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城市垃圾问题全面解决方案.docx
《05城市垃圾问题全面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城市垃圾问题全面解决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城市垃圾问题全面解决方案
城市垃圾问题全面解决方案
中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垃圾的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在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垃圾中所含有的和产生的有害成份,会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而且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成为社会公害之一。
如何解决城市垃圾问题,还城市乡居民一个健康洁净的生存环境,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1、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中国城市垃圾人均年产量达到440公斤,1996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就已达到了1亿吨,而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
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多亿吨,全国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
垃圾堆存侵占的土地面积多达5亿多平方米。
2000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达到了1.5亿吨,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影响垃圾产生量的因素:
(1)人口的影响中国城市垃圾总量的大幅度增加主要是由于城市规模、城市数量和人口的增加所造成的。
近20年来,中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21世纪,中国城市数量达到800多个,小城镇2万余个;目前,中国城市常驻人口超过3亿,还有相当多的流动人口。
据估计,中国的城镇人口将从3-5亿增长到9亿。
由于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非农业人口比例的增长、市场的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城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加重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负荷。
(2)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内总产值(GDP)的增加,城市垃圾产量直线上升,当GDP达到一定数值后,垃圾产生量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
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情况一致。
(3)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城市垃圾产生量与居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关系,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的城市,垃圾产生量要高出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
(4)燃料结构的影响南北气候的不同,北方城市燃料消费主要以煤为主,致使垃圾产生量要远远高于南方城市。
近几年,随着燃料结构的改变,这一情况已有所变化(在后面进行解释)。
2、城市垃圾成份与影响因素城市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地理条件、生活习惯、居民生活水平和民用燃料结构的影响。
中国城市垃圾在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表现为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
(1)民用燃料结构的改变对垃圾构成的作用中国是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国家,一次能源的75%是煤炭。
煤炭不仅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同时也是家庭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家庭的做饭、取暖均以煤炭为主要燃料,造成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煤灰,垃圾中有机物含量较少。
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集中供热和煤气化的普及,民用燃料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垃圾组分的变化。
城市燃气的普及率从1986年的28.52%增加到1995年的70%,北方地区的集中供热普及率1995年为20%,2000年达到45%。
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和热值还将进一步增加。
燃煤区垃圾中的无机组分明显高于燃气区,而燃气区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和可回收废口的比例明显高于燃煤区,变化最大的组分就是垃圾中的煤灰量的减少,厨余成为主要组分,因此,垃圾的含水量相对增加.
(2)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与垃圾构成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不仅影响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是影响垃圾成分的重要因素。
近20年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排出的垃圾万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垃圾中的煤灰渐渐减少,易堆腐物和废品含量持续增长,白色污染成为一道风景线。
另外,同一城市不同地区的垃圾万分也有所不同,高档住宅区的垃圾中可回收废物如塑料、纸品、金属、织物和玻璃等含量明显高于普通住宅区。
(3)垃圾产生源与垃圾构成中国城市垃圾主要由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和集团垃圾三大类组成。
居民生活垃圾来自居民生活过程中遗弃的废弃物,主要由易腐有机物、煤灰、泥砂、纸类等构成。
它在城市垃圾整体中,不仅数量占居首位,而且成分最为复杂,其构成受时间和季节影响,变化大且极不均匀。
街道保洁垃圾来自清扫马路、街道和小巷路面。
它的成分与居民生活垃圾相似,但是泥沙、枯枝落叶和商品包装物较多,易腐有机物较少,平均含水量较低,低位热值略高于居民生活垃圾。
