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6888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

《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

UHPLF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常州中天EAF、LF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1.1冶炼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1.1.1新炉冶炼第一炉,只许冶炼无特殊要求的低碳钢或45#钢。

1.1.2新炉前两炉应注意吹氧操作,氧气工作压力控制在0.7—0.9Mpa,防止大喷。

1.1.3冶炼前,必须清楚冶炼钢种的条件及配套设备的运行情况,否则不得安排生产计划。

1.1.4各种原材料尤其是铁合金和增碳剂,使用前,必须知其主要的成份含量,如不详或混号者,不得使用。

1.1.5出钢前,出钢料仓应按照各钢种规定备料。

1.1.6下一炉需出净钢渣时,一定要准确估测本炉次的留钢量,并合理调整装入量,避免下一炉次的钢水出不净或钢水欠缺太多。

1.1.7冶炼前应仔细检查各部分水冷系统,机电设备,液压设备和控制仪表及钢液测量系统,如有故障,及时联系处理。

1.1.8如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下列报警,应及时通知有经验的电气人员及时检修

(1)EAF变压器

(2)气体吹扫系统的主电机(3)皮带运输机、泵和振动给料器系统的所有电机和辅助电气系统。

1.1.9冶炼前应检查调整电极长度,保证冶炼的正常进行。

1.1.9.1接电极:

吹净电极螺纹处积灰,对正,旋紧电极接头和电极。

1.1.9.2放电极:

调整电极,使电极夹持器下到最低位置时,电极头部距炉底高度不得小于300mm,且能满足冶炼需要,电极夹持器不得夹在电极接缝处正面200mm内(白线以内),防止电极螺纹处损坏,折断电极。

1.1.9.3换电极:

如果电极的端部已出电炉盖的弧形坑,且伸出夹持器的距离只有几厘米,则更换电极。

更换电极时,将一个合适的吊具挂到行车中,稍微用力吊住电极,打开夹持器,吊出电极至电极接长站,将接好的电极放入电极夹持器内,调整电极长度。

1.2补炉

1.2.1每炉出钢后,炉长要对炉壁,渣线,炉盖中间耐材部位,出钢口及水冷元件进行检查。

1.2。

2出钢口的检查,更换,填充。

1.2.2.1出钢后,检查出钢口管砖浸蚀程度。

如端砖内径超过直径200mm,或出钢时间小于80秒,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做好更换出钢口管砖,端砖的准备。

1.2.2.2出钢后,如不需要更换出钢口,立即清净出钢口残渣钢(如局部有缺陷,可用耐火材料修补),关好出钢口托板,从偏心区填料孔加入填充料,填满时,使填充料呈馒头状,填料时应注意填充料清洁干燥。

1.2.3炉壁的维护,出钢后,清净炉门坎残钢残渣,观察炉坡,渣线浸蚀情况,如需要喷补,应趁高温快速补炉。

1.2.3.1如需补炉时,出钢前应做好补炉准备工作,准备好补炉工器具和材料,并将补炉料500—1000kg灌入补炉机中,调试正常。

1.2.3.2用离心式补炉机时,则将炉盖旋开,吊起补炉机补炉,用直喷式补炉机时,从炉门喷入。

1.2.3.3用直喷式补炉机时,要调整补炉机空压,水压力,使喷补料呈糊状附于炉坡渣线处,以增加喷补料附着率,减少反弹率。

1.2.3.4补炉后垫好炉门坎,炉门坎应两边高,中间稍低,使之有利于自动流渣。

1.2.4炉底的维护:

用手提式测温枪测量炉底温度,如炉底连续测温高于350℃,则需要垫补炉底,出钢时要将炉内钢水,钢渣尽量出净,检查炉底及透气砖损坏,浸蚀情况。

若炉底有坑,需要垫补时,用炉底捣打料垫补。

1.2.5炉盖的检查:

小炉盖中心区厚度太薄,不能保证下一炉正常冶炼,要及时更换。

1.3废钢、铁水装入制度

1.3.1废钢装入制度

1.3.1.1装料前,炉长应和料场联系装料情况(特别是对需出净的炉次),如有疑问,应消除后再行装料。

1.3.1.2新修炉体第一炉炉底必须用大刀片,薄钢板等废钢覆盖。

1.3.1.3装料时料篮中心发行量与炉子中心重合,并且料篮底部稍沉入炉内,以不损坏水冷炉壁为直,然后快速打开料篮,将料卸入炉内,连续生产时,用预热料篮向炉内配料。

