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005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docx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小议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信通道或开放性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

这种全新的为客户服务的方式,可以使客户不受地理和时空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提供服务,即平常所说得3A服务

(1)。

银行通过电子化渠道向客户提供银行和相关产品和服务包括:

商业POS机终端、ATM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个人计算机、网络、手机等。

电子银行业务属于一种全新的银行服务方式,是信息技术和现有银行业务相结合的创新产物,是对柜台服务的提升和补充。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方式,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

一、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1、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发展层次较低,创新产品较少。

自1997年4月招商银行开通了交易型的网上银行业务以来,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截至200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达到14814.63万户,较年初增加5119.74万户,增速达到52.81%;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达到414。

36万户,较年初增加223.63万户,增长117.25%;电话银行个人客户为20274.68万户,较年初增加4674.74万户,增长29.97%;电子银行2008年度交易金额为301.80万亿元,包括年费收入、手续费收入在内的业务收入达到22.91万亿元。

对于很多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已经成为重要的业务服务渠道和形象宣传平台,并且是业务创新的重要领域;对于广大客户来说,电子银行方便、快捷、全天候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电子银行的贡献率现在一般都在50%以上。

如果一家银行现在其柜面业务占比还是50%以上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当中将很难立足。

但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基本上是传统业务流程,大部分业务是传统业务在网上的“翻版”,业务量主要集中在帐务查询和转帐两方面,产品创新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层次较低,服务功能尚不完备,风险防范措施有待加强。

  2、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

据统计,美国70%、日本50%的家庭开始广泛使用电子银行服务,发达国家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量占全部银行业务量比重接近70%,国外85%的银行投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而我国电子银行发展水平还相当低,因此发展潜力巨大(3)。

电子银行业务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因为电子银行是单笔交易成本最低的银行服务渠道。

由于电子银行投入相对固定,业务量扩大不会引起交易总成本的显示提高。

  3、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日趋成熟。

目前,电子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建成以金融信息化为主体的金融监管体系和现代化的支付体系,实行中央银行全面信息化管理。

世界银行援助项目“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这一系统是集金融服务、金融经营管理、金融宏观货币政策于一体,以中国国家金融网(CNPN)为支付通讯网络,主要由下层支付服务系统和上层支付清算系统组成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系统,其建成和运作将把我国支付服务带入一个新时代。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于2000年6月成立,其职责是给电子商务中各个实体颁发统一的、难以造假的电子证书,并负责检验、管理各方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

这对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业务的顺利应用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近年来我国已相继颁布实施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草案》等法规的出台对于我国电子商务及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规范和保障。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电子交易的观念还相当淡薄。

虽然电子银行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电子交易是否货真价实仍心存疑虑,人们的观念及素质还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子交易不仅需要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还需要参与者对电子商务及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而这几方面我国都还相当薄弱。

  2、缺乏全国统一、权威的CA认证中心。

目前,国内几家网上银行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靠自己建立的CA。

从规范的角度讲,只有国家出面建设统一公用的认证中心,才能起到认证中心中立、权威的作用。

人民银行虽已在1999年4月发了标书,开始建设统一的CA认证中心,但进展缓慢。

当这种情况阻碍了商业银行进行网上银行建设的步伐时,各商业银行或人行的地区分行便会另起炉灶。

如果各银行或地区都建设自己的CA认证中心,一来先建设后统一,会出现交叉认证的问题,若再加上与国外银行的交叉认证,会大大阻碍网上银行的服务效率及准确性,二来也会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信用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

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底低,目前商业银行电子支付系统各自为政,企业及个人客户资信零散不全,有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其整体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海关、税务、交通等与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水平未能与银行网络化配套,制约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4、安全防范。

确认客户身份和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是电子银行发展的根本保障。

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电子银行在技术上的复杂性,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电子银行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我国的网络银行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三个隐患:

一是大部分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许多国家的安全产品,其核心技术也是国外的;二是系统加密程序不够,容易造成客户资金流失;三是网络系统不稳定,容易出现操作问题(4)。

  5、法律法规仍相对滞后。

目前电子银行信息传输采用的规则都是TCP/IP协议,与客户在言明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上签定合同,出现问题则通过仲裁解决。

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问题出现后涉及的责任认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是现在难以解决的。

新《合同法》中虽然承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应,却没有解决数字签名的问题。

这些无形中都增加了银行和客户进行电子银行金融交易的麻烦和风险。

  6、金融品种单一、系统整合性较差。

要建好一家电子银行,首先应该基本具备如下特征:

服务全能化、风险分散化、信息一体化、业务市场化、标准国际化和手段电子化。

但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金融品种单一,风险非常集中;内部业务系统整合性较差,数据不统一,很难把有关单元有机地衔接起来,而且目前国内电子银行及电子商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还跟不上,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7、外资银行的冲击。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银行必然会依托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新型的金融产品、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和优良的服务质量等,和国内所有的金融机构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入关以来,外资银行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银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电子银行成为重要的竞争武器。