集团垃圾系指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和第三产业等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它的成分随发生源不同而变化。
这类垃圾与居民生活垃圾相比,具有成分较为单一稳定、平均含水量较低和易燃物、特别是高热值的易燃物多的特点。
(4)城市特征与垃圾构成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中国城市垃圾构成和特性有很大的不均匀性。
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及其构成,与城市的规模、性质、功能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其特点是:
A、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垃圾构成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大城市虽然地理环境等基础条件不同,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城市垃圾的有机含量的差距相对较小。
B、中小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及生活能源气化率都比较低,有机物万分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25%,无机物约占65%,其余为废品。
南方城市垃圾的有机物高于北方城市。
C、城市气化率、集中供热面积及人均燃煤购买量对垃圾的产量和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D、包装废物在城市垃圾中的比重增加,是造成城市垃圾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意识的变化,以及包装工业的发展,商品的包装形式越来越繁多,包装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增,一次性使用的商品也被广泛应用于宾馆和餐饮行业。
这些附有包装的物品和一次性用品消费后,包装材料便进入垃圾,使城市垃圾猛增。
实际上垃圾中的金属、玻璃、纸类,特别是塑料等物质大部分是用后废弃的包装材料。
例如,蔬菜进入超级市场后,虽然由于曾进行过择选和清洗减少了垃圾中厨余物的量,但却因为进行了包装,增加了垃圾中包装材料的含量。
二、收集与回收利用情况
1、城市垃圾的收运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垃圾收运设施数量逐年增加,并逐步向密闭、先进、便于操作的方向发展。
但是,垃圾收运设施仍不能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只有少数城市实行了城市垃圾密闭运输,实际清扫面积不到应清扫面积的80%。
由于一些繁华街道和公共地区的垃圾筒配备不足,一些新开发区及新建道路未按规定配备建设垃圾收集设施,致使这些地区的生活垃圾无处倾倒,从而导致了垃圾乱倒现象。
早在1985年,中国就提出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利用,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几个城市的部分地区进行了综合袋装收集试点,个别点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却因分类收集的手段不足,致使本已分类收集的垃圾,又被统放一起运输。
城市垃圾混合收集仍是各大、中、小城市普遍采用的垃圾收运方式。
2、城市垃圾中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现状中国历来重视废旧物资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建国以来,再生资源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节约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近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垃圾中可回收废品含量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亦不断提高。
但国家在废品回收利用方面没有强制性法律规定,缺乏有吸引力的经济激励机制,再加上作为废品回收主渠道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由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回收废品的数量和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相反,个体商贩的废品回收数量和所占比重则逐年上升。
以盈利性为主的个人回收利用就只回收那些经济回报率高的废品,相当一部分污染大、但回收效益小的废品,如废旧电池、日光灯管、废塑料等,就无法做到环境无害的回收利用。
而从垃圾中挑选出来的可利用物的这种拾荒行为,又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
三、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现状中国城市垃圾的治理水平一直很低
长期依靠直接堆放和其它简易处理方式进行消纳,基本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致使城市垃圾污染治理问题欠帐严重。
在过去十几年中,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在城市垃圾的管理上,都在由单纯的处置转向综合利用与处置,从根本上改变了垃圾处置的内涵。
中国对城市垃圾污染防治起步较晚。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是以寻找合适的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
目前,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以上;垃圾焚烧数量甚微。
近10年来,中国陆续兴建了一批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垃圾处理率迅速提高。
一些城市建成了大、中型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如日处理量2000T的北京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杭州、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也都建成有城市垃圾填埋场。
但是,大部分城市采用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方式处置城市垃圾,由于没有很好的压实机械,这些填埋场未达使用年限就填满封场。
沿海省市垃圾填埋都很难再找到合适场地。
许多城市缺乏资金;未能按标准要求建造填埋场地或焚烧设施,即使一次性的建设投资解决了,长期运行的费用也难以维持,因而也很难达到无害化处置目标。
四、城市垃圾堆放及简易填埋的危害中国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服务于当代,遗害于子孙的污染物转移方式。
