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51049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

《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心路过程之概要.docx

离心路过程之概要

第五章:

離心路過程之概要

(Vithimuttasangahavibhaga)

節一:

序文

Vithicittavasen’evampavattiyamudirito

Pavattisangahonamasandhiyamdanivuccati.

如是,已依在生命期裡的心路過程說示(心)生起之概要。

如今當依結生時刻說示(心)生起之概要。

節一之助讀說明

在前一章裡,作者解釋了心流活躍的一面,即發生於生命旅途裡的心路過程。

在這一章他將解釋不活躍的心或「離心路過程心」。

雖然作者在序文裡只說及「結生時刻」(sandhiyam),但此章亦將解釋作為有分心與死亡心的離心路過程心。

節二:

列舉類別

Catassobhumiyo,catubbidhapatisandhi,cattarikammani,catudhamaran’uppatticativithimuttasangahecattaricatukkaniveditabbani.

於離心路過程之概要,當知有「四個四」,如下:

一、四生存地;

二、四種結生;

三、四種業;

四、四種死亡。

節二之助讀說明

離心路過程之概要以解說整個宇宙的分界為始,列出了每一個生存地當中的諸界(見表5-1)。

在解說各種離心路過程心之前,作者先分析諸生存地,因為根據《阿毗達摩論》,外在世界是內心世界的反映。

這並不是指《阿毗達摩論》把外在世界說成只是由心想像所有。

外在世界是的確存在與真實的。

然而,諸心時常識知外在世界,而且各種不同的心能決定外在世界如何呈現。

心與世界互相依靠,且極其錯綜複雜地交織,直至宇宙的構成與心的層次相符。

由於它們是相符的,了解它們其中之一有助於了解另一者。

有情死後投生至某一界是因為他在前世造下了能導致投生至該界的業,或心的業力。

每一界與特定的結生心相符,而該種果報心則繼續在一世當中生起為有分心,直至死亡為止。

如是當欲界業成熟時,它即會引生欲界結生心,而產生了欲界生命;當色界業成熟時,它即會引生色界結生心,而產生了色界生命;當無色界業成熟時,它即會引生無色界結生心,而產生了無色界生命。

如佛陀所說:

「業是田地,心是種子及渴愛是水份;而有情受到無明矇蔽、受到渴愛所縛的心將會導致投生到另一個低等、中等或上等的生命界。

」(《中部》A.3:

76/i,223)由過去業所定,心之種子掉到相等的生存地、生根及依其潛在業力生長。

四生存地

(bhumicatukka)

節三:

綜覽

Tatthaapayabhumi,kamasugatibhumi,rupavacara-bhumi,arupavacarabhumicaticatassobhumiyonama.

當中,四地是:

一、惡趣地;

二、欲善趣地;

三、色界地;

四、無色界地。

節三之助讀說明

四地:

雖然在此分別了惡趣地與欲善趣地,但如在節五裡所指出,其實它們都是欲地的一部份。

節四:

惡趣地(apayabhumi)

Tasunirayo,tiracchanayoni,pettivisayo,asurakayocatiapayabhumicatubbidhahoti.

當中,惡趣地有四個部份,即:

一、地獄;

二、畜生道;

三、餓鬼道;

四、阿修羅道。

節四之助讀說明

惡趣地:

直譯巴利文apaya是「毫無」(apa)「快樂」(aya)。

這是對痛苦遠遠超越快樂的諸生存界的總稱。

它們是造惡者由於惡業成熟而投生之地。

地獄(niraya):

根據佛教,地獄是最低下的生存地,是最痛苦之地。

據說在地獄裡的眾生從投生至死亡的期間裡,必須不斷地遭受自己的惡業之果,完全沒有休息的機會。

諸論師說其中有八大地獄,而其中的痛苦一個比一個更劇烈難受。

它們是:

等活地獄(sabjiva)、黑繩地獄(kalasutta)、眾合地獄(sanghata)、號叫地獄(roruva)、大號叫地獄(maharoruva)、燃燒地獄(tapana)、大燃燒地獄(mahatapana)、阿鼻地獄(avici)。

當中阿鼻地獄又是最下層及最為恐怖。

在每一個大地獄的四方各有四個小地獄,因此一共有一百三十六個地獄。

畜生道:

畜生道是諸惡趣地之一,人們因惡業的果報而投生到該道裡。

根據佛陀,造惡業的人能夠投生為畜生,而畜生也能夠因為過去所累積的善業而投生為人,甚至投生為天神。

雖然畜生道的痛苦並不像地獄那麼悲慘,但由於其處的痛苦還是遠遠超越快樂,以及由於在其處並沒有適合的時機造善業,所以把它歸納於惡趣地。

餓鬼道:

常被譯為「餓鬼」的巴利文peta是指一類時常受到飢餓、口渴及其他病痛,而無法減除其苦的有情。

餓鬼並沒有自己的世界。

他們與人類住在同一個世界,如在森林、沼澤、墳場裡等等。

一般上人們並不能看到他們,除非他們把自己顯現出來給人看,或者,擁有天眼通的人也能看到他們。

阿修羅道:

阿修羅包括了幾種有情。

諸論師指出,在惡趣地裡的阿修羅是與餓鬼類似長期遭受折磨的有情。

應區別惡趣地的阿修羅和在三十三天與諸神鬥爭的阿修羅,後者是屬於三十三天的天神。

節五:

欲善趣地(kamasugatibhumi)

Manussa,catummaharajika,tavatimsa,yama,tusita,nimmanarati,paranimmitavasavatticatikamasugatibhumisattavidhahoti.

Sapan’ayamekadasavidhapikamavacarabhumicc’evasankhamgacchati.

欲善趣地有七界,即:

一、人間;

二、四大王天;

三、三十三天(帝釋天);

四、夜摩天;

五、兜率天;

六、化樂天;

七、他化自在天。

這十一界組成欲地。

節五之助讀說明

人間:

直譯巴利文manussa(人)是「擁有敏銳心者」。

由於人類的心非常敏銳,這令到人類比其他眾生更能造作較強的善或不善業。

人能夠修行直至證悟佛果,但也能夠造下弒父弒母極重的惡業。

人間是有苦有樂、憂愁愉悅參半之處,但由於它提供了獲取最上樂的機會,所以它被視為是善趣。

四大王天:

接下來的六界是欲界天,諸神的住處。

在這些界的壽命比在人間裡的長,所享受的欲樂也比較美妙,但這一切也都是無常的。

四大王天依四方而有四個分界。

每一分界皆由一位天王所統治,而其居民都是屬於半神的有情。

在東方,持國天王(Dhatarattha)統治乾達婆(gandhabba),即:

天界的音樂神。

在南方,增長天王(Virulhaka)統治守護神(kumbhanda),即守護森林、山嶽、寶藏的守護神。

在西方,廣目天王(Virupakkha)統治諸龍神(naga)。

在北方,多聞天王(Vessavana)統治諸夜叉(yakkha)。

三十三天:

據說古時有三十三位把自己的生命奉獻於他人的福利的善男子,死後他們投生至該天界,成為該界的大王與三十二小王,如是該界即因此而得其名「三十三天」。

該界的大王是帝釋天王(Sakka),亦名為「因陀羅」(Indra),住在該界首府「善見」(Sudassana)裡的最勝殿(Vejayanta)。

夜摩天等等:

這些天界是一層比一層高。

夜摩天是極樂之境,其王是善夜摩王(Suyama)或夜摩王(Yama)。

兜率天(Tusita)是菩薩成佛之前最後一世的住處。

化樂天(Nimmanarati)的天神能隨心所欲造出欲樂之物。

他化自在天(Paranimmitavasavatti)的天神不能自己造出欲樂之物,但能夠控制他人所造之物而取為己用。

節六:

色界地(rupavacarabhumi)

Brahmaparisajja,brahmapurohita,mahabrahmacatipathamajjhanabhumi.

Parittabha,appamanabha,abhassaracatidutiya-jjhanabhumi.

Parittasubha,appamanasubha,subhakinhacatitatiyajjhanabhumi.

Vehapphala,asabbasatta,suddhavasacaticatutthajjhanabhumitirupavacarabhumisolasavidhahoti.

Aviha,atappa,sudassa,sudassi,akanitthacatisuddhavasabhumipabcavidhahoti.

