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466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

1.二战结束后,致使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关系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的因素不包括(  )

A.苏联实力不断增强,它与美国的矛盾激化B.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C.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垮台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基辛格说:

“杜鲁门主义象征着一个分水岭,因为一旦美国打出道德大旗,斯大林熟谙的现实政治就永远终结,讨价还价争取互惠让步已经不复可能。

”之所以说“杜鲁门主义象征着一个分水岭”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C.揭开了“冷战”的序幕D.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说: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

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推行杜鲁门主义

4.某条约有如下内容:

“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该条约的缔结标志着(  )

A.军事集团“北约”建立B.“冷战”正式开始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5.《西方文明简史》中写道: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创立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剧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

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入世界范围的争斗,最终导致全球军事同盟对峙局面的形成。

”“又一事件”是指(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D.北约建立

6.下列关于越南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美国利用法国撤出越南之机,乘虚而入B.美国军队输掉战争

C.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D.导致苏联军事实力赶上美国

7.某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呼吁: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

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下列对该领导人所在国家及发出这一呼吁背景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

A.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B.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其军事力量

C.中国改革开放使其综合国力逐渐增强D.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力空前膨胀

8.古巴导弹危机即将走进60个春秋。

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

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

”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9.在两极格局时期,出现了多次“冷战”和“热战”。

下列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

A.雅尔塔会议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

10.在交易中,法国人获得了安全保障,德国人获得了在战败以后最重要的东西……可以因此以平等的身份回到欧洲大家庭,为摆脱占领状态铺平了道路。

材料评述的可能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冷战”开始D.德国统一

11.欧共体宣称要“建设欧洲人的欧洲”,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

这表明该组织(  )

A.准备统一欧洲的语言B.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

C.严重损害了各成员国的主权D.各成员国团结一致,亲密无间

12.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

①脱亚入欧 ②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③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13.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是(  )

A.非集团、不结盟B.求同存异

C.反对美苏霸权主义D.和平共处

14.1973年,某一国际组织号召其成员国“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在当时国际环境下,这一组织(  )

A.加剧了“冷战”的程度B.冲击了两极格局

C.有效地遏制了苏联D.促进了欧洲联合

15.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

“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

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

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戴高乐总统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B.欧洲要脱离“北约”,建立自己的防务

C.欧洲的现状对美国有利D.希望欧洲联合,以摆脱美国的控制

16.《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据此分析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建设人类文明提供的经验有(  )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经互会

C.加入北约组织D.成立欧共体

17.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

A.不结盟运动兴起B.欧洲共同体形成

C.日本崛起D.“华约”建立

18.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19.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一番言论反映了(  )

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

C.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D.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2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之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这表明(  )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B.“北约”履行正义职责

C.南联盟威胁到“北约”安全D.国际矛盾日益激化

21.2014年11月19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在国家杜马发表讲话时指出,“莫斯科—北京”这一组合是维护世界稳定与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表明(  )

A.中国和俄罗斯力图建立两极格局B.中俄组合是制衡美国的关键因素

C.中国和俄罗斯结盟以维护世界稳定D.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稳定

22.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

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取向和制度选择的意识形态冲突已告终结,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于是自由民主成为“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

这一观点形成的背景是(  )

A.二战结束    B.“北约”建立

C.欧共体建立D.苏联解体

23.一位年轻旅行者在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时说:

“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斯大林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

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

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

”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  )

A.民主德国B.俄罗斯

C.南斯拉夫D.法国

24.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

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25.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1946年3月5日演说

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三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是怎样降落的?

为什么说这些国家“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2)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指什么?

丘吉尔和杜鲁门的演说在观点上有何相同点?

(3)为“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重大举措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27.近代以来,美国与西欧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两大经济体,它们之间关系的演变不仅对各自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冬,西欧出现了百年未遇的严寒,燃料和粮食严重匮乏。

欧洲有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赤字,这对美国经济也构成了真正的威胁。

欧洲如果不从美国得到美元就无力购买美货。

同时,严重的经济状况又引起社会动乱。

法、意、英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法、意共产党的威信空前提高。

1948年4月至1952年6月,美国共拨款援欧131.5亿美元。

接受这一法案的西欧国家,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等。

这样……也有助于防止欧洲因经济崩溃而导致革命。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根据材料一,二战后美国与西欧的关系如何?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美国与西欧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以上美欧关系的演变历史,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11日早8时46分,奥巴马与工作人员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默哀仪式。

11年前这一时刻,首架遭劫持的美国民航客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由此揭开美国本土所遭受的最大恐怖袭击。

“9·11”事件中约3000人在当天4场袭击中遇难。

材料二 美国奥巴马政府几年来用尽各种伎俩在亚洲制造麻烦和事端!