商业银行为了在新形势下持续生存发展,对电子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根本性要求,不仅有力地推动着它快速向前迈进,而且决定了最终的发展方向。

  8、其他问题。

以网上银行为例,由于我国网上银行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规模,各个银行过度竞争有意降低网上银行服务的收费标准,造成网上银行业务盈利空间不足,降低了各银行的积极性等等因素都将制约我国网上银行的快速健康发展(5)。

二、电子银行业务运作中的风险

  伴随着信息化在银行中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潜在风险已经日益显现。

由于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有很大不同,具有网络化、虚拟化、自助化等特点,在风险种类,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上就有很大的特殊性,充分认识电子银行风险环节,有效防范风险,对银行业规避风险,保障电子银行健康稳健发展,维护银行信誉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种类繁多、内容和表现形式不一,但大体可划分为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一)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或失效以及有关制度、系统或人工操作出现问题,或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

具体又包括安全性风险、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风险。

  1、安全性风险。

由于电子计算机功能的增强,线路入口点在地理上的分散性,以及包括因特网之类公共网络的各种通讯系统的使用,对进入银行的核心会计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的控制变得日益复杂化,各种具体的访问和认证问题可能发生,使电子银行系统遭受外部攻击。

银行还会由于员工欺诈和疏忽造成的过失而面临风险。

 2、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

银行面临其选择的系统设计不完善或运行不顺畅的风险。

例如电子银行系统可能与客户的需求不匹配,业务发展滞缓;外部服务供应商可能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或不能及时更新技术或因自身企业不能履行义务技术服务;应用系统瘫痪不能及时恢复正常等等;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银行面临系统被淘汰等等的风险。

  

(二)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负面的公众舆论对银行造成的风险,致使银行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的能力严重受损,导致资金筹措或客户群方面的重大损失。

例如网上银行产品和服务或流程产生了负面公众舆论,以致严重地影响了银行的收益或损害了银行的资本,这时便产生声誉风险。

它会影响银行建立新型客户关系、使该机构面临诉讼、资金损失或声誉损失。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交易习惯或职业道德伦理标准,或者与之不一致,或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未能合理分配,或者通过电子媒介订立的协议效力不确定等情况而造成的风险。

由于电子银行发展缺少可以依据的标准,而电子银行业务在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复杂,更加难以界定,相应法律法规空白的存在,很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并且一旦发生纠纷很难解决(6)。

 三、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电子银行面临的与技术相关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应采取技术安全措施、外部资源的管理、专业技术的培训和应急措施的建立等手段进行风险防范,以确保自身健康发展。

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快电子银行的立法,加大对高科技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电子银行的技术安全措施

技术安全措施包括很多种类,比较常见的有密码技术、口令、防火墙、防病毒和主服务器的管理等。

应用密码技术防止黑客的入侵,防止内部人员随意泄露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保持资料的秘密性。

利用口令(Password)控制机器设备,防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和使用设备的技术措施,同时采用各种系统化的措施来管理口令。

使用智能卡作为进入系统的“身份证”,采用生物技术措施来识别有关当事人身份。

通过防火墙将银行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分割使外部人员无法随意地进入内部网络,或将内部网络加以分割使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人无法随意进入其他部门,或将不同保密程度的信息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或将实际的设备分开放置、集中保护。

  在采取技术安全措施的同时辅以相应的管理和内控措施,如对银行可以获得机密信息的内部职员进行严格审查,对特殊岗位的人员采用类似于双人临柜等责任分离,相互监督等手段来进行控制,杜绝可能产生潜在风险。

  

(二)外部资源的管理

目前电子银行的一个趋势是:

越来越多的外部技术厂商参与到银行的电子化业务中来,可以是一次性的提供机器设备,也可能是长期的提供技术支持。

外部厂商的参与使银行能够减少成本、提高技术,但这并不能减轻银行所承担的风险。

为此,银行应该采用有关措施,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要求有权对外部厂商的运作和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和监控,通过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出现技术故障,或消费者不满意的时候,技术厂商应该承担的责任。

同时,还要建立一旦某一技术厂商出现问题时,是否有其他可替代的资源。

作为监管机构,也需要保持对同银行有联系的技术厂商的监管。

 (三)专业技术的培训

由于电子银行是技术的产物,使内部员工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培训包括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专门的技术课程,要求员工参加业内的研讨会、工作小组。

同时,保证相应的技术人员能够有时间进行研究、学习,跟踪市场和技术的发展状况。

除了对银行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之外,还应该对客户进行教育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使用银行的设备,出现问题怎么办,并通过培训向客户披露有关的信息,比如银行主页上建立的连接点的性质,消费者保护的措施,资料保密的要求等等,以此减少相应的法律风险。

  (四)应急措施的建立

电子银行给客户带来了便利,也可能在瞬间内出现故障,让银行和客户无所适从。

因此,建立相应的应急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应急措施包括一系列措施和安排,比如资料的恢复措施,替代的业务处理设备,负责应急措施的人员安排,支援客户的措施等等。

