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587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docx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復習訓練題

1.什麼是時代?

列寧提出的劃分時代的依據是什麼?

答:

所謂時代,是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發展階段。

它包含時空內容和階級內容。

從時間上說,它不是指世界歷史發展的某個短暫時期,而是指世界歷史發展的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從空間上說,它不是以個別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發展為依據,而是以全世界範圍內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發展為依據;在階級社會裏有階級內容。

列寧認為,劃分時代要堅持階級分析的方法。

要弄清楚“哪一個階級是這個或那個時代的中心,決定著時代的主要內容、時代發展的主要方向、時代的歷史背景的主要特點等等。

”而確定哪個階級是時代的中心必須不以力量強弱、不以新興階級的孤立活動、不以新興階級的暫時挫折所左右。

2.為什麼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答:

①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人民的反戰意識空前增強;②戰後科技進步引發的世界經濟國際化,制約了戰爭的發生;③戰爭與軍事武器的異化,成為避免戰爭的重要因素;④利用戰爭來實現發動戰爭的目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減弱;⑤發展在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⑥解決世界上大多數人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只能靠和平和發展。

3.什麼是國際社會行為主體?

其基本特徵是什麼?

答:

國際社會的行為主體是指具有一定行為能力和自身的特殊利益,並能夠獨立參與國際競爭的政治實體。

其主要特徵為:

①行為能力;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③具有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手段;④具有確定的組織形式。

4.國家主權的涵義和基本特徵是什麼?

答:

主權是指國家所固有的在國內的最高權力和國際上的獨立主權。

其基本特徵是不可分割性、不可讓與性和排它性。

5.何謂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包括哪三個方面?

答:

國家利益就是滿足國家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條件。

國家利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國家的安全利益,包括維護本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人民生存、不受外來勢力的控制、侵略等方面;二是國家的經濟利益,包括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社會繁榮等方面。

它要求一個國家對內對本國資源的主權、發展國民經濟的獨立自主權,對外與其它國家能夠進行平等互利的經濟交往;三是國家的政治利益,主要指一個國家在與其它國家發生交往過程中,交往和聯繫的程度對國家利益產生巨大影響,從而產生一個國家的政治利益。

6.何謂國家力量?

正確估量國家力量的方法有哪些?

答:

國家力量是指國家擁有的實力以及影響其他國際社會行為主體的能力。

國家力量既包括具體的、可統計的因素,也包括抽象的、只能分析的因素。

前者是物質因素,後者是精神因素,物質因素包括自然條件、經濟力量、軍事力量。

精神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制度、國家內聚力、國民意識、政府效率、戰略決策水準、外交影響等。

正確估量國家力量的方法:

①從定性、定量相結合上去估量國家力量;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國家力量;③要正確把握國家力量的度。

7.何謂國家對外政策?

國家對外政策與對內政策的關係是怎樣的?

答:

國家對外政策,是一個國家在處理國家間關係的對外活動中,根據其政治路線和戰略方針,並結合具體情況,為維護本國利益而制訂的行為準則。

國家對外政策的根本要求是履行國家的對外職能。

國家對外政策是由其國家的性質決定的。

一個國家的內政是它外交的基礎,外交是其內政的延續;對內政策是對外政策的依據;對外政策是對內政策的需要。

8.什麼是國際組織?

其共同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答:

國際組織是一些國家為了特定的目的,以條約建立的常設性國際機構。

共同的基本特徵是:

①國際組織的建立、組織原則及其活動必須符合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其宗旨必須是促進各個不同領域的國際合作,維護國際和平和安全;②國際組織是國家之間的組織,不是國家之上的組織和超國家的機構;③成員國在法律上一律平等;④以條約為基礎建立;⑤有特定的目的和職能範圍。

9.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是什麼?

答:

聯合國的宗旨:

維護國際和平和安全,制止侵略行為,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係,促成國際合作等。

原則:

各國主權平等,以和平方法解決國際爭端,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與聯合國宗旨不符的其他方法侵犯他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聯合國不得干涉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內管轄的事件。

10.什麼叫國際秩序?

當今世界有哪兩類國際新秩序構想?

