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143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docx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4620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2019.10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①。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

其子与猾驵计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

其人曰:

“向见君帑有之③,今何靳?

"策日:

“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

“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

“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界我酒。

”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

又饮驵醉酒,曰:

“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

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

已纳价,犹问曰:

“今以是何之?

”其人对:

“欲效公前谋耳。

”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注〕①南公:

即吕南公,北宋学者。

建昌:

建昌,今汉西南昌一带.②驵:

zǎng,市场经纪人.③带:

tǎng,库房.④质:

抵钾。

没:

死。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人疑策爱也爱:

喜欢。

B.今何靳靳:

吝裔。

C.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易:

交换。

D.妻子饥寒不恤也恤:

顾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为公验之何欺寒人为?

B.有质钱而没者而不果行。

C.不忍移之他人以炫贾之

D.其子与猾驵计叔卿与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经商诚实不欺的一组是

①策请试以鞍②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

③丝力糜脆不任用④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

⑤追鱼人数里返之⑥遂不复售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策买了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骡子,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做手脚把骡子卖给了经过那里急需用马的官人。

陈策知道后,追上官人,说明原因,取回骡子。

B.陈策只卖银器给买主,不卖给他罗绮,致使买主猜疑他舍不得卖。

陈策向他解释,罗绮是长久抵押之物,质量已很差,更不能卖给他作嫁女之用。

陈策还验明银器是真银才卖。

C.危整仅买五斤鲍鱼,市场经纪人故意多称卖鱼人的鱼给危整,让危整请他喝酒。

危整知道后追几里让卖鱼人回来,付多得鲍鱼的钱。

危整请市场经纪人喝酒,责备他不该这样做.

D.曾叔卿已把陶器交给那人,收了钱,当知道买主也像他先前那样打算把陶器运到北方易物时,他告诉买主自己是怕北方会有灾荒而不去的,让买主也不要去。

陶器也不再卖给那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3,阅读下文,完成: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朱竞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

“百年中文,内忧外患。

”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

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

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

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

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

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

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

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

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

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

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

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

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

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

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

“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

《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

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E.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

《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2.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是()

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C.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3.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请分点概括。

 

4.文章结尾提到,全球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作者不惜列举数字和事实说明这个问题,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观点进行分析。

 

4,实用类文本阅读

擦鞋者说

《人民日报》记者 龚永泉

南京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可生意依然红火。

来到位于莫愁新寓的这家小店,可见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个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

“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

“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

店里鞋架上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

郭师傅名叫郭兆松,41岁,一家三口都在这儿擦鞋,去年毛收入10万元。

他一边擦鞋一边与我交谈:

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只要1块钱,你为什么要两块?

我说,这叫优质优价!

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

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

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

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

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

刚开始,擦一双鞋1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

暗下决心:

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

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

我就琢磨自己配,成份有蛋清、鞋乳、白醋等。

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

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

咱也有“独门秘方”了!

自从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灵机一动:

擦鞋也可用电吹风呀!

现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

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一滴不沾!

这样的效果,收2元钱不多吧?

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

我这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开新店。

现在城里人有钱没时间,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

编后

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

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

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

(选自《人民日报》2006年3月19日第一版)

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

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

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

 

3.《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2006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

 

5,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披露了有关奥运会的两条重要信息。

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

(不超过40字)

本报讯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将拉开帷幕。

历届奥运会的开幕时间都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初这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正是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雨季,北京在这一阶段的降雨能达到全年降雨量的四分之一,奥组委根据这一点向奥委会申请把开赛日期推迟到了8月8日。

明年的8月8日正好是立秋后的第一天,“立秋过后凉风至”,届时温度会让人觉得更加舒适,非常有利于比赛。

对于开幕式当天可能下雨的情况,北京奥组委也早有准备。

在中央气象局内专门有一个奥运气象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是该中心为明年奥运会提供的一项天气保障措施。

如果开幕式遭遇下雨,工作人员就会采取“人工减雨”的措施。

(1)

(2)

6,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同样以“潇洒”开头,造两个类似的句子,组成排比句。

潇洒是不计他人之过,以大局为重的谦让宽容的生活态度,如蔺相如的潇洒。

7,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8,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9,拟一句话新闻(消息)。

