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493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人际关系函授.doc

第四章人际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

第二节人际沟通方式

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第四节人际吸引

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沟通的涵义

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二)什么是人际沟通?

(三)什么是大众沟通?

(四)人际关系的涵义

指人们在沟通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它表现为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某

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行为。

二、信息沟通的要素

信息发送者:

使传递信息符号化,再将符号化的信息发送出去的个体、群体或大众传媒工具。

信息:

传递的具体内容。

信道:

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如发音器官、报纸、电视、网络等。

信息接受者:

接受信息、理解符号、作出反应的个体或群体。

三、沟通的功能

(一)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三)沟通是满足需要、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沟通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五)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一、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而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一)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指口头表达的语言。

口头语言是最古老、最传统的人际沟通手段。

(二)书面语言

•文字的产生使语言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并极大丰富了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多种形式:

书信,短信,qq,e-mail

资料:

短信文化的流行现象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揭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

我国是1998年开通的手机短信,目前,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手机短信也由纯文本形式发展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的短信。

二、非语言系统

——人际沟通的第二桥梁

非语言交往手段主要是指借助于人的各种身体动作来传递有关的信息。

关于非语言信号的论述

英国心理学家米歇尔:

现实社会中,当语言信号跟非语言信号不一致时,人们更加相信非语言所代表的意义

社会心理学家伯德惠斯戴尔说:

“仅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

(一)视-动符号系统

•面部表情

•体态语言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不同变化来表达各种情绪与情感。

面部表情一部分是有意识的,另一部分是无意识的,这与个人的自控能力和生活经历有关。

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际交往的面部表情。

相关研究:

文化差异

面部表情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它的形

成和表现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纳粹党徒投向犹太人身上那恶毒而阴毒的表情里,人们可以知道犹太人当时的悲惨命运;

•从过去的南非白人鄙视黑人的视线中,可以了解南非黑人当时的社会地位。

2、体态语言

(1)身体动作的种类

(1)一类是有意识的身体动作,它直接反映个人的意图。

(2)一类是无意识的身体动作,它间接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

(2)体态语言的类型

体态语言根据其意

义可分成四种类型:

1.代表思想的体态语言——象征性身势。

2.说明性体态语言,常与言语伴随使用。

3.表露感情的体态语言。

4.调整性体态语言。

相关研究:

体态语言的文化差异

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手枪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枪支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

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杀,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道精神。

(二)时空组织系统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

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

空间距离的不同情况

(1)亲密接触(intimatedistance0-45cm)

(2)私人距离(personaldistance45-120cm)(3)礼貌距离(socialdistance120-360cm)(4)一般距离(publicdistance360-750cm)

(三)目光接触系统

眼睛是人体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它能表达出人们最细微、最精妙的内心情思,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能看到他的整个内心世界。

关于目光的描述

近代西班牙哲学奥塔加:

每一次注视都说出了注视者的心路历程。

中国古代成语:

画龙点睛、眉目传情。

莎士比亚:

仿佛他眼睛里锁藏着整个灵魂。

辅助语言是从说话的音调、音量、频率、音质上等表达出来的。

戴维兹的研究

表示气愤的声音特征是声大、音高、粗哑的音质,音调变化快,上下不规则,发音清晰而短促。

(五)其他符号系统

•嗅觉语言

•身体接触

1、嗅觉语言

人身上的、环境中的气味能提供一些信息。

2、身体接触

(1)通过肌肤接触来传递感情在新生儿时期就开始了,最早的肌肤接触有利于母子亲情的建立,也有利于婴儿建立安全感和对外界的信任感。

(2)常见的身体接触

①握手②拥抱与亲吻③其他接触

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1、彼此陌生,互不相识。

2、开始注意。

3、表面接触。

4、交感互动,产生友谊。

5、亲密关系。

二、自我暴露与

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的程度人际关系深度

1.情趣爱好方面初步相识

2.态度深入了解

3.自我概念全面认识

4.隐私方面亲密无间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平等原则、真诚原则、尊重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四、人际关系理论

