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435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docx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

四款新锐机王之间的对决

  创新的力量――HTCG1

  

  如今的Google在互联网世界可以说是能够呼风唤雨的大佬,而当这位拥有激进创新精神的大佬加速迈开步伐闻进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后,无疑给整个手机市场带来了一场震撼。

从2007年11月Google主导的开放手机联盟成立至今推出第一款采用Android系统平台的手机,Google仅仅用一年有余的时间就给整个手机市场带来了广泛的轰动效应。

即使是算上Google收购Android之前的开发时间,也可以说Android是最为年轻而又最有吸引力的系统平台,这一切完全归功于Google的创新精神。

而当我们拿到第一款Android手机――

  由HTC研发的G1时,我们对Google的创新精神才有了更为详细的理解。

  

  朴实外表之下的创新

  如果仅仅是从外观上来看,G1可能无法给人过多的惊喜。

中规中矩的横向滑盖机身设计,主流的32英寸单点触摸屏幕,从WindowsMobile手机引入而来的四个快捷按键,源于黑莓经典产品设计中使用的轨迹球,等等,这些设计元素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都已经失去了足够的魅力。

然而,也正是这样朴实无华的设计理念使得G1并没有犯下严重的设计错误,同时也将自己独有的特色表现出来。

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一款第一次试水的产品,这样的设计却能够获得更为实际的市场认知。

  实际上,G1的设计也并非东拼西凑一样毫无新意。

在机身设计上,屏幕与按键部分被一个柔和的弧度区分开来,微微翘起的机身尾部蕴藏着不小的魅力。

而在实际使用中,这样的设计可以营造更好的通话质量,同时也便于用户更好地握持产品,更具有亲和力。

而在键盘滑盖的设计上,G1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方式,摒弃了以往直上直下的滑动设计,而是使用类似于凸轮结构的动作方式,使得每一次滑盖开合都会轻柔地滑出一道弧线,并不会与机身其他部分产生摩擦。

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非常实用和炫酷。

但是这样的设计同样对结构的设计以及传动部件的材质有很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笔者尚未感觉到有任何不适,也未曾在网络上看到该设计出现问题,只是比较杞人忧天地担忧着传动部件是否会断裂。

  触摸屏幕毫无疑问是当今高端手机的主流配置,刚开始笔者认为G1的单点触摸屏幕并无任何可圈可点之处,不过在使用过后却不得不令人赞叹,这块触摸屏幕可以说是笔者使用的单点触摸屏中表现最为优秀的。

G1搭配的触摸屏幕不能对硬质压触产生反应,无论是指甲还是手写笔都无法对这块屏幕进行操作,只有在指肚的操作下才能进行触控操作,这也是G1没有配置手写笔的原因。

在操作过程中,无论是点选还是拖拽,G1的触摸屏幕都有着非常良好的感应,整个过程非常顺畅,体验效果丝毫不亚于iPhone采用的多点触摸屏幕。

  

  创新性的系统表现

  开启G1,绿色使者呈现在你的眼前。

G1的开机速度很快,除G1标志外,Android的LOGO也会出现。

G1的待机界面非常有特色,分为三个部分,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拖拽来实现切换。

第一个部分是常规待机界面,时钟、网络信息等内容都被放置在该界面中:

当向左拖拽屏幕时,会进入第二部分界面,该界面可以让用户自由定制放置各种程序启动图标,而程序图标的放置过程也非常有意思,只需在菜单中按住相应程序图标拖拽到桌面上即可;将屏幕向右滑动即可进入第三部分界面,该界面是Google的搜索引擎桌面,完全体现了Google的网络功能特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个部分的界面实际上是连为一个整体的,就连壁纸都为同一张,在切换不同界面时用户所看到的是当前壁纸向相同方向扩展,显示出剩余部分。

  在系统功能上,G1需要设置个人的GoogleAccount才能使用,这也相当于为自己的Android终端赋之以“灵魂”。

而在G1通过这个Account完成瘦客户端的登陆功能后,GoogleAccount中所包含的一切信息,包括GMail,日程表、Picasa相册、GoogleMaps,YouTube以及其他一切Google提供的服务都会同步在手机中,这就体现了Google网络与终端无缝连接的优势。

