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5815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6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

《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docx

如影随形必修3历史笔记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含义:

(1)百家:

虚指当时的十个学派

(2)争鸣:

相互批判、相互融合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1)经济:

井田制崩溃,私田瓦解,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了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2)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3)阶级:

“士”阶层活跃和崛起

(4)文化: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3.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4.影响: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形成中国的儒学体系,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政治思想:

“仁”与“礼”

(2)民本思想:

“以德治民”

(3)教育思想:

①教育方式:

首创私学

②教学主张:

“有教无类”

③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1)孟子:

①政治主张:

“仁政”

②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③人性论:

“性本善”论

(2)荀子:

①政治主张:

“仁义”和“王道”

②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③人性论:

性本恶,主张礼法并用使人向善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春秋时期:

老子

①唯心:

思想核心是“道”,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政治主张:

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辩证法思想:

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2)战国时期:

庄子:

①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战国末期:

韩非子

(1)主张政治改革

(2)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以法治国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3.墨家:

战国初期:

墨子

(1)兼爱

(2)非攻

(3)节俭(4)尚贤

▲儒学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1.儒家主张仁爱,以德治国,有民本思想,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2.儒家主张忠孝,有利于家庭和睦和中华民族团结,增强向心力,凝聚力;

3.儒家主张修德,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

4.重视伦理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背景)

1.“无为而治”的背景:

秦末战争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3.思想:

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

4.政策措施: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1)对外:

与匈奴和亲

(2)对内:

轻徭薄赋

5.无为而治的影响:

(1)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经济恢复;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社会潜伏着严重危机(“无为”到“有为”的必要性)

①边境问题(匈奴为患):

威胁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②王国问题(诸侯国势力膨胀):

威胁君权和中央集权

③土地问题(兼并严重,矛盾尖锐):

威胁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提出)

1.新儒学的含义: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内儒外法)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内容: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加强君权的需要)

(3)仁政思想:

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3.实质:

统一思想,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4.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

⑴积极方面: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②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③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⑵消极方面:

①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②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具有局限性

③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

三、儒家成为正统(影响)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⑴思想方面: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并付诸实行

⑵政治方面: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⑶教育方面:

兴办太学,让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2.教育体系的形成:

中央太学、地方教育系统

3.影响:

(1)积极:

维护统一,稳定社会,弘扬美德,促进教育,正统主流。

(2)消极:

思想专制,阻碍科学文化进步,迷信,唯心。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第3课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汉至唐儒学的发展:

(1)汉武帝以后:

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时期: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4)唐朝时期:

“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挑战

二、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背景:

⑴儒学独尊地位受佛、道教的冲击而动摇

⑵“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⑶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亟待更新

2.提出:

韩愈、李翱等提出复兴儒学的想法

3.含义: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道家)和人生命运(佛家),又继承孔孟正宗(儒家),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4.代表:

(1)创立:

“北宋五子”(程颢、程颐、周敦颐、邵雍、张载)

(2)成熟:

南宋朱熹

5.主要思想:

(1)“二程”思想:

①哲学思想: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②伦理观: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认识论:

“格物致知”

(2)朱熹的思想:

①宇宙观:

存天理灭人欲

②道德观: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③认识论: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地位:

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一代儒学宗师,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4)影响: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②《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④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三、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

1.代表及思想

⑴南宋:

陆九渊:

①世界观: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就是理。

②认识论: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要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⑵明朝:

王阳明:

①世界观:

宣扬“心无外物”“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方面: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形成和谐意识;

(2)有利于形成忧患意识;

(3)有利于培养道德意识;(4)有利于培养自主意识。

2.消极方面:

起到了毒害人民、强化封建统治的作用

(1)充满尊卑等级观念;

(2)重男轻女的观念;

(3)重礼轻法的观念;(4)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5)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明清儒学演变的背景

(1)经济: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2)政治:

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3)文化:

理学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4)外部:

西学东渐。

2.李贽的进步思想:

《焚书》、《藏书》

(1)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2)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3.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2.思想:

⑴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

⑶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农工商皆本

3.评价: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1.代表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2.思想:

⑴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⑵倡导经世致用

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评价: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代表作:

《读通鉴论》、《周易外传》

2.思想:

⑴世界观: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⑵认识论:

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⑶辩证法: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3.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明清之际儒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②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其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2)局限: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1.智者——“教授智慧的教师”

2.智者学派产生原因:

①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在广大奴隶的劳动基础上,古希腊的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②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3.智者学派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安提丰

4.普罗泰格斯主要思想:

①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

②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

5.意义:

