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736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docx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回顾和发展思路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博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其发展历史较其它工业企业而言起步要早,曾有过辉煌,也曾跌入过低谷,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紧密。

目前,博州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综合利用能力较低、效益不高,农产品缺乏一个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导致农民增产而增收缓慢。

为此笔者对博州农产品加工业情况作了粗浅调查,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回顾,结合农产品加工业的实际、现状和特点,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初步分析,期待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所裨益。

农产品加工业的概念及范围

凡是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即直接或间接以农副产品为基本原料从事工业产品生产活动的企业统称为农产品加工业,它一方面联接初级农产品生产,另一方面直接面对最终需求的中间环节。

按照国家行业划分的标准分类,农产品加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皮革、皮毛、羽绒及其他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木制)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医药(中药材及中药加工和生物制品业)工业等12大类,这12大类中又包含若干个中类和小类,除木材加工外全部属于轻工业,与农业发展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征

博州农产品加工业在艰难中摸索,在复苏中探求,在曲折中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农村改革的成功、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总体来看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加工业、纺织业已确立了一定的行业优势,一个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在整个工业中,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所占比重超过二分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博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期(1978年—1980年)。

改革开放初期,博州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普遍很小,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丰富市场商品品种,初步建立了食品加工、简单家具制作、缝纫制鞋、饮料制造等农产品加工企业。

1980年底,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913万元,占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9%,主要以食品加工为主。

——第二阶段是基础发展期(1981年—1990年)。

进入80年代,自治州新建了毛纺厂、皮革厂和乳品厂,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州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1990年末,农产品加工业行业较为齐全,涵盖了10个行业,企业个数占52%,总产值达16548.3万元(现价,下同),占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1%,其中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完成总产值14464.4万元,比重达87.4%。

1986年—1990年年均增长(不变价,下同)19.8%,这一阶段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基础。

1990年主要产品产量有了一定的规模,面粉产量达14481吨,食用植物油4776吨,饮料酒509吨,结束了工业产品全部依靠外调的局面。

(见表一)

1986年——1990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表一)单位:

万元

年份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0年

指标

个数

总产值

个数

总产值

个数

总产值

个数

总产值

个数

总产值

不变价

现价

乡及乡以上工业

127

5145.16

131

6154.6

137

7721

137

8176.8

150

10837

21303.2

20647.5

农产品加工行业

64

3839.44

71

4761.6

74

5009

70

6465.1

78

7918.8

16993.5

16548.3

农副食品加工业

16

1634.21

16

1761.4

16

760

17

1726.5

17

1739.8

3587.6

3117.4

食品制造业

14

293.78

16

412.6

17

532

12

567.1

11

394.4

911.9

854.8

饮料制造业

8

173.51

7

180.4

5

193

7

199.5

7

113.9

175.4

202.8

纺织业

6

1428.95

7

2082.9

9

2991

10

3302.5

16

4994.5

11170

11347

纺织服装制造业

5

53.56

5

65.1

5

83

4

113.6

5

88.8

110.7

112.1

皮革加工业

7

129.01

8

114.8

8

226

7

298.3

7

295.6

585.1

437.7

木材加工制品业

1

19.1

1

31.9

1

18

1

12.6

2

21.6

57.7

54.4

造纸业

1

6.76

1

15

2

50

1

65

2

60.9

85.2

74.8

印刷业

5

45.27

5

50.6

5

57

5

66.5

4

73.1

81.4

96.1

家具制造业

1

55.29

5

46.9

6

99

6

113.5

7

136.2

228.5

251.2

注:

资料来源于博州统计局工业统计年报,1986年-1990年数据为1980年不变价,最后为1990年不变价和现价。

——第三阶段是稳步提高期(1990年——2000年)。

90年代又新建州糖厂、博乐市棉纺厂、温泉县麻黄素厂等企业,随着新建企业的陆续投产,经济总量快速放大,增长速度相对保持平稳。

2000年底,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包含轧花业、木材采运业)达到46968万元,占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份额较大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这三个行业完成总产值45405万元,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96.7%,主要是糖厂、麻黄素厂生产规模提升较快。

