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1152434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

《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1.docx

引言 2

1行政成本与行政效率 2

1.1行政成本的内涵 2

1.2行政效率概念 2

2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 3

2.1我国行政效率低的表现 3

2.1.1机构林立、人浮于事 3

2.1.2行政管理部门协同性不强 3

2.1.3研究与决策程序冗长 3

2.1.4会议过多过滥、难以压缩 3

2.2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 4

2.2.1旧观念的束缚 4

2.2.2公共服务理论研究工作薄弱 4

2.2.3组织机构层级众多 4

3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 4

3.1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表现 4

3.1.1政府机构膨胀,“皇粮”成本攀升 4

3.1.2职务消费失范 5

3.1.3政府决策失误所渗透的成本代价无法衡量 5

3.1.4腐败消耗的成本过大 5

3.2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5

3.2.1行政组织设置不科学 5

3.2.2考核范围内没有纳入行政成本 5

3.2.3管理思想和手段无法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6

4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 6

4.1转变政府职能,控制机构规模 6

4.2强化成本意识 6

43控制事业机构规模 6

1.1.1科学界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标准 6

1.1.2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 7

1.1.3严格控制事业机构的建设规模和消费基金 7

4.4建立行政评价制度 7

4.4.1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7

4.4.2试行否定性行政决策评价 8

4.4.3加强对行政决策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评价 8

4.5增强公务员素质 8

4.6发展电子政务 8

4.6.1重视电子政务中的管理因素 9

4.6.2强化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 9

4.6.3实行电子政务法人责任制 9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当前,由于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了行政成本较高、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如何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已经成为了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围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精简机构与大部制改革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仍很突出。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随着建设效能型、服务型政府工程的推进,我国在机构改革、行政成本控制、行政效率提升放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在现阶段,我国还存在行政效率较低、行政成本过高的突出问题,因此,研究我国存在行政成本过高与行政效率过低的表现及原因,并最终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性实施方案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从释义行政成本的内涵与行政效率的概念出发,对我国现阶段行政成本过高与行政效率过低的表现与原因进行了具体而深刻的分析;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如何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并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旨在为我国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具体过程中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行政效率行政成本政府行政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围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仍很突出。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造成了行政管理效率低,行政成本费用高。

面对新时期打造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如何才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成为今后行政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1行政成本与行政效率

1.1行政成本的内涵

政府行政活动需要消耗的经济资源即为行政成本。

从狭义的角度看,政府机构正常运转需要资源方面的消耗,比如建筑物、办公设施、人员工资等,这一部分行政成本是必须的但是却不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产生;从广义的角度看,政府行政决策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政府行政成本的内容之一,假如做出了失误的决策,则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必然产生⑴。

1.2行政效率概念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⑵。

各种资源是指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

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果和无形的精神成果。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

行政效率就是政府效率,政府效率就是政府生产力,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生产力。

可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三个层次。

2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

2.1我国行政效率低的表现

2.1.1机构林立、人浮于事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到目前已历经四次改革,但行政机关仍十分庞大,并且职能交叉,机构重叠。

以一个省的办事层次为例,政府下设委、办、厅、局,厅局下有二、三级单位,有些行业系统的主管委、办内,又设立与一些厅、局职责相对应的处、室,处室以下又对口设科到人⑶。

不仅机构重叠,工作人员也多,而且表现在领导干部多,虚职、副职过多,造成了职务贬值,有职无责,有职无权

2.1.2行政管理部门协同性不强

长期以来,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处在一种自为政,各不相干的状况,在整体上缺乏主动配合以及协同作战意识和能力。

在处理某些综合性问题时常常需要几家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和协同进行才能取得实效,而这种实效的取得往往需要政府领导出面协调才能实现。

2.1.3研究与决策程序冗长

虽然我国政府在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段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改革与探索,但是仍然有少数领导对于职权范围内的事常常都要通过开会决定,更有甚者形成长期的议而不决。

2.1.4会议过多过滥、难以压缩

精简会议,摆脱会海讲了多年,但事实上效果仍不明显。

至今仍有部分同志认为,只有开会才能贯彻上级指示,更有人认为“领导重视”体现在会议的规模上面。

无所谓的会,无成效的会,不准备的会,无决议的会还广泛存在。

2.2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

2.2.1旧观念的束缚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有些部门对“浪费时间是最大的浪费”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可以说,行政部门存在的所有弊端中,都有一个浪费时间的问题。

2.2.2公共服务理论研究工作薄弱

在我国,长时间以来公共管理学并没有并没有被作为先导的地位而存在,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效率补充不足,这也正是是我国政府管理方式陈旧落后并,并最终致使行政效率过低的显著特征。

