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511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docx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普通心理學》

本章結構

心理現象

心理過程

認知過程

感覺

意識和注意

知覺

思維

記憶

想像

情緒過程

喜、怒、哀、樂、愛、憎、懼……

意志過程

確定目的、克服內外部困難、實現目的

個性心理

個性心理傾向性(心理動力)

需要、動機、興趣、愛好、理想

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個性心理特徵(心理特徵)

能力

智慧活動性能力(智力)

動作活動性能力(技能)

人格

氣質

性格

1、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1879——馮特——萊比錫——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2、什麼是心理學

(1)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科學

(2)具體來說是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

3、心理過程分為哪些部分

(1)認知過程

(2)情緒過程(3)意志過程

4、個性心理表現在哪些方面

(1)個性心理傾向性

個性心理傾向性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以及對活動對象的選擇與趨向,是人從事活動的基本動力,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愛好、理想、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

(2)個性心理特徵

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一個人在認知、情緒與意志活動中形成的穩定而經常表現出來的特徵,主要包括能力和人格。

5、什麼是能力

能力是指一個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徵,表現了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的活動效率及其潛在可能性。

6、什麼是人格

人格是指區別於他人,並在不同環境中表現出來的一貫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徵,主要包括氣質和性格。

7、什麼是氣質

氣質是指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產生的動力特徵。

8、什麼是性格

性格是指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與習慣化的行為方式的心理特徵,在人格中具有核心意義。

9、心理學的研究目標

(1)陳述心理現象(有哪些)

(2)解釋心理現象(為什麼)

(3)預測心理現象;(規律)(4)調節與控制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應用)

10、心理學的主要流派(發展歷史/各流派如何看待心理學)

流派

代表人物

觀點

結構主義心理學

馮特、鐵欽納

心理學應研究人的意識經驗,採用內省法、經驗構成意識,意識包括感知覺、想像(觀念)和情感三種元素狀態。

(心理的結構是什麼)

機能主義心理學

詹姆斯、杜威

心理在人適應環境過程中有哪些作用(心理的功能是什麼)

行為主義心理學

華生、巴普洛甫、斯金納、班杜拉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可觀察的外顯行為,遵循刺激-反應的公式,環境因素是行為產生與發展的因素。

格式塔心理學

韋特海默、考夫卡、柯勒

把人的心理作為整體來研究。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阿德勒、榮格、埃裏克森、弗洛姆

1、用潛意識、生本能、死本能和力比多解釋人的行為動力;

2、用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性征期以及戀父、戀母情結來解釋人格發展

3、用本我、自我、超我解釋人格結構

人本主義心理學

馬斯洛、羅傑斯

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

人本性是善良的,並蘊藏著巨大的潛能。

認知心理學

奈塞爾

把人視為一個主動的資訊加工系統,探討人對資訊的獲得、存儲、加工和使用的過程。

11、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理論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

應用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諮詢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健康心理學

12、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及其特點

(1)觀察法,其其特點是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心理現象與行為表現進行有系統、有計畫的觀察記錄,保持了被觀察著的心理活動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2)實驗法,其特點是在控制條件下研究引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內在關係。

(3)測驗法,其特點是使用標準化測驗工具度量個體間對同一事物反應的差異,或同一個體在不同的時間或情境中的反應差異。

測驗法常被用來探討那些難以確定引數和因變數關係的課題以及複雜的心理社會方面的問題。

(4)調查法,其特點是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意見或態度,借助於多個人的反應來分析和推測社會群體的心理趨向。

13、神經元

又稱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內接收、整合和傳遞資訊的基本單位,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14、神經元的功能:

接收、整合和傳遞資訊

15、神經元之間的聯繫及類型

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是突觸

突觸類型:

軸突與細胞體、軸突與軸突、軸突與樹突

16、

周圍神經系統

接受刺激資訊

軀體神經系統

把外部刺激資訊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並把神經衝動輸送到運動器官和效應器

腦神經

脊神經

植物神經系統

(自主神經系統)

控制身體內的不隨意運動

交感神經

啟動器官活動、提高喚醒水準為應付緊急事件做準備

副交感神經

與交感神經相互拮抗,消除機體興奮,恢復或維持安靜狀態

中樞神經系統

分析綜合資訊

後腦

調節生理機能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

延髓(生命中樞)

