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科室规章制度.docx
《儿科科室规章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科室规章制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科室规章制度
儿科科室规章制度
篇一:
儿科工作制度
儿科工作制度
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开展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全科出勤率≥__%。
二、要教育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卫生颁发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医德考核评价制度及单位、职工和社会群众相结合的监督系统。
三、加强科室门诊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针对儿童疾病常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缺乏自诉病情的能力,检查不合作等特点,因此,除健全完善全院共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应注意加强以下几点:
(一)诊断耐心、细致,治疗及时、恰当、有效。
(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儿童保健,搞好卫生宣传教育。
(四)儿童的健康情况,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应注意与社会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协作。
四、抓好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吸取教训。
……
儿科健康教育制度
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增加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将对病人的心理与健康知识宣教融汇在每项护理服务中。
把重点放在入院宣教、特殊用药检查前后宣教以及病情变化时和出院前的指导,对一般病人进行普通健康知识宣教,有效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的教育,以提高病人、家属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健康状况,制定本制度:
一、健康教育在评估病人及家属实际需求进行,由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共同确定完成。
1.使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2.出院随访信息。
二、建立健康教育手册,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三、责任护士应评估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病人、家属现有文化程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需求。
2.病人住院日长短和病人能力进行教育。
3.病人、家属与医务人员的目标是否一致。
4.健康教育的障碍,主要包括:
(1)宗教信仰;
(2)文化程度/语言;
(3)阅读、视、听、讲方面的障碍;
(4)心理成熟程度;
(5)其它影响健康教育的生理障碍、生理并发症;
(6)经济状态;
(7)影响健康教育的消极情绪。
四、病人住院、出院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列各项:
1.住院须知;
2.病人权利与义务;
3.关于病人特定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治疗方案的教育和培训;
4.各种治疗方案的结果和不遵从治疗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5.疼痛管理;
6.有效地使用药物包括潜在药物副反应;
7.安全有效地使用医疗设备;
8.药物、食物潜在的相互作用的预防;
9.营养和康复指导。
五、病人健康教育的书写记录:
健康教育评估单;
附件: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流程
一、入院病人指导:
内容包括向病人介绍主管医护人员、入院须知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等。
二、治疗过程中的指导:
病人接受检查与治疗的指导,内容包括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调整心理压力的方法、治疗饮食的目的及种类、饮食的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目的与方法、特殊治疗的目的及准备与配合、各类导管的目的与注意点、专科指导等。
三、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指导的内容为心理与康复的关系、饮食及注意事项、继续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自我检测及自我措施、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出院后复诊的意义及要求等。
四、出院定期随访:
了解病人转归、饮食、服药、康复情况,预约复诊时间及医生,解答病人咨询,鼓励病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篇二:
儿科制度
儿科医疗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一、规范临床医疗质量检查程序及职责,保证临床医疗过程的安全、有效。
二、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的科内医疗质量检查、计划的实施。
三、由上级医师负责本科内下级医生的日常临床医疗质量过程控制。
四、科主任、主治医师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对下级医师做出的诊断和治疗提出指导和修改意见,审签出(转)院病历。
五、主治医师、护士长要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六、科主任要督促各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技术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卫生部的有关技术操作常规与规程,以及高等医学院教科书编印的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七、科主任和质控员按照《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分表》,每个月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总结、改进。
八、主治医师负责项目病历的检查、统计、审阅工作,李俊华负责单病种病例的检查、统计、报表工作,卢星负责临床路径病例的执行、完成及报表工作,科主任监督检查、落实、及实施情况。
九、病例书写标准:
按照卫生部印发的《病例书写规范》执行。
十、主班(值班)医师审阅前一天住院病人的化验结果,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交班。
十一、定期组织学习规章、职责及各种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十二、对质量观念弱者要强化教育。
十三、医疗质量主要标准与指标
1.医疗质量主要标准
(1)诊断质量标准正确性:
确诊要符合诊断要点,病史、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具有特性,拟诊要基本符合诊断要点。
诊断性治疗。
全面性:
主病,并发症,伴发症依次列出:
诊断疾病名称以国际疾病为准。
及时性:
对急、危、应力争在24小时内确诊,疑难复杂病症应及时组织科内会诊,需要其他科室会诊要及时和书面记录,必要时请示分管院长组织全院会诊或及时转入上级医院。
(2)疗效判别标准治愈:
病人症状消失,器官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
病人症状好转,器官功能明显好转。
2.护理质量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护理质量评定标准执行。
十四.强化并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儿科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医疗质量,使患者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以便做出适宜的治疗计划,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
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卫生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资质。
二、患者评估是通过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全身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生理及社会、经济支付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以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三、对患者的评估应当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
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对治疗服务的要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治疗(手术)方案(计划)、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四、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
门诊评估、住院时再评估、手术前后评估、麻醉前后评估、疑难危重患者评估、病情变化时评估、转院前评估、护理对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一)医师对门诊患者进行评估时,严格按照评估结果拟定全面的治疗方案,严格掌握入院指征。
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由患者或其近亲属签字。