1.3.1.4空炉子第一料篮不得装入废钢锭和锭模等大块废钢,防止损坏炉底。

1.3.1.5装料后,如炉料超高,要用料篮料压平凸起钢铁料,但要谨慎,不得挤压水冷炉壁,并避免料篮脱钩。

料篮移走后,炉沿挂有废钢时,必须清除后,炉盖方可旋回,不准用炉盖推料或压料。

1.3.1.6如需装二次料,二次料应在一次料送电前到达冶炼跨,并在一次料加入后,迅速指挥行车落下料篮,吊起二次料(有铁水时,先吊装铁水)。

待第一次料基本熔清后,将料篮至资金准备位,将二次料装入炉内。

1.3.1.7如不需装二次料,则下一炉的第一料篮运行方法同1。

3。

1.3.2铁水装入制度

1.3.2.1在电炉装第一次料时,由调度室或炉前通知废钢领行将铁水包开至电炉冶炼跨待装,运行过程中,铁水车两侧不能站人。

1.3.2.2电炉加完第一次料后,,指挥行车进行铁水包吊装,将铁水兑加入炉内。

1.3.2.3一次料送电3—7分钟穿井结束后,送电时,炉门烧咀(5MW)开时最大限度使用,将炉门废钢熔化。

铁水不能及时到站时,如有二次料可在二次料向炉内兑入铁水,但熔清后,严禁向炉内兑铁水。

1.3.2.4兑铁水时,炉子四周平台除一人指挥外不能站人。

1.4熔化

1.4.1电力曲线:

起弧电压10级,穿井电压3-5级,熔清电压3-5级,电流曲线采用5—6号曲线,根据废钢情况和兑铁水量大小决定起弧穿井,熔化及停电吹氧时间。

1.4.2氧碳枪使用

1.4.2.1新炉第一炉,大补炉第一炉在钢铁料加齐前不吹氧,在全部废钢基本熔清后,氧碳喷枪采用中等氧压向炉内供氧,炉门及炉墙氧燃烧咀不使用。

1.4.2.2正常炉次加料供电后即开始用最大氧压供氧,并视炉内废钢熔化情况及渣况,调整枪位,同时喷碳粉,造泡沫渣,避免弧光暴露,辐射到炉壁。

1.4.2.3炉门及炉墙咀在每批废钢加入后,开始使用,,视炉门废钢熔化情况决定使用时间,炉墙烧咀氧气,使用时间为加每批料后5—8min。

废钢熔清后应关闭氧气。

1.4.2.4使用氧枪而不使用碳枪时,碳枪应通压缩空气,以免碳枪堵塞。

1.4.3批料加入后送电3~5分钟,开始加入石灰,石灰用量依钢种[P]、[S]含量要求。

1.4.5氧化精炼

1.5.1废钢基本熔清,测温T≥1550℃,停电,取样分析:

C、Mn、P、S、Si以及根据冶炼钢种不同要求的其它元素,如Ni、Cr、Cu等。

1.5.2取样后,采用光谱分析法确定钢中的碳含量,视钢水中碳含量高低调整吹氧量和吹氧方式。

碳高时,提高供氧强度,吹氧脱碳。

1.5.3钢中[P]含量较高时,适时倾动炉子进行流渣,并按每批100~500kgCaO补造新渣。

1.5.4钢液中[C]、[P]等达到要求后,应迅速升温至出钢温度准备出钢。

1.5.4.1出钢条件

终点成份

碳结钢[C]≤0.12%、[P]≤0.03.%;

HRB335[C]≤0.15%、[P]≤0.030%

对于碳结构[C]0.12%~0.20%、HRB335[C]0.10%~0.20%,可根据供氧量情况,在保证出钢后LF炉第一样合格的前提下,不再另取终点样出钢。

其它钢种终点成份见分钢种质量计划。

出钢温度:

1610~1650℃,新炉,新包,换渣线第一炉,冷包出钢温度可提高上限20℃。

1.5出钢

1.6.1将载有烘烤好的钢包车开至电炉出钢位置,调整包位,使出钢流对正钢包中心。

1.6.2出钢前,由高位料仓称出所需脱氧剂、合金料、渣料。

1.6.3出钢时先向出钢侧倾炉+1~5°,然后打开出钢口托板,此时填料,钢水应自动流出,如不自动出钢,则采用氧气引流。

1.6.4打开出钢口前,钢包开始吹Ar,流量180~250L/min,至出钢完毕时,调小Ar流量,流量80~110L/min。

1.6.5钢水出至10~30t时,进行包中脱氧合金化,按计划出钢量进行成份调整,成份按下限调。

合金从高位仓加入,增碳剂在出钢前由LF位加入,出到30~60t时加入渣料,出钢量大小根据钢包情况及后道工序要求上VD炉次,保证钢包自由空间0.9m,上VOD炉次保证1.2m。