(一)马斯洛的交往需要理论

马斯洛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获得了相对满足,就会产生一种社交需要,又称爱与归属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友谊、爱情、配偶和孩子,还希望为团体所接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心理学家舒茨1958年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1、人有三种需要:

(1)包容需要、

(2)支配需要、(3)情感需要

2、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1)主动包容式、

(2)被动包容式、(3)主动支配式、(4)被动支配式

(5)主动情感式、(6)被动情感式

第四节人际吸引

(一)能力与喜欢

1、能力大小与受喜欢程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越有能力,就越受人喜欢。

2、但是,能力与喜欢并不永远成正比。

阿伦森等人的实验研究:

•最受欢迎的人是有非凡能力,并且犯过错误的人。

•其次是能力非凡的人。

•再次是能力一般的人。

•最不受欢迎的人是能力平庸而又犯过错误的人。

3、能力与喜欢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

◎男性喜欢犯过错误而能力非凡的男性。

◎女人喜欢没有犯过错误而能力非凡的人,不考虑性别。

(二)外貌与喜欢

1、外貌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人们更加喜欢那些外貌漂亮的人。

2、为什么漂亮的人受人喜欢?

沃尔斯特提出了四个理由:

(1)我们从各方面的习得知道,漂亮的人才值得爱。

不论电影还是其他文学作品中,被爱的人常常是漂亮的,因此,美貌起到了喜爱反应的线索作用。

(2)同漂亮的人在一起,在

别人面前就显得荣耀和光彩。

(3)人们有个老框框,认为

漂亮的人会有其他方面好的

属性。

(4)漂亮的人看着舒服,使

人沉缅于美的满足之中。

3、外貌不是万能的

(1)随着人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外貌的作用会不断减弱。

人们更注重道德方面的特征。

(2)假如一个人道德品质低下,人们会更加厌恶其漂亮的外貌。

特别是当恶劣行为与其外貌有关时,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1、是否喜欢某人还受他是否能给我们报酬的影响。

2、报酬含义很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3、报酬与喜欢的基本表现形式

(1)喜欢的相互性

人们喜欢的是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研究证明:

决定一个人是否喜欢另一个人的最强有力的因素就是另一个人是否也喜欢他。

(2)喜欢的不对称性

•有时人们会喜欢某个不喜欢自己的人。

•有时候我们又不喜欢某个喜欢我们的人。

(四)相似、互补与喜欢

1、相似

人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特征可以导致相互喜欢与吸引。

所谓“物以类聚”。

●人们通常喜欢那些在各方面与自己存在着某种程度相似的人。

●为什么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①强化理论的解释:

他人表现出与自己相似的态度、行为和特征,对自己是一种社会性支持,具有强化力量,所以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便产生了。

②认知理论的观点

类似的东西往往被作为同一体而被感知。

一般来说,我们是喜欢自己的,所以就会对被归纳为与自己同一的人怀有好感。

●相关研究:

研究表明,相似的范围很广,但主要在态度、信仰、爱好、兴趣等方面。

其中,态度、价值观的相似尤为重要。

2、互补:

有时与不相似的人相处会得到更多的报偿。

(五)邻近与喜欢

在空间上的邻近会导致人们之间相互吸引。

●邻近为什么会产生喜欢?

(1)邻近是有用的

邻近的人在生活上可以彼此互相帮助和照顾。

(2)为了维持和谐的关系

要获得愉快的生活环境,就需要和邻近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

(3)相互邻近的人会因频繁接

触而产生情感。

需要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邻近都会导致喜欢。

那些不喜欢的人,也常常是邻近和熟悉的人。

(六)熟悉与喜欢

◆对熟悉的人了解的较多,心理上容易沟通。

◆熟悉的人之间容易产生情感。

作业题

一、概念:

沟通、人际沟通、大众沟通、人际关系

二、问答题

1、信息沟通的要素。

2、沟通的功能。

3、人际沟通的分类。

4、沟通网络。

5、人际沟通的手段。

6、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7、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8、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9、马斯洛的交往需要理论。

10、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11、人际吸引。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