1991年-2000年年均增长8.8%,较同期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期间也有高速增长的年份,如1991年增长59.6%、1999年增长20.6%,企业数量基本保持在乡及乡以上工业总户数的50%左右。

这一阶段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迅猛,小麦粉达4.12万吨,较1990年末增长1.85倍,年均增长11%,食用植物油20740吨,较1990年增长3.34倍,年均增长15.8%,机制糖16682吨,较1992年增长33%,年均增长3.6%,棉纱10602吨,较1992年增长3.82倍,年均增长21.7%。

这一阶段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工业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见表二)

1991年—2000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表二)单位:

万元

年份

1991年

1996年

2000年

指标

企业个数

总产值

增速

企业个数

总产值

增速

企业个数

总产值

增速

乡及乡以上工业

158

31073

47.24

153

46040

1.66

101

58002.9

18.3

农产品加工行业

76

26695

59.58

74

34376

-3.9

51

46967.7

19.35

农副食品加工业

4

243

2.48

24

12324

6.15

12

13301.4

-1

食品制造业

23

6671

83.23

6

317.2

-16.2

2

36.2

-17.8

饮料制造业

6

182

1.48

3

506.3

81.6

2

928.5

-20.9

纺织业

17

18579

61.75

21

19478

-8.83

20

30138.7

36.8

纺织服装制造业

4

94

-22.31

1

7.5

116.7

 

 

 

皮革加工业

7

352

-37.62

4

394.6

-61.8

 

 

 

木材加工制品业

2

74

22.59

1

44.9

-43.07

1

189.5

 

造纸业

3

102

22.07

1

92

6.88

1

126.5

0.2

印刷业

4

114

37.59

5

195.3

-19.51

4

193.6

15.4

医药制造业

 

 

 

4

825.9

-10.54

4

1965.6

25.8

家具制造业

6

284

16.85

4

190.2

-19.39

5

87.7

-31.6

注:

资料来源于博州统计局工业统计年报,总产值为现价,为保持可比性均包括轧花业产值,增长速度为不变价。

——第四阶段结构调整期(2001年—2006年)。

2001年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参与,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伴随者国有企业改制的逐步深入以及随之诞生的一些个体、私营业主逐步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特别是2005年博州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新篇章,呈现出了日益强劲的发展势头,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这一阶段粮油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添置机器设备等具体手段,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纺织企业通过资产整合、优化重组焕发了活力,并启动建设了有以冷水鱼为主的水产加工、畜禽屠宰、皮革加工、进口木材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等一批新建项目,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得到提升,市场占有份额逐步增加,粮油加工、制糖、棉纺、皮革加工、木材加工等支柱行业新布局得到确立。

2001年—2005年的“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3%,随着博州工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重工业比重的日益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经过2004年、2005年14.6%和18.9%的快速增长,扭转了前两年小幅下降的势头,产值总量基本保持在50%左右。

(见表三)

2001年——2005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表三)单位:

万元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指标

个数

总产值

增速

个数

总产值

增速

个数

总产值

增速

个数

总产值

增速

个数

总产值

增速

乡及乡以上工业

95

54386.1

9.6

86

53671.6

-3

81

62122.3

-2.2

101

87690

41.2

114

102126

16.5

农产品加工行业

43

35440.7

13.3

41

32858.3

-7.3

34

34420.8

-10.3

43

39456.4

14.6

43

46932.3

18.9

农副食品加工业

15

17877.9

36.1

14

17972.5

8.5

14

20287.7

-5.7

16

15816.9

-22.0

17

26865.9

69.9

食品制造业

1

34.1

-0.6

1

33

3.1

3

252.4

371

4

472.7

87.3

3

555.8

17.6

饮料制造业

2

1025.6

-0.8

2

706.3

-33

2

663.7

-5.3

5

700.6

5.6

6

918.2

31.1

纺织业

5

13576.9

2.3

5

11839

-11.6

5

12352.6

-16.1

4

8937.8

-27.6

4

7864.1

-12.0

纺织服装制造业

2

266.9

 

1

24.1

-90.6

 

 

 

1

19

 

1

5.1

-73.2

皮革加工业

 

 

 