答:

國際秩序就是指在世界格局的基礎上國際關係運行的機制和原則。

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發達國家提出的主張按西方的制度和價值觀由少數強國主宰世界。

如美國提出的世界新秩序構想是:

以美國為領導,聯合西方其他發達國家,按照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理想,最終建立從西方到東方,從北方到南方的國際新秩序。

另一類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主張建立一個“公正、合理、平等”的世界新秩序。

基本內涵是尊重各國人民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尊重他們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政治制度,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等等。

11.什麼是世界經濟?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與趨勢是什麼?

答:

世界經濟是指全世界範圍內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相互結成的一種既有聯繫又有矛盾的統一的經濟體系。

特點:

①世界各國經濟上的相互依賴、相互聯繫和相互鬥爭進一步發展;②改革和調整成為世界性浪潮;③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推動愈加顯著。

趨勢:

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一體化進程加快;②亞太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有活力、最有前途的地區;③貿易保護主義日趨嚴重。

12.什麼是經濟全球化?

其主要特徵是什麼?

答:

經濟全球化是指隨著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相互依存整合的歷史進程。

主要特徵是:

①世界經濟體系迅速擴大,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形成;②國際分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生產活動全球化;③金融和投資活動全球化;④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在量和質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⑤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知識與人才的國際性流動迅速擴大。

13.經濟全球化對當代世界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影響是什麼?

答:

這種影響概括地說,有以下幾點:

①經濟全球化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安全觀”,經濟安全成為各國安全的核心與基礎;②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國間在經濟上、政治上的相互依存和互動關係;③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和平與發展相互促進;④經濟全球化使跨國公司和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當代國際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強;⑤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提供了機遇。

14.什麼是國際政治格局?

研究國際政治格局的方法有哪些?

指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活躍於國際舞臺上的各種重要的政治力量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態勢。

研究國際政治格局首先要以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其次要運用系統研究的方法;再次要運用矛盾分析方法。

15.何謂雅爾塔體制?

其主要內容、結果及影響如何?

答:

雅爾塔體制是戰爭發展的後期,蘇美英三國為了各自的利益,就結束戰爭、處理戰爭遺留問題以及維護戰後國際秩序開會進行商討,這幾次會議分別是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

三國首腦通過對戰後安排達成了協議,後來它就被稱為“雅爾塔體制”。

其主要內容是:

對德處置問題;蘇聯與西部鄰國領土劃分的問題;遠東問題;關於國際組織和國際秩序問題。

結果及其影響:

“雅爾塔體制”的確立反映了二戰期間形成的國際力量的對比狀況,其結果:

美蘇在歐洲、部分地在亞洲劃分了戰後的勢力範圍;為聯合國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某些協議損害了有關國家的主權和利益。

雅爾塔體制對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戰後歐洲穩定、世界和平的局面具有積極影響。

同時又具有美、蘇、英三國根據各自實力和利益爭奪勝利果實的性質,表現了大國的強權政治。

它無視和侵犯了中國等國家的主權,導致戰後美、蘇兩霸的崛起和對抗,對戰後兩極格局的形成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6.“二戰”後兩極格局的形成及主要特點。

帝國主義陣營的形成:

從羅斯福的大國合作戰略到杜魯門的遏制戰略。

《北大西洋公約》、《美日安全條約》、《美、新、澳條約》的簽署,標誌帝國主義陣營的形成。

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

歐洲9國共產黨、工人情報局的建立、經互會成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華沙條約簽訂,標誌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

主要特點:

①兩大陣營分別是以美蘇兩大國為其首領;②兩大陣營的成員均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對立和鬥爭作為其重要的政治基礎;③兩大陣營的鬥爭以“冷戰”為主要形式。

17.兩極格局的持續演變及終結過程是怎樣的?

持續與演變:

①第三世界崛起;②兩大陣營內部發生矛盾與摩擦;③美蘇力量對比發生明顯變化。

終結與標誌:

兩極格局以蘇聯解體而告終結,其標誌性事件是:

①東歐劇變;②海灣戰爭;③“8·19”事件。

18.當前國際政治格局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如何?

冷戰後的國際政治格局是一種多元化格局,有的學者稱之為“一超四強”或“一超多強”格局,新格局呈現如下特點:

①“一超”與“多強”矛盾錯綜複雜:

美歐矛盾增加、美日摩擦不斷、中美關係一波三折。

②各大國相互制約因素增多。

③各大國相互協調和合作的能力有所增強。

19.簡述戰後美國經濟發展及其原因。

答:

戰後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水準最高、實力最雄厚的國家。

這一點可以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農業生產率、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來得到證明。

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

①科學技術對美國經濟起了推動作用;②進行大規模固定資本投資;③鼓勵消費、擴大市場;④依靠廉價的原材料和燃料;⑤提高剩餘價值率。

20.為什麼說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不可逆轉的衰退時期?

