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239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

《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足强县富民 谋求跨越发展.docx

立足强县富民谋求跨越发展

立足强县富民谋求跨越发展

为构建和谐**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共**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立足强县富民,谋求跨越发展,为构建和谐**而努力奋斗!

  一、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我们遵循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克服非典、禽流感、松花江水污染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困境中奋进,在挑战中发展,在开拓中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构建和谐社会筑牢了根基。

  ——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四年来,县委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各项工作决策以发展为最高原则,成果以发展为检验标准,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5.6%的速度递增,2006年预计实现**万元,比2002年增长24.4%;地方财政收入以年均7.1%的速度递增,2006年预计完成**万元,同口径比2002年增长31.7%;全县总财力以年均12.5%的速度递增,2006年预计达到**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60.2%;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19.2%的速度递增,2006年预计实现**亿元,比2002年增长102%,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通过巩固提高第一产业,2006年粮食总产突破**亿斤大关,农业生产再创历史新高;通过突出发展第二产业,一批生产加工型企业相继开工建设,全县工业年生产能力达到**亿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着力培育第三产业,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填补了无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的空白,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加快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动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四年来,县委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富民为先,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工作标准,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以绥名路、绥普路的竣工通车和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项目取得突破进展为主要标志,彻底结束了我县不通等级公路的历史,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逐步显现。

以红星大街的顺利贯通为主要标志,构成了镇内“三横六纵”硬质化交通网络,县城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城镇道路硬质化率达到34.5%,比2002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是2002年的3倍。

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沿江广场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为主要标志,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

以实施城镇房地产开发和农村康居工程为依托,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平方米和**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投入***余万元使一镇十村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以开展利民行动为载体,四年来累计投资近**亿元,先后实施了城镇供水改造、新型合作医疗、扶贫助学、企业职工并轨等57件民心工程,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吃水难、就医难、就学难、养老难等实际困难。

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县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生态示范区,成功地抗击了“非典”和松花江水污染的防治,公共卫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以年均3.1%和14.3%的速度递增,2006年分别实现**元和**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2.8%和71%,百姓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四年来,县委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战略,四年来共向上争取和市场招商**个项目,招商引资总额实现**亿元。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举全县之力争取,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秸秆发电、煤炭资源开发、松花江公路大桥三个重点项目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我们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积极培育外经贸主体,不断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万美元,经济外向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坚持把改革作为解决体制性矛盾的突破口,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通过农村税费配套改革、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仅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还进一步推进了政事分开,完善了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消除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为加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四年来,县委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县上下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理论武装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新闻报道工作实现了在中央、省、市媒体发稿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

精神文明创评载体丰富,市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圆满完成了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深入实施了“三级联创”和“三培两带”等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推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社区等领域的党建工作,扩大了党建工作覆盖面。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各项改革措施,加大了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力度,促进了党风、政风和行风的进一步好转,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才能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四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发展之路,共同体味了创业的艰辛,也共同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过去的四年,是我们理清思路、绘就蓝图、凝聚人心、政通人和的四年;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四年;是我们历经挑战、经受考验、沉着应对、排难前进的四年;是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夯实基础、增强后劲的四年;更是我县历史上发展形势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四年。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靠省财政补助的欠发达县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这一切都凝聚着全县党员干部群众、驻绥中省直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心血与汗水。

在此,我代表中共**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既是我们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又是我们发挥人和优势、后发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更是我们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强县富民、构建和谐**的关键时期。

当前,全县发展形势正处在重要关口,需要我们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准确把握。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相继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也审时度势做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并对“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面对这些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困难还很多、任务还相当艰巨。

同时,我县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依然突出;后续财源少,发展后劲不足仍然是我们不容回避的现实;就业和再就业难度大,历史改革遗留潜在矛盾多,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问题将随着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而集中显现,实现强县富民、构建和谐**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今后五年,我们将迎来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国家“三支一扶”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在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和省对我们边疆贫困地区将有更多的倾斜,更多惠及面广、投入量大、牵动力强的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

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新上项目,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基础越来越牢、后劲越来越足、后发优势越来越突出。

  纵观全局,实现跨越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已经展开,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最后五年的有限时机,以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负重拼搏,扎实苦干,靠发展争先进位、增强实力;靠发展改善民生、富裕群众;靠制度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努力开创全县经济更加繁荣、城乡更加秀美、百姓更加安康、社会更加和谐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致力于增加财政收入、富裕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改革开放,统筹社会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打造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百姓安康、社会祥和的新**。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递增13.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1.5%,实现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福祉;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利益格局更加合理,让社会更加和谐。

