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轴对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操作、交流、合作讨论,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例题的学习,根据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
对称图形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同学们边看边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此处明确)
1、和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题课本第3页例1
学习要求:
1、观察方格中的图案,弄清红色的虚线是什么?
红色虚线两边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数一数点A到对称轴和点A′到对称轴各有几个格子?
点B到对称轴和点B′对称轴呢?
点C到对称轴和点C′对称轴呢?
3、通过数格子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是什么?
类比题
完成课本第4页例2的轴对称图形。
【反思】
怎样画轴对称图形?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2、设计一幅轴对称图形,并在方格中画出来。
3、完成课本第4页做一做。
五、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1、轴对称图形对应点到对称轴的格子一样多。
2、画对称图形时,找到对称轴,数出原点到对称轴有几格,再从对称轴起数出几格,找到对应点;然后用线段把对应点连起来。
课题:
旋转
集体备课教师:
王凯紫罗梅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操作、交流、合作讨论,使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例题的学习,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经历旋转现象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旋转的含义,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能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
他们都是怎么转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
旋转)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此处明确)
1、和掌握旋转的含义,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题课本第5页例3
学习要求:
1、仔细观察例3指针的旋转过程,把答案填在空格里。
2、仔细观察例4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什么变化?
什么是没有变的?
把答案填在空格里。
3、通过观察指针、风车的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旋转的方向有哪两种?
并用手进行演示。
交流展示:
用手演示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反思】
旋转的方向怎样判断?
类比题
例4。
1、阅读小男孩的提示,并照着做,画出OA´垂直于OA后,你发现了什么?
在阅读小女孩的提示,用三角板演示,找到点B´?
找到点B´后,把OB´、A´B´连起来。
2、小组内说一说:
把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º后,每一条边与原来的边有什么关系?
【反思】
怎样画出把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2题。
五、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往右边转是顺时针,往左边转是逆时针。
2、画图形旋转时,要明确绕哪个点,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课题:
欣赏设计(教材7页)
集体备课教师:
邓云艳赵剑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应用价值。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现象。
2、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美丽图案。
教学难点:
感受图案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漂亮的图案,剪刀和蜡刀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出示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在我国的历史上,勤劳智慧的人们利用图形变换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到处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再次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
欣赏设计)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现象。
2、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题:
欣赏设计
1、说一说:
这些图案是通过怎样的变换设计出来的?
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几个图案组成的?
2、小组讨论:
要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做呢?
3、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反思】
设计图案的步骤:
(1)确定要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2)说一说应该运用哪一种变换的方法。
(3)把想好的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类比题:
课本P8练习一1
要求:
1、自己动手完成;2、明确运用哪一种变换的方法。
【反思】
分清平移、旋转、对称的特征。
四、训练,拓展延伸
1、课本P8练习一2题、3题。
2、课本P8练习一4题。
五、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1、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
2、设计图案的步骤:
(1)确定要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2)说一说应该运用哪一种变换的方法。
(3)把想好的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六、板书设计
欣赏设计
应用对称、平移、旋转
设计图案
课题:
因数(教材13页)
集体备课教师:
李红军杨丽红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学习,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自学例题、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重点: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大家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大家会玩吗?
2分钟后告诉我,你找到的好朋友是谁?
同学们都知道朋友是相应依存的,一个人不会是朋友,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中的一对朋友。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明确)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学习要求
(一)
自学课本P12页的内容、明白:
1、用乘法算式表示第一幅图的图意可以表示为:
。
2、平时我们把“2”和“6”叫做,12叫做。
3、请认真观察2和6和12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12是2的,也是6的。
4、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第2幅图的图意,并找出式子中各数的关系。
【反思】
知识点:
因数和倍数。
类比题:
6和2是12的,12是3和4的,12应有其他的因数吗?
【反思】易错点:
概念含混
学习要求
(二)
自学课本P13页的例1的内容,思考并回答:
1、18可以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找找看。
2、把你找到的和同桌交流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3、说说在找出这些数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4、根据已学知道这些相乘积18的数都是18的,因此,18的因数有。
【反思】
知识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按一定的顺序逐个求出。
类比题:
课本P13页“做一做”。
【反思】易错点:
因数未找全。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空:
⑴如果a×b=c,(),那么,a和b都是c的,c是a和b的。
⑵34的因数有。
2、判断:
⑴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
()
⑵1是所有整数的因数。
()
3、拓展:
已知A=2×3×5,那么这个数的全部因数有哪几个?
五、反思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2、5的倍数特征
集体备课教师:
王凯紫罗梅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操作、交流、合作讨论,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偶数和奇数的意义,并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理解和掌握偶数和奇数的意义,并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重点:
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偶数和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不同的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谁来说说因数和倍数的特点?
2、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的说出2的倍数?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反思时明确)
1、理解和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理解和掌握偶数和奇数的意义,并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素材2的倍数
学习要求:
1、写一写:
写出20个2的倍数。
2、读一读:
把这些数的个位圈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填一填:
个位上是的数是2的倍数。
5、议一议:
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什么样的数是奇数?
交流展示:
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反思】
1、2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偶数?
