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388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

《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docx

山东联盟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山东联盟

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S:

32Cl:

35.5Na:

23

Al:

27Fe:

56Cu:

64Pb:

207

第I卷(48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很早就把化学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英文的“中国”(China)又指“瓷器”,中国很早就应用化学技术制作陶瓷

B.“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合物

C.《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含义是铁可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

D.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2.宋代《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涉及的化学反应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的还原剂是H2S

D.每生成1mo1X转移2mo1电子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苯中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A

B.由1molCH3COONa和少量CH3COOH形成的中性溶液中,CH3COO-的个数为NA

C.常温常压,11.2LNO和O2混合气体的原子数为NA

D.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为0.46NA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5.以CO(g)和H2(g)为原料合成甲醇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活化能为akJ·mol-1

B.1molCO(g)和2molH2(g)的能量和大于1molCH3OH(g)的能量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H=(a-b)kJ·mol-1

D.CO(g)+2H2(g)=CH3OH

(1)△H=ckJ·mol-1c>(a-b)

6.下列指定溶液中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c(HCO3-)=0.1mol·L-1的溶液中:

Na+、K+、CO32-、Br-

B.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

Fe2+、K+、NO3-、SO42-

C.pH=7的溶液中:

Al3+、K+、Cl-、SO42-

D.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

Na+、Al3+、SO42-、Cl-

7.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W与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原子的L层电子数比其最外层电子数多5,W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三种营养元素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

W>X

B.Y的最高化合价为+7

C.原子半径:

r(W)

D.W、X、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8.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产生的影响及原因分析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和操作

影响结果

原因分析

A

将2gI2加入到98mLCCl4中溶解混匀后,配制质量分数为2%I2的CCl4溶液

偏小

CCl4的密度大于1g·mL-1

B

用10mL的量筒测量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的体积,俯视液面读出数据为6.0mL

偏小

平视读取应大于6.0mL

C

配制2mol·L-1NaCl溶液,定容时加入的水超过了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水,再摇匀

无影响

吸出了多余的水

D

用尖嘴有气泡的碱式滴定管盛标准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待测HCl溶液的浓度

偏大

流出碱液的量

变大

9.已知常温下,HClO的Ka=3.0×10-8,现有3mol·L-1NaClO消毒液,内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合理的是

A.该消毒液的pH约为13:

ClO-+H2O

HClO+OH-

B.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

Cl2+2OH-=Cl-+ClO-+H2O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

2H++Cl-+ClO-=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

CH3COOH+ClO-=HClO+CH3COO-

10.某实验小组分析m1g由Al、Cu、Al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粉末A成分,方案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m1、m2、m4可计算出混合物中Al、Al2O3的物质的量

B.生成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

C.蓝色溶液中一定有Cu2+、Fe2+、Fe3+

D.当m2-m3=2.96g时,Fe3O4的质量至少为2.32g

11.下列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

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B.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

加H2O配制热的饱和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

C.乙醇中的少量水:

加入适量新制的生石灰,加热蒸馏

D.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

点燃除去

12.25℃时,向1L浓度均为1mol·L-1的弱酸(HA)及其盐(NaA)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时,溶液pH随加入n(H+)或n(OH-)而变化的曲线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b点溶液中c(A-)>c(Na+)>c(HA)

B.通入HCl后,c(HA)/c(A-)增大

C.当加入1molNaOH后,溶液中c(Na+)=c(A-)

D.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依次增大

13.科技人员研究“变害为宝”的途径,以NO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NH4NO3。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b为阳极,连接电源的正极

B.阴极反应式为3NO+15e-+18H+=3NH4++3H2O

C.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的物质 c为HNO3

D.总反应式为:

8NO+7H2O

3NH4NO3+2NHO3

14.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u2++4I-=2CuI↓+I2

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C.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u2+>I2>SO2

D.滴加KI溶液时,每生成1molCuI转移1mole-

15.已知t℃时AgCl的Ksp=4×10-10,在此温下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图中a点到c点所示溶液变化状态可加入AgBr固体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状态由c点到b点

C.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平衡常数K=28.6

D.在t℃时,向含Br-、Cl-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为1.225×10-3

16.在体积均为1.0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充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c(s)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III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O2(g)+c(s)

2CO(g)△H<0

B.反应速率:

V逆(状态Ⅰ)>V逆(状态III)

C.体系中c(CO):

c(CO,状态Ⅱ)<2c(CO,状态III)

D.体系的压强:

2P总(状态Ⅰ)>P总(状态Ⅱ)>P总(状态Ⅰ)

第II卷(52分)

二、非选择题:

17.(13分)某海港爆炸事故现场有少量氰化钠发生泄漏。

因氰化钠有剧毒,消防人员通过喷洒双氧水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泄露的氰化钠,以防治污染。

(1)已知NaCN含有N2分子中类似的化学键。

反应N2(g)+3H2(g)

2NH3(g)△H=-92kJ·mol-1,又知H—H键能为436kJ·mol-1,H—N键能为391kJ·mol-1,则N=N的键能为。

写出NaCN的电子式。

(2)NaCN溶液可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消防人员不慎NaCN中毒,可用Na2S2O3缓解,二者反应得到相同物质的量的两种含硫元素的离子,其中一种遇到Fe3+可变为血红色。

写出解毒原理的离子方程式。

(3)NaCN溶液呈强碱性。

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5℃时,向等体积pH=10的NaCN溶液和pH=10的NaON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至pH=9,消耗盐酸的体积前者后者(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元素Z与Na处于同一周期,在本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Z的离子半径最小,元素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下列可作为比较Z和Mg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测两种元素单质的硬度和熔、沸点

b.测等浓度相应氯化物水溶液的pH

c.比较单质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d.比较两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高低

18.(13分)铅蓄电池因电压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所以是生产、生活中最普通的二次电源。

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

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的PbSO4是难溶性的电解质。

随着铅蓄电池的广泛应用,回收利用铅资源成为重要课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10min理论上消耗Pb的质量为g。

(已知F=96500C/mol)

(3)回收铅蓄电池的电极填充物—铅膏(含PbO、PbO2、PbSO4)制备电绝缘材料三盐基硫酸铅(3PbO·PbSO4·H2O),其实验流程如下:

 

①PbO2转化为PbCO3的离子方程式是(请配平此离子方程式):

PbO2+SO32-+CO32-+=PbCO3+SO42-+OH-

②物质X可以循环利用,该物质是;从滤液A可提取出一种含结晶水的钠盐副产品,其主要实验步骤依次为、过滤、洗涤、干燥。

最后一次过滤之后需要洗涤,检验三盐基硫酸铅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③流程中不直接利用H2SO4溶液与PbO、PbCO3反应制取PbSO4,原因可能是

④若取铅膏的质量为78g,步骤I中PbO2和PbSO4全部转化为PbCO3,步骤II中共收集到5.6LCO2(标准状态),步骤III中获得90.9g PbSO4,则铅膏中PbO的质量分数为(假设流程中原料无损失)。

19.(13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以石英砂为原料制备硅的过程示意如下:

从资料中查知:

粗硅中含铁、铝等杂质;SiCl4熔点为-70℃,沸点57.6℃,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水解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I中石英砂的主要成分SiO2与焦炭反应,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2)过程II中的Cl2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干燥Cl2时,从有利于充分干燥和操作安全的角度考虑,需将约90℃的潮湿氯气先冷却至12℃,然后再通入到浓H2SO4中。

这样冷却的作用是。

(3)某学习小组模拟过程III设计了以下制取纯硅的实验装置(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C用石英管而不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SiCl4从装置B中逸出与H2充分混合,应采取的措施是。

为防止空气污染,含有SiCl4的尾气要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除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进行尾气处理外,还应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如果只按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B中除产生气泡和液面下降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为鉴定产品中是否含有少量铁单质,某同学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

取上层清液,选取现有的下列试剂进行实验,其中最适宜是。

a.碘水b.KSCN溶液c.NaOH溶液d.Na2SO3溶液

20.(13分)汽车尾气是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研究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是保护环境的首要任务。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发生反应N2(g)+O2(g)⇌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

T0℃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T0℃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T0℃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b.温度T0℃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了NO气体

d.若曲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H>0

(2)汽车安装尾气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转化成无毒物质,反应为:

2NO(g)+2CO(g)⇌N2(g)+2CO2(g)△H。

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催化剂的效果,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10-4mol·L-1)

10.0

4.50

2.50

1.60

1.00

1.00

c(CO)/(×10-3mol·L-1)

3.60

3.05

2.85

2.76

2.70

2.70

①2~3s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②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③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下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O2的浓度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

由此可知该反应的△H0(填“>”“<”),原因是。

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下图中画出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④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能提高NO转化率的措施是。

(3)用NH3还原NOx生成N2和H2O也可以减少污染。

现有NO、NO2的混合气3L,可用同温同压下3.5L的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