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大部分城市垃圾仍呈露天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频出,污染日趋严重。
1、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未经处理或未经严格处理的生垃圾直接用于农田,或仅经农民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后果严重。
由于这种垃圾肥颗粒大,而且含有大量玻璃、金属、碎砖瓦等杂质,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据初步统计,累计使用不合理的垃圾肥,每600平方米达10吨以上的土地,保水和保肥能力下降了10%以上。
重庆市有些地方因长期使用未经严格处理的垃圾肥,土壤的汞浓度已超过本底三倍。
2、严重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
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100多种,其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3、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为一体的污染源。
任意堆放或简易填埋的垃圾,其中的含水量和淋入堆放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围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致使污染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
例如:
贵阳市1983年夏季哈马井和望城坡垃圾堆放场所在地区,同时发生痢疾流行,其原因是地下水被垃圾场渗滤液污染,大肠杆菌值超过饮用水标准770倍以上,含菌量超标2600倍。
哈尔滨市韩家洼子垃圾填埋场附近地下水中铁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2/3,锰超标3倍,汞超标29倍,细菌总数超标4.3倍,大肠菌超标410倍。
北京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对某垃圾堆放场地周围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现场监测,其结果令人震惊:
垃圾堆放场地下水已被污染,不能饮用;垃圾场周围100米范围内,浅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直到200米以外,才未检测出污染物。
4、危害人类健康:
裸露的可分解垃圾易使蚊蝇孳生,传播疾病,散发臭气,污染环境;自然堆放的垃圾最易成为蚊、蝇和啮齿类动物繁殖的温床。
另外,裸露垃圾、纸张和细小颗粒随风飘扬,破坏环境市容,危害人体健康。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曾在某垃圾堆放场进行蝇、蛆和蛹的定量检测,结果是:
平均每个检测者在两小时内测到苍蝇212只;在0.11平方米的垃圾面上,挖取1公斤垃圾样品,分类计数为螺蛆120条,蝇蛹979个。
5、垃圾堆放场自燃、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物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事故不断、造成重大损失。
象北京市昌平县一垃圾堆放场产生的爆炸事故将会有较大的上升趋势。
垃圾堆放产生的沼气(甲烷)就地排放(空气中甲烷达5-15%)时,一旦遇明火就会爆炸。
不但易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严重污染大气,据测算甲烷对臭氧层的破坏比二氧化碳要严重27倍;若沼气弥漫在农作物周围,农作物会被烧死;
1994年8月1日,中国岳阳市羊角山垃圾场就曾发生过甲烷爆炸事故,使6平方米的污水泵房被冲毁,500平方米的积液池、沉淀塘被填埋。
四川省荣县长山镇在一个叫廖叶沟的小山沟里堆放了数十万吨的炭渣和生活垃圾,从1996年起开始自燃,冒出浓浓烟雾,刺鼻的硫磺味道混杂着各种各样令人难以忍受的臭味飘向四面八方。
2001年2月,荣县政府从越溪河抽水对寥叶沟进行浇水扑火,整整5个月,停止浇水后燃烧如故,至今无法扑灭。
6、阻碍道路和排水沟道的畅通有的城市或区域的垃圾直接堆放在道路两旁,积少成多,阻碍道路,有妨市容;还有的将垃圾倾倒在排洪沟,垃圾臭气冲天;有的将垃圾直接在河道倾倒,阻碍防洪,污染水体,危害健康。
吉林省某市将垃圾收集后运输到城市旁边嘎呀河的堤坝上,以垃圾筑坝,蔚为壮观,美丽的河流在垃圾的堤坝边流过,污染程度可想而知。
7、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垃圾问题伴随城市化进程日趋尖锐,已经成为一个人民关心、专家批评、旅游观光者留意、新闻媒体关注、对政府部门压力较大的一个社会问题。
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由于城市垃圾收运设施不能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监督管理薄弱,乱扔乱倒垃圾现象还较为严重,实际清扫面积低于应清扫面积,河道、公路、铁路两侧成了堆放垃圾的地点,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由于缺乏列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大量的城市垃圾只能往郊区农村直接堆置或简单填埋,对环境污染严重,引起周围群众的强烈不满。
这种清洁了城市,污染了农村的污染转嫁做法开始遇阻,郊区农民因拒收垃圾和反对在当地建设城市填埋场引发事件已屡见不鲜,有些时候甚至深化为激烈的社会问题。
一些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处置城市垃圾的地方,建设新填埋场的难度增加,只能将垃圾向更远的农村转移消纳,造成清运成本急剧上升,对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城市垃圾管理的问题与分析自80年代以来,城市垃圾的污染防治问题得到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
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
不少地方将城市垃圾的清运处理工作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
开始对城市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经验。
但是,城市垃圾污染问题除了在少数城市有所缓解外,在大部分城市至今还未得到解决,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环境卫生管理法规不健全任何一个环境卫生管理得好的城市都是靠完美严格的法规来达到目的的。
闻名于世的花园城市新加坡,仅国家颁布的环境卫生方面的法规就多达43个。
中国已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防治城市垃圾污染环境作出了全面规定,是加强中国城市垃圾管理的基础。
此外,国务院颁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设部和国家环保局颁布过一些有关的规定、标准和规程,许多城市还制定并颁了地方性的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作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法规基础和依据。
