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23695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

《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docx

38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理docx

专题一氯、钠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通过钠的化合物有关知识的教学,学习体会元素化合物的学

习的科学方法。

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通过碳酸氢钠分解的实验操作掌握有些固体的鉴别方

法。

3、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4、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5、了解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水、碱反应及相关的生活生产应用。

教学重点:

1.Na2O2.Na2O.Na2CO3.NaHCCh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2.了辭虱的主要物理性质f手握虱与水.碱反应及相关的生活生产应用

Na2O2的组成结构

1.物理性质:

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1)能跟金属(如Na、Fe、等):

2Na+CI2=2NaCI2Fe+3CI2=2FeCL3

(2)和非金属(如出)反应:

出+CI2翼2HCI(燃烧的火焰是苍白色,瓶口有白雾产生1

(3)和水的反应:

Cl2+H2O二二HCI+HCIO(次氯酸X次氯酸的性质:

(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

化性)氯水易见光分解方程式2HCI0二二2HCI+O2T,新制氯水含:

出0、Cl2.HCIO、H+、Cl\

CIO\OH-;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

盐酸(HCI]

(4)与碱的反应:

2NaOH+Cl2==NaCl4-NaCIO4-H2O(用于尾气处理及制漂白液\

漂白粉制取原理的反应方程式是:

2CI2+2Ca(OH)2==CaCl2+Ca(CIO)2+2H2Oo漂白粉的成分是:

CaCb、Ca(CIO)2;有效成分是:

Ca(CIO)2o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

Ca(CIO)2+CO2+H2O==CaCO3J+2HCI0。

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MnO2+4HCI(浓)4MnCb+CI2T+2H2O;

发生装置: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

除杂:

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I气体;用浓H2SO4吸收水;

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检验:

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尾气处理: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4.漠、碘的提取:

⑴2KI+C12==2KCI+I2;

(2)2KI+Br2=2KBr+I2;(3)2KBr+Cl2==2KCI+Br2

二钠

1.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好导体,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2•化学性质⑴钠与水反应:

现象及解释:

1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熔(说明钠的熔点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游(说明有气体产生);

4响(说明反应剧烈);

5红(溶液中滴入酚猷显红色;说明生成的溶液显碱性)O

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t;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to

(2)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2Na+O2=Na2O2o3・钠的用途:

1制取纳的重要化合物;

2作为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3冶炼钛、锭、错、锐等金属;

4钠光源。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溶解度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

较稳走,受热难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T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I==2NaCI+H2O+C

02T

比NazCOs剧烈

NaHCO3+HCI==NaCI+H2O+CO2T

与NaOH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相互转化

NM%加热、②加NaOH唤6

除杂:

NaXOs固体(NaHCO3)【充分加热】;NazCOs溶液(NaHCO3)[NaOH溶液】。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的方法:

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加酸先出现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开始没气体后出现气体的是碳酸钠。

专题二铝、铁、硅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氧化铝性质.主要用途

2.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制备及用途

3、掌握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学会检验FB+.F2+的方法;知道F3+的氧化性

1.铝及其化合物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I2O3o

1・铝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固体较强的韧性、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导电性。

(2)化学性质:

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1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固的氧化膜,所以铝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4AI+3O2====2AI2O3o

2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AI+6HCI==2AICI3+3H2t;2AI+3H2SO4==AI2(S04)3+3H2t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3与强碱反应

2AI+2NaOH+2H2O===2NaAIO2+3H2T(唯一的一个)

4铝热反应:

2AI+Fe2O3^2Fe+AI2O3焊接铁轨,制难熔金属。

2・AI2O3(两性氧化物)

与硫酸反应:

AI2O3+3H2SO4==Al2(SO4)3+3H2O;离子反应方程式:

AI2O3+6H+==2AI^+3H2O

与氢氧化钠反应:

AI2O3+2NaOH==2NaAIO2+H2O;离子反应方程式:

Al2O3+2OH-==2AIO2-+H2O3・AI(OH)3(两性氢氧化物)

与盐酸反应:

Al(OH)3+3HCI二二AICI3+3H2O;离子反应方程式:

AI(OH)3+3H+==AI3++3H2O与氢氧化钠反应:

AI(OH)3+NaOH==NaAIO2+2H2O;离子反应方程式:

AI(OH)3+OH-==AIO2-+2H2O

受热分解2AI(OH)s^AI2O3+3H2O

AI(OH)3实验室制取:

常用铝盐与足量氨水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AICI3+3(NH3-H2O)==AI(OH)3i+3NH4CI

离子反应方程式:

AP++3(NH3H2O)==AI(OH)3l+3NH4+

5・转化关系

AI2O3电解*

AICI3

A(QH)3

氨水

NaOH

4•明矶: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I(SO4)2-12H2O]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显酸性,是因为:

AK+3H2O二二AI(OH)3+3H+,因此明矶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使其下沉。

NaAIO2

二、铁及其化合物

1・铁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2・铁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3Fe+2O2Se3O4②与非金属反应:

2Fe+3CI2^i2FeCI3;Fe+S^FeS

③与水反应:

3Fe+4H2O(g)^Fe3O4+4H2l④与酸反应:

Fe+H2SO4==FeSO4+H2t

5与盐反应:

Fe+CuSO4==FeSO4+Cu

3・氧化铁:

与酸反应:

Fe2O3+6HCI==2FeCI3+3H2O

4.F3+的检验与KSCN反应出现血红色溶液。

5.F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

Fe2+Fe3+Fe3+Fe2+

氧化剂还原剂

2FeCI2+CI2==2FeCI32FeCI3+Fe==3FeCI2;Cu+2FeCl3==CuCI2+2FeCI2

6・氢氧化铁:

制备:

FeCb(黄色)+3NaOH二二Fe(0H)3l(红褐色)+3NaCI

与酸反应:

Fe(OH)3+3HCI==3FeCI3+3H2O

受热分解:

2Fe(OH)3^Fe2O3+3H2O

7.氢氧化亚铁:

制备:

FeCl2(浅绿色)+2NaOH==Fe(OH)2l(白色)+2NaCI

与酸反应:

Fe(OH)2+2HCI==2FeCI2+3H2O

在空气中氧化:

4Fe(OH)2+O2+2H2O==4Fe(OH)3

8.钢铁的腐蚀:

钢铁与周围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被侵蚀损耗。

9.铁及其物质的转化关系

电化学腐蚀:

不纯金属接触电解质溶液产生微电流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l2FeCIs

金属防腐的方法1.表面覆盖保护层

2.改变内部结构3电化学保护法

3.硅及其化合物

1.硅的物理性质:

晶体硅呈现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

单质硅的提取:

SiO2+2C二二2C0T+Si(粗硅)Si+2CI2==SiCI4SiCI4+2H2===Si+4HCI

2.SiO2:

化学性质:

不活泼,耐高温、耐腐蚀。

1与水、酸(除HF)不反应,能与HF反应:

SiO2+4HF==SiF4T+2H2O玻璃瓶不能装HF(酸L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CaO==CaSiO3

3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实验室装NaOH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硅元素在自然界以Si02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专题三硫、氮

知能目标

1・了解S02的物理性质,掌握SO2、S03的化学性质。

2了解NO、N02的物理性质,掌握NO、N02的化学性质。

3・了解S02、N02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4两种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

(1)与水反应SO2+H2O==H2SO3(可逆反应);H2SO3的不稳定性,易被空气中的02氧化:

催化剂

2H2SO3+O2二二2H2SO4

(2)还原性2SO2+O22SO3

(3)漂白性:

S0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原理: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暂

时性漂白);氯水永久性漂白。

原理:

HCIO具有强氧化性

3.酸雨:

PH〈5.6,正常性雨水PH值大约为6,水中溶解有CO2o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S02

