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4080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1.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         不同,原因是                     。

 

2.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

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           、             和                 。

3.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4.为了研究声音的传播小明在一根有水的铁水管的一端敲了一下,那另一端的小李能听到几次声音?

分别是什么传过来的?

 

5.如图2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

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1)” “ruai

(2)” “mi(3) “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6.以声消声原理(    )   

  A.利用声波的密部与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加强   

  B.利用声波的密部与密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C.利用声波的疏部与疏部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D.“以声消声”的方法也称作“有源消声技术 

7.(20

12广东广州)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调及响度

8.(2012

徐州)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计算题

1.列车驶入隧道前应鸣笛,司机在离隧道口262.5m处鸣笛,鸣笛后经过1.5S听到由隧道口的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求列车行驶的速度?

 

1.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5oC    B.10oC    C.20oC    D.40oC

2.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4.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5.我们知道100oC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历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6.固体可分为_____体和____体两类,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_____,其中对于____来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虽然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我们把这一温度称为_______.

7.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到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

8.为了缓解北方某些地区的旱情而实行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_成了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9.对于下列每一个问题,分别填写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1)冬天,朝着室内一面的玻璃出现小水珠:

______、______;

(2)冬天河水结成冰:

______,_______;(3)放在室内的湿毛巾变干了:

_____、_______;(4)冬天早晨屋面上有霜:

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练习题

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号前.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

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凝固C.液化D.汽化

2.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凝固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升华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

(2)B.

(2)(4)C.

(1)(3)D.(3)(4)

4.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

7.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8.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

9.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

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升华、熔化、液化B.凝固、汽化、凝华C.熔化、汽化、升华D.液化、凝固、凝华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A.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D.新鲜白菜会慢慢干瘪

12.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

13.茂名市2007年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4.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

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6.冬天,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18.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19.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

20.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

21.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肥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3所示,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B)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

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

2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23.“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对此应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都只能暂时止沸B.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2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有(ACD)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B放入衣箱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26.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材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27.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

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

其原因是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28.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29.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缸是沙石材料制成的,比热较小,有散热作用

B、水的比热较大,可以吸收较多热量

C、水缸中的水不断蒸发吸热使缸内温度降低

D、水缸周围的水蒸气在缸外壁液化吸热使缸内温度降低

30、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

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

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31.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油的热量比水的热量多B.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

32.如甲图是小明同学所做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变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办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举出两个有实用价值的液体蒸发吸热的应用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2003年10月15日到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怎么样产生的?

 

(2)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非常高温,但由于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

请说明挥发涂料是怎样起作用的?

 

36.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在经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称瓶起子)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

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股“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37.在CCTV-1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曾经播放了"神舟三号"飞船成功升入太空的壮观场景.当"长征2号F"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见图,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现在请你说明:

(1)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

(2)大水池能起保护发射台台底作用的道理

 

38.设计一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将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