美國經濟存在的問題:

①在科技實力方面,美國已經喪失了它在高科技領域無可爭辯的優勢;②美國在金融實力方面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它由一個最大債權國變為債務國,克林頓時期這方面的狀況曾有所改變,但現在又成問題。

③在市場控制能力方面,美國製成品所占世界市場的份額下降。

21.簡述美國全球戰略和霸權地位的興衰。

①霸權地位的確立:

羅斯福的“世界藍圖”,杜魯門的“遏制戰略”;艾森豪的“解放戰略”。

②霸權地位衰落:

甘迺迪的“和平戰略”;詹森時期美國霸權地位進一步衰落,尼克森主義的出現是美國霸權地位衰落的象徵;③“後霸權時代”:

雷根的調整,提出以實力求和平的對外總戰略;布希的“超越遏制戰略”,克林頓的對外防務戰略構想,小布希的“參與與擴展”戰略。

22.“民主和平論“的基本論點是什麼?

試對其進行評析。

①現代化的民主國家不會發生戰爭。

從民主政治自身性質出發和從歷史經驗事實出發進行論證。

②轉型中的民主化國家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大。

從理論和歷史經驗兩方面進行論證。

③“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之間不能避免戰爭的發生,從所謂“民主規範”以及不得使和平、民主受到威脅兩方面進行論證。

“民主和平論”者的結論:

從長期看,民主化一旦成熟,它將有助於和平;而從短期看,民主化的進程卻醞釀著戰爭的風險。

因此,他們建議:

①幫助民主化國家建立中央權威以遏制潛在敵對的政治聯盟;②當民主化國家上層人物受到軍隊威脅時,給予其安全保護;③在民主化國家中創立一個自由的、競爭的和多元化的思想市場。

23.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內外原因是什麼?

內因:

①在高速積累的基礎上,大規模更新和擴大生產設備;②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培養本國科技力量;③推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④國內政局相對穩定,政府採取了正確的經濟政策和發展戰略。

外因:

①日本得到美國大力扶植;②日本有美國軍事保護,軍費開支極少;③美國在侵朝、侵越戰爭中的軍需訂貨對日本經濟的刺激;④日本沒有付出戰爭賠款。

⑤日本利用了亞、非、拉國家的廉價原料。

24.日本經濟發展的脆弱性及其對策是什麼?

日本經濟的脆弱性:

①自然資源貧乏,主要工業原料、燃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②農業是薄弱環節;③國內市場狹小,主要產品依賴海外市場;④一定程度的泡沫經濟成分。

面對這種脆弱性,日本政府也採取了措施,試圖改變上述弱點,雖也取得了成效,但其未來的發展道路仍然艱難而漫長。

25.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準備、原因、途徑、影響因素是怎樣的?

準備:

5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成為經濟大國,日本就開始謀求成為政治大國。

1972年,田中明確表示“日本跟著美國腳步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81年鈴木宣稱日本進行“第三次遠航”,中曾根一上臺就打出爭取政治大國的旗幟,使用了“國際國家”一詞,海部俊樹則要求日本“積極參與建立新秩序的國際努力”。

原因:

①經濟實力增長,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地位;②需要政治大國的地位保護經濟長期穩定發展;③謀求成為政治大國也是日本自身安全的需要;④日本認為當今世界,它走向政治大國的時機已經成熟。

途徑:

50年代,由小夥計到爭取做西方國家的平等一員;60年代,探索成為亞太地區盟主的可能性;80年代,多方出擊,為成為政治大國不遺餘力;90年代以來,日本更是咄咄逼人,為成為政治大國,擺出了不達目的,絕不罷手的態勢。

影響因素:

日本是一個小國,資源貧乏,先天不足;日本難以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會;美日、美歐矛盾、摩擦不可能完全解決;日本在亞太地區的作用有限;日本在世界上形象不佳。

26.戰後西歐經濟復興及其原因是什麼?