色界地有十六界,即:

一、初禪地:

梵眾天、梵輔天及大梵天。

二、第二禪地:

少光天、無量光天及光音天。

三、第三禪地:

少淨天、無量淨天及遍淨天。

四、第四禪地:

廣果天、無想有情天及淨居天。

淨居天又分為五層:

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及色究竟天。

節六之助讀說明

色界地有十六界:

色界地是那些在生前已修習至證得某種色禪,而且至死時都沒有因懈怠退失該禪的人死後投生所至之地。

此地依經教的禪那四分法分為四層。

在經教裡只提及四禪,從初禪轉入第二禪時,同時捨棄了尋與伺兩禪支;如是經教的第二、第三及第四禪個別相等與論教的第三、第四及第五禪。

四禪地當中的首三個各再分為三界,第四禪地則再分為五界。

本章節卅一會解釋投生至禪那地的原則。

五淨居天(suddhavasa)是只有已證得三果的阿那含才能投生之地。

投生至該地者絕不會再回到較下層的界地,而肯定會在該地證入般涅槃。

表5-1:

三十一界

壽元

四無色界地

31

非想非非想處

84,000大劫

30

無所有處

60,000大劫

29

識無邊處

40,000大劫

28

空無邊處

20,000大劫

十六色界地

第四禪

27

色究竟天

16,000大劫

26

善見天

8,000大劫

25

善現天

4,000大劫

24

無熱天

2,000大劫

23

無煩天

1,000大劫

22

無想有情天

500大劫

21

廣果天

500大劫

第三禪

20

遍淨天

64大劫

19

無量淨天

32大劫

18

少淨天

16大劫

第二禪

17

光音天

8大劫

16

無量光天

4大劫

15

少光天

2大劫

初禪

14

大梵天

1中劫

13

梵輔天

1/2中劫

12

梵眾天

1/3中劫

十一欲界地

欲善趣地

11

他化自在天

16,000天年

10

化樂天

8,000天年

9

兜率天

4,000天年

8

夜摩天

2,000天年

7

三十三天/帝釋天

1,000天年

6

四大王天

500天年

5

不定

惡趣地

4

阿修羅

不定

3

餓鬼

不定

2

畜生

不定

1

地獄

不定

節七:

無色界地(rupavacarabhumi)

Akasanabcayatanabhumi,vibbanabcayatanabhumi,akibcabbayatanabhumi,n’evasabban’asabbayatanabhumicatiarupabhumicatubbidhahoti.

無色地界有四層,即:

一、空無邊處;

二、識無邊處;

三、無所有處;

四、非想非非想處。

節七之助讀說明

這四界是那些臨死時還擁有無色禪者死後投生之地。

每一無色禪導致投生到相符的界。

節八:

依人

Puthujjananalabbhantisuddhavasesusabbatha

Sotapannacasakadagaminocapipuggala.

Ariyan’opalabbhantiasabbapayabhumisu

Sesatthanesulabbhantiariya’nariyapica.

淨居天裡無凡夫,亦無入流或一還。

聖者不生無想天,亦不投生至惡趣。

餘地聖者凡夫皆可見。

Idametthabhumicatukkam.

於此,這些是四地。

四種結生

(patisandhicatukka)

節九:

綜覽

Apayapatisandhi,kamasugatipatisandhi,rupavacara-patisandhi,arupavacarapatisandhicaticatubbidhahotipatisandhinama.

結生有四種,即:

一、惡趣結生;

二、欲善趣結生;

三、色界結生;

四、無色界結生。

節十:

惡趣結生

Tatthaakusalavipak’opekkhasahagata-santiranamapaya-bhumiyamokkantikkhanepatisandhihutvatatoparambhavangampariyosanecavanamhutvavocchijjati.Ayamekav’apayapatisandhinama.

其中,在投生至惡趣地的那一刻,不善果報捨俱推度心成為結生(心)。

隨後即沉入有分,最後再成為死亡(心)及被切斷。

這是唯一的惡趣結生。

節十一:

欲善趣結生

Kusalavipak’opekkhasahagata-santiranampanakama-sugatiyammanussanabc’evajaccandhadihinasattanambhummassitanabcavinipatikasuranampatisandhi-bhavanga-cutivasenapavattati.

Mahavipakanipan’atthasabbatthapikamasugatiyampatisandhi-bhavanga-cutivasenapavattanti.

