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581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docx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

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答案

1.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

为②宣王说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

1.①、给。

②通“悦”,喜欢。

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

(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

1.①离开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

避暑,乘凉。

②孤林:

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

卧席。

④濡(rú):

沾湿。

⑤逾:

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四)郑人逃暑答案

1.⑴:

移动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五)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

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

四寸为一握。

②膂:

脊骨。

③瘳:

病愈。

④肝膈:

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

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五)浦阳郑君仲辨答案

1.AC2.AB3.C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意思符合即可)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

①管仲、隰(xǐ)朋:

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

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

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B 2.B

(七)项籍者,下相人也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

梁以此奇籍

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

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

(七)项籍者,下相人也答案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

代项梁所教的兵法奇,以……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或破釜沉舟等。

(八)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

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景公好弋②诏吏杀之

③使烛邹主鸟④寡人闻命矣

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A掌管B主持C主要的

②而亡之()A同“无”,没有B丢失,逃掉C灭亡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A查点B计算C列举

⒊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⒋本文的题目是“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

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八)晏子谏杀烛邹答案

1.略2.ABC3.景公说:

“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九)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

麻鞋。

②缟:

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

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九)鲁人身善织屦答案

1、

(1)有人

(2)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十) 今者臣来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吾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①大行:

远行。

②方:

正。

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这个句子。

(2分)

  答:

                                    

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

  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3分)

(十) 今者臣来答案

1.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行走呢?

2.马良、用多、御者善    南辕北辙

3.行动和目的相反

(十一)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平公曰:

“善哉!

  【注释】①炳烛:

点烛。

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经:

指儒家经典。

博士:

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十一)炳烛夜读答案

1.C

2.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

3.

(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事务多。

(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十二)鲁国之法

①鲁国之法:

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

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

“赐③失之矣!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

①府:

指国库。

②子贡:

孔子的学生。

③赐:

子贡的名。

④子路:

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

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十二)鲁国之法答案

1.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

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2.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3分)

(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

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

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

趴。

③盬(ɡǔ):

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崖上有声甚厉

(2)渐近临之(3)久之,蛇竟死

(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②蛇复昂首待之

(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②以首俯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然审视殊无所见。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

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答案

1.

(1)听到

(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

2.

(1)①的②它,指蜘蛛

(2)①用②把

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4.甲文:

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或:

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十四)细柳营

细柳营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细柳营答案

1.C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十五)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

不足恨,今还卿③。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

恺惆然⑥自失。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舆服:

车辆、冠冕和服装。

②铁如意:

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

③卿:

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

④条干:

枝条树干。

⑤如恺许比:

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

⑥惘然:

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并穷()绮丽

(2)尝以()一珊瑚树

(3)世罕其比()

2.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

①②

(2)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十五)石崇与王恺争豪答案

1.①都用尽,用来②曾经把,左右③比得上

2.⑴①击珊瑚②展珊瑚⑵枝柯扶疏,铺垫⑶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⑷傲慢,又胸有成竹⑸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十六)董行成

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

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

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

“个贼住,即下驴来!

”遂承伏。

人问何以知之。

行成曰:

“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

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

以此知之。

”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选自《太平广记》)

1.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

       

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

 

 答:

                                

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

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提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十六)董行成答案

1.神探(或:

破案高手)

2.驴走得很急且身上流汗,说明不是正常长途而是急忙赶路,不正常;赶驴看

见人便牵着驴躲避,说明心里有鬼。

3.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十七)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

"良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弭辙②。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千里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③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日而反。

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

"何马也?

"对曰:

"牝而黄④。

"使人往取之,⑤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

"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

(注)①形容筋骨:

形,指形体;容,指状貌。

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

②绝尘弭辙:

形容天下之马(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

弭,消除。

③担缮薪菜:

扛东西打柴草。

绳索;担缮,指用绳索背负东西。

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

④牝而黄:

黄色母马。

牝,雌性的鸟兽。

⑤牡而骊,纯黑色的雄马。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A子之年长矣。

子:

年:

B伯乐对曰。

对:

C三日而反。

反:

D穆公不说。

说:

E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尚:

弗:

F伯乐喟然太息。

喟然:

太息:

G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遗:

H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至:

果:

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

A臣之子皆下才也〔〕B穆公见之〔〕

C已得之矣〔〕D召伯乐而谓之曰〔〕

E又何马之能知也〔〕

3.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A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B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4.九方皋相马的特点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十七)九方皋相马答案

1.A你,年纪B回答C“返”回来D“悦”高兴E还,不F长叹的样子,叹息G忽略H到,果真2.A的B九方皋C千里马D伯乐E不译(主谓之间)3.A我有一个同我一起扛东西打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对于马的认识不在我之下,大王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