1.6。

6当距规定出钢量还剩2.5~3t时,将炉子倾回,最后停止在出渣侧-3~4°

1.6.7钢包合金化加料情况

1.6.7.1脱氧剂:

采用脱氧造渣剂或其它脱氧剂,用量随钢种确定。

1.6.7.2增碳剂:

碳按照规程下限调整,(计算时考虑铁合金带入的碳量)收得率按100%计算。

1.6.7.3造渣材料:

采用石灰,萤石。

用量:

CaO700—900kg,CaF2150—300kg。

1.6.7.4其它合金元素见下表

CMnSi

调整规格下限下限下限

收得率100%100%90%

Fe—Si或Fe—Mn用量包括脱氧剂带入的Si,钢渣出净的炉次的各元素成份应适当调低,以防钢水量少,成份偏高。

1.6.8留钢留渣时,根据上次的留钢量及本炉废钢加入量及回收率情况决定出钢量大小。

1.6.9若一炉钢渣出净,则出钢前采用低电压送电,向炉内适量补加萤石,稀释渣并向出渣侧倾炉,通过炉门最大限度流渣,然后向出钢侧倾炉+1°--+5°出钢。

1.6.10当正常出钢过程中发现有钢渣流出时,将炉体迅速翻回,停止出钢,必要时钢包应开出倒渣。

出钢毕将钢包开至LF炉精炼工位。

1.7电炉炼钢配比

1.7.1炉料配比

1.7.1.1铁水或生铁配比:

按钢种要求配入。

生铁要在第一料篮中加入。

1.7.1.2废钢配比

1.7.1.2.1两次装料,在全部采用废钢冶炼情况下,要求第一料篮装入50—65t,第二料篮装入45—55t废钢。

1.7.1.2.2一次装料:

在有铁水情况下,铁水加入量为35—40t,则第一大料篮装入55—65t废钢。

1.7.1.2.3如使用直接还原铁,由高位料仓加入或料篮加入。

如在料仓加入,加入速度应在700—800kg/min。

则废钢数量应适应减少。

1.7.1.2.4根据后道工序要求,上VD或VOD炉次,废钢装入量适当减少。

1.7.2电炉出钢钢包内铁合金配入量规定:

出钢量*(下限规格-炉内残余量)%

铁合金加入量=────────────────────

铁合金成份*合金收得率

2开新炉(含垫补炉底第一炉)电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2.1开新炉(含垫补炉底第一炉)前需用大刀片覆盖炉底,如果8小时内不送电,不得装料,48小时内不能冶炼,需在炉底铺50mm厚的石灰。

2.2开新炉(含垫补炉底第一炉)不使用炉墙和炉门烧咀,废钢基本熔清前不使用氧碳喷枪。

2.3供电方式:

第一料篮废钢冶炼电压级数为17级,电流曲线为3号。

供电冶炼15—20分钟后,停电烧结炉底20分钟(含垫补炉底)第一炉停电烧结10分钟),再供电10—15分钟后,停电烧结炉底20分钟(含垫补炉第一炉停电烧结10分钟),继续供电。

2.4开新炉第二料篮开始冶炼电压级数14,供电10—20分钟后,停电烧结炉底和炉坡20分钟,烧结结束后,可适当提高电压级数,但不能超过12级。

2.5后几料篮不需停电烧结,冶炼电压级数为10级。

电流曲线5—6号。

2.6开新炉不得冶炼高碳钢和有特殊要求的钢种,一般冶炼普碳钢。

2.7开新炉(含垫补炉底第一炉)不兑铁水。

3LF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3.1精炼前的准备

3.1.1检查电极长度,避免在冶炼过程中接放电极。

3.1.2电极安装程序

3.1.2.1用压缩空气将电极联接处吹净

3.1.2.2对正旋紧接头和电极

3.1.2.3抬起炉盖至最高极限位置,调整电极,使电极下端略高于炉盖下沿,且电极夹持器的夹紧器和夹紧位置在白线以外。

3.1.2.4夹紧电极。

3.1.3测温、取样等生产工具齐全,工作状态良好。

喂丝机具备工作条件,所备盘线满足本炉次要求。

3.1.4了解所用原料,特别是增碳剂和合金成份,成份不明不得使用。

3.1.5确认上料系统状态良好,料仓内合金、造渣料等块度合适,干燥无杂质,供应充足。

3.1.6确认台上增碳剂粒度合适;SiC、FeSi粉等干燥,供应充足。

3.1.7确认压缩空气系统、水冷系统工作状态良好。

3.1.8确认供氩系统运行正常,PAr1.OMPn。

3.1.9确认LF炉电气、机械、液压、仪表等设备运转正常。

3.2精炼

3.2.1电炉出钢前接上氩氮管,并作氩气吹通试验,如氩气不通,则检查处理,根据冶炼钢种及电炉终点样碳含量,适当加入脱氧剂和增碳剂,然后将钢包车开至出钢位置,打开出钢口的同时,开通Ar气,流量180—250L/min。

