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158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docx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一:

初三化学教案1】

即:

核电荷数=质子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

[学生]观察、领悟。

[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最后一段。

【设问】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讨论】小组活动,回答:

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设问】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思考。

[教师]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同。

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都相同,同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解说氢、氧、碳等原子。

【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图(教材p46)。

【设问】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

【板书】二、原子中的电子

[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学生]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微观粒子的共性本质区别联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设问】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

[教师]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轨道。

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电子云”。

【小结】原子的结构[学生]记忆

[教师]布置课堂学习[学生]练习,检查巩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有哪些印象?

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告诉你的同学。

(2)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学作。

附:

课堂学习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核电荷数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a)原子(b)分子(c)电子(d)原子核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b)质量不同

(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

(a)拉瓦锡(b)汤母森(c)道尔顿(d)舍勤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一定比分子小(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和个电子教学反思:

1、这一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切勿任意拔高。

2、本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

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

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这节内容虽然是认识原子,但不能局限在原子上,应当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能整体全面的看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点。

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

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

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

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

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

[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

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

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小结]知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然后总结:

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表格);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原子的构成及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相似点

分子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

同种物质分子物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重新组成别种物质的分子

原子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备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所有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

【篇二:

初中化学教案第一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研究对象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4、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5、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放置的规范化,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单元重点:

1、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2、能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单元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单元教学建议:

课题1注重实验现象的对比,重视化学变化过程中有能量变化,渗透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概念。

课题2注重告诉学生,观察化学实验,要有明确的的目的,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从种类、颜色、状态方面入手。

训练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如实做好记录,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课题3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和重要性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技能和习惯。

进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区别常见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

4、能准确区别物质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2、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育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关注实验1-1、1-2)

实验中观察物质的变化通常要注意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阶段的现象。

从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归纳: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讨论:

举例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木头制成课桌、石料制成地板、瓷器的破碎、车胎的爆裂、汽油的挥发?

?

2、化学变化(关注实验1-3、1-4)

注意:

化学变化的发生是在一定条件下。

在上述的变化中,胆矾和石灰石在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归纳: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讨论:

举例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

钢铁的生锈、煤气的燃烧、木料的燃烧、燃放鞭炮?

?

讨论: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

3、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表现为:

吸热、放热、发光等。

这也是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例如:

蜡烛的燃烧过程:

蜡烛融化---物理变化;蜡烛的燃烧---化学变化两种变化同时发生。

讨论:

“物质的变化中不是化学变化就是物理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说法错误(原子弹、氢弹爆炸),杀猪等生命现象。

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a、将纸撕碎b、用玻璃刀划割玻璃c、冰雪融化d、鸡蛋变臭

2、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

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材燃烧d、面包发霉

3、下列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a、镁条的燃烧b、火柴梗被折断c、干冰升华d、玻璃砸碎

4、生活中许多变化都产生能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c)

a、液化气燃烧b、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热

c、电暖器通电发热d、食物腐败发热

5、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千锤万凿深山出,烈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