来源:

(主要)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

(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厂产生的废气。

防治:

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

酸雨:

S02;温室效应:

C02;光化学烟雾:

N02;臭氧层空洞:

氯氟绘;白色垃圾:

塑料垃圾;假酒:

CHsOH;室内污染:

甲醛;赤潮:

含磷洗衣粉;有毒:

CO与NO与血红蛋白结合;电池:

重金属离子污染。

二、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1.接触法制硫酸

原理:

(1)硫磺与氧气反应生成S02:

S+O2==SO2

催化剂、

(2)S02与氧气反应生成S03:

2SO2衣一2SO3

(3)SCh转化为H2SO4:

SO3+H2O==H2SO4

2.硫酸的性质特性:

(1)吸水性:

作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2)脱水性:

蔗糖的炭化;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

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与铜反应:

2H2SO4(浓)+Cu™CuSO4+SO2t+2H2O,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1/2;

与碳反应:

C+2H2SO4(浓)===SO2t+CO2t+2H2Oo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三、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

1.N2电子式:

•N:

N,N2含有二键,所以比较稳定。

2.氨气的性质(唯一显碱性的气体)

(1)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不稳定,

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

NH3+H2O^^NH3-H2O^^NH4++OH-NH3-H2O=~=NH3T+H2O

氨水中有分子:

NH3、缶0、NH3-H2O离子:

NH4+、0H-、少量屮。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氨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反应生成盐

2NH3+H2SO4二二(NH4)2SO4;NH3+HNO3二二NH4NO3(白烟);NH3+HCI二二NH4CI(白烟);

离子方程式:

NH3+H+==NH4\3•镣盐:

镣盐易溶解于水。

(1)受热易分解NH4CI===NH3t+HCItNH4HCO3===NH3t+H2O+CO2t

(2)¥安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及NFU+的检验):

NH4CI+NaOH===NaCI+NH3

t+H2O

★NH4+检验:

加入NaOH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硝酸的制备与性质(工业制取):

(1)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

4NH3+502―才―4NO+6H2O

(2)N0与氧气反应生成N02:

2NO+O2===2NO2

(3)用水吸收N02生成HNO3:

3NO2+H2O==2HNO3+NO

性质:

Cu+4HNO3(浓)二二二Cu(NO3)2+2NO2T+2H2O3Cu+8HNO3®)==3Cu(NO3)2+2NO

T+4H2O

C+4HN0H浓)二二二CO2t+2NO2T+2H2O

专题四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一.核外电子排布

1.元素:

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

含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中子的原子。

同位素:

含有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

质量数: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最外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氢原子是1个,氮原子是2个);②次外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③倒数第三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④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另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略。

4•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必然结果。

(1)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到8的变化。

(2)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如:

NaMgAlSiPSCl;CNOF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

(3)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最低负价的绝对值逐渐减小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二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8。

(4)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MgAlSiPSCl金属性:

Na>Mg>Al

A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CI>S>P>Si,

(5)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反之也如此。

如:

金属性:

Na>Mg>AI,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

NaOH>Mg(OH)2>AI(OH)3。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反之也如此。

如:

非金属性:

Si

SiH4

5•元素周期表J短周期:

1、2、3周期I长周期:

4、5、6

(1)结构

不完全周期:

7

主族:

IA-VDA

畐嗾:

IB-VHB第VHI族&9、10;0族:

惰性气体

(2)周期序数二电子层数;主族序数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主要化合价从:

+1~+7(F无正价),金属性逐渐减

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每一主族从上到下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化学键(chemicalbond):

是指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

(1)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键。

(2)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化合物:

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

非极性键:

相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极性键:

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

••••

....H:

N:

H

h:

9・:

h、co2:

°:

c:

Q、nh3:

h

键。

7•电子式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出:

H:

H、ci?