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子法及实施细则。
给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需要进一步建立较完善的法规体系。
(2)现有管理体制将城市垃圾管理陷入困境中国主管城市垃圾清运处置的归口部门是建设部,各个城市由市政府领导下的城建环卫部门主管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置。
垃圾清运处置过程的管理、监督、运行基本是由一家完成的。
许多城市的城市环境卫生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
主要费用由政府负担,形成了政府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局面。
一旦发生问题时,责任又要由政府承担,使政府处于两难境地。
同时由于城市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置的任务重、压力大,目前环卫部门对城市垃圾的管理仅是被动地清运、处置,对城市垃圾的削减、回收和再利用问题没有通盘考虑。
现有管理体制不利于改变城市垃圾管理的困境。
主要表现在:
垃圾管理一直被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一家包揽,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政企合一。
这种体制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竞争机制,制约着垃圾管理的发展;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庞杂,层次多而不集中,有问题互相扯皮,未能把人力、财力用到关键地方,不利于对城市垃圾的管理。
(3)垃圾治理缺乏资金,收费制度尚未建立城市垃圾治理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当前和近期城市垃圾治理建设项目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来源、资金利用和承受能力等。
由于城市垃圾治理一直视为公益事业,其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
虽然每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给政府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资金缺口越来越大,难以满足垃圾无害化治理的要求。
而目前,中国大城市国家投入的环境卫生费用都用于城市垃圾的收运。
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需要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才能建设足够数量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使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预定目标。
但仅靠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拨款解决,资金投入有限,很难达到预定目标。
与此同时,公众和企业则袖手旁观,指责政府没有解决好城市垃圾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经济手段和垃圾收费制度,没有使公众和企业认识到垃圾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
尽管建设部在1991年制定了《城市环境卫生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提出了财政拨款与服务收费相结合的原则;国务院在1992年批转的关于解决中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几点意见中也提出要采取多种解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和积极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等政策,但目前的收费范围及额度,连维持运营都很困难,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需要的建设投资,目前仍然只能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
不改变传统的城市垃圾处理观念,城市垃圾产生者不承担任何费用,不承担任何污染责任,包袱都由政府背起来,是无法解决治理资金缺口问题的。
垃圾处置只凭行政要求、道德意识,没有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也无法吸引社会上资金的投入
(4)垃圾减量化未引起重视,过度包装和一次性商品造成资源浪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意识的变化,以及包装工业的发展,商品的包装形式越来越繁多,种类和数量急增。
一次性商品也广泛应用于宾馆和餐饮行业。
不适当的过分包装和豪华包装比比皆是。
一次性商品从消费到垃圾只一步之遥,不仅增加了垃圾产生量,同时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发达国家垃圾中包装物已占30-50%,尽管目前中国的产品包装还未发展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产品的过量包装和一次性产品的逐步大量使用,已使得生活垃圾中包装材料所占份额逐步上升的趋势初见端倪,并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废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便是一例。
(5)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城市垃圾混合收集,大量有害物质,如干电池、废油等未经分类直接进入城市垃圾,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降低了可用于堆肥的有机物资源化的价值。
中国城市垃圾基本特点是:
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不可堆腐物多于可堆腐物(比例大约为4:
1),增大了城市垃圾的运输和填埋量。
对于人均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100多位之后的中国来说,让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当作垃圾白白流失,是很可惜的。
(6)废旧物资回收种类减少、价格降低,城市垃圾中废品含量增高废旧物资作为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在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和减少垃圾量及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虽然中国历来重视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但由于只从经济目标出发,没有从减少垃圾、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出发,回收还没有作为一种义务而仅是赚钱的手段,回收对象多集中为废旧金属、废纸等利润高的物资,而对废旧塑料、玻璃制品和废电池的回收则不感兴趣,使得废旧物资的回收率较发达国家为低。