进入G1之后,你还需通过9格自由连线的方式为屏幕解锁设置一个密码,这样的解锁方式更加有趣,也更具有保密性,对于一部私密的网络终端而言确实应该如此。

  至于被标榜的地图导航服务,由于只有少数城市拥有街景地图,笔者未能进行体验,但是就地图加载和搜索而言,无疑将GoogleMap的优势完全体现出来。

而像邮件功能、同步功能等对于网络的要求颇为严格,如果单纯使用GPRS数据网络可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当然,作为第一款Android手机,G1也并不是没有缺陷,尤其是在系统设置方面,基于Linux开发的Android系统的复杂程度暴露了出来。

对于一个基本的手机用户而言,相应的系统设置可以算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点需要Google在日后的系统开发中做出大量改善。

  

  

  丰富的应用软t4

  虽然G1是第一款采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不过在应用方面并没有因此而显得捉襟见肘,这要得益于Google的运作水准。

早在2008年4月份Google就举办了Android程序开发大赛,共征集了1788个应用程序。

而相应的SDK也不断向开发者开放,这使得G1成为手机尚未上市就拥有不少应用软件的产品。

除了Gmail、Gtalk、Picasa、YouTube、GoogleMap、Calendar这样的应用之外,还有《YesorNo》、《Pray》、《Battey》等游戏和娱乐、工具软件可供使用。

另外,G1中还内置了一个名为“Market”的软件,有点类似于iPhone的AppStore,通过该软件用户可以下载到开发者们最新公布的应用程序和游戏,并且可以根据喜好为这些程序评论、打分。

  

  “一个键”的黑莓――BlackBerryStorm9500

  

  BlackBerryStorm9500是冬季BlackBerry新机四连发当中最具争议,也最具挑战性的一款。

在经营十多年的传统直板全键盘BlackBerry过程中,由于全键盘带来的各种快捷人性化操作,物理键盘的快速输入一直以来都是BlackBerry玩家引以为傲之处,同时也是难以改变的使用习惯,外界对于BlackBerry的基本认识也源于此。

而当肩负着“iPhone杀手”或者“挑战iPhone”重任的BlackBerryStorm9500问世消息流传开始,这款机型就饱受大众的质疑:

“没有了全键盘,BlackBerry还是BlackBerry吗?

!

”我们接下来就要去寻找这个答案。

  

  设计与制造工艺堪称精湛

  BlackBerryStorm9500外形尺寸为112.5mm×62.2mm×13.95mm,重量为155克。

熟悉黑莓经典机型Curve8300的朋友可以理解为,Storm9500的尺寸好比是给Curve8300装上了一层外保护套,重量上比8300更有分量一些,毕竟8300是非常轻巧的。

和原来的全键盘黑莓不同,整个Storm9500正面只有四个按键――挂机键、黑莓菜单呼出键、返回取消键、挂断键,而触摸屏占据了整个手机正面80%左右的面积。

与其他触摸屏手机不同,Storm采用了类似于MacBook的鼠标触摸板设计,触摸过程仅仅是进行定位,而按下屏幕才是确认选择,这种新的操作方式被称为SurePress操作。

  Storm左侧保留了传统的左侧快捷键,可以设置为任何的内置程序,也可以设置为呼出虚拟键盘,因为Storm允许在任何界面呼出键盘进行操作,这样的设置会非常方便用户的操作。

除此之外,新的MicroUSB口也位于左侧,右侧则安排了快捷键以及传统的音量调节键,3.5mm耳机插孔。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手机顶部的锁机键和静音键,被设计为极其漂亮和低调的无间隙一体式按键,顶部的这两个按键图标轻轻按下即为操作,而整个顶部是浑然一体,没有按键间隙的。

  电池后盖继续着BlackBerry一贯的商务低调风范――全黑拉丝金属后盖,这也是黑莓手机第一次真正使用了金属材质的电池后盖设计,将Storm的质感提升了一个档次。

