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项目建设方案.docx
《区域医疗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医疗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项目建设方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医疗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项目建设方案
某市
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项目
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某市共有7家医院,100多个社康服务中心,床位数近1800张,年门诊量超过60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超过7万人次。
卫生信息化建设分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和“区域卫生信息化”三个阶段,某市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起步早。
卫生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
十余年来,卫生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低级简单到初具规模,为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二是发展快。
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卫生信息化即完成了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相继建成了模块较全的业务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各个业务环节,发展速度较快。
三是水平高。
由于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卫生信息化建设处于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特别是某市人民医院,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已处于领先地位。
四是应用广。
区内4家医院普遍采用xxx产品作为主体,以病人费用管理为核心构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又自行采购包括LIS、RIS/PACS、资材管理在内的各个系统,100家社康中心统一使用xxx系统进行日常医疗和健康服务业务运作,信息化管理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目前,各个医疗服务机构上线的信息系统模块较全,基本覆盖了各个业务环节,主要业务基本纳入了信息系统管理范围,信息化程度较高。
但是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采用WORD、EXCEL、电子邮件的办公管理软件完成日常业务和数据管理,没有统一的OA系统支撑。
某市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由于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均各自进行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也逐渐暴露出众多的问题:
1、卫生信息“割据”,存在信息“孤岛”。
各业务系统相互不支持、不匹配,存在众多信息“孤岛”,一个单位内部的数据尚不能挖掘和利用,更无法实现全系统高层次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信息系统技术陈旧,发展受限,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2、非“流程数字化”,要“数字化流程”。
业务、管理流程的梳理、评估、改进和重组不够,一些原本不合理的业务和管理流程,被数字化固化下来,出现了“流程数字化”,而非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即数字化流程),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利影响。
3、系统版本不一,无法实现“兼容”。
按项目开发模式建设,发展不均衡,一个医院一个版本,可拷贝和复制性差,不但开发过程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系统扩展和升级同样需要花费巨额投入,大多数医院对信息化建设后续发展不堪重负。
4、“自助”设计缺失,便民功能薄弱。
业务信息系统缺乏互动设计,“自助”服务功能薄弱,如市民群众无法通过互联网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以往就诊资料、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资料,也不能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提示等,不利于医疗安全的保障,还会因重复检查带来高昂费用,给市民群众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鉴于深圳某市相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要真正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必须首先整体提升医院的信息系统,解决有信息可享、有信息可用等关键问题。
基于上述考虑,建设深圳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项目,目的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集成共性技术及医疗服务关键技术,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平台,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达到最大化利用。
二、建设目标
2.1建设原则
区域整合原则:
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更多是出自于软件方面,其原因是没有规划好技术路线。
很多医疗单位在实施信息化时,建设目标不明确、内部信息控制和流程设计不合理。
区域整合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易于扩充,使相对独立的分系统易于进行组合和调整。
区域整合原则下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是改进和优化。
是数字化医院,而不是医院数字化;是数字化病历,而不是病历数字化;是数字化流程,而不是流程数字化。
弹性发展原则:
随着应用水平的提高,对应用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软件的架构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与可扩展性。
软件具有流程引擎,高级用户可以根据医院的业务要求,方便的配置相应流程。
软件稳定性强,具有高可用、高效率等特征,并行处理能力强,界面美观,操作方便。
低成本原则:
软件是有生命周期的,没有永不淘汰的软件。
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保证在项目实施完成后五年之内,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不会导致对网络结构及骨干设备的重大调整。
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基础上,以低成本原则,合理利用好政府资金。
2.2建设目标
针对某市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建设原则,某市卫生健康局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打造试点、逐步推广,实现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跨越发展的目标,并提出了总体需求:
1、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或重建,完成某市内各医院的数字化医院建设;
2、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全系统的整合,打造某市医疗卫生行业区域性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享;
3、采用先进的技术构建系统,满足现有的需求并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灵活应对变化,快速响应新的需求,保障系统持续的发展;
4、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充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保障业务的连贯性;
5、高效率、较低成本的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
现阶段,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扩展,管理意识的提升,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的提高,各个医院对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1、信息系统从单纯的辅助医院完成业务需转变为帮助医院优化流程,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医疗质量、服务品质;
2、信息系统从提供简单固定格式的查询、报表需转变为提供数据深度挖掘的工具,及时、准确的相应医院数据需求;
3、信息系统从单纯的费用管理、成本控制需转变为帮助医院完成成本效益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依据。
4、信息系统从封闭、孤立需转变为开放、共享,方便的与社保系统、传染病上报系统、妇保系统、病案系统等外部系统集成。
因此,深圳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建设项目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区域平台的核心区域应用及数据服务中心,通过创新的应用服务模式,让区域内的医院使用区域数据中心提供的数字化医院应用系统功能,从而使得区域内的医院在较短时间完成数字化医院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和资源共享,利用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网络门户等手段,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医疗服务。
在数字化医院建设基础上,通过引入华西医院的医疗资源、管理资源、培训资源、各种知识库等,在区域内,统一服务流程、统一医疗行为、统一管理规范,使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服务质效和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建立跨医疗机构的区域性统一信息平台,包括各医疗机构整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跨医疗机构的共用系统平台建设,统一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统一通讯协议,统一系统产品技术发展,统一维护管理,并不断完善、扩展系统功能,使之能满足不同医疗机构的业务需求,实现各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实现以下应用:
2.2.1针对医疗机构
对加入平台的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施,实现各类业务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和共享使用,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医疗服务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同时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使用,为卫生管理决策、医疗决策、临床应用科研提供基于证据的支撑,图示如下:
实现各级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关于病人预防保健、健康促进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医疗信息、服务信息的网络共享利用,避免因信息不能共享导致的重复医疗现象。
通过系统设置,实现各级医院与社康中心的分级医疗授权管理。
通过系统平台,实现基于医生桌面的传染病申报与疫情信息的统一管理。
组织各医疗服务机构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组成协作工作组,协作开展病人治疗随访,建立以病种为中心的临床数据库,协作开展常见病种、慢性病的临床治疗研究,制定和推广常见病、慢性病临床治疗、康复保健的规范径路,发展和推动临床医学信息学的应用,图示如下:
文献资源共享:
通过区域性数字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提供网络环境下医疗文献交流、文献检索共享和远距离文献阅读服务,使信息流通欠发达地区能及时了解医学的最新进展和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
2.2.2针对社康中心
