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143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9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docx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全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是什么: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是一种声音

一、这种声音是人有意识地从发音器官发出

二、这种声音能代表一定的客观现象

三、这种声音能分解和组合,这些分解和组合是有规律可寻的

第二节语言与说话

一、语言不等于说话

二、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语言是抽象的,是全社会一致的

三、说话也叫“言语”。

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具体运用,是可感知的,是因人而异的

四、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可感知形式来传递一定的信息

┌听觉语符——音符(语音)

┌可感知形式——语符┤

│         └视觉语符——文字

【语言】┤

│          ┌语汇(词汇)

└信息(内容)——语义┤

└语法

传统上语音、词汇、语法合称语言三要素。

第三节 【语言的功能】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信息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

而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一)人类有多种交际工具:

1.文字、灯光、电码、旗语、数理化符号;

2.动作、表情

(二)这些都比不上语言重要。

1组“文字、灯光、电码、旗语、数理化符号”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组“动作、表情”存在缺陷:

表意不够清晰;黑暗中看不见;动作会影响劳动。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1.人类左半脑掌管与语言有关的抽象思维;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2.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3.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基本形式都依靠语言。

4.学话的过程实际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5.语言只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替代品,人们能利用语言进行思维,也应该可以利用其它的替代品进行思维。

但人类有了语言之后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

 

第四节 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什么是符号

(一)符号就是用一种东西(甲)来代替另外一种东西(乙),通常是用具体的、浅显的、通俗的来代替抽象的、深奥的、孤僻的。

“甲”我们称之为符号的“形式”,“乙”我们称之为符号的“内容”。

甲——————→乙

形式       内容

红十字       医院

÷       两数相除

(二)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是听觉符号

语言是用声音来代替客观存在的另一种东西。

(三)符号的特点——约定俗成

1.约定俗成指的是符号的甲(形式)和乙(内容)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解释的。

2.约定俗成是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四)【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

单个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就单个语言符号而言,其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很大程度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取决于他在系统中的位置——强调语言的任意性,也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2.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

语言结构规则就隐含在这些线性序列中。

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二、语言的层级体系

(一)【层级体系的构成】

语言符号数量很多,众多的符号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一个系统(语音+语法——两层性)的形式存在着。

一般认为,语言符号有大有小,根据符号的大小,语言形成了一个层级体系。

这个层级体系大体如下:

上层 第三级 句子 无数 基本的运用单位

第二级 词 几十万词或词的组合体带上语调构成句子

 第一级 语素 几千 语素,或语素组合体构成词

───────────────────────────

底层 音位 几十 音位或音位组合体带上意义构成语素

(二)【语言层级体系的特点】:

1.越往下数量越小,越往上数量越大。

2.上级单位由下级单位所组成。

语言层级体系的这一特点可以方便人们掌握语言。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分层装置的运转——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

(一)【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成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通常情况下要组合在一起才能使用,例如音位与音位组合成音节,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词与词组合成词组。

单个儿的语言符号构成一句话的很少。

语言符号组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关系。

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因组合而形成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

例如“我”“吃”“饭”这三个符号可以构成“我吃”,也可以构成“吃饭”,还可以构成“我吃饭”,因此,我们就说“我”与“吃”之间有组合关系,“吃”与“饭”之间有组合关系,“我”与“吃饭”之间也有组合关系。

(二)【聚合关系】:

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能够相互替换,而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观察,即我们可以把链条看成是固定的,而链条的环节是可以更换的。

例如:

我  

吃  

饭  

    你做菜

     他买肉

    大家讨鱼

由此,我们也可以把语言系统看作是一个坐标体系,说话时无非就是把坐标体系中各个点进行不同的连接。

例如:

聚↑我  今天 上午 要  上课

合│你  明天 下午 应该 休息

关│他  后天 早上 可能 放假

系│我们 昨天 中午 可以 考试

│你们 前天 晚上 肯定 工作

┼—————————————→

组合关系

三、符号与客观

所谓“符号”其实也就是用一个可感知的形式——声音形式来代表另外一个客观事物,请注意这个客观事物是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跟客观事物本身是不一定能画上等号的,比如,甲围绕乙运转,那么,甲在乙的上、下、左、右?