这些应急的设施必须定期加以检测,保证一旦出事之后,确保能够运作。

四、电子银行发展策略取向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战略是:

确立电子银行在现代商业银行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把发展电子银行作为向信息化银行革命性转变的重要步骤;加快扩大电子银行业务范围和规模,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引领电子商务时代的金融创新;以提高经营效益为中心,突出重点产品与重点发展地区,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推动电子银行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形成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格局,确保银行在信息社会中具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针对我国电子银行的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应及时调整经营战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大力发展。

 1、坚持面向未来,全方位更新思想观念。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实践在变化,思想解放永无止境,观念更新亦无止境。

电子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对此我们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思维和观念上有新的突破,用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战略的眼光来看待电子银行、看待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2、重视战略研究,确保电子银行良性发展。

为适应网络经济快速变化的特点,银行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要结合国情和银行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超前的、适于滚动发展的电子银行战略规划和人才、技术储备计划;同时对客户群和市场定位进行认真分析,找准成本、风险和收益之间最佳切入点,对传统业务和机构进行必要的改进,以银行文化和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积极发展电子银行。

  3、全面促进金融创新、尽快完善银行制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十分重视对银行电子化的框架体系、应用网络系统和技术标准的整合。

发展电子银行,要做到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风险防范相并重;观念的创新与制度的创新并重;中央银行有关制度和职能以及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组织制度、经营制度和运作模式等都要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完善或创新。

 4、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互联网法律体系。

我国应加快建立既符合国际潮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

在电子银行市场准入、电子资金支付结算、储户隐私权、储户权益保护、网上交易税收、网上支付(银行卡支付、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等方面,视条件成熟情况,尽快制定有关电子银行建设与发展的规定、办法、规则、条例和法律等。

 5、创建新型的金融监管体系。

人民银行应尽快制订我国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形成一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实时、高效、安全、功能完善、标准化的,对整个金融业进行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并重、人防与机防并重的,与金融机构数据库信息系统高度沟通的金融风险监测信息系统。

尽快统一银行业网络安全标准,推广全国金融认证服务体系。

在充分重视规避风险、确保适度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和健全企业信用体系。

银行业要首先进行内部信用体系建设的整合,然后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银行、保险、证券和税务等部门联手开展企业资信调查,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甚至可能跨国界),有深度、有精度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7、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首先,电子银行必须建立全新的基础结构,以识别和锁定能够为银行带来收入的客户;其次,必须提供更多的自助服务方式,从而减少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费用和时间;第三,要优化信息和资源管理,建立适合业务需要、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管理机制,并加快新产品和新服务进入市场的速度,拓展市场渠道。

 8、实行品牌战略,扩大社会影响。

对于电子银行而言,一块响亮的品牌也许比富丽堂皇的高大建筑物更能体现出自身的实力和价值。

金融品牌以形象效果、信用体系、技术水平、服务水准、企业理念、经营安全、经营模式、经营业绩等为支撑,要建设电子银行,就要进行品牌设计,设计方案既要考虑到如何创立品牌,更要考虑到如何将品牌保持下去并不断扩大影响。

目前,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和工商银行的“金融e通道”已成为网上银行的著名品牌。

  9、积极参与电子商务。

目前,国内外电子商务前景非常广阔。

例如,美国思科公司开展电子商务后,每年可以节约近7亿美元,而它在以往五年中对电子商务的投入仅1.7亿美元。

因此,在认证机制完善和信用体系健全的基础上,银行可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承担资金结算职能的同时,积极充当信用担保者的角色。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迅速改变金融业的竞争格局,使银行失去了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传统优势。

为了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只有积极跟进电子商务浪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类业务,以网上银行构建电子商务时代不可或缺的结算支付系统,扩大全新的基于电子商务的客户群体。

五、结语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和宠儿,电子银行业务获得迅速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初级阶段最具活力的代表之一,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银行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一高科技手段,全面改造银行业,提升银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电子银行既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电子商务与现代银行业结合的产物。

电子银行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以电子货币为经营对象,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讯、安全等技术手段,突破地域、时空、文化界限,服务于人们各个生活领域的金融实体。

进入二十世纪末期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两者结合的网络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金融系统的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模式正经历着新的变革:

货币形态从实物货币向电子货币方向演变;服务模式由柜面“人-人”对话向网络“人-机”对话演化;资金流动从实体凭证向电子凭证过渡;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发展。

银行通过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仅能够提高银行形象和竞争力,树立银行品牌,吸引高端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而且电子银行业务也是金融创新的基础平台,电子银行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周含.网络银行交易安全法律问题浅析[J].新金融,2008.

[2]葛兆强.电子银行运营与管理模式研究[J].金融电子化,2007.

[3]杨宏伟.电子银行的风险环节与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脑,2008.

[4]赵昕,李永浩.国内网络银行风险及监管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2008.

[5]黄凡,陈韶钦.浅析国内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8.

[6]胡国有.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J].金融会计,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