如:

根据下面的文字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5字)

最近,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企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新标准。

改变了过去单一采用企业利润、产值与上一年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

把单一指标变为综合指标,主要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核心。

具体方法是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为依据,进行统一测算。

按行业、地区、企业规模、效益水平的不同划分,确定出一个标准值。

然后通过在全国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间的比较,判断出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10,下列各句中的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跨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地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

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逆和愿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民间艺术要永保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往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

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杯一下子点燃起来。

这种脱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

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

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来。

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开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

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许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的还成为经典。

D.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2.下面列举的现象,与文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唐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这种服装兼具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

B.研究和借鉴马家窑陶器的传统制作工艺,用以开发新的陶器产品。

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曰:

“于何为者也?

”对曰:

“我越石父者也。

”晏子曰:

“何为至此?

”曰:

“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

”晏子曰:

“何为为仆?

”对曰:

“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

”晏子曰:

“为仆几何?

”对曰:

“三年矣。

”晏子曰:

“可得赎乎?

”对曰:

“可。

”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

“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

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

“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

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

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

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

“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

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

婴诚率之。

”乃令粪洒②政席,尊残③而扎之。

越石父曰:

“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④。

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

”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

“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

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赠:

自作“赎”。

②粪洒:

扫除清洗。

③骖:

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

④摈:

道“傧”,傧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何绝我之暴也暴:

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已诎:

屈从

C.请鬻于世鬻:

D.免人于厄厄:

困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因载而与之俱妇  ②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

B. 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①而申乎知已    ②胡为乎迎迎欲何之

D. 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直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运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散,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1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谓颇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迷而》)

孟子曰: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用之则行,舍之则哉,惟我与尔赴有夫!

 

译: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

                  。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

 

答:

                  。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15,          ,烟光凝而暮山紫。

(五勃《腾王阁序》)

16,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1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

18,          ,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禹锡《石头城》)

19,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20,叶子本是并肩密密地挨着,          。

(朱自清《荷塘月色》)

试题答案

 

1,1.A(吝惜,舍不得)

2.C(C均为代词,指代它;A介词,表引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替”;语气词,表示反洁、疑问语气,可译为“呢”,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介词,表相关,可译为“和”“跟”;动词,可译为“给予”。

3.B(②是指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与“诚实不欺”无关;③说的是“丝力碎脆不耐用”,也与“诚实不欺”无关)

4.D(不是怕北方有灾荒,而是知道北方刚刚发生灾荒)

2,

(1)“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

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3,1、BD【B项,全球“汉语热”升温与汉语危机没有直接的联系。

D项,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不是汉语危机的体现】

2.A.【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并非文中所提倡的。

3.①英语、拉丁文等外语的威胁;②许多作家对汉语不尊重,“西化”色彩浓重;③“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④网络向现实生活的渗透。

4.①与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形成对比,发人深思;②“汉语热”热遍全球,突击拯救汉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4,1.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⑴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⑵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⑴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

⑵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⑶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

3.本题考查考生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答案示例:

⑴郭兆松生意虽小,但是他肯动脑筋,配鞋蜡,用电吹风吹干鞋,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出效益,这种创新精神具有新闻宣传价值。

⑵尽管郭兆松不具备高学历,原来也没有什么技艺,但是他自强不息,敢于创业,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还要“再开新店”,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十分可贵,具有榜样的作用。

⑶关注民生,扶持弱势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报道郭兆松的小小擦鞋店,鼓励普通劳动民众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具有社会教育价值。

5,奥运开幕时间以北京天气特点定于8月8日,人工减雨措施保障开幕式顺利举行。

6,潇洒是为了民族大业,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人格境界,如史可法的潇洒。

潇洒是经过长期磨砺,掌握规律,游刃有余的一种自由.如庖丁的潇洒。

7,C

8,B

9,国企业绩确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标准。

10,B。

B项中的“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不恰当,脚踩在棉花上,步履维艰,不可能有轻快的感觉,显然本体和喻体相矛盾。

比喻的使用要注意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否则便不能构成比喻。

11,1.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B项曲解原意,由原文“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知。

A、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一段和第二段信息看出均为正确选项。

2.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需要准确理解原文信息来作答。

C项强加因果,】

12,1.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