“二戰”時期,西歐各國經濟遭受重創,但是很快即恢復,到1950年,西歐主要國家經濟都基本上恢復到戰前水準。

1950-1960年,是西歐經濟的恢復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率達到4.5%,1961-1976年是持續高漲階段,經濟增長率達到4.8%。

從70年代初,西歐與美日並列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三大中心之一。

內因:

①先進的科學技術基礎和強大的工業基礎;②戰後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③對生產關係的調整,使其起到了對生產的某種程度的促進作用;④西歐聯合代替了長期的戰亂。

外因:

①得到美國的大力援助;②得到大量廉價的原材料、燃料、勞動力和廣大的市場;③西歐得到美國的核保護,軍費開支減少。

27.西歐聯合自強的必要性是什麼?

①只有聯合,才能取長補短,發展、振興各國經濟;②只有聯合才能防止近代西歐各國相互殘殺的悲劇重演;③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擺脫美國的控制。

28.西歐經濟面臨的困難、長處與不足是什麼?

從整體上看,西歐經濟在美日歐三大支柱中,困難最為嚴重。

衰退、失業、出口萎縮、政府財政赤字都是其顯著表現。

面對這些困難,西歐各國踏上了結構性調整的道路,並取得一定成效。

西歐經濟發展的長處:

實力雄厚;工業技術發達;戰略地位重要。

短處:

能源、原料短缺;依賴國外市場;受美國經濟影響較大;軍事上需借重美國。

29.歐共體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如何擴展?

歐共體建立於1967年,在1951年的《歐洲煤鋼聯營條約》、1957年簽訂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歐洲原子能聯營條約》基礎上合併而成。

歐共體的組織機構有:

部長理事會、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

歐共體最初的成員國是法、德、意、比、荷、盧六國,現已擴大到19國。

這是從成員國數目上體現出來的擴展;另一方面歐共體還試圖實行政治、經濟、防務的一體化。

在這些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①將歐洲政治聯盟作為長遠的戰略目標,同時加強歐洲人的“歐洲意識”;②成立歐洲科技共同體,加強科技合作;③推動西歐各國的防務聯合。

30.獨聯體如何形成的?

其主要的組織結構如何、面臨的問題和走向如何?

當蘇各加盟共和國和聯盟中央就簽署新聯盟條約進行討價還價的初始階段,俄聯邦議會主席葉利欽便於1990年9月初與其它8個共和國單獨聚會,商討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後拋開聯盟中央的共和國間的會晤日益頻繁。

8·19事件後,烏克蘭於91年12月初宣佈獨立,促成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的明斯克會晤和隨後的阿拉本圖會晤,宣告蘇聯最終解體和“獨聯體”形成。

基本原則,同國際法規定的處理國家間關係的原則基本類似。

組織機構:

元首理事會、政府首腦理事會、隸屬於國家元首理事會的國防部長理事會。

機構所在地為明斯克,俄語為其工作語言。

面臨的問題:

一是俄羅斯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的矛盾,二是俄羅斯的內部矛盾。

走向:

三種不同方向。

短期內解體;作為一種鬆散的邦聯性結構,在較長一段時間記憶體在;演變為以俄羅斯為核心的新聯盟。

最有可能的是第二條路,似已得到證實。

31.我國建國以來外交政策發展的幾個階段是怎樣的?

第一階段:

從全國解放到50年代中期。

外交政策的“一邊倒”。

這一時期,我國的外交活動主要有:

1、同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係;2、同美國展開了三條戰線的鬥爭;3、宣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4、開始中美大使級談判。

第二階段:

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直至文化大革命初期。

外交政策稱為“兩個拳頭打人”。

1、同印度的衝突;2、中美衝突;3、中蘇衝突。

這一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

錯誤估計國際形勢;四面樹敵;誇大自己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

當然在具體的外交活動中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第三階段:

從60年代末、70年代初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的外交政策是“一條線,一大片”,一條線指建立反蘇統一戰線,一大片指圍繞線上的一大片亞非國家。

這一外交政策具有主觀意志論色彩。

這一階段,中國外交取得了很大勝利:

1、1971年10月,26屆聯大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2、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改善;3、“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的提出;4、同日本、西歐等國發展友好關係;5、中美關係正常化。

第四階段:

從80年代末到現在,執行和平自主外交政策的時期。

1985年6月,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兩個變化:

一是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發展新看法;二是堅決貫徹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放棄一條線,堅持大三角關係。

80年代末、9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決不當頭,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抓住機遇,有所作為”的戰略思想。

十六大提出“我們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們的宗旨是: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