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309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

《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docx

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

2019年泰安市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加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

(1)我们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2)释放多元潜()能,成就卓越人生。

(3)不少伟大的诗人都有着一种大庇天下寒士的悲(mǐn)情怀。

(4)他年轻时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táng)。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对待学习,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的根深蒂固。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仅潸然泪下。

B.近几年,黄石相继建成了父子山、柯尔山、熊家境等登山步道,不言而喻,市政府对全民健身是越来越重视了。

C.学校开运动会的前一天,初三学生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把“少数”去掉)

B.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不仅严格履行自身职能,而且把能否帮助当地居民发展生产视为自己的责任(把“而且”

改为“还”)。

C.美国抛出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污蔑和深刻仇恨。

(“事实”后加“的内容”)。

D.通过对变异和正常老鼠大脑及行为的比较,使科学家可以确定那些被破坏的基因所具有的作用。

(把“使”去掉)

5.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

A.③②①⑤④B.⑤③④①②C.③⑤④①②D

.⑤④①②③

6.名著阅读(5分)

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1)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提怪(《西游记》第五回)[来源:

学|科|网Z|X|X|K]

2)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水浒》第十六回)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现在,又到了我们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节。

(1)请你为我们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项目拟一则不超过20字的宣传语。

(2分)

(2)为响应开展冰雪运动的号召,请你为学校的冰雪运动提三条建议。

(3分)

①②③

二、古诗文默写(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诗歌,像一束光,照亮我们的生命。

路遇重山叠水,迷茫了,陆游在《游山西村》里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惊涛骇浪,信念动摇了,李白在《行路难》中鼓励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5分)

渭川田家①

王维

斜光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④。

注:

①本诗作于开元后期,当时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王维深感政治上的失意。

②墟落:

村庄。

③雉雊:

野鸡鸣叫。

④式微:

《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意思是,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归去呢?

8.诗人笔下渭川田家的生活画面有何特点?

(2分)

9.诗中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概括并结合诗句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0~12题。

(9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

苏轼的字。

②迁:

贬谪。

③褰(qiān)裳:

提起衣服。

④适意:

合乎自己的心意。

⑤寓:

寄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野芳发而幽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往来而不绝者绝

多生怪柏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辍耕之垄上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

11.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篇现代文(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

(12分)

核能利用的历史

①人类利用核能是从原子弹、核游艇等核武器开始的。

随着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核能利用技术日趋成熟。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类开始探索核能的和平利用。

1951年12月20日美国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中心使用实验增殖反应堆的余热试验发电,第一次通过核反应获得了电流。

虽然爱达荷实验反应堆第一次用核能点亮了灯泡,但并没有将电输入电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能算作“电厂”,当然也不能算作世界上第一座核能发电站。

②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能发电站——奥布宁斯克核电站。

它利用浓缩铀作燃料,采用石墨慢化水冷堆技术,输出电功率为5000千瓦。

奥布宁斯克核电站的投入使用标志着人类核电站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核能的和平利用

成为现实。

此后,英国和法国也建成一批生产钚和发电两用的气冷堆核电站。

美国西屋公司利用其核潜艇技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美国希平港核电站。

③核电站真正大规

模发展是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人们称这一时期建设的核电站为第二代核电站。

从1970年至1975年,全世界核电装机容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有的国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100%。

这是因为当时全球经济处于

高速发展期,电力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

同时,人们理想地认为,核能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取代煤和石油,煤和石油可以不再作为能源而仅仅作为化工原料来加以利用。

至1987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核发电量就从可忽略不计发展到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

在此阶段,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核电技术:

轻水堆(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以及压力管式石墨水冷堆。

其中,由于经济性不及轻水堆,气冷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停止了兴建。

石墨水冷堆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也不再兴建。

④80年代后,核能发电的发展逐步缓慢,其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其他因素还包括环境保护者的反对、高利率、1973年和1979年石油价格震荡引起的能源消耗下降等,特别是受到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两起核事故的影响。

三里岛核事故是发生在民用

核能界的第一次重大核事故。

虽然没有对公众和环境产生放射性影响,但是增强了公众对核能发电的担忧和反对。

同时,巨大的经济损失打击了新核电项目的投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更增强了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

之后除了亚洲国家,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建设新的核电站。

⑤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一轮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而核电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安全能源,因此发展核电重新成为世界热点。

已有核电的国家纷纷提出新的核电发展计划,没有核电的国家也纷纷计划建设核电站。

根据统计,有30多个国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表达了希望建设核电站的愿望,其中10多个国家已开展了一些实质性的行动。

1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是从民用领域开始的。

B.目前核能已经完全可以取代化工原料而成为世界主流的能源。

C.目前还在使用的核电技术只有轻水堆和重水堆。

D.目前有10多个国家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同意,已开展了一些实质性的行动。

14.对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核电站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原因陈述不正确的一项()

A.当时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电力需求也在高速增长。

B.当时的人们理想地认为,核能是可以大规模取代煤和石油的。

C.当时的人们觉得发展核电绝对安全。

D.当时核电技术较原来有很大进步,这就为核电站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15.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理解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爱达荷实验反应堆第一次用核能点亮了灯泡,但并没有将电输人电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能算作‘电厂’”一句诠释了“电厂的特点之一—将电输入电网。

B.“它利用浓缩铀作燃料,采用石墨慢化水冷堆技术,输出电功率为5000干瓦”一句科学地解释了奥布宁斯克核电站的性质和特点,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

