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274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四川彭州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四川省彭州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为Ⅰ卷和第Ⅱ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都按要求和题号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处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

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

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

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

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

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

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

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

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

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

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

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

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

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

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

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

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

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

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

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

从“感情泛滥”到“情

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

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

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

构成诗的言说方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

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

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

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

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

在“变”中

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选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的一种“常”就是精神上崇尚家

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在“变”中继承“常”就非常重要。

C.中国诗歌在传播上,必须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写诗需要难度,而读诗需要易度。

D.中国诗歌的“常”总是存在的,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它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在创作过程中,诗人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有了“走出”就有了审美距离和诗美体验。

C.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变是新诗的根本,于是有人就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

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常”是诗歌精神

,是审美精神。

现今中国新诗的繁

荣程度取决于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

D.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未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了。

二、文言诗

歌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对曰:

“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

“君子

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

“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

“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

“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

”颜回曰:

“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

“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

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

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是:

此,这

D.人穷则作作:

造反

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B.颜回对曰/以

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C.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D.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

________(5分)

(2)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译文:

______(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0题。

(11分)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

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8.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后文的内容都围绕这句展开。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同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

“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9.如果从揭示中心的角度为这首小诗换一个标题,下面四个短语最恰当的是(3分)

A.春天重到B.解冻C.迢遥的梦D.花儿重开

10.结合诗句内容和写作时间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表感?

答:

_______________(5分)

(三)课文名篇名句默写(5分)

11.根据每小题的提示,写出符合要求的诗句

(1)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长怀幽怨,正如孔子所说,“,。

(2)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名字,出自《论语•学而》中的名句“”。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来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

“,”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这里是新

诗的故乡

  谢冕

这是一座诗的校园,诗歌的花在这里盛开。

先前,在红楼的花坛和人行道旁,也在汉花园宁静的院落中;当校园迁徙到遥远的春城,诗歌的花依然盛开在翠湖边。

随着时光的推移,在勺园,在朗润园,也在燕园的垂柳依依的湖滨,依然延续着诗歌的花事,每时每地,开得灿烂、也开得浪漫!

  这里从来是诗的国土。

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在这里星月交辉,从来都不乏知音和吟者,这些来自故国和异邦的诗的精灵,在这里繁衍了鲜艳的诗之花。

现在要说的是有别于前二者的新诗,一种适应着时代呼唤的新型的诗。

胡适先生是“尝试”新诗的第一人。

一个夜晚,月光透过窗帘,洒了满地。

先生立于窗前,他感恩似的低语:

“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的哀怨,过来的情思。

我就千思万想,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情愿!

”沈尹默先生好像是受到了感染,他吟的也是月夜情怀: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白话写诗,对于那些习惯了文言写诗的人,不免显得有点生,有点涩,有点“乏味”,但用的是全新的语言,却是全新的感受,全新的气象。

有人开了风气之先,就有人接着做推动风气的事。

北大的人,就这样破天荒地开启了新诗的闸门。

教授们和学生们好像是飙着劲儿,开展着新诗的赛事:

先生们办了《新青年》,首先发难登了新诗;学生们不甘落后,也办起了《新潮》,也大量地刊登新诗。

《新青年》也好,《新潮》也好,都是新思想、新文学,也都是新诗的园地。

  北大是属于诗的,从这里走来了一代又一代的新诗人,他们走来了,又走远了,留下了诗的神采和芬芳。

这些北大诗人,他们的名字组成了一长串明亮的星辰。

他们几乎涵盖了一部中国新诗史。

很难设想,要是抽去了北大以及与北大有关的那些诗人,一部中国新诗的历史是否还能成立?

正是因此,林庚先生才把北大比喻为新诗的摇篮——摇篮旁的母亲的心。

  北大从来也不曾辜负诗歌的抚慰和托付,不管是风霜雨雪,还是月夕花朝,这里的诗之花依然灿烂地绽放着时代的芳香和美丽。

从周作

人到康白情,从徐志摩到冯至,从废名到汉园三诗人。

这个诗歌原野散发的芬芳感染了所有的人,连一贯尖锐凝重的鲁迅也写诗,从旧体诗到新诗,再到《野草》,从而使他的作品融进了诗的柔情,连专擅小说的沈从文也把诗带进了他的湘西风情,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田园牧歌的情调。

  在中国诗歌复兴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大师生也始终站在引领新诗潮崛起的前列,一直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一路诗歌行进的鲜明足迹,一直激励着世代的北大人,他们与中国诗歌共命运。

正是因此,作为这一光辉事业的后续者,他们不论是曾为诗人,还是曾为研究者,从来没有忘记这一庄严的使命。

  现在奉献给诸位的诗歌小册子《诗歌北大》,原是为印证这一切而印制的。

它不仅是一个总结,一种纪念,我们希望它还是诗歌原野的向导和馈赠,一种答谢和感恩。

有幸得到它的人们,要是因而拥有了关于诗歌与北大历史渊源的一点认识,对于我们这些编者而言,那就是莫大的欣慰。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新诗出现之前,北大的校园里已经是星月交辉,北大从来都不缺少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知音和吟者。

  B.作者描述胡适和沈尹默吟诗的情景,既表现了北大富有诗意的氛围,又突出了两位先生开创吟咏新诗风气的作用。

  C.在新诗创作刚刚开启的年代,北大的教授们和学生们对新诗创作充满了热情,《新青年》和《野草》见证了他们的热情。

  D.作者以林庚先生把北大比喻为“新诗的摇篮——摇篮旁的母亲的心”来说明北大在中国新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E.这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详细叙述了新诗在北园的发展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北大及北大新诗的喜爱之情。

13.结合文章内容,指出“现在奉献给诸位的诗歌小册子《诗歌北大》,原是为印证这一切而印刷的”句中“这一切”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4分)

14.本文第一段的语言有何特色?