此外,原有的机制已不适应新的回收需要,而强制和义务回收制度还未建立,国营回收网点不断减少,废品收购价格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卖旧金属、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制品和废电池不再热心,而是直接将其扔入垃圾中。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一些旧家具和旧家电已经开始作为垃圾抛弃,这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垃圾量大为增加。
(7)片面追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卫生填埋并非最终出路虽然10年来,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不少地方政府对城市垃圾的治理工作十分重视,陆续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并相继建设了一些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还有不少城市目前正在规划筹建新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但对全国或大多数城市而言,得到治理的城市垃圾还是少量的和局部的。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处于起步阶段。
城市垃圾尚未进行分类收集,只有少数城市实行了垃圾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城市建成达到或基本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垃圾处理场和处置场,大部分城市的垃圾仍以简单填埋、填充洼地、地面规程、挖坑掩埋、投入江河湖海、露天焚烧等处理方式为主。
现有的一些垃圾填埋场,建造标准低,不符合无害化要求。
地方上报的无害化处理量是根据他们认识中的无害化处理标准而上报的,其中包括了垃圾的集中堆置和各种简易处理,实际上很多处理处置场远远达不能无害化处理的设计和建设标准。
虽然个别城市上报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但实际上还没有一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设计和建造标准的处理处置场。
城市垃圾处理所用机械设备多为通用设备,缺乏专用设备。
已经设计的、生产的种类不多的专用机械设备,也多存在质量低、可靠性差、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发展。
(8)全民环境卫生意识不高,垃圾处理设施人为损害严重要处理好城市垃圾的问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只有在一个全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好的社会,各项管理规章、防治措施才能得到顺利的实施。
全民环境卫生意识不高给环卫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一些地方,人们在公共场所随地乱扔垃圾,对环卫部门设置的收集设施视而不见。
一些城市的环卫设施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
某些企业将垃圾非法倾倒在不让倾倒的地方,刚刚治理好的河道也成为垃圾非法倾倒的场所,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五、城市垃圾污染控制对策分析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到2000年,中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法规体系,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若干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地区。
关于城市垃圾的具体计划:
到2000年,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控制在1.8亿T,新增加的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17万T/D,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从有关部门的数据来看基本已经实现。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把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明确提出要遏制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中国十五环境保护目标是:
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力争环境污染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减缓,重点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到2005年,力争环境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
为此,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制订了《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中国的城市垃圾治理提供政策指导。
《政策》指出:
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
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
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
禁止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
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执行,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验收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污染排放的监督。
鼓励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设备标准化和监控自动化。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垃圾减量、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
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要积极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技术集成,逐步提高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