C.“由于经济性不及轻水堆

,气冷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停止了兴建”一句比较说明了两种核电技术的优劣。

D.第③段中列举三个百分比数字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核电发展速度之快。

16.下列对文中说明语言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有的国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100%”一句中的“甚至”科学估计了“有的国家”的增长速度,符合实际情况。

B.“美国西屋公司利用其核潜艇技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一句中的“商用”清楚地表明了该座核电站的用途。

C.“核电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安全能源”句中“大规模”准确界定了核电代替化石燃料的范围。

D.“特别是受到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两起核事故的影响”一句中的“特别”突出强调了两起核事故是导致核能发电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阅读《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完成17~20题。

(10分)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说起思乡之情,最贴切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最令人魂牵梦绕的莫过于家乡的炊烟。

②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

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

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

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

玩得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

起初总是眼花缭乱,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

看炊烟。

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必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

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尽量准时生火做饭,村里最先升起的这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

③母亲常说:

“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

”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

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母亲在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

④炊烟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中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

⑤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

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再熥上几个馒头,配上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

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⑥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

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

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⑦最美的是傍晚的炊烟,最能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

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

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相继回了家,晚饭自然要丰盛些。

如若恰巧那天家里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

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

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⑧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但他的“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却令我疑惑:

炊烟也能被沾湿么?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

炊烟的确也能被沾湿,因为。

⑨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

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挥毫泼墨,自由舒展,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妙境只有真正懂它的人才体会得到。

并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有删改)

17.在作者眼中,家乡的炊烟三餐有别。

早上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①,傍晚的炊烟则②,都和庄稼人的生活节奏相吻合。

(2分)

18.母亲将炊烟比作“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而“我”则把炊烟比作“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请联系全文,分别说说你对这两个比喻的理解。

(2分)

答:

19.请根据文意,在第⑧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2分)

答:

20.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庄户人家也搬进了高楼,炊烟袅袅的景象如今恐怕很难见到。

请你结合这一背景,围绕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向作者提一个问题,并写下作者可能给出的回答。

(4分)

问题:

回答:

四、作文(50分)

“开始”,意味着将有一个新的起点。

大自然从春天开始,开启新的生机,

并收获四季的风景;我们从微笑开始,能够感受沟通的快乐,进而收获纯真的友情……

你会从哪开始?

又将收获什么呢?

请以“从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houqian悯颓唐2.C3.B4.B5.A

6.

(1)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义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同花果山。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

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2)杨志路过酒店吃食强行赊账,与店庄客揪斗,庄客有大汉名曹正,杨志与曹正不打不相识,曹正告诉杨志附近有二龙山,山上有宝珠寺被强人邓龙占据。

杨志便想夺二龙山。

第二天杨志往二龙山而去,过林见胖大和尚挑衅,二人恶斗,不分胜败,原来和尚便是鲁智深。

鲁智深先去二龙山被拒入伙,和尚踹翻邓龙,邓龙被喽哕们救回。

杨志鲁智深二人商定回曹正处再作打算,曹正设计用活结绑了鲁智深,并杨志来到二龙山下,假称和尚醉酒被擒,邓龙大喜放众人上山。

宝珠寺大殿上,鲁智深接过禅杖劈死邓龙,杨志搠翻了四五个小喽罗,其余小喽哕尽皆投降,鲁智深并杨志做了山寨之主,曹正别了二位好汉领庄客回去了。

7.

(1)示例一:

冰雪世界,童话王国,大美龙江欢迎您!

示例二:

走进冰雪世界,领略龙江别样风采!

评分标准:

(2分)内容、字数符合要求,有宣传语的特点即可。

(2)示例:

举办雪地足球比赛举办冰雪主题书画作品展举办冰雪主题诗歌朗诵会

评分标准:

(3分)每空建议得当1分。

二、古诗文默写(8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千树万树梨花开;③草色如帘青;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阅读(36分)

8.宁静和谐。

(2分)

9.①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从诗人描述的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和“羡闲逸”可知;

②归隐田园心情的迫切。

诗人在诗中反复咏叹《式微》;

③身处官场的孤寂苦闷。

诗人看到众人皆有所归,而自己却在官场无所依傍。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D(3分)

11.

(1)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与民同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共2分。

“述以文”1分,大意1分。

(2)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共2分。

“之所以”1分,大意1分)

12.①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②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③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故设一问),在自问自答之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

(共3分。

构思、主题、情感三个角度各1分,分析合理即可)

13.D14.C15.B16.A

17.(2分)①急速②悠长

评分说明: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8.(2分)答案示例:

母亲的比喻侧重于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是美好的,“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

“我”的比喻则侧重于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构成炊烟如“水墨画”般的美感。

评分说明: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2分)答案示例:

这炊烟是和思念紧紧缠绕在一起的,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评分说明:

答出炊烟和乡思的联系1分,表达1分。

20.(4分)问题:

现代社会中,袅袅炊烟的逐渐消失,会使您感到失落吗?

作者的回答:

示例一:

不会感到失落。

每个游子都心系家乡,希望家乡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即使炊烟消失,我也深感欣慰。

示例二:

会感到失落。

因为一见到炊烟,所有关于故乡人、故乡事的深刻记忆都会被激活,如果炊烟消失了,所有美好的回忆将无可寄托。

评分说明:

问题2分,回答2分。

四、作文(5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