通过区域性数字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支撑各级医院与各社康中心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协作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慢病防治、人才培养、医疗服务和应用科研,促进社康中心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促进建立有序、高效的分级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建立各中心医院与社康中心基于相互授权的患者医疗信息共享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双向转接诊、病人随访、急救医疗后援支持以及患者治疗全程质量跟踪与保障机制,促进分级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各医院与社康中心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并提高医疗服务的及时性,降低病人医疗费用;
●支撑与医院各社康中心协作设计、建立、完善并系统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慢病病种数据库和防治规范知识库,为各社康中心开展健康管理、慢病防治、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研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根据不同区域居民的健康状况、病种结构和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的实际需求,结合社康中心的健康教育计划或针对突发性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及慢病康复等主题,为社康中心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如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健康教育讲座。
2.2.3针对区域协同医疗
协同医疗服务:
共享公众健康与疾病诊疗数据,共同研究、制定、遵循协同医疗服务流程、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医疗机构协同服务的支撑环境;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现场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医疗机构间双向服务预约;加强区域双向转诊工作,建立危重病人转诊无障碍对接和绿色通道。
通过分级协同的服务模式,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促进各级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与效率,防范医疗风险,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切实优化区域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协同人才培养:
开展进修学习、短期技术培训、远程音视频交互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层级人才培养和技术扶持,低成本、高效率地持续优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技术资源。
协作医学科研:
协作开展学科建设与临床应用科研,共建、共享“临床病种数据库”、“病种诊疗指南与临床路径知识库”,促进最佳的临床实践,提升临床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区域医疗技术水平的共同提升,并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加强科研指导和科研协作,协同开展临床科研项目。
2.2.4针对卫生管理机构
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是以一点录入,多点使用的方式进行运作。
当用户在医院HIS系统及公共卫生系统当中录入了有效数据以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机构则可以通过系统筛选各自需要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可从各医院、社康中心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
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平台,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
可以全面掌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区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
可建立起管理对象档案,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和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管理和人群管理统一起来。
通过信息共享,加强执法力度,杜绝人工管理的弊端,实现卫生监督的实时、动态、高效管理,实现网上受理审批,监督信息公布查询等信息化应用目标。
2.2.5针对个人
提供健康保障信息与知识服务支持,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等,使患者能得到正确的医疗服务咨询与指导,实现疾病早诊早治,通过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向患者提供丰富的服务预约方式(callcenter、银行终端、电信、网站等)、先进的服务流程、区域内一卡通及信息共享、远程诊疗等,减少就医时间,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无效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质效。
三、系统总体设计
3.1设计原则
根据平台应用的需要和应用运行的环境,使用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及产品建立高可靠、高性能、可伸缩和易管理的服务器系统和存储系统,为各种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系统应用提供一个性能稳定、可靠、易扩展和高效的运行环境;保障加入平台的医院的业务连贯性,保障平台服务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3.1.1安全性
包括网络系统的安全、应用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几个方面。