320万像素带自动对焦的摄像头位于金属后盖的上方,实际成像效果也因为首次搭载了自动对焦而一改美式智能手机一贯被人诟病的劣质成像效果的口实。

在电池仓内部,Storm也是首次使用了真金属材料的SIM卡槽和TF卡槽的设计,整个手机后部的设计可以说是BlackBerry手机前所未有的最高配置,相当厚道。

  

  创新性的触摸屏设计

  作为黑莓第一款采用触控操作的手机,Storm采用了称之为SurePress的触摸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触摸游走,按下确认。

与其他触摸屏幕不同,Storm的整个触摸屏是上下方向有弹性的一个屏幕,当你需要选择一个触摸屏上的桌面图标的时候,用手指游走选择并点选该图标以后,稍微使劲按下整块屏幕,便选择了进入该程序。

这样的设计使得在Storm上进行文字输入变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体验。

搭载了重力感应的Storm,支持横屏竖屏转换。

在输入状态下,竖屏状态在屏幕下方呈现的是一个SureType的虚拟键盘布局,而在横屏状态下,屏幕下半部分呈现的是一个Qwerty虚拟全键盘。

当你需要在键盘上输入的时候,手指接触的虚拟按键会泛起蓝色外环光效果,以提示输入者此刻你所触摸的按键是哪个,按下整块屏幕即可输入该按键。

  在笔者多日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体会到RIM设计者对于这种SurePress设计的良苦用心,它可以让用户在虚拟键盘上体验到物理键盘的按压感。

好比输入一个一定长度的文字的时候,实际上整个屏幕不仅仅在被进行虚拟的触碰,更是整个屏幕在不停地起伏和确认,屏幕就好比一个超大的按键,用户选择了不同的虚拟键盘上的字母,但按下的是同一个大的物理按键。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用户在虚拟键盘上部分感受或者说保留物理键盘上才有的真实按压感,先不论实际效果如何,这种创意和做法对于给大众一贯稳健和传统印象的RIM而言,无疑是极具胆量,也极具诚意的创新!

笔者做过一个小测试,在物理键盘的BlackBerr8800上输入一段英文的速度是45秒,同样的一段英文在Storm上输入时间是52秒,这样的效果是可以接受的。

  

  

  换一个方式流淌血液的BlackBerry

  

  继续回到触摸屏操作上来,输入方式的彻底改变注定了需要新的方式来替代传统全键盘操作方式中种种便捷带来的人性感动,是否在Storm上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对于BlackBerry的物理键盘而言,桌面状态通过桌面快捷键操作一键进入程序,而这种桌面快捷键有19个之多(几乎霸占了全部26个字母按键)。

在Storm上没了桌面快捷,而是通过触摸来实现。

  在不同的情境下,Storm通过许多颇具创新的方式一定程度地弥补了虚拟键盘的不足之处,比如:

在短信界面屏幕下方会出现若干个快捷触摸图标来实现最常用的便捷提示操作;在短信列表界面会看到位于屏幕下方的“上翻页”、“下翻页”、“回复”等,在短信浏览界面,会看到“回复”、“转发”等快捷图标,而这些虚拟图标的便捷设置则形成了新的触摸屏操作方式中的快捷操作。

  另一方面,Storm还引入了一些类似秘笈的操作技巧,这也是BlackBerry一直的乐趣所在。

发现一个操作小秘笈往往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比如消息界面上右滑动触摸跳转到下一则消息,左滑动触摸跳转到前一则消息。

又比如在消息列表中,按住上翻页图标1秒钟跳转到消息列表顶部,按住下翻页则跳转到消息列表的底部。

为了进一步增加操作的人性化,Storm为SurePress触摸屏幕和四个导航物理按键设置了一系列的配合指令:

在Storm上给黑莓菜单键赋予了一个新的功能,它不仅仅是呼出菜单,更增加了一个确认菜单的功能,这在之前的BlackBerry上是没有的。

这样的便捷在于,例如你刚刚写好一封邮件或者短信,按黑莓菜单键,弹出菜单,鼠标默认停留在“发送”上,这时只需再按一次黑莓菜单键,消息就发出去了。

这正是BlackBerry一直给用户的快捷操作爽快感的细节之处,同样的细节在Storm上还有很多,等待用户去慢慢发掘。

  除了以上的新快捷操作体验,由触摸屏方式带来的新的传统模式所替代不了的体验和方式以及大屏幕的爽快感也是不可否认的。

比如大屏幕浏览每日的手机报彩信或者网页浏览的那种畅快,无须按键,手指滑动即可轻松翻转网页到你想看的内容。

更加明显的体验是在多媒体方面,480×360像素的325英寸屏幕无论是在图片浏览还是横屏欣赏视频的时候,都能让你忘乎所以:

“管他是不是黑莓!

我要的是爽!

  实际上,通过黑莓Storm证明,触摸和物理全键盘并不是一对生死冤家,传统全键盘厂商也不是不能尝试触摸领域。

一个手机的品牌精髓是体现在设计的无形精神方面的细节之处,而不仅仅是外表形式。

在Storm上,你依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及时接收推送的邮件,方便地同步商务信息,同样也能打字如飞,更能享受到大屏幕带来的畅快淋漓。

  

  初试新方式,仍有改进余地

  黑莓Storm发售上市距今不足两个月,而且作为第一款触控屏幕的黑莓手机,Storm也有很多尚待完善之处,例如OS确实存在菜单页面翻转延迟,拍照程序启动缓慢以及输入反应不够准确等问题,但在之后几周发布的新操作系统上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而就现在来看,黑莓Storm还有较多需要完善和进步的地方。

  系统反应速度:

程序进入和切换的反应速度还不够令人满意,虽然可以满足基本使用的需求,但我们希望它快点再快点。

当然这也和BlackBerry支持多任务运行不无关系,同时OS操作系统也依然需要继续提升和完善。

屏幕翻转的反应速度一般在OS更新后得到了明显的好转,表现正常。

  操作准确度:

触摸屏上操作的准确度和选择区域实际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很难想象在绿豆大小的虚拟按键上如何确认你此刻按的是哪个按键。

Storm无论在横屏的SureType键盘上,还是在竖屏的Qwerty全键盘上,虚拟键盘的实际尺寸大小都比较符合输入操作。

唯一让人比较不满意的是菜单选择的情景,黑莓键弹出菜单后,要在一长列表中选择其中一条就不如输入时那么便捷了,当然这也是所有触摸屏操作都会遇到的问题。

  中文化:

BlackBerry相对于Gphone、sideKick等手机还算是中文化速度较快的,一般新机面世在一两个月内都会发布官方的中文系统包提供中文化系统使用,支持简繁体中文字库和多种中文输入方式。

在Storm上中文化目前的情况是,通过个人对系统的混刷,能够实现对中文字库的完美支持,界面菜单依然是英文界面,官方中文拼音输入法依然欠缺,只能通过暂时外挂中文输入法实现效果尚可的中文输入。

不过按照惯例来看,应该在春节前,官方的Storm中文系统包就能和大家见面了,喜欢和关注的朋友可以耐心等待之。

  其他改善建议:

鉴于菜单操作准确度的问题,个人特别希望Storm依然不放弃原本的轨迹球操作,在导航键上依然保留可任意方向游走的传统轨迹球,好处是对于菜单触摸操作这种情形,用轨迹球代替触摸解决之。

此外还建议在设置中增加重力感应关闭功能,目前的翻转是不能关闭的,而用户有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关闭之,比如我在火车上旅行可能只想使用横屏模式而已。

  

  总结

  Storm是RIM顺应潮流、挑战传统的一次尝试,时机不早不晚,在触摸方式上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在触摸领域中依然有些许的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

但我相信作为一位黑莓忠实玩家机友,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种BlackBerry原生的精神特质。

如果你的生活离不开那种黑莓式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如果你酷爱BlackBerry,又非常乐意接受新潮事物,你有必要尝试一下BlackBerryStorm9500的魅力。