2.2.3组织机构层级众多

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经历了五次比较大的改革,但是,部门林立、机构重叠繁冗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4】。

在公共服务中,以人设事,以事磨人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关政策为长官意志所代替,致使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的尴尬局面经常出现。

3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

3.1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表现

3.1.1政府机构膨胀,“皇粮”成本攀升

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过多、过细的行政管理部门在现在政府机构中仍然得到保留。

而另一方面,由于要适应新形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一些新的政府部门机构被增设,致使财政支出范围过大,工资成本攀高同时,在机构改革中,从政府机关“精简掉的人员”只是转移到了事业编制的单位,仍然吃财政饭,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并没有大的减少。

职务消费是一种非生产性支出,不能直接的进行经济价值的创造。

在我国,政府的职务消费长期由财政承担且随意性较强,同时缺乏科学严谨的监管,导致政府行政费用连年攀升,无限膨胀。

3.1.3政府决策失误所渗透的成本代价无法衡量

政府行政决策是政府行为的高度权威化,它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所有行政活动的前提,决定其他行政活动的方向,行政决策的失误直接导致政府行政成本增加,给财政带来巨大浪费。

3.1.4腐败消耗的成本过大

我国行政权力的腐败带给社会巨大的损失。

政府及其官员的腐败收入和惩治与防止腐败付出的代价给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这些成本的付出相对于政府的直接行政成本而言,数量大得惊人,危害性更深更远,以至于有学者估计,贪污腐败给中国每年造成的赋税与关税损失占到GDP的8%左右。

3.2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3.2.1行政组织设置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人员的增加和结构设置当面的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虽然多次进行了机构改革,但是还是没有有效抑制机构臃肿;同时,没有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人员过剩,年龄、文化、专业技能等结构还不尽合理。

这个问题若不能彻底解决,行政成本就不可能降低或降低的幅度会很小。

这是导致行政经费开支庞大的直接原因。

3.2.2考核范围内没有纳入行政成本

在我国,还没有将行政成本的控制纳入到干部考核指标。

我们对官员的考核只重视当地的经济发展、引进了多少外资、上了多少项目等,即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效果,而忽视了官员这些行为背后的行政成本⑹。

很少有人甚至几乎没有人关心完成这些工作的财政投入是多少,因而导致了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只讲成绩,不讲消耗,这就必然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

3.2.3管理思想和手段无法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管理思想的落后主要是行政人员没有效率意识,政府管理不算效益账;管理手段的落后主要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购买不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有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在电网、交通条件、通讯设施等基础建设方面非常薄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4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

4.1转变政府职能,控制机构规模

对行政机关规模的控制,其着力点并不单单在机构数和人员数,更重要的在于科学合理划分和确定行政机关的职能,并对机构、人员编制等实行法律意义上的刚性约束。

我国的数次机构改革,几乎每一次都陷入控制一膨胀的怪圈,其内在的原因就是行政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调整,没有解决好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和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增强上级政府的依法行政意识。

4.2强化成本意识

必须强化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的成本意识,突出强调行政管理的效益理念,树立行政管理的效率观、价值观和成本观。

充分认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有限性,努力挖掘资源潜力,打破行政隶属和地域界限,合理优化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

对公共服务、内部管理、行政决策等都要重点研究如何实现高效率、低成本。

要把是否应该干和值不值得干作为行政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把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和行政人员政绩的重要标准⑺。

要在制度上体现行政成本意识,当前可先在提交讨论新的行政管理措施时,要求提供不同管理措施的行政成本分析论证,以强化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成本意识。

4.3控制事业机构规模

4.3.1科学界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标准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大多是通过事业机构来实施的,现行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在不同地区间的范围和标准是不一的。

这不仅造成同一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差异,而且也违背了公共产品和服务对国民的公平性。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某一领域的高成本,就意味着其它领域的成本不足。

4.3.2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

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突破口,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步伐。

将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或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改组为行政执行机构,将承担后勤服务的职能从行政机关中逐步剥离出来交予社会,实行市场运作。

对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业单位,着力改革补偿机制、补偿方式和运行机制。

对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逐年减少财政拨款,逐步推向市场。

4.3.3严格控制事业机构的建设规模和消费基金

近年来,在上档次、创一流等口号的影响下,事业机构基本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大一点,标准高一点也是正常的,但不切实际地追求一流和标志性建筑,使建设成本不断攀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当前,一些事业机构的消费基金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谁有钱谁多发奖金的情况并不仅仅在个别行业、个别单位中存在。

