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136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

《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docx

解析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

【2014考纲解读】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体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与应用等知识点。

2.从考查角度上看,联系生活中相关疾病(如脱水病、水肿等)考查人体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以免疫过程模型、生活中实际病例为背景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进行命题。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4年高考命题仍然对内环境成分,内环境稳态,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功能、应用等进行命题,仍可能趋向于以实际生活中相关病例为知识载体进行考查。

【重点知识梳理】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

3.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归纳 

(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2)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4.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总结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5.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

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四大系统。

(3)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例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稳定内环境稳态作用中的实例

1.血糖平衡调节

2.体温调节过程

3.水盐调节过程

4.血糖平衡调节的分析

(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2)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可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肾上腺。

5.体温调节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6.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

(1)平衡本质:

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3)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

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

例2、2.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

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变式探究】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定中的作用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物质

特异性抗体

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关系

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二次免疫

结构

基础

记忆细胞:

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过程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1)在特异性免疫中,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或物质有: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抗体。

(2)吞噬细胞对抗原有识别作用,但它的识别作用没有特异性

(3)浆细胞不能直接接触抗原,但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例3、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浆(效应B)细胞

四、细胞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

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功能

(1)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

(2)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4)调节:

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3.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分析

(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管进入细胞液,发生水肿。

综上所述,凡能引起组织液蛋白质浓度升高或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因素,都能引起组织水肿。

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引起生命体的变化。

例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

/HPO

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解析】D本题考查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A错。

内环境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和NaHCO3构成,B错。

细胞代谢在细胞内进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

内环境的变化,机体进行调节通过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完成,D对。

【点评】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相接触,而是浸浴于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温度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例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浓度会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

B.人体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增强,导致CO2和乳酸都增多,最终使体液的pH值明显降低

C.血糖含量降低,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都能产生效应细胞和抗体

五、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常见的能够构成内环境成分的物质:

①营养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等。

②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尿素、乳酸等。

③其他物质:

氧气、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

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细胞膜上)、呼吸作用酶(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中)、转氨酶(肝细胞等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细胞内)等则均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不断更新,主要依赖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机体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又不断排出代谢废物,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又是相对的,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

3.几个病理的概念

抽搐是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现抽搐。

尿毒症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是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和肾脏激素减少发生的病,血浆中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例3、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测定数据。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成分(相对含量)

Na+

K+

Cl-

HCO

蛋白质

142.00

5.00

103.00

27.00

16.00

147.00

4.00

114.00

30.00

1.00

10.00

143.00

25.00

11.00

47.00

A.①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

B.②与③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C.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可判断是细胞内液

D.①②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

的含量较多

【变式探究】图4-11-2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则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六、有关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体温调节

两种环境中体温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如下图解。

特别提示:

(1)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和冷觉感受器,温度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

(2)炎热环境下的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的;

(3)相关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4)相关的组织或器官是皮肤、毛细血管、汗腺、肌肉等;

(5)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的调节。

体温主要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代谢速率。

2.水盐调节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与人体健康(高渗、低渗和等渗性脱水)

3.血糖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

(2)血糖的激素调节

例3、某病人持续几天咳嗽后又出现高热、肌肉酸痛、体倦乏力等症状,医生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注射一段时间抗生素后逐渐恢复健康。

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人体温升高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热量增加

B.病人肌肉酸痛、体倦乏力与高热导致机体供能不足有关

C.注射抗生素的目的是使病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

D.病人恢复健康需要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参与调节

【变式探究】图4-11-6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

七、分析群体及生态系统各稳态的具体应用

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

遗传和基因的“稳定性”,是“物种”的基本生物特征。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使之具有与亲代细胞在数目和形态上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细胞的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正常生长发育,又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成熟时产生配子的细胞分裂形式,对于保证物种的遗传稳定性和创造物种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

2.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同一概念,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即抵抗力和恢复力。

前者表示群落抵抗干扰、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保持现状的能力。

后者表示群落在遭受破坏以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恢复得越快,群落也越稳定。

组成群落的物种数越多,群落内物种间的关系越复杂,群落稳定性越高。

3.物种的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

不同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是:

4.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关于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上图来表示。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当一个扰动偏离这个范围时,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而恢复到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可以作为恢复力大小的定量指标。

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则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

6.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因素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

表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自身的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例4、负反馈是一种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定的重要调节机制。

下列调节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当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机体尿量减少

B.大量猎杀草原肉食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

D.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升高,则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量减少

【变式探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

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4-11-13所示。

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B.海拔1000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解

2.水盐平衡及调节

(1)平衡本质:

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调节过程

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②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3.体温调节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只有神经调节。

(2)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4.血糖调节图解

(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也有神经调节。

(2)下丘脑在血糖调节时直接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

(3)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例1.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

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考点二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与比较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如图所示)

(2)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②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

(3)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反应

例2.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考点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例3、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

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

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回答问题:

(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需要________的参与。

(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探究】

(1)肾小管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什么?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至少经过几层生物膜?

【提示】 

(1)组织液

(2)4

考点四抗体的产生

(1)浆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抗体特异性作用于相应的抗原。

(2)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3)效应T细胞一般攻击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

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可以直接被效应T细胞攻击。

(4)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例4、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

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五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内环境中不能存在的物质

(1)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

(2)存在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道、消化道中的物质。

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功能归纳

(1)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

(2)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4)调节:

下丘脑可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例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变式探究】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经典考题精析】

【2013年高考真题精选】

(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2013·江苏卷)6.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B.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C.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同

D.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

(2013·海南卷)2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2013·海南卷)19.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2013·海南卷)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

(2013·四川卷)4.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2013·四川卷)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