随着OS的完善和了解的深入,你会感受到触摸黑莓的感觉,并且彻底地爱上它,并一如既往。

  

  在指尖滑动的精灵――魅族M8

  

  听说这款手机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当得知一个专门做MP3的厂商要自己开发研制手机时,我对它并没有抱任何幻想,要知道当时国内的手机市场完全被国外几大品牌的产品所把持,国产市场上已经溃不成军。

之后,关于这款手机的新闻总是不断,在这里也不得不佩服魅族老总的宣传方式,总是会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些关于这款手机的小道消息。

从我们看到的手机界面来看,手机做得相当漂亮,很多功能也很受关注,以至于很多人对其充满了期待,甚至有粉丝专门制作了相关的网站,专门跟踪M8的一举一动。

不过,这款产品的开发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时间过去不短,但是产品却迟迟没有上市,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这款产品的前途。

毕竟现在已经是山寨机的天下了,那种价格超级便宜的手机,加上千奇百怪的功能、超大的屏幕,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手机市场,甚至连一向强势的国外手机在山寨机面前都感失色。

经过漫长的等待,关于这款产品的消息也越来越多,我们感觉M8就要出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在2008年的最后一个月份,我们拿到了M8的工程样机,那么这款产品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一样?

是不是对得起我们长久的关注呢?

  

  做工值得肯定

  对于一款产品,我首先看重的就是外观做工,那种拿在手里一看就很糙的东西根本不能提起我的兴趣,这也是在第一次看到iPhone实物后就决定立刻要出手买一个的原因。

那么M8的做工怎么样呢7从正面看它有点儿像小个儿的iPodTouch,全黑色的机身,深灰色的边缘装饰,全玻璃保护的触摸屏幕,看上去与iPodTouch如出一辙。

机身的背面则是自己的风格――全钢琴漆的黑色外壳。

与Apple产品不同的是,M8提供了可更换电池功能,也就是说机身后盖是可以打开的,这与传统的手机一样,对于经常离不开电话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

M8机身的整体做工相当不错,机身光滑,拿在手里非常舒适,机身边角并没有任何毛刺之类的东西。

不过使用钢琴漆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就是机身上非常容易留下指纹,有人戏称钢琴漆就是指纹收集器,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想让自己的手机光彩照人,就不得不随身带上一块绒布。

  

  

  功能不俗

  M8的电话功能做得很完善,也很体贴可以显示来电地址,可以自定义来电黑名单,可以设置自动拨号,提供了方便的联系人分组管理功能和详细的通话历史记录等。

作为电话来讲,M8的信号质量不错通话清晰。

这款手机另一个非常好的功能是备份联系人,通过此功能,你可以将电话上保存的联系人信息全部备份到手机闪存中,如果由于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手机上的电话本出了问题,可以使用此项功能快速恢复。

对于一款手机来说铃声音量的大小有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几个人愿意漏接电话。

与iPhone那种音量即使调节到最高声音也相对较小不同,M8的音量相当洪亮,不经意有时候会吓你一跳,这也算是音量大的缺点吧。

  对于中国手机用户而言,短信功能是每个买手机的人最看重的功能M8在这项功能上可谓下足了工夫。

它拥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聊天方式的短信界面,看上去类似Palm或者是iPhone。

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用的拼音输入法,漂亮的键盘反应速度非常快,支持不完全拼音输入,支持词组联想功能,词组显示速度非常快,没有丝毫停滞现象。

M8内置的词条非常丰富,有了这个输入法和短信界面,相信你会爱上发短信的。

  作为一款超强的手机,多媒体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魅族本身就是做MP3/MP4出身的所以在M8上添加这些功能可谓易如反掌。

M8提供了类似iPhone的音乐管理功能,使用起来很方便。

在视频播放方面则更有特色,它支持的视频格式要更加丰富,网上常见的压缩AVI都可以在手机上顺利播放,甚至是700MB的DVDRip文件也没问题。

不过虽然如此播放DVDRip文件时,会有明显的跳帧现象,看来CPU的运算速度跟不上。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播放视频时,M8的屏幕显示效果非常好色彩饱和度高,画面细腻,立体感强,屏幕的可视角度非常大,即使多个人一起观看也没问题。

  自从iPhone面世以来,移动互联网终端这一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手机是目前最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的产品。

我们已经看到iPhone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那么功能相似的M8在这方面的表现如何呢?