Imanavakamasugatipatisandhiyonama.

Sapan’ayamdasavidhapikamavacarapatisandhicc’evasankhamgacchati.

善果報捨俱推度心成為欲善趣地裡瞎眼等先天殘缺的人類、(某些)地神與(某些)阿修羅的結生(心)。

八大果報心能作為一切欲善趣地的結生、有分與死亡(心)。

這九種是欲善趣的結生。

(至此所述的)十種是欲界結生。

節十至十一之助讀說明

對於各種心執行結生、有分及死亡作用的詳細解釋,見第三章、節九。

瞎眼等先天殘缺的人類:

在此的「等」(adi)是指包括先天耳聾、殘廢、弱智、痴瘋,以及生為中性、雙性與無性的人。

諸論師解釋「先天瞎眼」是指其人由於所成熟的業少福,而產生不能發展出眼根的結生心。

這一詞並不包括那些由於在胎裡發生意外或患上某種疾病,而導致出生時已瞎眼的人,因為這類瞎眼也能發生於結生心二因與三因的人。

對於先天耳聾等的原則也是如此。

對於一切先天殘缺的人,他們的結生心肯定是無因的,而其殘缺則早已潛伏在引致投胎的業。

(某些)地神:

佛教有說及一種不住在天上而住在地界的神;他們多數住在偏僻之處,如:

森林、山嶽與塔或寺。

這些有情即稱為地神(bhummadeva)。

這一類裡福報比較大的神可以有二因或三因的結生心;他們通常都有一些隨從,而其中有些則是福報微小、生活困苦的神。

根據列迪長老,結生無因的神即是這些神。

及(某些)阿修羅:

據說這些有情住在村裡或村落的附近,以村民丟棄的食物為生。

在沒獲得食物時,他們也會附上人身或折磨人類。

(至此所述的)十種:

依十種執行欲界結生的心而得十種結生。

節十二:

欲地裡的壽元

Tesucatunnamapayanammanussanamvinipatika-suranabcaayuppamanagananayaniyamonatthi.

Catummaharajikanampanadevanamdibbanipabca-vassasataniayuppamanam.Manussagananayanavutivassa-satasahassappamanamhoti.

Tatocatuggunamtavatimsanam,tatocatuggunamyamanam,tatocatuggunamtusitanam,tatonimmanaratinam,tatocatuggunamparanimmitavasavattinamdevanamayuppamanam.

Navasatabc’ekavisavassanamkotiyotatha

Vassasatasahassanisatthicavasavattisu.

四惡趣裡的眾生、人類及墮落的阿修羅的壽元沒有固定的界限。

四大王天的天神的壽元是五百天年,依人類的壽命來計算則是人間的九百萬年。

三十三天的天神的壽元是這數目的四倍。

夜摩天的天神的壽元則是三十三天裡的四倍。

兜率天的天神的壽元則是夜摩天裡的四倍。

化樂天的天神的壽元則是兜率天裡的四倍。

他化自在天的天神的壽元則是化樂天裡的四倍。

依人類的壽命來計算,他化自在天的天神的壽元是人間的九十二億一千六百萬。

節十二之助讀說明

沒有固定的界限:

在四惡趣裡,壽元的差異是非常的大;這有視導致投生至該地的惡業有幾強。

因此,有些眾生只在地獄裡受苦幾天,然後即投生至他處;但有些則必須在該地忍受種種折磨好幾百萬年。

在人間裡,人的壽元可以短至只有幾分鐘,又可長至上百年。

根據佛教,人類的平均壽元是不斷的變易,最低是十年,最長則是無數年。

天年:

《分別論》(節一○二三)說在四大王天裡的一「天日」等於人間的五十年;三十「天日」即是一「天月」;十二「天月」是一「天年」。

在三十三天裡的一「天日」等於人間的一百年;夜摩天裡的一天的則是人間的兩百年;如此每上一層天其長度即增加一倍。

節十三:

色界結生

Pathamajjhanavipakampathamajjhanabhumiyampatisandhi-bhavanga-cutivasenapavattati.