  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致力富裕人民群众,全力构建和谐**,不仅是我们县情所决定的,也是中央、省市委对我们的要求,更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

实现这一目标,全县各级党组织一定要集中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全力发展县域经济,在积蓄发展后劲上谋求新跨越,着力打造实力**。

  壮大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必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为突破,以招商引资和扶优扶强为抓手,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带动力强的基础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农业兴县战略。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我县的基础产业、优势产业。

要树立大农业意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要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把农业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围绕农副产品资源和现有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并壮大一批具有一定规模、重点以优质水稻、绿色玉米、高油大豆、畜禽等为主的与农产品加工紧密配套的生产基地。

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扶强扶壮现有龙头,努力培育新生龙头,壮大龙头企业群体规模。

以现有大米加工企业为基础,整合大米品牌,组建米业集团;充分发挥绿色、有机食品标识作用,组建绿色食品集团,力争到2011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发展到**户以上,通过提高企业与基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意识,搞好基地与企业的连接,加快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实现“以农促工、以工带农、工农互动、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要积极稳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行土地规模经营,通过采取“反租倒包”、“股田制”等形式,进行一年试点、三年起步、五年推广,建立长期、稳定、优质、高效的生产基地,推动农业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通过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成立互助组织等方式,进一步整合农村农机具资源,支持发展农机专业大户,普及大机械作业,切实提高机械化水平。

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完成黑龙江同仁护岸建设工程,积极争取松花江干流**段堤防整治提高标准项目和中兴上下游护岸工程项目,不断提高防洪能力。

加快实施兴安灌区和敖来灌区改造、配套工程建设,做好德龙灌区立项工作,全面提高两江灌区建设标准和排灌能力,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示范园区,建立完备的科技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同时,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激发农村活力,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尽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二是培育新兴产业,强力推进产业强县战略。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坚持综合利用、合理开发、提高效益、注重环保,对资源进行统筹和科学开发。

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加快资源向资本转化、资本向税源转化、税源向税收转化的良性循环。

未来五年,依托我县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全力推进以煤炭、米稻、热电、酒饮、旅游为主的五大重点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

重点发展煤炭产业。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利用两年时间取得煤炭资源开发权和开采权,力争2009年立项并开工生产,彻底扭转我县工业经济的被动局面。

要立足于高起点,超前运作、抓紧研究焦炭、焦油、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精加工项目,直接推动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产业升级。

同时,做好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普查、详查和争取立项工作,努力发展化工产业。

大力发展“米稻”产业。

坚持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相结合,围绕丰富的玉米资源,在扶强扶壮现有玉米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推进玉米深度开发,在全力抓好秸秆发电项目的同时,积极引进玉米蛋白、乳酸等玉米综合加工项目,延长玉米产业链条,对玉米粒、玉米芯、玉米秆实现吃干榨净,推动玉米产业的循环式发展。

在整合品牌、组建集团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精洁米、营养强化米生产,积极开发米糠油、膳食纤维等功能食品,利用米糠发展饲料加工业,带动水稻产业链发展。

全力发展热电产业。

在扶强扶壮盛蕴热电公司的同时,加快推进国能秸秆发电项目的实施,力争2007年奠基建厂,使企业早日开工生产,达产达效,从而形成并壮大我县的热电产业。

努力发展酒饮产业。

通过挂靠引联、技术改造等手段,增强北国啤酒集团等酒类生产企业的发展能力;加大对酒精厂的扶持力度,促使其提档升级,不断壮大我县的酒饮产业。

积极发展旅游产业。

以奥里米古文化开发为重点,以界江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奠定基础,从而带动商贸、餐饮、流通等服务业发展。

同时,对现有闲置资产和企业进行逐个分析、分类排队,积极引导停产、半停产企业,通过产权改革、资金嫁接、技术合作、品牌共享等方式,积极与域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在攀高结贵中盘活存量资产,在联大靠强中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建立起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三是拓宽发展空间,努力实施开放活县战略。

要在深化改革激活内在动力的同时,把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推进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

大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

敢于让出优势资源、优势产权、优势项目,坚持以资源引客商、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最大限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不断完善招商方式,在积极开展组团招商、网上招商的基础上,每年举办几次有影响的“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招商活动,充分发挥知青、乡友的“回归作用”,扩大招商效果。

鼓励现有客商增资扩股,以厂引厂、以外引外,达到办好一个,吸引一批,影响一片的效果。

进一步提高招商档次,在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齐招的同时,集中主要力量,着力引进一批对财源建设有一定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辐射拉动作用、能明显增加就业的项目。