出钢至总量3/4时,适当减小Ar气流量。

3.2.2电炉出钢完毕,将钢包车开至LF,调节Ar气流量控制,以钢包车开动时,渣面微动,钢液不裸露为限。

3.2.3钢包到位后,降下包盖。

Ar气流量80—150L/min,然后测温。

3.2.4根据渣况适量加入Fe-Si粉和SiC,通常每炉总用量70—150kg,其中FeSi粉总用量在20kg以内,根据测温和是否上VD或VOD处理以及连铸需要钢水时间,决定供电制度。

3.2.5供电大于3分钟炉渣发白,切电。

Ar流量调至150—250L/min搅拌2—3分钟,再调至80—150L/min,测温,低碳钢温度大于1560℃,中、高碳钢温度大于1540℃,取样

(1)后,可向包中加入50~80kg白云石。

3.2.6根据渣的还原情况,适当补加脱氧剂SiC、FeSi粉和电石,根据电炉渣料加入量和电炉终点样中[S]含量及渣况,可适当补加CaO、CaF2和白云石,其中CaF2加入量占CaO的2/5~1/5,白云石加入量占CaO的2/6~1/8。

对于LF炉冶炼结束,经VD、VOD处理的炉次,在[S]含量不高的情况下,渣厚不得超过80mm。

3.2.7根据样

(1)结果,并考虑UHP-EAF出钢合金加入量和出钢前元素残存量,除易氧化元素A1、Ti、B等之外,将其它合金成份调至规格下限,低碳钢调碳低于下限0.02%,收得率按100%计,特殊情况以分钢种规程为准。

3.2.8增碳、合金化后,Ar流量调至200~270L/min搅拌2~3分钟后,再调至80~150L/min,增碳>80kg,送电5分钟以上;增碳<80kg,送电3分钟以上。

抬起电极,Ar流量调至200~270L/min搅拌2分钟后,调至80~150L/min,测温,取样

(2)。

3.2.9根据渣况适当补加SiC和FeSi粉。

根据测温结果,采用相应供电曲线供电。

计算升温时间要考虑加入渣料后所吸收的热量。

处理量为100t时,每加入100kg渣料,温损约1.5℃,每加入100kg合金,温损按2℃计。

3.2.10根据样

(2)结果,调整合金成份,除易氧化的元素A1、Ti、B等之外,将其它元素调至期望值中限,合金收得率按100%计,特殊要求以分钢种规程为准。

计算全金加入量时应考虑电极、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增[C]0.01~0.02%,以及不经VD、VOD处理炉次喂入Ca-Si线时增[Si]0.01~0.06%。

3.2.11在确保吊包温度和成品成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对于不上VD或VOD处理炉次进入下步喂丝操作。

钢种成份判定以分钢种规程或公司质量计划为准。

温度要求:

当钢水温度比需吊包温度高5℃时,可进行喂丝操作。

吊包温度:

见《电炉厂温度制度一览表》。

连铸第一炉、新包或换渣线第一炉钢液温度应比正常炉次高10--15℃,LF炉应随时与调度室联系,确保钢水吊包温度符合要求。

3.3不经VD、VOD处理炉次喂丝操作:

3.3.1调整Ar流量80~150L/min。

3.3.2喂Ca-Si线

喂Ca-Si线后,不得进行任何升温,调合金等操作,否则需重新喂丝;喂丝量按分钢种工艺卡规定和Ca-Si线质量决定喂入量;喂丝速度:

3.5~5.5m/s。

3.4加保温剂吊包:

喂丝完毕,开出钢包车均匀加保温剂0.4~0.7kg/t钢,卸掉氩气管,吊包上连铸软吹氩。

3.5对于LF炉冶炼结束,经过VD、VOD处理的炉次,除易氧化的元素A1、Ti、B等之外,碳调至成份中下限,其它元素调至成份中限,温度符合《电炉厂温度制度一览表》后,直接吊包上VD、VOD处理。

编制

朱富强

审核

王日红

批准

徐和平

2006.1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