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030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04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3.01--3.07)

制定活动教学计划

第二周(3.08--3.14)

1.搜集对联•话说对联

第三周(3.15--3.21)

第四周(3.22--3.28)

第五周(3.29--4.04)

第六周(4.05--4.11)

2.生活中的小窍门

第七周(4.12--4.18)

第八周(4.19--4.25)

第九周(4.26--5.02)

期中考试5.1小长假

第十周(5.03--5.09)

3.关注一次性筷子

第十一周(5.10--5.16)

第十二周(5.17--5.23)

第十三周(5.24--5.30)

第十四周(5.31--6.06)

4.花钱的学问

第十五周(6.07--6.13)

第十六周(6.14--6.20)

第十七周(6.21--6.27)

第十八周(6.28--7.03)

期末复习、考试

 

目录

 

第一课搜集对联•话说对联3

第二课生活中的小窍门5

第三课花钱的学问11

第四课关注一次性筷子18

 

第一课搜集对联•话说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它上联与下联的字数相等,词语相对,内容相关,语言鲜明简练,声调优美和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可以装饰环境、传递情感、启迪世人、祈福祝愿、广告宣传等。

大家来搜集对联,说说对联好吗?

你可以搜集描写景色的对联,如“沃野千里绿,青山万木春”;可以搜集庆祝节日的对联,如“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可以搜集各行各业的对联,“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做园丁”等。

搜集时把它们抄写下来,然后在小组或者班上交流,最后挑选几副贴在教师里。

课时目标:

1.搜集对联阅读对联,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欣赏佳句,积累对联。

教学过程

一、综合性学习

[交际指导]

l、谈话导入。

对联,俗称对子,又称楹联。

它上联与下联的字数相等,词语相对,内容相关,语言鲜明简练,声调优美和谐。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来搜集对联,说说对联。

你可以搜集描写景色的对联,可以搜集庆祝节日的对联,可以搜集各行各业的对联。

2.带学生回顾领以前所学所见的对联。

3.以小组为单位,用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名人名家的对联、平民百姓喜欢的春联,拟定介绍的要点。

4.讨论:

对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初步了解,给学生一适当建议的。

6.开展活动:

对联大联欢。

在小组中评比那位同学搜集的对联又多又好,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

7.全班交六流邀请各小组代表比赛,大家评议哪位同学的对联最令人满意,哪位是最佳小听众。

[交际例文]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二、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轻声读摘录,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反馈信息。

3.抽生读文,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三种不同的美,美在哪?

4.摘抄最喜欢的句子在采蜜本上,并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

理由,反复朗读。

5.自由读对联,交流读后收获。

6.鼓励学生积累优秀的对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第二课生活中的小窍门

活动内容:

生活中有哪些小窍门

活动目标:

1、明确本次活动的具体要求及活动步骤。

2、搜集整理资料

活动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1、同学们平时的生活有什么小窍门吗?

2、生活中有许多小窍门,比如做菜时盐放多了,在锅中放少许食醋,咸味即可清淡。

那你知道的哪些生活中的小窍门呢?

好了我们来比一下看哪位同学更关心生活知道的最多?

3、当你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是时,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我们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4、搜集整理资料

生活中的小窍门

生活中的小事件

解决的小窍门

5、探究“妙招”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

第五课时

活动内容:

生活中的小窍门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现象、探寻生活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阅读第42面“巧治‘电视眼’”

二、活动步骤

第一步:

准备工作

1、成立“妙招”报信小组长。

2、各组商量通过何种途径展开调查。

第二步:

活动过程

1、明确本次活动的具体要求及活动步骤。

2、搜集整理资料

(1)生活中的小窍门

(2)生活中的小事件

(3)解决的小窍门

(4)清除衣服上级墨渍

(5)去除鞋底的口香糖

(6)快速系鞋带

(7)擦亮皮鞋

3、探究“妙招”是如何产生的。

 

第六课时

活动内容:

探寻生活中有哪些小窍门

活动目标:

1、通过剥枇杷比赛,明白小窍门的好处,激发探究生活小窍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师生交流,初步了解知情人士、印刷品、电子信息等收集资料的途径,懂得各种途径采用的活动方法。

3、通过“巧除标签”对比实验,初步认识实验研究方法和对比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懂得利用实验对资料进行辩证真伪。

活动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确定主题

1、通过创设师生剥枇杷比赛情景,让学生明白小窍门的好处,激发探究小窍门的兴趣。

2、全班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小难题和所知道的小窍门,确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探寻生活中的小窍门》。

3、师生交流对主题进行分解。

同学们,生活中的小窍门涉及的范围很广,你们准备了解哪方面的小窍门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内容,把它们归类为三类:

吃的窍门、用的窍门、穿的窍门。

指出要点:

可以按问题的内容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也可以帮助学生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

(二)、交流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全班通过交流,明白解决问题的途径有:

知情人士、单位、电子信息、印刷品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

查书、上网、视听、观察、采访、实验…..

