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499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

 

教学设计

 

学校:

教者:

年月日

 

教科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美术教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

 

 

 

本着以促进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理念,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五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形成了新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16课,分色彩\构图\综合绘画\工艺\欣赏5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珍爱国宝单元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由于实际情况和授课条件的关系,完成有一定困难,根据实际情况选学。

其它的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完成。

 

学生分析:

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存在问题:

1、同学间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2、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初步感受美术课独有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艺术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艺术的情感。

 

1、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构图色彩,主题的表现等).

3、定期进行作品展评。

4、多实施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动手\眼\口与动脑\心相融合.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主要导学方法

 1、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1)教师方面:

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起到启发、诱导作用。

(2)学生方面:

让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帮互助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接受美的熏陶。

4、重视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评价。

5、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6、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

7、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增强竞争意识。

8、关心学生个体发展,多与其交流沟通,手把手的让其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日期

内 容

备注

1

8、26--8、30

形的魅力②

2

9、02--9、06

形体的结合②

3

9、09--9、13

抽象雕塑②

4

9、16--9、20

多样与统一②

5

9、23--9、27

多样与统一②

 

6

9、30--10、04

国庆节放假

7

10、07--10、11

喜怒哀乐②

8

10、14--10、18

夸张的脸②

9

10、21--10、25

10

10、28--11、01

期中复习与检测

11

11、04--11、08

学画山水画②

 

12

11、11--11、15

风的魅力②

13

11、18--11、22

微观世界②

14

11、25--11、29

会亮的玩具②

15

12、02--12、06

电脑美术②

16

12、09--12、13

旅游节②

 

17

12、16--12、20

舞台布景②

18

12、23--12、27

珍爱国宝②

19

12、30--1、03

期末复习②

20

1、06--1、10

期末检测

学校(教导处)审阅意见

 

签名:

年月日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第一课形的魅力

课型

造型表现

第1—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

陶冶审美情操。

内容分析

重点

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法

学法

教具学具

教材处理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

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

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

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

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

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形体的组合

课型

造型表现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X-k-b-1.-c-o-m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内容分析

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法

学法

教具学具

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

教材处理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生答:

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

《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

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

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三课抽象雕塑

课型

造型表现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内容分析

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法

学法

教具学具

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教材处理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

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学生讨论)

师小结:

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四课多样与统一

课型

造型表现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内容分析

重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难点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法

学法

教具

学具

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教材处理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课题

第四课多样与统一

课型

造型表现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内容分析

重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新-课-标-第-一-网

难点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法

学法

教具学具

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教材处理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六课喜怒哀乐

课型

造型表现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情感目标

陶冶审美情操。

内容分析

重点

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难点

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法

学法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材处理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1、创设情景。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2、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

(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

(喜怒哀乐)

(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七课夸张的脸

课型

造型表现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能力目标

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陶冶审美情操。

内容分析

重点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难点

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法

学法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材处理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

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

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

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

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

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

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

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三、作业:

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

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八课十二生肖

课型

造型表现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

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内容分析

重点

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难点

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

教法

学法

教具

学具

彩纸、彩泥、手工工具

教材处理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

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

(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

(学生讨论)

2、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剪纸生肖动物的绘画要领:

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威风的虎,勤勉的牛,温和的羊,灵敏的猴……你的生肖图案能与众不同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可用彩泥或彩纸制作你喜欢的生肖

四、展示学生作品。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

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一下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肖和出生年代,用拼贴彩纸的方法制作一件生肖作品赠给他们,以示对长辈的关心。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九课学画山水画

课型

造型表现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情感目标

陶冶审美情操。

内容分析

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难点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法

学法

教具

学具

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材处理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

高远。

深远。

平远。

2、揭题:

学画山水画

3、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简称"山水"。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

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E如何表现F绘画步骤

4、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展子虔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著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

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X-k-b-1.-c-o-m

5、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