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参见《深圳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网络方案部分。
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应用系统采用严格的安全组策略控制系统用户能使用的功能,只能对规定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操作,从而杜绝用户跨越权限进行功能操作。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性:
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身份鉴别:
保证每个用户是合法的,且是可以识别的;数据库的存取控制:
即控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拒绝非授权访问,防止信息泄露。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保护:
主要集中在对数据库的存取控制上。
数据库恢复的措施,建立自动的备份任务,即在每天数据库不忙的时候进行,如在夜间24时左右备份前一天的全部数据。
并要保证数据备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一旦有故障发生时可恢复至备份前一刻的数据。
同时采用异地灾难备份,可完成数据灾难恢复。
3.1.2实用性
系统的建设应该从实际使用出发,采用目前成熟的技术,加快系统开发的进度,减少投资风险;同时,采用的技术必须是先进的、可扩充、可升级的,从切合医院实际业务应用出发,解决医院现代化综合信息管理的各种需求,易学、易用、易于维护,注重实用效果。
3.1.3可靠性
平台系统应具有强大的容错能力,例如:
关键设备采用冗余设计,重要干线采用双路连接,以便当通讯线路或其它网络部件发生故障时,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保证系统的365×24正常运行,并提供系统异常情况下的后备解决方案。
应用系统的可用性不仅影响医院的业务连惯性,而且直接影响病人的医疗安全,平台医院需要业务系统具有高可用性。
3.1.4可扩充性
系统网络结构应易于扩充,以满足今后不断增加的用户端的需求和可能出现的较大任务负载,硬件平台亦应具有可升级性,当需要时可通过新的计算机设备同原有计算机设备一起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医院现有投资。
未来三至五年内,随着的平台建设发展将有更多的医院会加入,因此,系统必须具有的足够的可伸缩能力,保证5年内系统可以通过扩展来保证其响应速度,以及容纳数据能力。
同时,系统扩展对业务透明,不会造成业务的中断。
3.1.5可维护性
整个系统平台资源(包括服务器和存储系统资源)能够灵活、方便进行调整,以满足业务的变化。
同时,后台资源的调整对业务透明,不会造成业务的中断。
3.2设计依据
1.国家与行业标准
(1)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标准》(试行);
(2)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
(3)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HIS)基本功能规范;
(4)疾病分类代码标准(ICD-10);
(5)卫生部标准WS/T102-1998,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
(6)医药行业标准YY0252-1997,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
2.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
(1)HL7(美国医疗服务信息网络通讯协议)3.0/2.4版;
(2)SNOMED《国际系统医学术语全集》3.5版;
(3)ICPC(国际初级保健信息标准);
(4)CPT(美国医院临床操作服务分类编码和术语标准);
(5)X12N(美国医疗保险业电子数据交换标准);
(6)LOINC、HHCC、ICIDH等标准。
(7)DICOM3.0
3.3技术架构
如上图所示,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应用平台建立在caché的多维数据库基础之上,采用caché的统一数据服务,实现病人统一索引。
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熟的TRAKCARE医疗平台框架实现HIS基本业务应用(包括PACS、LIS、PIS)和公共卫生基本业务应用,并利用COGNOS数据挖掘工具提取数据,实现数据挖掘功能。
利用IBMWEBSPHERE应用服务器实现PORTAL应用,实现区域内医院之间、医院和社康中心之间的数据交互和服务预约。
ENSEMBLE集成服务工具作为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提供开发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外部其他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ENSEMBLE另外还实现数据交换的日志管理、消息监控、事件管理、安全控制等功能。
3.4技术架构特点
1、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单点登录(SSO)
单点登录指的是允许用户登录到一个应用,这个应用带有经过认证的到其他应用的访问途径,登录到这个应用之后,用户无需再遭遇任何其他的认证。
用更实际的话来说,它包括可以将这次主要的登录映射到其他应用中用于同一个用户的登录的机制。
对于区域化的应用,要实现区域内所有医院间的病人数据共享,并能在权限范围内方便地访问这些数据。
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它无需用户记忆多个用户名、密码,也无需用户进行多次登录访问应用系统,避免频繁登录,并且能够保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和唯一性,对于应用系统的访问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防护和用户管理机制,解决以下问题:
1.减少用户在不同系统中登录耗费的时间,减少用户登录出错的可能性
2.实现安全的同时避免了处理和保存多套系统用户的认证信息
3.减少了系统管理员增加、删除用户和修改用户权限的时间
4.增加了安全性:
系统管理员有了更好的方法管理用户,包括可以通过直接禁止和删除用户来取消该用户对所有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2、基于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的多系统整合应用管理
采用IBMWebspherePortal技术,将上述系统中的所有用户保存到单独的用户凭证数据库中。
当用户登录Portal时,将对用户进行合法性验证。
一旦验证通过,用户就登录进Portal系统。