从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M8可以说是一个称职的MID设备。

M8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网络浏览器,超高的分辨率加上多种连接方式支持,使用M8上网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你可以像使用IPhone浏览那样,快速放大需要显示的区域网页,也可以通过两个手指的滑动来随意放大缩小网页。

不过限于目前国内的政策规定,M8默认并没有提供Wi-Fi功能,这多少有些遗憾。

此外,手机提供了邮件功能这对于商务人士来说非常重要。

由于M8有一个非常高效的输入法,使用它来写东西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使用时发现当我们打开较多的窗口时,M8的响应速度会明显变慢,这一点比iPhone要差。

而且,M8的浏览器在网页收藏夹的管理、网页浏览器的操控方面也与,Phone上的Safari有差距。

  此外,M8的辅助增值功能也值得肯定。

M8的屏幕字体采用的是微软雅黑字体,无论是大字还是小字,显示效果都非常好,字体边缘清晰锐利,除了用在界面注释、菜单上外,打开M8的电子书,用雅黑显示的文字阅读起来实在是太舒服了,远比在PPC上使用宋体看书要舒服。

M8提供了一个文档管理器,可以直观地查看手机中存储的所有文件,WinCE系统类似WindowsXP的目录结构看起来相当熟悉你可以直接在这里运行符合WinCE标准的EXE文件,就和使用WindowsXP一样方便。

最后要说的就是M8的相机功能了,M8提供了最大2048×1536像素的静态照片拍摄功能,而且支持对焦操作,可以保证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对于视频拍摄,M8提供了320×240像素和640×480像素两种规格。

  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固件升级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可以下载最新的官方固件解决目前可能存在的Bug,或者是增加新功能,使产品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落伍。

M8当然也提供了这个功能,而且它的固件升级操作相当简单,只要将下载好的固件复制到手机的根目录下,关机后同时按下电源按钮和播放按钮,就可以执行固件升级操作了。

  

  操控方便

  M8的前面板和iPhone一样,是一块完整的玻璃。

手机同样采用多点触摸屏幕,屏幕的分辨率达到720×480像素,这在同类手机中是相当高的配置,而这一配置可以说是M8的核心。

按下屏幕下方唯一的“M”按钮,或者是机身顶端的电源按钮,M8的绚丽屏幕出现在我们面前,其显示效果令人吃惊,屏幕非常细腻,即使在明亮的阳光下仍可以看清楚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屏幕色彩还原艳丽,看起来很舒服。

而且,这款手机的u1做得非常漂亮,虽然我已经零星地看到一些界面截图,但是真的看到屏幕显示效果时,还是被其所震撼。

在充电状态下,M8的待机屏幕更是值得一提,蓝色的气泡不断地从屏幕底部升起,消失在屏幕中间的蓝色圆环中。

  

  M8的屏幕解锁方式非常有意思,界面点亮后,屏幕界面下边有四个虚拟图标,分别是解锁、联系人,电话、短信,按住这几个图标的任意一个滑动到屏幕中间部分,就可以快速解锁手机。

如果你按下的不是第一个图标,则可以快速切换到联系人(电话本)界面、电话界面,或者是短信界面,非常方便。

如果你有漏看的短信或者是漏接的电话,相应的图标上会有一个橙色的提示信息,看起来非常漂亮。

  M8的充电解决方案设计得非常好,与WindowsMobile手机一样,只要连上USB线就可以直接充电了这对于整天坐在电脑边的人,或者是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手机会没电。

当然,USB线还兼备数据线的作用。

由于M8使用的是WinCE核心,所以可以非常方便地与Windows×P相连,你可以像使用WindowsMobile系统的手机一样,通过ActiveSync同步Outlook中的通讯录、日程等信息到手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