未来五年,要力争新上**个亿元以上大项目,**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

要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完备的硬件环境,全力以赴运作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项目,力争2008年开工建设,2012年竣工通车,实现“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彻底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加强园区建设,在城市规划修编中明确工业园区位置,坚持多渠道投入,实施园区“三通一平”工程,发挥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切实强化执法监督,认真解决好管理和服务缺位、不到位等问题,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努力营造政策引商、服务便商、诚信安商,依法护商的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客商入驻**投资兴业。

要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思想,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为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保障。

不断深化改革,增加动力求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对企业改制遗留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通过深化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对外开放,增添活力求发展。

以全省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为契机,以口岸和地缘优势为依托,在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和建材等产品出口方面积极开展与俄合作,提升对外贸易效益和质量。

加强同沿海区等发达地区的联系,重点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等方面寻求合作,扩大对外合作的范围和领域。

加强区域联合,增强合力求发展。

推进县场间的合力共建,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相互带动、和谐发展”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限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合理调整各自利益关系,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社会事业等方面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进一步建立“规划相互衔接、信息相互沟通、工作相互信任、发展相互支持”的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一县三场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面合作,共同发展。

  

(二)坚持以富裕人民群众为核心,不断拓宽致富门路,在提高百姓生产生活质量上谋求新跨越,着力打造富庶**。

  发展经济是为了强县,强县的目的是为了富民。

我们既要全力以赴在经济上实现新跨越,更要千方百计在富民上实现大发展,做到强县与富民相统一、先富与共富相统筹,让广大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以民生为本,筑和谐之基。

  一是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向农业本身要效益、向农业外部找出路,提升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层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要通过结构调整促增收。

积极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实施“米稻”战略,不断扩大优质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到2011年,水稻面积扩大到**万亩,玉米面积扩大到**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

继续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到2011年,绿色有机食品面积发展到**万亩,其中有机食品**万亩;绿色食品A级标识和有机食品标识要分别增加到**个以上,实现以绿增值、以特增效。

加快“主辅换位”进程,继续推行“小区大户”战略,积极发展奶牛、生猪、山绵羊,加快发展肉鹅和蛋鸭,转变饲养方式,努力提高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到2011年,牲畜饲养总量力争突破**万头,畜牧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年均递增11.3%,保持畜牧业快速发展势头。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坚持“内转外输”相结合,提高劳务输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引导农民务工经商,兴办短、平、快增收致富项目,最大限度地把农民从农业和农村转移出来,努力实现了三分之一农民从事土地种植,三分之一农民从事畜牧业和二、三产业,三分之一农民外出打工致富的新格局,逐步建立农民多元增收的长效机制。

要通过科技推广促增收。

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努力抓好农作物良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促进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

加快畜禽品种的引进和改良,全面实现畜禽良种化。

加快新技术普及推广,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协作网,大力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要通过挖掘潜力促增收。

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通过发展坝外地经济、推行稻田养鱼等有效手段,进一步拓展增收空间,形成规模化发展,使农民在充分挖掘资源潜能中增加收入。

  二是高度关注民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开发就业岗位,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最大程度地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未来五年,力争全县新增就业再就业**人。

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放开经营领域,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

设立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和小额贷款,加大财政政策对“三型”企业和骨干企业扶持力度,使其发展壮大,拉动经济,创造财富,带动就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交通运输、餐饮等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培育发展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行业,让更多群众有事可干、有业可创、有钱可赚,使广大群众在充分就业中增加收入。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干部职工待遇水平。

督促企业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基础上提高职工工资。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探索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率,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子女上学难问题。

加大扶贫济困工作力度,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救助帮困,形成友爱互助、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

以关心、关注弱势群体为重点,每年要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在人民群众最“急”上见真情,最“怨”上求突破,在最“盼”上做文章,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使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

坚持“优化布局、提升功能、体现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用五年时间,全力打造综合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创业、充满特色魅力的北方边疆小城新形象。

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强化规划监控,严格规划实施,逐步形成区域划分合理、功能定位科学、错落发展有序、整体优势互补的城镇建设新格局。

适度扩大城区和人口规模,完成红星大街与西环路的连通,拉开城市发展主体框架,力争到2011年,**镇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不断提高城镇发展承载力。

努力改造和扩大城镇白色路面铺装面积,城镇规划区主次干道硬质化率提高到60%,建成区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硬质化,镇内30%的巷道得到逐步维修和改造。

努力提高城镇功能,进一步扩建和改造城镇供水管网、地下排水工程、热源及供热管网,扩大服务面积,提高服务能力。

继续实施城镇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工程,城镇绿化率提高到15%,亮化率提高到70%,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要加快推进城镇房地产开发建设,五年力争完成城镇楼房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要达到**平方米。

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缓解建设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