Tathadutiyajjhanavipakamtatiyajjhanavipakabcadutiyajjhanabhumiyam,catutthajjhanavipakamtatiyajjhana-bhumiyam,pabcamajjhanavipakamcatutthajjhanabhumiyam.Asabbasattanampanarupamevapatisandhihoti.Tathatatoparampavattiyamcavanakalecarupamevapavattitvanirujjhati.

Imacharupavacarapatisandhiyonama.

初禪果報心生起於初禪天為結生、有分與死亡(心);同樣地,第二及第三禪果報心生起於第二禪天;第四禪果報心生起於第三禪天;第五禪果報心生起於第四禪天(為結生、有分與死亡心)。

但對於無想有情,色法本身生起為結生。

同樣地(在結生之後的)一世裡直至死亡,也只有色法在生滅。

這些是色界的六種結生。

節十四:

色界裡的壽元

Tesubrahmaparisajjanamdevanamkappassatatiyobhagoayuppamanam.Brahmapurohitanamupaddhakappo,mahabrahmanamekokappo,parittabhanamdvekappani,parittasubhanamsolasakappani,appamanasubhanamdvattimsakappani,subhakinhanamcatusatthikappani,vehapphalanamasabbasattanabcapabcakappasatani,avihanamkappasahassani,atappanamdvekappasahassani,sudassanamcattarikappasahassani,sudassinamatthakappasahassani,akanitthanamsolasakappasahassaniayuppamanam.

當中,梵眾天梵天的壽元是三分之一(中)劫;梵輔天的是二分之一(中)劫;大梵天的是一(中)劫;少光天的是二劫;無量光天的是四劫;光音天的是八劫;少淨天的是十六劫;無量淨天的是三十二劫;遍淨天的是六十四劫;廣果天與無想有情天的是五百劫;無煩天的是一千劫;無熱天的是兩千劫;善現天的是四千劫;善見天的是八千劫;色究竟天的是一萬六千劫。

節十四之助讀說明

劫(kappa):

佛教聖典裡有提及三種劫,即:

間劫(小劫)、無量劫(中劫)及大劫。

一個間劫(antara-kappa)是人類平均壽元從十歲至無數歲一增一減的時間。

六十四間劫(等於地獄裡的二十間劫)即等於一個中劫或無數劫(asankheyyakappa);而四個中劫則等於一個大劫(mahakappa)。

對於一個大劫的時間,佛陀有給予一個比喻:

若有一座長、闊及高度皆一由旬(大約七英里)的岩崗山嶽,而有位天神每一百年以一條絲綢布輕輕地擦它一下,如此,當該座山嶽被磨平時,一個大劫的時間還未結束。

(《相應部》15:

5/ii,181-182)

根據諸論師,形容初禪天裡的壽元的「劫」是指中劫;而形容少光天及以上的則是「大劫」。

節十五:

無色界結生

Patham’aruppadivipakanipathamaruppadibhumisuyathakkamampatisandhi-bhavanga-cutivasenapavattati.Imacatassoaruppa-patisandhiyonama.

第一無色禪果報心在第一無色禪天裡生起為結生、有分與死亡(心);同樣地,其餘的(無色禪果報心)亦於各自的界執行相同的作用。

這些是無色界的四種結生。

節十六:

無色界裡的壽元

Tesupanaakasanabcayatanupaganamdevanamvisatikappasahassaniayuppamanam.Vibbanabcayatanupaganamdevanamcattalisakappasahassani,akibcabbayatanupaganamdevanamsatthikappasahassani,n’evasabbanasabba-yatanupaganamdevanamcaturasitikappasahassaniayuppamanam.

當中,生於空無邊處的梵天的壽元是兩萬劫;生於識無邊處的梵天的壽元是四萬劫;生於無所有處的梵天的壽元是六萬劫;生於非想非非想處的梵天的壽元是八萬四千劫。

節十七:

總結

Patisandhibhavangabcatathacavanamanasam

Ekamevatath’ev’ekavisayabc’ekajatiyam.

在某一生當中的結生心、有分心及死亡心是相同的,且緣取同一個目標(所緣)。

Idametthapatisandhicatukkam.

於此,這些是四種結生。

四種業

(kammacatukkam)

節十八:

依作用

Janakam,upatthambakam,upapilakam,upaghatakabcatikiccavasena.

依作用(分別),業有四種,即:

一、令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