(三)针对实验方法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难题:

自己太阳帽上的标签撕不下来,请学生帮忙想办法。

2、学生提出各种解决方法的猜想和方法来源。

3、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卡。

4、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对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再一次对比实验,选择最优方法。

6、教师小结:

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要懂得运用实验方法去验证资料的真伪

第七课时

活动内容:

生活中的小窍门宣传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2、从分享知识和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活动重、难点:

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活动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小组讨论这次宣传活动的活动范围、宣传策略、注意事项。

2、各组讨论活动的准备事项、过程安排、制定活动计划。

二、活动

讨论活动的主题、对象、内容和形式。

三、交流总结

我们选择的宣传方式是:

在宣传的准备过程中忽视的问题:

聚焦的问题:

在于

宣传活动结束,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第八课时

活动内容:

生活中的小窍门宣传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能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

通过交流,懂得客观评价自我和他人,能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

活动重、难点:

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活动过程: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共同探寻了生活中的小窍门,相信你们不仅了解到许多生活中的小窍门,也学到许多方法,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二)、畅谈收获与反思

1、师生回顾活动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畅谈收获和不足。

3、进行反思和总结。

4、教师总结。

第九课时

活动内容:

活动评价

活动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激情

活动重、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激情,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的精神。

活动过程:

参与程度: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实践能力:

能够积极动手、动脑参与本次活动

能通过自己的思考独立完成记录表的填写

合作意识:

能与组内成员愉快合作,取长补短

1、语言表达:

普通话正确、流利

2、能够熟练地用肢体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课花钱的学问

活动内容:

花钱的学问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不乱以买学习用品为借口向家长要零花钱的习惯

2、正确认识消费。

3、了解一些基本的合理消费的方法和行为。

活动重、难点:

正确认识消费。

活动过程:

同学们平时都有零花钱吗?

活动步骤:

1、同学们你们平时的零花钱是从哪儿来的

2、你都用来做什么呢?

3、你会以要买学习用品为借口向家长要零花钱吗?

4、对于书上说的三种观点哪种有道理,为什么?

5、引导学生阅读第37面“给零钱找一个‘家’”。

小结:

告诉学生要买学习用品为借口向家长要零花钱。

第十课时

活动内容:

辩论:

广告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消费。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阐述的能力。

3、了解一些基本的合理消费的方法和行为。

活动重、难点:

正确认识消费。

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阅读第37面“给零钱找一个‘家’”。

二、活动步骤:

第一步:

准备工作

1、各组确定辩论主题和参加辩论会的人员名单。

2、搜集论据。

3、制定评分标准。

第二步:

进行辩论:

广告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

(一)主席(主持人)致辞

(二)比赛阶段

1、开篇陈词

正方一辩发言(立论)反方一辩发言(立论)

2、攻辩

(1)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提问,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提问。

(2)正方三辩向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向正方三辩提问。

(3)攻辩小结

3、自由辩论

4、总结陈词

(三)观众提问

向正方提出问题:

正方辩手的回答:

向反方提出问题:

反方辩手的回答:

(四)评委评议分析、点评赛况

三、给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第十一课时

活动内容:

我是理财小能手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节约钱的习惯。

2、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小接受社会教育。

使学生把各学科中学习的知识、方法和能力互相关联起来,在综合活动课中增加直接体验,初步理解消费和商品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怎样把自己的零花钱节约起来。

活动过程:

1、教师多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认识学生乱花钱的危害,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艰苦朴素的教育工作和环保教育工作。

2、树立既传统,又具时代意义的消费观念。

3、发动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有益的儿童读物,或者把零花钱积攒起来,开展献爱心活动,支援灾区或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4、学校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清理学校门前的无牌摊档。

5、你学到了什么?

 

第十二课时

活动内容:

我们和零花钱

活动目标:

1、通过开题课,让同学们通过对教室卫生角的整洁状况展开讨论,从而引出课题,确定自己感兴趣并有可能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形成研究主题。

2、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研究的项目,并确立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式方法。

活动重、难点:

正确认识消费。

活动步骤:

1、提出话题,确立研究项目

2、根据兴趣分小组

2、确立小组研究内容

3、制定小组研究计划

活动准备:

1、资料夹数个,卡纸数张

2、活动计划表数份,个人实践表数个

活动过程:

1、提问:

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教室的卫生角,谈谈你的想法。

2、调查班中有零钱及没有零钱的人数。

3、交流讨论:

学生们对于自己的日常消费有何态度?

家长们对于自己孩子零花钱的使用又有何态度?

4、对“我们和零花钱”这一话题,大家想到些什么?

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吗?

