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245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今年一月份泰州的平均气温约为30℃B.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0mm

C.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为9sD.一只老母鸡的质量约为20Kg

【答案】B

【解析】A.一月是冬天,所以今年一月份泰州的平均气温约为9℃,不符合生活实际。

B.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0mm,即18cm,符合生活实际。

C.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不可能约为9s,不符合生活实际。

D.一只老母鸡的质量约为4Kg,故不符合生活实际。

故答案为:

B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能在真空中传播

B.虚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被人眼观察到

C.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D.在岸边看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答案】A

【解析】A项,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项正确。

B项,虚像能被人眼观察到,但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B项错误。

C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故C项错误。

D项,岸边看水的速度比实际浅,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

4.如图所示,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答案】C

【解析】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掌握物态变化的本质以及液化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5.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简便且正确的是

A.直接将1枚大头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仔细测量

B.把1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

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D.先测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测101枚的质量,然后相减得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答案】C

【解析】AB、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放在天平上测是测不出质量的,故AB不正确;

C、先称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用所得数据除以大头针的个数100就可以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因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所以用天平测量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和测101枚的质量是区分不开的,故D不正确;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很小,直接用天平测是测不出准确的质量的,可以先测出多枚大头针的总质量,查出个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个数,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6.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化成铁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铁锭熔化成铁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而升高,且有一段呈水平,是铁锭在熔点温度时熔化,故B正确。

7.香水中含有易燃的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于酒精易燃,所以应该尽可能保持香水处在低温环境下,B中瓶盖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量集中,使温度升高,可能导致酒精燃烧。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8.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的情景,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是

A.

B.

C.

D.

【答案】D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9.晚上,小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D

【解析】当手电筒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侧面看时,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白纸是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人看物体的条件是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进入眼睛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的越少感觉越暗;平行光线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平行光线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将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10.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的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C.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v=

=

=5m/s,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D错误。

故选C。

此题考查了路程时间图像的分析,计算平均速度。

11.如图,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紧双耳.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时,小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这是因为

A.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

B.主要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C.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

D.是小明产生的幻觉,食指堵住双耳,声波是无法传入人耳的

【答案】C

【解析】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此时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通过细绳传到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并且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故选C.

点睛: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并且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乙图中的

A.

B.

C.

D.

【答案】C

【解析】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

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

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小于1倍焦距,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分析.

二、填空题

13.请给下列物理量添上适当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__的细小颗粒物;

(2)国家标准规定:

电动自行车最高速度不得超过20_______.

【答案】

(1).μm

(2).km/h

【解析】

(1)PM2.5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小颗粒物;

(2)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规定最高速度不得超过26km/h。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μm

(2).km/h

【点睛】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14.人工降雨可缓解旱情,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用飞机或炮弹把“干冰”送入高空,干冰_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1).升华

(2).凝华(3).熔化

【解析】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水蒸气因为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即形成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升华;凝华;熔化.

【点睛】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5.

(1)如图

(1)是小明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排绕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两端的橡皮筋下各放一木板,用来拉紧橡皮筋,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_______发出声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_______不同,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也不同。

(2)如图

(2)是课上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线下吊一乒乓球接触音叉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

(1).振动

(2).频率(快慢)(3).音调(高低)(4).放大音叉的振动

【解析】

(1)用力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受到力的作用振动发声;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的音调不同,是由于此时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不同。

(2)如图

(2)是课上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来放大音叉的振动。

故答案为:

(1).振动频率(快慢)音调(高低)

(2).放大音叉的振动

【点睛】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由此分析橡皮筋吉他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弦的长短、弦的粗细、弦的松紧程度。

16.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将衣服分别凉晒在图中的两个位置,一段时间后,他发现_______(选填“树荫下”或“太阳下”)的衣服干得快;实验结果表明:

_______。

【答案】

(1).太阳下

(2).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解析】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他发现太阳下的衣服受热大于树荫下,所以干得快;实验结果表明: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因为其他变量都一样。

【点睛】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分析题意可发现一个在阳光下,一个在树荫下,温度不同,其它都相同,故是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17.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水银的熔点是_______℃;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答案】

(1).-39

(2).酒精

【解析】

(1)水银的凝固点是-39℃;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50℃的环境里,酒精为液态,水银为固体,因此选择酒精温度计。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39;酒精

【点睛】

(1)当物质温度高于沸点时,为气态;当物质的温度介于熔点和沸点之间时,为液态.

(2)根据酒精的凝固点和水银的凝固点,结合北方的最低气温-50℃,就可以判断出选择什么温度计。

18.A、B两辆汽车各自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为3∶2,当它们各自运动时间之比为3∶4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

【答案】9∶8

【解析】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点睛】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路程之比等于速度之比乘以时间之比。

19.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_______;如果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_______(选填“S点”、“S点下方”或“S点上方”)

【答案】

(1).S点下方

(2).S点上方

【解析】

(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以知道: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下;上.