:

Q:

、n2:

:

N〃N:

、HCI:

h:

亘:

、出0:

;CH4:

H|iH;NaCI:

矶耳];MgCl2:

'*%[⑷;

NaOH: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l)HCI:

(2)NaCI:

8.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如:

金刚石与石墨;。

2与等。

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专题五有机化合物

知能目标:

1掌握有机物的基本性质(甲烷.乙醇.乙酸等)

2•了解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

3•掌握一些实验基础知识

重点:

有机反应类型和特点代表物的重要性质。

一.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沼气、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CH4o

二甲烷

H

H:

CrH

H♦•

1.结构:

分子式:

CH4;结构式:

h4-h电子式:

H;空间构型:

正四面体。

2・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应。

(1)氧化性

CH4+2O2>CO2+2H2O;^H<0

CH4不能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CH4+CI2光照》CH3CI+HCICH3CI+CI2光照>CH2CI2+HCI

CH2CI2+CI2光照、CHCI3+HCICHCI3+CI2光削〉CCI4+HCI

(3)主要用途:

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天然气.沼气应用。

3・烷婭的通式:

CnH2n+2(n>l)

4.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互称。

C4H10:

CH3CH2CH2C出CH3CHCH3异丁烷

ch3

正丁烷

W3

I

CH3CCH3

C5H12:

CH3CH2CH2CH2CHsICH3CHCH2ch2

 

2■甲基丁烷2z2■二甲基丙烷

5.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

 

构式:

三.乙烯

I.乙烯分子式:

C2H4;结构简式:

ch2==ch2;结

空间构型: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化学«质

(1)氧化反应

1可燃性:

CH2=CH2+3Q屯燃JCO2+2比°

现象:

火焰较明亮,有黑烟。

原因:

含碳量高。

2可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巻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1,2•二溟乙烷

现象:

漠水褪色

CH?

二CH2+H2O催化剂〉CH3CH2OH

(3)加聚反应

聚合反应:

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

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聚反应。

nCH2=CH2催化剂》&H2・CH预

乙烯聚乙烯

4•用途:

(1X石油化工基础原料(2X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

评价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5.烯炷通式:

CnH2n(n>2)(补充:

烷绘的通式:

CnH2n+2(n>l))

6・块怪通式:

CnH2n-2(n>2)

四.苯

(1)结构简式:

(2)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5.5°c,沸点80TC,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点燃

a・燃烧2C6H6+15O2—12CO2+6H2O

b•不能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4)用途:

基础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胺、

苯酚、尼龙等

硝化反应:

 

五、乙醇

1•结构

HH

丨3|

H-C-C-O—H

4I1

HH

结构简式:

CH3CH2OH;官能团:

・0H(轻基\

2・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点燃

CH3CH2OH+3O2——f2CO2+3H2O

1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断1.3键)

A

(2)与钠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t(断1键)

3•用途:

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6.乙酸

分子式:

C2H4O2;结构简式:

CHsCOOH;官能团:

・COOH(按基\

2.化学性质

(1)酸性(一元弱酸):

CH3COOH=CH3COO-+H+;酸性:

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t

(2)酯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浓HSO

★CH3CH2OH+CH3COOHTCH3COOCH2CH3+H2O

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

总结:

乙醇;(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7.酯油脂

酯的结构:

RCOOR'

{油:

植物油(液态):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

脂:

动物脂肪(固态):

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是酯类物质。

O

I

CnHw一00-6

¥|

CnH”■C・O-CH?

I

CnH«-C-O-CHi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皂化反应: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CHj-OH

+3NaOH占当3G,Hjs-C-ONa+CH-OH

甘油(丙三醇)

CH2-OH

用途:

(1)食用

(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月旨肪酸等。

8.糖类

单糖:

葡萄糖、果糖:

C6H12O6

糖类二糖:

蔗糖(水解得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X麦芽糖(水解得两分子葡萄糖):

C12H22O11

多糖:

淀粉、纤维素(水解都得葡萄糖):

(C6Hio05)n

几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