然后用户在给定权限的各个业务系统Portlet中存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用户信息,Portal系统会统一管理这些信息,然后自动到各个业务系统的用户信息库中校验,一旦通过校验,该portlet就能显示业务系统的授权信息。
通常我们是在portlet中放入一个Iframe,用户在Portal系统中通过portlet中的这个Iframe来访问具体业务系统中的授权信息。
3、通过具有负载均衡的Web集群服务器连接到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集群功能支持动态切换特性。
实现应用服务的负载均衡与平滑扩展能力。
在数据库集群中,多个系统访问共享的数据区,并且利用集群管理软件来对数据块进行同步访问。
如果一个系统故障时,其它系统会继续提供服务,在故障机上未完成的交易会回滚,客户端重新连接到其它节点继续工作。
负载均衡功能会动态分配用户到不同的节点工作。
数据库集群提供了非常可靠和灵活的功能,但需要比其它系统更多的系统管理和维护,并需要专门的硬件实现。
4、多医疗机构采用统一的数据库集中存放数据
各个医疗机构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和统一的核心业务应用软件系统,所有数据统一存放在数据中心数据库中,天然具有数据共享的能力。
即使用户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也可以和原医疗机构一样可以访问权限范围内的数据。
5、采用基于SOA的集成平台传输接口消息
使用基于总线技术的集成平台,快速实现遵循业界标准的与异构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调用、工作流整合管理,整合平台核心业务应用系统与外部异构系统功能,面向用户提供复合的、统一的应用服务。
所有系统接口都通过集成服务器实现业务消息的传输,可以实现所有接口消息的跟踪和查询,便于查找接口数据问题。
SOA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可扩展且可组合的方法来重用和扩展现有应用程序以及构造新的应用程序。
服务声明它们实现的或期望其他服务实现的接口,并且声明控制潜在伙伴交互的策略,从而公布各种功能(包括提供的和请求的)。
而Ensemble是完全基于SOA的架构设计,内置了海量适配器,可以降低技术复杂性,缩短开发时间。
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或扩展自己的适配器。
所有的业务服务都可以加入到Ensemble的Production中,供使用者进行调用。
所有经过Ensemble传递的消息,都可以进行跟踪,查看消息的传输情况,在消息传输失败时,可以分析引起故障的原因。
6、采用B/S结构,支持集中的应用部署与运维管理
平台所有的核心应用都采用基于B/S结构,用户的操作都在WEB页面进行。
应用系统统一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便于统一维护和升级。
7、数据库支持对象数据库访问、SQL访问、多维数据访问
系统采用caché数据库,caché是新一代高性能数据库技术,称之为“后关系型”。
作为后关系型数据库,它整合了对象数据库访问、高性能的SQL访问、强大的多维数据访问——这三种方法能够天衣无缝地同时访问相同的数据。
数据只要在单一的整合数据字典中描述一次,就可以被这三种方法访问。
caché提供了比关系型技术更加高效的性能,更大的扩展性,更快速的编程能力和更加便捷的使用性能。
caché使用的是一种高效的多维数组形式存储数据,即使在使用比其他数据库系统配置更低的硬件条件下高负荷运行也能保证高效率。
此外,caché能运用各种技术存取数据,开发者可以选择使用自己熟悉的和易于得到的开发工具,这就大大提高了开放性和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
8、实现应用服务的负载均衡与平滑扩展能力
caché作为应用服务器,完全支持应用服务的集群应用。
当用户请求数量增加,系统负载超过容忍的限度时,可以增加应用服务器的数量,分担部分负载,从而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9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客户端三层结构
caché服务器本身既可以作为一个数据库,也可以作为一个应用服务器。
无需第三方的应用服务器产品,caché数据库自身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层结构,实现真正的分布式服务。
10、具备二次开发能力
caché本身既可以当作一种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来使用,同时也是一种开发工具。
能够完全完成基于caché数据库的开发,同时也能够集成JAVA/.NET等主流技术。
11、以SOA方式与第三方应用进行集成
平台采用基于SOA的集成服务器Ensemble进行第三方应用的集成。
所有的第三方应用消息都通过集成服务器进行传递。
Ensemble不仅提供消息传递,还具备完整的集成开发环境、消息跟踪、以及安全控制。
3.5应用架构
某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项目的总目标是:
准备用五年的时间,建立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卫生数据中心,数字医疗平台、公共卫生平台、协同办公平台),整合各种卫生资源,实现网络互连和信息共享。
卫生数据中心:
建立某市区域卫生数据中心,集成数字医疗平台、公共卫生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等三大平台,利用小型机系统集中管理全区的所有应用数据库,实现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等与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和信息互联互通。
以三大平台为主体,以网络应用为核心,多种通信方式并存,建设跨平台、支持分布式处理的区域卫生信息专网,与政府、社保、银行等相关部门建立网络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与Internet实现连接,实现市民网上查询服务;并上联至某市卫生信息中心。
卫生数据中心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数据交换。
整个区域平台采用“一个数据中心,多家医院”的应用架构模式。
即在整个某市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区域内所有医院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全部集中存放数据中心。
为实现病人“一卡在手,全区就诊”,数据中心建立病人统一索引系统,实现整个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的基础系统。
实现病人就诊卡(健康卡)信息的统一管理,并将病人信息同步到医院数据库中。
病人在医疗机构办理就诊卡后,将病人基本信息和就诊卡信息同步到病人统一索引系统。
该系统再将病人信息和就诊卡信息同步到各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