请简要分析。

答:

(4分)

(二)实用文体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

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

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

水火可以同源吗?

可以。

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戏称他为“小巨人”。

女儿姗姗说:

“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

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

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

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

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

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

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

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

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

“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

”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

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

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

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

”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

珊珊说:

“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

”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

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说余光中“始终是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是因他作为一名非职业作家却成为“五四”以来成就可观的诗文大师。

D.“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E.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一方面表现在他大力提携后辈上,一方面表现在他从不计酬劳,到处演讲,惠及众人上。

16.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

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7.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

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分)

答:

                                                                        

第Ⅱ卷语言表达(80分)

18.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言道∶七月流火。

今天成都市的气温上升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窜到40.3度。

B.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 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

C.港独分子不断散布分裂祖国的言论,不断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至上映以来,《战狼2》由于观影人气十分火爆,成为了年度票房市场的最大“黑马”,截至10月5日达到55亿,其它同类型的国产电影只能望其项背了。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起决定性作用,领导力的丧失必然造成腐败的滋生,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B.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C.西藏人民自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后,西藏的面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后,习总书记立即指示当地有关部门抓紧核实灾情,搞好应急救援,加强震情监测,最大限度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下列句子中,对运用的修辞手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表现了红军的顽强与豪迈。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树比作美丽、娇柔的新娘。

C.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

——此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杜甫深深的愁苦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D.只听得“啪”一声响,刚洗好的瓷盘掉在地上碎成几块,母亲急忙说:

“碎碎平安!

”——“碎碎平安”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表明人们期望岁岁平安,以图吉利。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

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D.②①④⑤③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

答案是否定的。

__①__。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②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③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23阅读下面的一节诗,另选写作对象,再仿写一节。

要求:

句式与所给的诗大致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

(3分)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逢节假日或大型庆典,人们总是走亲访友,总是旅游观光,或推杯换盏,或烟花爆竹,到处是人头攒动,到处是欢歌笑语。

每当烟花散尽时,我们总会静静地想起一些人、一些事。

请以“烟花散尽时,我想起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真切感人;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3)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彭州中学高17级高一上期10月月考

语文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C(“必须”错误,原文是“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

2.B(“有了‘走出’就有了审美距离和诗美体验”错误,原文是“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逻辑不同)

3.D(推断不合情理)

2、文言诗歌阅读(35分)

4.B项,巧:

擅长。

5.C6.B

7.

(1)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贫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

(5分)

(2)颜回成为颜回的原因,就是由于他有这样的情况(智慧、聪明)。

难道还值得(还用得着)赞赏吗?

(5分)

【参考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说:

“您也听说东野毕很擅长驾驭车马吗?

”颜回回答说:

“擅长尽管是很擅长呀。

虽然如此,他的马肯定会不听使唤,不受约束。

”鲁定公脸上有不高兴的神色,对他旁边的人说:

“君子原来也会言语不实。

”颜回退下。

此后过了三天,掌管畜

牧的官员来说:

“东野毕的马不听使唤,驾车时,外边的两匹马拉着中间的两匹马就进了马厩。

”定公听说这件事后,离开坐席站了起来,派人召颜回回来。

颜回来了之后,定公说:

“前些日子我问您东野毕驭马的事情,而您说‘擅长尽管擅长,他的马肯定会不听使唤,不受约束’,不知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颜回回答说:

“我是从政事上知道这件事的。

古时帝舜擅长掌管命令百姓,造父擅长驭马。

舜不耗尽百姓的力量,造父也不使他的马精疲力竭。

这样舜没有不受约束、不服命令的百姓,造父没有不听使唤的马匹。

现今东野毕驭马,早晨给马装上辔头套上车,马嚼子和身体还很端正;驰骋一段,相当于早朝结束了;又走过了一段很艰难且很长的路,马已经精疲力竭了,然而仍然不让马休息。

我由此而知。

”定公说:

“不错,的确像您说的那样。

您的话,含意很深刻呀,能不能再稍微深入一些谈一谈?

”颜回说:

“我听说,鸟被逼入绝境就会乱啄,兽走投无路就会争抢夺取,百姓被逼急了就会起来造反,马被逼到穷尽时就会不听使唤。

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贫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

”鲁定公听了心里很高兴,于是就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回答说:

“颜回之所以是颜回,就是由于他有这样的颖悟和智慧。

难道还用得着赞赏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0题。

(11分)

8.D9.A

10.(5分)示例: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春天”、对“灿烂的微笑”的无比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不懈追求,对“好的东西都永远存在”的坚定信念。

说明:

大意正确即可。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三)课文名篇名句默写(5分)

11.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吾日三省吾身。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12.答案BD(5分)

13.答案①北大是诗的国土。

②北大是属于诗的,北大为新诗的摇篮。

③北大从来不曾辜负诗歌的抚慰与托付。

④北大师生始终引领新诗潮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