什么?

尾巴有什么作用?

眼睛的结构。

(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

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

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

(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

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

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蜓

        放     和蔼可亲

教学后记:

 

习作6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

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出示青蛙捉害虫的情景。

师:

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

看谁说的准确、可爱。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

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

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

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

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

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

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生交流:

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

鉴之处?

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

(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

文。

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出示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

(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

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

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

(学生交流、评议:

是否说清

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师:

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

的小评论文章了。

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

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鼓励学生修改习作

好的习作都是改出来的,同学们要好好修改自己的习作。

2、提出修改要求:

(1)修改错别字

(2)修改标点符号

(3)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4)找出好的句子

1、好朋友之间互改。

2、自己修改。

四、教师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

五、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

六、誊写习作。

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

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

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2、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

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

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

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

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

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学用字词句——第二题。

1、出示三个字:

未、允、夹。

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

(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

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

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

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

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

重点指导读准:

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

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

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

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

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

妄,盲目。

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

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

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

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

(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

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

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

一想想做做。

1、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

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

性。

3、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

我们需要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