【点睛】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

(2)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3)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侧壁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再从水中斜射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0.小华学习了有关知识后,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对小明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上的像如图甲所示,现要使底片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她在按快门拍照之前需要进行两项重要操作:

⑴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__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⑵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答案】

(1).远

(2).后缩

【解析】照相机是利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由图知,甲的像比乙的像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像距越远.所以用照相机对小明进行拍照,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远一些;将照相机的镜头后缩一些.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远

(2).后缩

【点睛】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记录数据分别为12.50cm、12.52cm、12.29cm、12.51cm,这四次测量记录中,___cm是错误的,根据测量数据,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_____cm。

【答案】

(1).12.29

(2).12.51

【解析】12.29cm与12.50cm、12.52cm、12.51cm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其中错误的数据是12.29cm

物体长度应记录为: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2.29;12.51

【点睛】将4个数据进行比较,哪个偏差较大,哪个就是错误的;

去掉偏差较大的,为了减小误差,求平均值;平均值求取的时候,小数的位数还应该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

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_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____,丙车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向前运动”、“向后运动”或“静止”)。

【答案】

(1).4

(2).甲丙(3).向后运动(4).静止

【解析】运动图像的分析,应首先看纵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

前一个图像为时间/路程图像,在这个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曲线是一条直线,斜率表示速度。

所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是

;后一个图像为时间/速度图像,丙的速度一直保持

甲和丙速度相同,乙较慢。

以甲为参照物,乙在甲的后面,并且越来越远(向后运动),丙为静止;

故答案为:

4甲丙向后运动静止

23.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若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

“左”或“右”)端调节.图乙为一次正确测量时的情景,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g.

【答案】

(1).左

(2).24

【解析】由甲图知,指针偏右,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5g,则物体的质量为:

m=20g+4g=24g.

故答案为:

左;24.

【点睛】在调节天平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天平的调节原则是:

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先快后慢;

最后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三、解答题

24.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见解析所示

【解析】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点睛】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25.请在图中画出一束光线射向水面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见解析所示

【解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点睛】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本题考查折射光路的作图,在牢记折射定律的基础上,明确光线从哪一种介质进入了哪种介质,根据折射定律画出折射光线.

26.作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见解析所示

【解析】

(1)过光心的方向不改变;

(2)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故答案为:

【点睛】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理解三条特殊光线的内容,会画三条特殊光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7.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据此解答:

(1)这两个标志牌所提供的两条信息分别是什么?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机场?

【答案】

(1)标志牌距机场30km从标志牌到机场车速不超过120km/h

(2)15min

【解析】

(1)标志牌距机场30km从标志牌到机场车速不超过120km/h

(2)由

得:

故答案:

(1)标志牌距机场30km从标志牌到机场车速不超过120km/h

(2)15min

故答案为:

(1)标志牌距机场30km从标志牌到机场车速不超过120km/h

(2)15min

28.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请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列车从上海到苏州和从常州到南京,哪一路段运行得较快?

请通过计算比较。

【答案】

(1)200km/h

(2)常州到南京段较快

【解析】

(1)上海到南京的时间为t=1h30min=1.5h,又知全程s=300km,根据

(2)上海到苏州的时间为25分钟,路程为84km,平均速度:

常州到南京的时间为31分钟,路程为300km-165km=135km,平均速度为:

故常州到南京的运行速度比上海到苏州的平均速度大.

故答案为:

(1)200km/h

(2)常州到南京段较快

【点睛】给定信息题解决的关键是在于从所给的信息中抽象出相应的物理问题,同时要注意平均的路程和时间要成对应关系,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时间要包括停留时间在内.

29.

(1)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进行推、拉活塞操作,同时观察筒内乙醚变化。

当沿图(a)所示方向对活塞进行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内出现了液态乙醚,此现象说明:

用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如图(b)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

(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c)甲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若在整个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c)乙),则光屏上将会出现红色和_______色.

(4)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粗心的小张进行了如图(d)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的操作错误有哪些?

写三条: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答案】

(1).压缩体积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黑色(4).用手拿砝码(5).物体放在右盘中(6).游码未归零

【解析】

(1)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液化的缘故,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压缩体积能使气体液化.

故答案为:

出现液态乙醚;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2)如图(b)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红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红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红色光带,六条黑色光带,这是因为红色光屏只能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色光。

(4)如图,用手直接拿砝码,会腐蚀砝码,砝码和物体的放置位置颠倒了.

在放置砝码的时候,还没有移动游码,说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没有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故答案为:

(1).压缩体积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黑色(4).用手拿砝码物体放在右盘中游码未归零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简单物理知识现象的判断,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0.下表一、表二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时记录的相关数据。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是_______℃。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_______。

(3)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时,小明发现将水加热到沸腾需用的时间较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

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后,烧杯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