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199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

《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教学大纲.docx

七年级教学大纲

七年级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教学目标:

1. 练习实验操作、记录,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2. 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方法,熟悉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准确记录和描述

教学难点:

准确的记录和描述简单实验现象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2 理解质量的大小表示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 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测量时间的仪器

2、掌握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加深理解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

4、学会实验室用来及时的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时间及其单位。

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难点:

停表的使用步骤及其读数的方法。

第七节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再通过对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天花和牛痘的故事,能让学生概括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可以利用脚印判断身高,并找出脚印长和身高的比例关系。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放大镜,能用放大镜观察事物。

2、能够说出蜗牛的形态结构包括口,两对触角,眼,足,并能初步知道各部分的功能。

3、知道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4、形成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蜗牛的形态结构。

3、蜗牛的感觉。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和“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样,而分类结果也不一样”这一重要的分类思想。

2、 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3、 能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种子植物与无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能说出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和以及相关代表植物的名称

3、说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的重要区别和相关代表植物的名称

4、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五大类植物的分类标准

教学难点:

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第四节细胞

教学目标:

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各种动植物细胞能有形象的认识。

2、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5、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6、了解观察工具的发展及使用对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的意义。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3、说出组织的概念。

4、能区分植物五大基本组织。

5、说出动物四大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主要功能。

教学重点:

单细胞生物的主要特征,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与特征,动植物的组织名称和功能。

教学难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及分布。

 

第六节生物体的结构与层次

教学目标

1、 说出器官、系统等的详细属性

2、 区分生物体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放在上一节课中)

3、 说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4、 说出人体的结构层次,初步建立生物体具有不同层次的结构与层次组成的理念

5、 了解显微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了解技术和工具创新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 学习团队合作的技能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描述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生物体形成完整认识。

领悟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难点

1、物质组成的层次性理念 

2、对系统的理解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

2、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动物适应生存的三种主要方式及之间的区别。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

如何证实地球是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

4.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2、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4、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第四节观测太空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著名星座和恒星。

2.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探究,实际感受天文观测研究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宇宙的兴趣。

4.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5.了解我国古代在天文观测上的贡献,为科学地认识宇宙打好基础

第五节月相

教学目标

1、 了解星图中左东、右西在月相中的应用,了解月相的概念

2、 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把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能用月相大致判断方向和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难点:

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第六节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1、了解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类型。

2、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差异,认识日食和月食是很普通的天文现象。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

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日食和月食的区别

第八节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八大行星、彗星。

2、会根据哈雷慧星的周期计算它出现的时间。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     

        2、八大行星的表面特点

 难点:

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表面特点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树立规范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

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2.知道蒸发吸热,并利用蒸发吸热降温;

3.会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解释现象。

4、理解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友好相处的健康

第三节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说出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能用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

2、能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说明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第四节物质的构成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空隙的现象。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3.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扩散现象

难点: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

(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确定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2.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尝试应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第六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教学目标:

说出人体主要的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重点:

人体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学会用实验归纳的方法探究问题。

难点:

学会用实验归纳的方法探究问题。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

3、记住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三节耳朵与听觉

教学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1)、了解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 了解知道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几个途径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学目标: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

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第五节光的发射和折射

教学目标: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推理过程。

2. 会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关光路图。

3. 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

4. 理解虚象的物理意义

5. 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象,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6.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7.理解光的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

8.理解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

第六节眼和视觉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的结构,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能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象的规律,并了解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4、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从而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保护视力。

                                       

教学重难点:

    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凸透镜成象规律、透镜的应用。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知道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一些方法,清楚电磁波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教学目标:

 1、认识运动的多种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

2、理解能的概念,掌握什么是机械能,了解能的其他形式及能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     运动和能的多样性

2.    机械运动和机械能的概念

教学难点:

 机械运动和机械能的概念

第二节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根据物体的 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3、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6、叙述速度的定义

7、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三节力的存在

教材目标:

                                                     

1.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个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3.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性。

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第四节力的图示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知道可以用力的图示法表示一个力,会正确作出力的图示;

3. 知道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教学目标:

1、感受重力,知道重力的施力者

2、探索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时,在活动中清楚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重心。

重点难点:

会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第六节 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并能用大量事例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能说明摩擦力的利与弊,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能叙述惯性的意义,确认一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惯性。

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教学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1、知道人、青蛙、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2、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3、知道环境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人、蛙、蝗虫的生命周期及共同性。

教学难点:

生命代代相传的理解。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人类的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过程。

3.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4.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

5.形成热爱母亲和尊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在性生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性心理、性道德的教育。

第三节走向成熟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的发育所要经历的几个时期。

2.  知道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能列举动物的受精方式,知道动物胚胎发育的方式及其特点,能列举低等动物无性生殖的方式,认识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的多样性

3、知道人衰老的实质和死亡的标志。

第五节植物的一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种子的主要结构。

2、掌握种子的两种分类方式:

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

3、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

重点:

通过解剖种子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

难点:

通过学生的对种子的探究,探究种子内的成分

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

2、 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 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地方时、区时的含义。

2、知道日界限两侧的日期变化。

3、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日历的组成成分。

2、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

3、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

重点:

公历,农历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

24节气的历法成分,能通过查找资料知道24节气的科学含义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教学目标:

a)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并能够对照图说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特征。

b)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的喷发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c)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d)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方法,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

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练习,总结前一节课所学习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教学目标

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