5、交流汇总确立研究课题。

6、根据共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

7、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起组名,起口号,分工。

8、教师相机指导并提出实践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十三课时

活动内容:

如何学会理财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会把实践过的事用不同的形式总结汇报出来。

2、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取长补短。

3、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表现。

活动重、难点:

如何理财

活动准备: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

可以采用演说、制作手抄报、制作演示文稿、演小品等形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俗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万万不能!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看,说明了钱对我们的重要性。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钱,所以学会理财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这节课,我们就开展了以理财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围绕着“如何获得零花钱”“零花钱的使用”“学会储蓄”这三个内容展开。

目的是从小培养你们的理财意识,让你们从活动中学会怎样合理的支配你的零花钱,同时能更好体会钱的来之不易。

现在,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今天,就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你喜欢的形式,向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汇报一下,告诉大家你们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一)小组自我介绍:

组名、口号。

1、投放出活动评价表,作简要说明。

2、各小组上台汇报,每组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商议打出分数。

3、计算分数,评出三个优秀小组。

4、教师总结(主要以下方面:

消费观、环保、综合能力等)

5、教师寄语:

要将本次活动作为一个起点,学会科学理财,合理理财,做个名副其实的理财能手。

 

第四课关注一次性筷子

第十四课时

活动内容:

关注一次性筷子

活动目标:

了解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

活动重、难点:

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利和弊。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们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经常用吗?

你们知道制作一次性筷子的材料是什么吗?

二、新课:

1、若是人人外出都用一次性筷子,那我国的森林资源会变得怎么样?

查资料写一写吧!

2、阅读第18面资料,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以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利和弊。

3、交流对于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一次性筷子或者用别的材料来做行吗?

三、课堂小结:

 

第十五课时

活动内容:

一次筷子使用现状调查

活动目标:

调查有多少人在使用一次性筷子及其使用的原因。

活动重、难点:

调查人使用一次性筷子及其原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阅读第18面资料,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以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利和弊。

二、活动步骤:

1、制订调查计划

(1)组建小组。

组长:

成员:

(2)拟订调查问题。

(3)制订调查计划。

2、调查行动

(1)实施调查。

(2)做好调查记录。

2、撰写调查报告

(1)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2)撰写调查报告。

第十六课时

活动内容:

一次筷子的遭遇

活动目标:

1、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找到一次性筷子使用后的踪迹。

2、通过调查研究,知道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筷子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活动重、难点:

一次性筷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危害。

活动过程:

1、组建小组,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明确任务分工。

组长:

成员:

2、收集有关资料

3、对本组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展示调查的结果。

4、写出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

 

第十七课时

活动内容:

一次筷子与家用筷子的较量

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学生知道一次性筷子并不见得卫生。

2、在调查中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3、完成这次活动后,能写一份建议书。

活动重、难点:

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收集一些一次性用品,要洗干净并晾干。

二、活动步骤:

1、小组内讨论每个人负责的任务及调查方式。

2、进行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组长成员

一次性筷子家用筷子

优点缺点优点缺点

结论:

(略)

3、完成调查报告后,你有什么建议?

 

第十八课时

活动内容:

一次筷子的危害

活动目标:

1、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活动重、难点:

一次性筷子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渗透

活动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了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那它具体有哪些危害呢?

一次性筷子的包装多数都印有高温消毒清洁卫生的字样,但实际上,因为一次性筷子价格低廉,市场占有率大,所以为了争夺这块市场,很多小企业都采用硫磺熏,双氧水,硫酸钠浸泡,漂白,滑石粉抛光,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达到卫生消毒的目的,而一次性筷子的外包装聚乙烯模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就更大了,但是这种从生产线下来的东西,在高温下会产生更多的有害成份,会诱发人体产生很多的慢性疾病。

隐藏危害:

1损害呼吸功能:

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道黏膜; 

2损害消化功能:

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3病菌感染:

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等;  

4一次性筷子还有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因为恶性循环的关系,树少了,二氧化碳会增多,大气层会加厚,热量难以散开,就产生了“温室效应”。

总结:

(略)

 

第十九课时

活动内容:

活动评价

活动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激情

活动重、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激情,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的精神。

活动过程:

作品和内容:

1、内容全面,包括任务要求的所有基本主题

2、主题内容逻辑顺序准确、清楚,重点突出,易于理解

资料整理:

1、区域划分清晰,板式美观,易于理解

2、布局平衡合理,易于观看和检索

3、图片使用合理,有助于理解相关文本

演讲过程:

1、能使用生动、准确的语言

2、组织严密,条理清晰,易于理解,能引发听众兴趣

3、能灵活的使用信息传递和交流技术

4、做过较好的预演

组内分工合作:

1、分工明确,能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2、小组成员能完成分配的任务

3、各小组成员主动帮助别人,共同完成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