先后用“冷战”思维利用东海及东北亚和南海及东南亚地缘环境的乱象,制造出南北朝鲜,东海中日争端,台湾军售,南海争端,频繁大规模的联合军演,表演着“冷战”时期的闹剧。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国际形势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在“冷战”后的什么外交方针?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D

解析: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垮台,合作基础消失;美国企图称霸世界,而苏联由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家利益上与美国的矛盾激化,故A、B、C三项是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关系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的原因。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不是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关系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的原因。

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

A

解析: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A项正确;“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C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D项错误。

3.答案:

B

解析:

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马歇尔计划,以控制欧洲对抗苏联,马歇尔计划本来还想拉拢东欧各国但被拒绝。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经济方式向东欧……渗透”可判断这指的是马歇尔计划,B项正确。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军事政治集团,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冷战”中政治方面的表现,故D项错误;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等国成立的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的组织,故C项错误。

4.答案:

C

解析:

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

5.答案:

B

解析: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创立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是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根据“此后不久”可排除A、D两项,因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开始于1948年,北约的建立是在1949年4月,时间不符;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故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故C项错误。

6.答案:

D

解析:

使苏联军事实力赶上美国的原因在于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力发展重工业,从而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苏联在美苏争霸中的地位,形成了苏攻美守的局面。

7.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反映了美国在二战后凭借其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外推行霸权主义,D项正确。

8.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巴导弹危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1962年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最后以苏联的退步告终。

故选B。

9.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冷战”和“热战”的真正含义。

此处“冷战”是相对于“热战”而言的,是指美国、苏联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热战”,超出了“冷战”的范畴;雅尔塔会议召开时美苏两国还是战时同盟关系,“冷战”还没有开始。

故本题选D。

10.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信息“法国人获得了安全保障”“德国……以平等的身份回到欧洲大家庭”说明法德和解。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化解了法德矛盾,故A项正确。

1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体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A项错误;相互合作是欧共体成员达成的共识,但是各国在国际事务中仍然有一定的差异,C、D两项错误。

12.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脱亚入欧”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口号,排除①。

故本题答案为D。

13.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反对集团政策”“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可以判断A项正确。

14.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信息“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等说明这一组织中的成员是曾经遭受外来侵略,后来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它们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再结合“1973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国际组织是不结盟运动。

团结在不结盟运动周围的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正确。

15.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在两极格局下,西欧处于美国的控制下,无法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故戴高乐强调“必须要有一个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即希望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故答案为D。

16.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A、B、C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而不是欧洲“富有创造性的文明”。

只有D体现了二战后欧洲“充满生机的富有创造性的”文明。

17.答案:

D

解析:

“华约”是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抗“北约”而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两极格局重要的构成力量,故选D。

18.答案:

B

解析:

由“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可知,这符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所以答案为B。

19.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信息“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可以看出,这体现了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所以本题答案为C。

20.答案:

A

解析:

“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严重威胁到世界和平,故选A。

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表明“北约”这种行为并不是正义的,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并不能反映C项,C项排除;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

21.答案:

D

解析: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制衡美国的信息,排除B项;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同任何国家结盟,故C项错误;中、俄是多极中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所以本题答案为D。

22.答案:

D

解析: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冷战”骤起,材料中的信息“人类文明发展取向和制度选择的意识形态冲突已告终结”“自由民主已克服……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表明意识形态的对峙结束,即苏联解体,故A项错误、D项正确。

“北约”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军事政治集团,其建立正是“冷战”的表现,故B项错误;欧共体的建立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23.答案:

A

解析:

二战后民主德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制度、国歌、钱币等均被废除,因此“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故A项正确;俄罗斯与苏联时期一样使用卢布,货币并未改变,故排除B项;南斯拉夫虽然实行过社会主义制度,但后来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中断了同苏联及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联系,所以在南斯拉夫不会看到斯大林的铜像,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到马克思与斯大林的铜像”可以排除D项。

2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世界格局的理解,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注意这一投票的结果表明美国的霸权主义在某些时候难以实现,这是其他各种力量对美国形成制约的结果,反映出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5.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从表面上看是美国对抗的胜利,其实,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受到多极力量的挑战,所以这对美国而言是一种“灾难”,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26.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军队在打击德国法西斯过程中进入东欧一些国家。

因为这些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相同点是都认为社会主义的威胁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己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遏制共产主义。

(3)为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通过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从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

27.

(1)关系:

二战后,西欧各国依附美国。

原因:

二战中,西欧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二战后,西欧由于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得不依靠美国的援助;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同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的建立便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意识形态的影响。

(2)变化:

西欧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

影响:

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3)认识:

国家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它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解析:

(1)问,“关系”依据“接受这一法案的西欧国家,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等”分析得出:

“原因”应从二战后美国和西欧的政治、经济方面分析。

(2)问,关系的“变化”依据材料中“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来分析;“影响”围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展开阐述。

第(3)问,结合前两问,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来认识。

28.

(1)在缓和与和平的形势下,存在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使世界呈现出紧张与动荡的局面。

(2)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插手地区争端,试图独霸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