我们只能取一个瞬间的停顿来表达。

比如:

很-好好-很    很      好

          │      │ 

好      很

又比如,教室里的景观是立体的,但我们用语言表述,就只能是线性的。

第五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需要具备的条件】

1.一定的大脑容量,使之具备抽象、概括能力

2.听觉系统和发音器官

3.一定的社会条件,即到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二、其它动物不具备语言条件

(一)其它动物的脑

(二)其它动物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的形状是可以变化的。

这变化,主要是腮帮的形状,嘴唇的形状,还有舌头的位置。

其它动物没有这些变化。

人的发音器官是个弯管,别的动物的发音器官是个直管。

(三)具有社会性的动物

蜜蜂、蚂蚁、蟑螂、老鼠、狼,鸭子

(四)其它动物的交际工具

【人类语言符号与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的本质区别】体现在:

任意性;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音系层和语法层);能产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限制

第二章 语言学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学

一、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它要研究人是怎么说话的,说话与人体的哪些组织哪些结构有关(嘴巴、耳朵、大脑、神经系统甚至肢体)。

它要研究“话”里都包含一些什么东西——话有什么外在形式,有哪些基本单位,这些基本单位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的。

话有些什么内在意义,意义与形式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二、语言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人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语言。

人要用嘴巴说话,说话就是使用语言。

人要写字,要看书,这也是使用语言。

人要使用电脑。

人要使用机器人。

这些都要使用语言,要运用语言学理论。

第二节 语言学的简要历史

一、人类早期关于语言的神话传说

二、语言研究的语文学阶段

三、语言学研究

(一)传统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

(四)转换-生成语言学

第三节 【语言学的分类】

┌语音学

│语义学

         ┌普通语言学┤

         │     │语法学

         │     └语汇学(词汇学)

┌理论语言学┤

│(微观) └个别语言学

│             ┌语言教学

语言学┤             │语言规划

│     ┌一般应用语言学┼辞书编撰

│     │       │翻译

│     │       └旁涉学科

└应用语言学┤

    (宏观) │       ┌实验语音学

          │       │机器翻译

          └机器应用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

                  │文字信息处理

                  └言语统计

四、关于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索绪尔指出,要在人类的言语活动(langage)中区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这是“第一条分岔路”;而共时和历时的区分是“第二条分岔路”。

索绪尔认为,“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研究使语言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现象的可称为“演化语言学”;而与它相对的研究语言的一个状态的可叫做“静态语言学”。

“但是为了更好地表明有关同一对象的两大秩序的现象的对立和交叉,我们不如叫做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有关语言学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有关演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

”“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历时语言学,相反地,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历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linguistic)又称演化语言学,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首先提出,主要研究语言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所经历的种种变化。

历时语言学采用正视法(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的历史)和回顾法(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来研究问题。

【共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与历时语言学相对应的一门语言学。

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第四节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属于理论语言学中的普通语言学,探讨人类共同的语言规律。

概括地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 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的社会生长

  1.生物进化一般认为已有36亿年的历史。

七千多万年前出现灵长类动物,两千多万年前出现猿类,一千多万年前出现人类。

  2.如果以是否具备语言能力划分人与猿,那么语言应该有一千万年的历史了。

  3.语言是人类祖先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

它首先是人的一种机制,人的一种能力。

人体要具备相应的大脑、发音器官、听觉器官才有可能说话。

其次,语言要有一定的后天条件,需要一定的社会因素。

得处于社会之中才能说话。

狼孩不会说话。

4.语言的最终形成

人与人之间活动量的增加,活动品种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促使交际工具的改进,从而促使语言产生。

神授说

喊叫说

劳动说

二、语言的个人生长

主要讲儿童的语言获得(习得)。

1.娘胎里的听。

2.非自控阶段(出生六个月)——能分辨辅音中的清音和浊音。

3.咿呀学语阶段(6-12个月)——能分辨元音和辅音。

4.单词句阶段(12-24个月)

5.双词句阶段(2岁半以前)——产生最早的语法能力(初步知道词语的组合顺序)。

6.简单句阶段——能够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

7.复杂句阶段——能不能掌握虚词是个标志。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1.社会的发展产生新事物、淘汰旧事物,语言中的词汇逐渐更替。

3.社会的发展改变人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思维工具

4.社会的发展促进语言的统一、分化和接触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促进语言的发展

语言究竟如何变化,还是取决于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它决定着每一种语言演变的特殊方向。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渐变性

1.语言是交际工具,交际工具若突变不方便人们的把握和使用。

2.语言的约定俗成的本质属性所使然,语言定型的过程:

  

(1)有人提出

  

(2)社会流行

  (3)大家认可

  (4)最后定型

(二)不平衡性

1.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2.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发展不平衡

三、【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1.gkh,jqx,zcs三组音的分合变化。

2.m、n、ng声母韵母的变化。

3.n、l的合并趋势。

(二)语法的发展

   1.量词的使用

   2.“来”“去”的变化

    “来”“去”带宾语

    “去往”

    “来到”√“去到”×

3.“V不V”的变化

(三)词汇的发展

   1.新词的出现与旧词的消失

2.词语的替换

店小二——伙计——服务员——师傅——先生(小姐)

