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002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

《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docx

传感器技术大物实验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实验测量获取信息的重要环节,通常传感器是指一个完整的测量系统或装置,它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输出信号,传感器给出的信号是电信号,而它感受的信号不必是电信号,因此这种转换在非电量的电测法中应用极为广泛。

前传感器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已经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现代飞行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以及基础研究等,传感技术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

实验原理

⏹       传感器构成

●       敏感元件:

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       转换元件:

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到的量转换成电信号。

 

⏹       传感器种类

●       物理型:

利用某些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特性或以传感器结构为基础。

光敏电阻

●       化学型:

利用化学物质的成份、浓度等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       生物型: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选择性识别。

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传感器。

⏹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指输出信号与输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理想情况:

Y=ax,a为灵敏度系数

⏹       实验要求:

●       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

●       研究比较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配合不同转换和测量电路的灵敏度特性。

●       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要求。

 

⏹       理论基础

●       (金属材料电阻应变式)敏感元件的结构

上图中的1是敏感栅,它用厚度为0.003~0.101mm的金属箔栅状或用金属线制作。

●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原理

敏感元件(弹性元件)+变换测量电路

 

如下图:

 

转换电路

 

金属箔电阻应变片贴牢在悬臂梁上下表面,悬臂梁远端加砝码使它弯曲,上表面受到拉伸,下表面受到压缩。

所以上表面电阻阻值变大,下表面电阻阻值变小。

分别将一个、两个或四个电阻应变片与固定电阻组成电桥(所谓单臂、半桥或全桥),以电压表为平衡检测器。

未加砝码时,调节电桥平衡,输出电压为零。

随着负载增加,电桥不平衡性加大,电压表读数越大。

做M-U图,是线性关系。

对应三种情况,分别求出电桥灵敏度(单位质量变化引起电压的变化ΔU/ΔM)。

实验内容

1.按下图将金属箔式应变片电阻接成单臂电桥电路,测量灵敏度

(一)

2.按下图将金属箔式应变片电阻接成半桥电桥电路,测量灵敏度

(二)

3.按下图将金属箔式应变片电阻接成全桥电桥电路,测量灵敏度

图(三)

4.比较以上三种电路的灵敏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

1.检查导线有无断路。

2.对差动放大器进行调零。

3.按图

(一)所示接好单臂电桥电路,接通主、副电源。

4.调节WD使电路平衡(输出电压U0=0)。

5.在托盘上逐次增加一个砝码,并记下每次输出电压的读数,直到砝码全部加完。

6.在托盘上逐次减少一个砝码,并记下每次输出电压的读数,直到砝码全部减完。

7.拆掉接线,按图

(二)连成半桥电路,重复4、5、6步操作.

8.拆掉接线,按图(三)连成全桥电路,重复4、5、6步操作.

9.作V-W关系曲线,计算三种电路的灵敏度S,并比较。

 

实验数据及分析:

1.单臂电路加载重物(W)逐渐增加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0

10

21

32

43

54

65

77

88

99

111

由Origin作图如下:

由左边各参数知:

斜率B=灵敏度S=

=0.556

误差为0.00273

故,所求灵敏度为:

置信概率为

线性拟合所得各参数如下所列:

LinearRegressionforData1_B:

Y=A+B*X

ParameterValueError

------------------------------------------------------------

A-1.090910.3227

B0.556360.00273

------------------------------------------------------------

RSDNP

------------------------------------------------------------

0.999890.5720811<0.0001

 

2.单臂电路加载重物(W)逐渐减少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11

99

87

75

63

52

40

29

17

5

-6

由Origin作图如下:

由左边各参数知:

斜率B=灵敏度S=

=0.585

误差为0.00194

故,所求灵敏度为:

置信概率为

线性拟合所得各参数如下所列:

LinearRegressionforData3_B:

Y=A+B*X

ParameterValueError

------------------------------------------------------------

A-6.454550.22958

B0.584550.00194

------------------------------------------------------------

RSDNP

------------------------------------------------------------

0.999950.4070111<0.0001

·单臂电路上升下降曲线分析:

本实验中,由于加载与减载过程中对应的物理量的变化有滞后效应,从而导致两实验中所得的曲线并不一致。

因为金属的形变是一个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导致读出的数据较之真实值有一定的差距。

3.半桥电路加载重物(W)逐渐增加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1

24

47

69

92

115

138

161

184

207

230

用Origin作图如下:

由左边各参数知:

斜率B=灵敏度S=

=1.145

误差为0.00148

故,所求灵敏度为:

置信概率为

线性拟合所得各参数如下:

LinearRegressionforData5_B:

Y=A+B*X

ParameterValueError

------------------------------------------------------------

A0.818180.17565

B1.144550.00148

------------------------------------------------------------

RSDNP

------------------------------------------------------------

0.999990.311411<0.0001

4.半桥电路加载重物(W)逐渐减少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30

207

184

161

138

115

91

68

45

22

-1

用Origin作图如下:

由左边各参数知:

斜率B=灵敏度S=

=1.157

误差为0.00131

故,所求灵敏度为:

置信概率为

线性拟合所得各参数如下:

LinearRegressionforData7_B:

Y=A+B*X

ParameterValueError

------------------------------------------------------------

A-1.136360.15526

B1.156820.00131

------------------------------------------------------------

RSDNP

------------------------------------------------------------

0.999990.2752411<0.0001

5.全桥电路加载重物(W)逐渐增加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0

44

87

132

177

223

266

312

357

402

448

用Origin作图如下:

线性拟合所得各参数如下:

由左边各参数知:

斜率B=灵敏度S=

=2.241

误差为0.00488

故,所求灵敏度为:

置信概率为

LinearRegressionforData9_B:

Y=A+B*X

ParameterValueError

------------------------------------------------------------

A-1.590910.57787

B2.241360.00488

------------------------------------------------------------

RSDNP

------------------------------------------------------------

0.999981.0244511<0.0001

6.全桥电路加载重物(W)逐渐减少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448

403

358

314

268

223

177

132

87

43

2

用Origin作图如下:

线性拟合所得各参数如下:

由左边各参数知:

斜率B=灵敏度S=

=2.245

误差为0.0068

故,所求灵敏度为:

置信概率为

LinearRegressionforData11_B:

Y=A+B*X

ParameterValueError

------------------------------------------------------------

A-1.272730.80494

B2.244550.0068

------------------------------------------------------------

RSDNP

------------------------------------------------------------

0.999961.4270111<0.0001

三种情况下的曲线分析:

从单臂、半桥、全桥三种电路所得的加载和减载曲线看,均为减载时灵敏度比加载时计算出的高些。

同样这是由于形变的滞后效应引起的。

 

7.将三种桥路的加载重物逐渐增加曲线置于同一图层中,得图如下:

已算得单臂、半桥、全桥三种电路加载时的灵敏度依次如下:

          

  单臂

          

  半桥

          

  全桥

可知灵敏度:

     单臂<半桥<全桥

因而采用全桥电路测量物理量相对较为准确,这也就是交流实验时采用全桥电路的原因。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当先检查导线是否完好;

2.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将电源关闭;

4.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电压表过载,应将量程扩大;

5.在接全桥时一定要注意应变片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方向;

6.拔线时千万不要拽线,应拿住头部轻旋拔下。

 

误差分析

(1)单臂电桥的输出电压

并不是与

成严格的线性关系,有非线性误差

(2)全桥电路的输出电压

也不是与

成严格的线性关系,在推导式子的过程中忽略了高阶微小量。

(3)线路的松动会导致电压不稳定,这时读数就存在了估读,从而引起了一定的误差。

(4)加上砝码后,读数不能太快,由于滞后效应,电压显示值在突变之后还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应等读数稳定了以后再读,否则会导致读数不准确。

(5)电压表调零旋钮过于灵敏,调节时扭矩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反映过来,导致调零误差过大,甚至可能后续的实验过程中,扭矩还处于恢复的过程当中。

从而给读数带来较大的误差。

思考题第二题

在许多物理实验中(如拉伸法测钢丝杨氏模量,金属热膨胀系数测量以及本实验)加载(或加热)与减载(或降温)过程中对应物理量的变化有滞后效应。

试总结它们的共同之处,提出解决方案。

答:

共同之处:

金属的形变,温度的变化都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出现一定的差距。

解决方案:

实验中使每一次形变或温度变化尽可能小,从而缩短滞后时间。

改变实验条件(即发生形变或改变温度)后,过一段时间再读取数据。

实验心得

1.实验中一定要耐心的调零,否则会给后续的读数带来较大误差。

调零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若超出量程,则要选择较大的量程进行调节,易误以为电路接错而浪费大量时间,最后的调节要选用2V档。

2.实验中导线接好后,如果用手去碰导线,电压的示数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在电桥的输出电压很小的情况下,手或其他物品与导线的接触电压就不能忽略了,相反它对输出电压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调完电桥平衡后,不要再碰导线了,否则又要重新调电桥平衡。

3.接线前一定要先检查导线有无损坏,否则后面的实验都难以进行。

4.接线时要以点为基准连线,避免接线时易出错。

5.不可跨点连线,虽然这种接法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实际表明,它对实验的结果有较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