 

 

 

 

 

 

1

3910.7

 

1

4920.2

25.8

木材加工制品业

2

1256.4

631

5

1379.7

-15.9

 

 

 

4

9070.2

 

3

5393.5

-40.5

造纸业

1

111.4

-14.4

1

56.8

-45

1

82.4

21.8

1

74.2

-10.0

1

45.6

-38.5

印刷业

7

299.1

64.9

7

315.4

-3.2

7

300.8

0.2

6

336.7

11.9

6

363.9

8.1

医药制造业

4

944.6

-47.1

2

507

-64.7

 

 

 

 

 

 

1

 

 

家具制造业

4

47.8

-40.9

3

24.5

-54.8

2

481.2

640

1

117.6

-75.6

 

 

 

注:

资料来源于博州统计局工业统计年报,总产值为现价,均不包括轧花业、森林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规模、效益共同提高期(2006年以来)。

2006年,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业达41家,占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8.7%,实现总产值60614.8万元,占61.7%,实现增加值13480.5万元,占58.1%,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636人,占51.7%。

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47.4%,完成总产值37652.2万元,占59%,完成工业增加值11016.6万元,占55.6%,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945人,占57.3%,拥有资产总计达53977.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1%,实现利税总额3412.5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72.9万元,同比增长7.6%,占60.4%。

2007年,博州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较为广泛,多种经济类型竟相发展,企业数量42家,占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38.2%,其中国有、集体企业4家、有限责任公司17家、私营企业19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家;规模以上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0%,分布在10个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18家、食品制造业2家、饮料制造业5家、纺织业6家、皮革加工业1家、木材加工业2家、造纸业1家、印刷业5家、医药制造业1家、家具制造业1家),企业规模较大的主要有甜源糖业、康鑫粮油、家乐油脂、兴达油脂、鑫城油脂、天杰棉业、互益纺织、酒业酿造、雪克皮业、林源木业等。

2007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5983.3万元,占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7%。

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

——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在农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部分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这是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后向产业,它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也就是说,社会对与农业相关的加工制成品的需求是不断扩大的。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以及食品消费需求日趋追求质量、营养、多样和安全的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于开拓市场、满足需求的作用日益重要,对于提供初级产品的农业生产的拉动作用也日益明显。

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和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博州农产品加工业得以迅猛发展,已成为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对全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门类较齐全,涵盖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行业,具备较强的基础和实力。

2006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加工业这两个行业的总产值过亿元,分别达到3.43亿元和1.08亿元,合计占乡及乡以上总产值的46%;纺织业总产值达到9237.9万元,木材加工及制品业和饮料制造业两个行业的总产值分别达到3986万元、1121.8万元。

可以看出,现阶段实现工业的突破性发展离不开农产品加工业的稳固发展。

——调节农产品供求的平衡器。

农产品是通过生物的生长繁殖所取得的产品,包括农、林、牧、渔四大类的产品,多数农产品都具有季节性生产和常年消费的特点,两者往往产生矛盾,这是导致农产品供求交替出现短缺和过剩的原因之一。

初级农产品通过包括保鲜、储藏、加工、包装等在内的加工处理,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以克服季节性生产的弱点而达到常年消费的需求。

事实上,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

如果从原料的改变程度的角度看,农产品加工至少可分四级:

一是洗净、分级;二是压榨、碾磨、切断、调配;三是烹煮、消毒、制罐、脱水、冷冻、纺织、提炼;四是化学处理、添加营养成分,如速冻成食品、营养饮料等。

每一级都可实现增值,并形成市场最终需求的产品。

如果从农产品加工对象的角度看,有多少种农产品就有多少种加工业,如小麦加工、油葵加工、棉花加工、水产品加工等。

由此可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稳定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力。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识。

从长远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使农业摆脱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实践证明,实现农业强盛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一般规律。

从博州近几年的实际来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稳步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主要表现在:

一是涌现了一批骨干企业。

2006年,全州实现总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1户,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7户;涌现出了甜源糖业、雪克皮业、家乐油脂、白马纺织、林源木业、康鑫粮油、兴达油脂、鑫城油脂、金瑞纺织、酒业酿造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