(1)积极作用:

①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2)消极作用: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忽视道德——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困境

二、“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苏格拉底思想: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意义: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柏拉图

(1)思想:

①关注人类社会;

②代表作:

《理想国》

③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2)意义:

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思想: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②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③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2)意义:

使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1)同:

①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②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

(2)异:

①智者学派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苏格拉底则强调道德哲学,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1)同: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2)异:

从目标上看,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背景)

1.文艺复兴:

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运动。

2.实质:

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3.兴起背景:

(1)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发展工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2)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享乐(阶级基础)

(3)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垄断了欧洲的教育和思想文化,压抑了人和人性(社会背景)

(4)意大利是古罗马的故乡,具有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和文化典籍(文化基础)

(5)拥有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人才优势)

4.核心:

人文主义

二、文艺复兴(过程)

1.成就及发展概况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地位

14

薄伽丘

《十日谈》

为欧洲近代短篇小

说开了先河

文学前三杰

但丁

《神曲》

文艺复兴的先驱

彼特拉克

《歌集》

人文主义之父

15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艺术后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16

戏剧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等剧作品

戏剧大师

2.影响:

(1)思想方面: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也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之一。

(2)文学艺术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3)自然科学方面:

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3.局限: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1)根本原因:

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重要原因:

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渐趋强烈;

(3)直接原因: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遭到了贪婪教会最严重的搜刮,要求改革的不满情绪最强烈。

2.导火线:

1517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3.内容: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4.实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5.影响:

(1)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2)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3)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4)打破了对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第7课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背景:

(1)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阶级)

(2)自然科学领域重大突破;(文化科学)

(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根本原因)

(4)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2.核心内容:

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3.思想武器:

理性主义

4.斗争矛头:

封建专制统治及天主教会

5.追求目标:

个人自由、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6.启蒙的真谛:

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7.性质:

是继文艺复兴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8.运动过程:

兴起于英法——法国达到高潮--------扩展到德荷等国。

(1)兴起于英法的原因:

英国的资本主义最发达

(2)代表人物:

17-18C早期的启蒙思想家

①霍布斯:

最早提出社会契约;君权是人民授予的;君主专制是必要的。

②洛克:

保护私有财产;赞成君主立宪制;初步提出分权学说。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的原因:

(1)根本原因: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矛盾最为尖锐;

(2)直接原因:

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

2.代表人物:

(1)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自由的。

③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②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该是理性的体现。

③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①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

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

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⑴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⑵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非工具”思想,相信主权属于人民

⑶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权利,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2.启蒙运动的影响:

⑴思想方面:

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⑵政治上:

促使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⑷对人类社会:

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大进步。

2.活字印刷术:

①隋唐时期,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②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③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

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有突火枪、火箭、火炮;②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①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②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5.影响:

①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将封建城堡和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④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学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算筹和珠算:

古代的计算工具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辑成《石氏星表》:

中国留下的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保存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迟到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浑仪简仪:

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①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②商朝改进为“殷历”;

③秦汉以后,历法越来越精确④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1218年颁布推行,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

2.四大农书:

西汉汜胜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战国问世、西汉编订《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原因:

(1)经济基础:

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古代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推动了科技发展。

(2)政治保障:

大多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的重视和组织。

(3)教育影响:

统治者重视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发达,奠定了人才基础,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4)政策开放:

历代王朝大多实行开明开放政策,民族的融合与交流,中外的交流,兼收并蓄,各民族也在不断吸取外来先进的文化来提高自己。

(5)人的因素:

科学家的努力、刻苦钻研、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①实用性:

大多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②经验性:

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③封闭性:

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④片面性:

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于自然科学。

▲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落伍于世界的原因:

①经济:

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②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根深蒂固

③政策:

重农抑商、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教育:

思想专制,文化高压

⑤对外交往:

闭关锁国⑥科技结构:

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⑦根源: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春秋末年

(1)地位: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2)内容:

风:

风土之音:

民间的民歌;

雅:

宫廷之音:

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

宗庙之音:

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3)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4)影响:

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战国时期

(1)产生:

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又称“骚体”。

(2)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

《离骚》。

3.汉赋:

汉朝

(1)特点:

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期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

西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

张衡《二京赋》

4.唐诗

(1)唐朝诗歌辉煌的原因:

①政治:

开明的政治、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②经济: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文化: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2)代表人物:

①初唐:

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盛唐:

A.边塞诗:

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B.山水诗:

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C.“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飞思经纶”

D.“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三吏”“三别”

③中唐: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④晚唐: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繁荣的原因:

①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