 大哥(大姐、大叔、大爷)——先生——同志——师傅——先生

                        └──老板

3.词义的演变

⑴词义的扩大,如“灾”

    ⑵词义的缩小,如“臭”

    ⑶词义的转移,如“权”

第三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跑点、一级学科、二级学科、211工程、985工程;必修、选修、辅修

  三、地域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1.与中心区域不同的发展方向

 2.在不同地区受不同的干扰

 3.保留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4.不同部族语言的残留

(二)【方言的分类标准:

语音】

(三)次方言——土语

方言/次方言/方言片/地点方言

 北方方言(官话区)

  华北官话

   河北话

   东北话

山东话(鲁语)

胶东话(齐语)

河南话

江淮官话

  西北官话

  西南官话

 晋方言?

  粤方言

  广海(粤海)

   番禺、广州

   南海、顺德

   东莞

   中山

   三水、高要

四邑

  高雷

  钦廉

  桂南

  两阳?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分类

  

(一)【语言与方言】

1.语言属于民族,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2.同一的语言使用相同的文字和书面语。

   3.同一的语言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4.同一的语言有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

5.同一的语言有共同的语言认同感

(二)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188页)

【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

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次方言/方言片/地点方言】

主要语系(189页)

(三)世界主要语言及所属语系语族

 汉语、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日语、印地语、马来语

 五、语言的功能变化

 

(一)口头语体

1.通过嘴巴发出声音而进行交际。

2.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

(电话可视为特殊的同一空间)。

3.可以借助语境、动作、表情,所以较简约,可以有各种省略。

4.即兴表达,边想边说,会有错漏,也会有废话。

5.即兴表达,不能太长。

 

(二)书面语体

1.通过文字表达而进行交际。

2.不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

3.没有语境、动作、表情可以借助,各种成分比较完整。

4.可以反复修改,所以一般比较规范,少有错漏。

5.可以反复看,句子可以长。

(三)网络语体

1.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是通过敲击计算机键盘或其它输入工具把信息输入计算机再通过由光纤或电波\微波等构成的网络而进行交际。

手机短信可以列入这一类。

2.在虚拟的电子空间内,可以同一时间,也可以不在同一时间,还可以时间交错。

3.可以有图像、图形等作辅助。

(四)三种语体的比较

1.三种语言表达方式,差别在于所使用的工具和所处的时间与空间。

2.口头语是基础,书面语在口头语的基础上形成。

网络语可以认为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形成。

3.口头语的内容可以运用到书面语中去,书面语的内容也可以运用到口头语中。

4.口头语的内容有些难以运用到书面语中,比如,有些词有音而没字,有些表达方式写进书面语后没有相应的环境帮助理解。

书面语的内容有些也难以运用到口头语中。

5.网络语是新出现的语言的第三种表达方式,它与书面语和口头语应该也是可以互相应用的,也就是说书面语、口头语的表达方式可以运用到网络语中,网络语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运用到书面语和口头语中。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一些不能互相利用的表达方式。

比如,机器的利用很大程度上要利用各种软件,如果没有相应的程序,有些字就写不出来。

网络语有软件,有键盘可以利用,书面语和口头语没有这些东西,所以网络上流行的表达方式书面语和口头语就不一定能用。

第四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通用语、共同语、国语、官方语言

1.通用语

交谈双方共同约定的语言形式。

2.共同语

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约定使用的语言形式。

3.国语

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公民应该的语言形式。

4.官方语言

国家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规定在相关场合应该使用的语言形式。

三、共同语的规范

  1.人为干预与约定俗成

  语言在开始的时候是规则的,但过了一定的时候会产生变异,变得不规则,如L、R的出现,AB不AB等。

不规则会使语言的使用变得难把握,所以就需要人为的干预。

2.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

方言是自然语言,共同语,尤其是汉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是半人工语言。

汉语的情况是:

  方言——口头语

  共同语——书面语

四、语言的真正发展方向

实际上多数民族可能都是由若干小团体聚合而成的。

这些小团体聚合在一起之后需要选择一个在新的大范围的交际工具,于是就在原先的各种小团体语言中寻找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语言形式,这样就形成了共同语,原先的小团体的语言形式就降格为方言。

梅州的客家话在这方面比较典型。

汉语、德语基本上都是这样形成的共同语。

第五节 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1.音译词

(1)全音译

沙发(sofa)

咖啡(coffee)

巧克力(chocolate)

可口可乐(cocacola)

坦克(tank)

克隆(clone)

上面这种对外来词的翻译,是根据外语原词的读音,找出读音相同或相近似的汉字,用这些汉字来代表这个外语单词,这时的汉字只表示读音,而不表示意义。

(2)音译加注

除了上面这种翻译之外,有时候人们怕别人不明白这种音译词表示什么意思,于是就采用了音译加注的办法,比如:

士多店(store+店)、艾滋病(AIDS+病)、因特网(internet+网)、芭蕾舞(ballet+舞)、卡车(car+车)、沙丁鱼(sardine+鱼)、高尔夫球(golf+球)、保龄球(bowling+球)、桑拿浴(sauna+浴)、拉力赛(rally+赛)、酒吧(酒+bar)、嘉年华会(carnival+会)等。

(3)半截音译半截意译

比如:

呼拉圈(hula-hoop)、冰淇淋(ice-cream)、道林纸(Dowlingpaper)、唐宁街(Downingstreet)、新西兰(NewZealand)、绿卡(greencard)、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2.意译词

(1)整体意译

这种词不用外语原来的读音,只是把它的意思翻译过来。

比如:

  电话(telephone)

  银行(bank)

(2)仿译词

意译词是词的整体翻译,并没有哪部分对哪部分,仿译词则有对应的部分.比如:

  足球(football)

  黑板(blackboard)

  软件(soft-ware)

  快餐(quicklunch)

3.借形词

(1)来自日语的借形词

这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外来词类型,即把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词直接吸收到汉语中来并按汉语普通话来读音。

这类外来词十分奇特,它们用汉语材料构成,却又是地道的外来词。

这部分外来词中,有的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的意义,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

如“劳动、封建、反对、博士、学士”等就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日语借去后表达新概念,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

而有的则是日语借用汉语材料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又被汉语借用,如“哲学、共产、政党、支部、反应”等。

(2)借自外语字母

比如:

TV(电视)、MTV(音乐电视)、DVD(数字激光视盘)、VCD(激光视盘)、CD(激光唱盘)、CPU(中央处理器)、DOS(磁盘操作系统)、WTO(世界贸易组织)、BBS(网上讨论板)、QQ(网络聊天系统)、WC(厕所)、E-mail(电子邮件)、VIP(贵宾)等等,《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这样的词语上百条。

(3)字母加汉字

卡拉OK、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SOS儿童村,这些是字母加汉字。

直接使用字母,可能跟想省事有关,因为有些翻译起来比较复杂,比如:

VCD(video-compactdisc),翻译为“紧凑型的电视小光盘”;

DVD(digitalvideodisc,得翻译为“数码影音光碟”或“数码电视光盘”;

DNA,翻译为“脱氧核糖核酸”。

另外,有些恐怕是难以用汉字来表示的。

比如,“T恤衫”的T,是说那衣服的形状像T这个字母;“SOS儿童村”的SOS是国际求救信号;“卡拉OK”的OK就难以写出对应的汉字。

二、外来词语的翻译

1、翻译的形式

碰到外来的词语,有的人喜欢音译,有的人喜欢意译,这时候同一个事物就有可能产生两个语音形式,比如:

⑴既有音译又有意译的

telephone——德律风——电话

vitamin——维他命——维生素

Penicillin——盘尼西林——青霉素

Laser——镭射——激光

⑵音译不同的

有些外来词有两个表达形式,可能是因为方言翻译的缘故,也可能是理解的不同所造成。

比如:

sofa,有翻译为“沙发”的,有翻译为“梳化”的;chocolate,有翻译为“巧克力”的,有翻译为“朱古力”的;toffee,有翻译为“太妃糖”的,有翻译为“拖肥糖”的。

AIDS,有翻译为“艾滋病”的,也有翻译为“爱滋病”或“爱之病”的;SARS,有翻译为“萨斯”的,也有翻译为“沙士”或“沙斯”的。

⑶意译不同的

有些外来词有两个表达形式,是不同的翻译者翻译成不同的汉语表达方式。

比如,学者们按机器的工作原理把computer翻译为“电子计算机”,但普通老百姓则采用比喻的方式,把它双音节化为“电脑”。

电脑所用的mouse,大陆翻译为“鼠标”,台湾翻译为“滑鼠”。

Memory,有些学者翻译为“存储器”,有些学者翻译为“内存”。

Salmon,有翻译为“鲑鱼”的,有叫“三文鱼”的,有叫“大马哈鱼”或“大麻哈鱼”的。

2、翻译形式的选择

意译词,使用本民族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则构成,字面上通俗易懂,容易使人接受。

比如像“电车、电灯、电视、电影、电话、电台”等等,假如音译,就有点不可想象。

音译词,直截了当,一看就知道是外来的,人的姓名就喜欢音译,如green(格林)、brown(布朗)。

喜欢哪一样,有时还真说不清。

美国的一种电脑品牌名叫apple,我们意译为“苹果”,容易使人理解接受,音译为“阿普”,就不如意译词通俗,而美国的一家电影公司fox,我们音译为“福克斯”,而不是按照实际意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