二是打造了一批品牌。

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艾比湖牌”白糖、“星星牌”“白马牌”棉纱、“赛里木牌”白酒等一批地产名牌产品。

三是建立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既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又能确保农民获得稳定收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近几年,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06年,平均每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职工216人,人均创造主营业务收入20.86万元,比上年增加18.5%。

在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龙头企业带动下,2006年的博州农民人均收入为4508元,比上年增长11.1%。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优势

——丰富的自然资源。

博州地处祖国内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53—195天。

全州可耕地面积300多万亩,已耕地175.35万亩,草场面积2555.85万亩,地表水资源20.26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10亿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7.56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0.8万公顷,在天然林资源中,山地森林分布集中,利用价值大,全州山地森林总蓄积量819.5万立方米,其中林地蓄积量692.8万立方米,疏林及散生木蓄积量126.7万立方米。

同时周边的中亚等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皮毛资源。

——优良的农产品资源。

博州地形由东向西呈坡形逐渐增高,宜农宜牧、宜林宜渔。

主要农作物有棉花、枸杞、小麦、玉米、油葵、甜菜及各类瓜果等。

博州棉花以其洁白度高、弹性强、含糖低等优势,倍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出口基地。

“精河枸杞”种植规模、品质、总产、出口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主产区精河县托里乡被称为“全国枸杞之乡”,荣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

博州是新疆重要的细毛羊生产基地,全州有细毛羊51万只,年产细羊毛2380吨,依托新疆“萨帕乐”品牌,博州细羊毛每年在南京拍卖市场上都是热销产品。

1998年以来,博州连续6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和凹目白鲑鱼卵近3000万粒,孵化鱼苗1400万尾,年产商品鱼300—500吨,创全国引进并繁育高山冷水鱼之先例,赛里木湖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引种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粮油、甜菜、酱用番茄、冷水鱼、禽蛋和肉类等具有发展绿色产品的优势。

2006年,全州共生产粮食21.56万吨,同比增长6%、皮棉6.89万吨,同比增长14.9%、油料1.38万吨、甜菜25.44万吨,同比增长88%、枸杞总产0.77万吨,肉类总产量2.53万吨,绵羊毛产量2689吨,禽蛋产量1.03万吨。

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117.13万头(只),其中:

牛存栏7.73万头,羊存栏104.14万头,猪存栏2.51万头。

——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初步形成了棉花、甜菜、粮油、枸杞、畜禽、冷水鱼等六大主导产业链。

全州已有4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级、8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6年全州农作物订单面积达90.5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79.5%,棉花亩产达到129公斤,博乐市、精河县步入百万担皮棉县市行列,实现了棉花生产的历史性跨跃。

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发展战略快速推进,全州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22个,2006年新认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4个,总面积达121.5万亩(其中水域面积64万亩),“银盘”牌鸡蛋、“顺渊”牌棉种、“精河枸杞”、“金博”良种、“北疆”牌棉花等5个品牌荣获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称号。

赛里木湖被认定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博乐市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家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诸多有利因素的作用逐步显现。

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为博州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农产品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产业梯次分配及湖北省的对口支持等将为博州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实惠;中央对“三农”问题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将会极大的推动农产品工业化进程。

二是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

奎赛高等级公路和正在修建的精伊霍铁路进一步增强了博州的区位优势。

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将进一步打造博州与外界联系的快捷通道,降低货物外运成本,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构筑良好的平台。

三是进出口贸易加工区已经具备工业企业入驻的环境条件。

进出口贸易加工区的建设步伐在加快,阿拉山口进出口贸易加工区、博乐市进出口贸易加工区和精河县进出口贸易加工区一期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一个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园区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四是政治社会环境稳定。

长期以来博州政治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族人民求发展的愿望强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与发展空间。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尽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业绩,但是依然存在着缺乏大企业、主导行业单一、发展基础不牢靠、对第一产业依赖大等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全局带动型的骨干龙头企业缺乏。

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2家,但区级级龙头企业只有4家,中型企业只有2家。

企业普遍起点低、资产少、规模小,制约了企业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和发展进程。

这些龙头企业虽然有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