需要通过合理控制事业单位的消费基金总额,来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总量。

4.4建立行政评价制度

在当前行政评价从理论到实践,从法规到观念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行政评价制度,发挥行政评价在控制政府行政成本中的作用,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4.1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通过部门职能任务的标准化、数量化、定额化,实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成本与业绩相一致;强化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预算调整程序,推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公示制度,选择部分预算项目开展预算绩效评价,以达到在预算编制、执行的过程中有效控制行政成本。

即改变过去按政府既定决策来研究可行性的论证方法。

对一项新的行政决策的提出,在专家和公众层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应关注对该决策的不可行论证,以兼顾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要从政府决策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成本)、受决策影响的社会群体承受能力、决策的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逆向论证。

只有所有不可行的因素都有了可靠的应对策略保证,才能通过并实施该项决策。

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决策胜算的可能性,减少行政决策失误造成的无效行政成本。

4.4.3加强对行政决策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评价

既要重视对实施过程中阶段绩效的动态评价,以及时调整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可能偏差。

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行政决策结果评价,尤其应将该项决策带来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和长期维护成本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并逐步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总之,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和决策后的责任制,开展全过程评价,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风险性,克服随意性,保持连贯性,从而促进行政决策从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乃至全社会广泛参与决策的方向发展。

4.5增强公务员素质

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是提高行政资金投入产出效益的根本性措施。

要在公务员管理中,实施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激励措施,首先要在严格依据考核成绩或评价结果实施奖惩方面加以改进;建立健全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依据绩效支付报酬和确定职位升降;注重公共部门的业绩评估,按业绩付酬、按业绩进行管理、按效益安排预算。

要按照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方式,建立符合党政机关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激励、严格监督、择优竞争机制。

4.6发展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府的中国通称,是政府采用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依托门户网站,对社会、公众履行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全新形式。

电子政务必须以降低行政成本为驱动力,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从深层次上改进政府工作,逐步构建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扁平化的高效、廉洁政府。

与电子政务的技术与设备的先进性相比,管理因素至关重要。

要统一基本数据的技术指标,通过统一制订代码、数据格式等,克服信息资源共享的瓶颈;要制订与电子政务相适应的硬件标准,尤其是部门局域网内的硬件配置标准,减少“大马拉小车”现象所造成的无效行政成本的发生。

4.6.2强化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

只有面向政务,跨部门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才能形成管理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这是当前电子政务的难点。

因此,要建立跨部门电子政务的管理组织保障体系,认真贯彻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原则,统一组织实施跨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当前应先行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窗口单位跨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困难,按照一个网页前台受理,所有部门后台联合承办的要求,整合工商、卫生、技术监督、城管等部门的现有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务的跨部门综合公共服务的电子应用系统。

4.6.3实行电子政务法人责任制

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巨大,绝不能用交学费来掩盖行政成本的无效。

因此,必须建立电子政务法人责任制。

要明确部门和单位电子政务建设主管的责、权、利,承担明确的行政责任,建立以首席信息技术主管制度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法人负责制。

对电子政务法律责任人的考核,应着重体现在面向政务应用系统的建立、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成本的降低等方面。

结论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随着建设效能型、服务型政府工程的推进,我国在机构改革、行政成本控制、行政效率提升放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在现阶段,我国还存在行政效率较低、行政成本过高的突出问题。

如何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共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行政效率低的表现主要有:

机构林立、人浮于事;行政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协同性较差;研究与决策问题、程序冗长;会议过多过滥、难以压缩。

究其原因我而言,主要是因为旧观念的束缚,慢节奏的习惯;公共服务理论研究工

作薄弱;组织机构设置层级过多,人浮于事。

(2)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表现主要有:

政府机构膨胀,供养人数过多带来的成本不断攀升;职务消费失范,政治资源浪费;政府决策失误所渗透的成本代价无法衡量;腐败消耗的成本过大。

究其原因而言,主要是因为行政组织设置不科学,行政成本没有纳入单位和行政人员的考核范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而全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思想和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等。

(3)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是打造效能型、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就其具体措施而言,主要有:

转变政府职能,控制机构规模;强化成本意识;控制事业机构规模;建立行政评价制度;增强公务员素质和发展电子政务等。

参考文献

[1]陈文馨.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8,6(20):

10-13

[2]颜忠民.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J].兵团党校学报,2005,7

(1):

20-24

[3]张维萍.小议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手段[J].时代经贸,2010,10(5):

6・9

[4]杨旭.我国行政成本现状及其控制[J].山东社会科学,2007,6

(1):

13-16

[5]曹三连.新时期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08,29(10):

30-34

[6]唐铁汉.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

20-25

[7]卫刘华.回顾与展望——新时期我国行政成本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7,10(3):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