(二)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依据疾病诊治、护理规范,及时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案并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
(三)对疑难、病情变化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及时向上级医
师请示,与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
必要时申请会诊、病例讨论,再集体评估。
对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确定治疗方案,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四)手术前麻醉科、手术科室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要求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麻醉前访视记录中体现手术风险评估情况。
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定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手术类型与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时间等内容,并正确记录。
(五)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病情危重程度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调整治疗方案,组织会诊、抢救等。
(六)副主任以上医师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确定出院。
患者出院时,主管医师、护士应对患者全面评估,提供出院指导和康复训练、安全用药、随访时间等。
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
五、医务人员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经济支付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经济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六、患者评估的结果必须记录在住院病历中,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对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履行签字认可。
七、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科室工作制度
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开展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认真执行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医护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科内医德医风的约束机制。
三、加强科室门诊、急诊管理,严格执行负责制度。
针对儿童疾病的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缺乏自诉病情的能力,检查不合作等特点,对门诊患儿做到诊断耐心、细致治疗及时、恰当、有效。
四、坚持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急诊病人转诊制,对急、危重病人保持绿色通道,对危重病员做到随叫随到,不推诿病人。
对新入院病员,根据各自管理范围及病情及时诊治,不得随意拖延,并按规定书写病历和各种记录。
五、值班医师应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交接班,每日早晚各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曰查房一次,住院医师上、下各查房一次,危重病员应随时查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坚持三级查房责任制、疑难病例讨论制,死亡病例讨论制,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七、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开展新技术,不断提高科室的技术水平。
八、努力做好科研、教学、带教工作,并以此促进临床医疗水平的
篇三:
儿科各级人员工作职责
儿科各级人员工作职责
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2、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4、主持本科爱婴医院政策落实、健康宣教、母乳喂养知识、技能培训指导工作。
5、领导本科人员完成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诊治工作和院内外会诊工作。
应用《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指导诊疗活动,并逐渐应用“临床路径”来规范诊疗行为。
6、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7、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撰写发表论文、论著。
8、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
制定具有本科特点、符合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差错。
9、按手术(有刨操作)分级管理原则,决定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并督促实施。
10、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
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口支援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1、领导组织本科人员的”三基训练”和定期开展人员技术能力评价,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12、参加或组织院内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并接受和完成医院指
令性任务。
13、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
(1)工作资历:
必须是本专业的主任(副主任)医师,具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技术专长。
(2)工作能力:
对本专业临床及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13、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参加院外会诊和病例讨论会。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任教学和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6、运用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8、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9、协助科主任制定和落实母乳喂养相关制度,安排全科医生母乳喂养培训,指导并监督下属医师母乳喂养理论掌握及技能落实情况。
10、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正确掌握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落实母乳喂养相关制度措施,指导并监督下属医师母乳喂养工作。
5、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6、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8、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9,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医师(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
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病员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
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
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
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
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
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正确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和协助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母亲按需哺乳,需添加配方奶及水的开具医嘱,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母乳喂养记录,合理安排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8、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9、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10、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1、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时,应按门诊、急诊室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12、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完成到相关临床及医技科室轮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