什么是奇数?
类比题:
1、写出5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反思】
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课本18页做一做。
2、练习三第1、3题。
五、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5、0的数是5的倍数。
2、是2的倍数的数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课题:
3的倍数特征(教材19页)
集体备课教师:
邓云艳赵剑峰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在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验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准备:
小圆卡片、数位顺序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谁能快速说出下面这些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数字为85、87、94、32、50、60、102、230,很好!
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二、明确学习目标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反思、训练、展示、点拨
标杆题:
3的倍数特征
自学课本19页的所有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一组3的倍数的数据。
2、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知道12、15、18都是3的倍数,但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请试着将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相加起来,你有什么发现?
4、请用竖式计算48是不是3的倍数,再看“4+8”与3又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证明什么?
【反思】
知识点: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类比题:
课本P8页“做一做”第1题。
【反思】
易错点:
未将各位上的数相加再判断。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35451003328747488236
2、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
在下面的()里面画“√”
42()78()111()165()5988()
49()95()311()2037()222()
3、拓展训练题
(1)在○里填一个数,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74○2○4465○12○1
(2)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对少?
五、反思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的倍数的特征。
)
2、你是怎样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
六、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课题:
质数和合数(教材23页)
集体备课教师:
李红军杨丽红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学习、比较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2、通过自学例题、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找出2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够正确判断出质数的合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2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够正确判断出质数的合数。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出质数和合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表格纸。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请快速写出下面各数的所有因数,15、18,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1-20的数字卡片,把这20张卡片分成两摊,动手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呢?
大家分的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分法,就是按照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来分,把它们分成质数和合数。
板书:
质数和合数。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明确)
1、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2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够正确判断出质数的合数。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学习要求:
自学课本P23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
1、分组分别找出1-20这些数的因数,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2、分别找出各数因数的个数,如果根据它们的因数个数,把它们分成3类,你认为应该怎么分?
3、根据每个数的因数个数,把它们写在下面的集合圈里。
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因数
4、填空:
⑴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
⑵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
⑶1既不是数,也不是数。
5、议一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是什么?
【反思】
知识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类比题:
课本P23页“做一做”。
【反思】
易错点:
因数未找对。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课本P25页“练习四”第1题。
2、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拓展:
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是偶数也是质数,这个数是多少?
五、反思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集体备课教师:
邱仙莲苏文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讨论,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各个部分的名称。
2、经历长方体的认识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习目标: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各个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各个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小黑板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些什么吗?
谁能把这些礼物按照一定的特征分类呢?
(分好后)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
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
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
(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反思时明确)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素材长方体纸盒
学习要求:
1、说一说:
边摸边说出自己摸到的是长方体的什么部分?
2、看一看:
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3、数一数:
长方体有几条棱?
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4、摸一摸:
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什么?
它有几个顶点?
5、议一议:
特殊的长方体还有什么特点?
交流展示:
认识长方体的过程。
【反思】
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一般都是()形,特殊情况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面积相等;()长度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类比题
下面说法对吗?
为什么?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中最少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3、长方体中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反思】
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观察右图,量一量长是()、宽是(),高是()。
(1)它的前面是是什么图形?
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图形?
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它的下面是什么图形?
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五、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集体备课教师:
邱仙莲苏文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讨论,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正方体纸盒小黑板
一、导入揭题。
1、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2、(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正方体。
(板书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反思时明确)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素材正方体纸盒
学习要求:
1、看看、说说:
观察自己准备的正方体纸盒,你发现了什么?
和同桌说说。
2、议一议:
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
交流展示:
认识正方体的过程。
【反思】
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类比题
下面说法对吗?
为什么?
1、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2、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反思】
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空:
(1)正方体是由6个()的正方形围成的()。
(2)正方体有()个面,()个顶点,()条棱。
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形,每个面的面积(),12条棱的长度()。
(3)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2、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它的每条棱长是多少?
3、用160㎡纸板围成一个正方体,它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五、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课题:
长方体表面积(教材33页至34页例1)
集体备课教师:
王凯紫罗梅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学习目标: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并会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小黑板
一、导入揭题。
师:
同学们,数学王国里要举办一次小小的音乐会,我们的图形朋友长方体应邀去参加,它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为它设计一件漂亮的外衣,你们能帮助长方体实现它的愿望吗?
生:
能。
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彩笔,想怎么给长方体穿才能显得它更加的漂亮?
想好了吗?
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设计的最合理。
生:
动手操作。
师:
停。
说一说你是怎么涂的?
想一想我们刚才把颜色涂在了长方体的哪些部分?
(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
思考:
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反思时明确)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素材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
学习要求:
1、拿出长方体纸盒,在纸盒的六个面分别标上“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用用老师一样的方法把纸盒剪开并展开,仔细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小组讨论交流:
①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②各个面的面积怎么求?
③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3、完成课本第34页例1,同桌对照检查。
交流展示
学生试算的情况,订正。
【反思】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3、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类比题
完成课本第34页做一做
【反思】
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练习六3、6、7、8题
五、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3、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题:
正方体表面积(教材35页例2)
集体备课教师:
王凯紫罗梅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理解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