中腦

連接前後腦,傳遞資訊

腦幹的一部分控制視覺形象形成

網狀結構控制機體覺醒和維持注意

前腦

大腦高級心理活動

脊髓

a.腦神經傳入傳出的中轉站b.簡單反射的控制中心

17、大腦皮層及其功能

A、感覺區

包括視覺中樞、聽覺中樞、嗅覺中樞、味覺中樞和軀體感覺中樞

功能:

接受來自各種感覺器官的神經衝動,整合與加工這些衝動所傳遞的資訊。

B、運動區

功能:

支配、調節身體的姿勢、位置及軀體各部位的運動。

18、高級神經活動的過程和規律

過程:

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

規律:

(1)興奮與抑制過程的擴散與集中;

(2)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

19、反射、反射弧和反射弧的構成部分(反射弧的工作原理)

反射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有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的規律性反應。

反射弧是實現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它是執行反射活動的生理基礎。

反射弧的構成:

20、反射類型

(1)無條件反射:

遺傳的、與生俱來的、不學而能的

(2)條件反射:

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建立的、後天的

21、經典條件反射

一個原來不能引起某種無條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於總是伴隨某個能引起該無條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現,重複多次後,該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無條件反射,這種反射成為經典條件反射。

22、

經典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

習得

人在學習的兩個刺激之間的聯結的過程稱為條件反射的習得

同時性條件作用

(2)

延遲性條件作用

(1)

痕跡性條件作用(3)

泛化與分化

在條件反射建立形成初期,不僅原條件刺激本身會引起條件反射,而且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一系列刺激也會引起條件反射,這種現象叫條件反射的泛化

對某種特定的刺激做出某種反應,而對其他類似的刺激不予以反應

消退

消退是對條件性行為不進行強化而造成的行為出現率逐漸降低、最終消失的現象

延遲

由於條件反射延遲而產生的抑制過程

二級條件作用

在已經形成的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將原來的條件刺激作為無條件刺激,使它與另一個中性刺激同時出現,就可以建立一種新的、更為複雜的條件反射

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

第一信號系統

具體事物及其屬性

望梅止渴

第二信號系統

語詞

談梅生津

23、操作性條件反射

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人某種反應的結果能滿足其某種需要,以後這種操作及活動得到強化而形成的條件反射稱為操作性條件反射或工具性條件反射。

24、

概念

經典條件反射

操作性條件反射

基本原理

建立條件刺激和條件反應之間的聯繫

強化增加之前出現的行為的頻率;懲罰減少之前出現的行為的頻率

行為的性質

基於天生的、不隨意的、固有的行為。

行為被無條件刺激或條件刺激誘發

個體操作環境以產生特定的行為結果。

行為的結果增加或減少了行為再次出現的可能性

事件順序

在條件化之前,一個無條件刺激引起一個無條件反應。

條件化之後,一個條件刺激引起一個條件反應

強化導致行為頻率的增加;

懲罰導致行為頻率的減少。

25、感覺:

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26、知覺:

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

知覺在感覺基礎上產生,是對感覺資訊整合後的反映

27、感覺的種類

外部感覺:

由有機體以外的客觀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個別屬性的感覺。

包括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

內部感覺:

由有機體內部的刺激所引起、反映有機體自身狀態的感覺。

包括有機體覺、平衡覺、運動覺

28、感覺現象

(1)適應:

同一刺激對同一感受器的持續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A暗適應:

從亮處進入暗處或照明停止時,由看不清到逐漸看清物體輪廓的感受性變化的現象

B明適應:

從暗處到光亮處或照明由暗轉亮時,最初感到耀眼發眩看不清物體,經過幾秒後逐漸看清物體的感受性變化現象。

(2)對比:

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A同時對比:

刺激物同時作用於感受器

B繼時對比:

刺激物先後作用於感受器

(3)聯覺:

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是感覺相互作用的一種表現

29、知覺的種類

(1)感受器不同:

視知覺、聽知覺、觸摸覺、味知覺、嗅知覺

(2)按知覺對象不同分:

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

30、知覺的基本特徵

(1)選擇性:

迅速地從背景中選擇出知覺對象

(2)整體性:

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把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不同屬性、不同部分的刺激資訊作為整體反映

(3)理解性:

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對感知的事物進行加工處理,並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其確定意義

(4)恒常性:

由於個體的知識經驗的參與,知覺並不因知覺條件、如距離、角度、光亮等的變化而改變,仍保持相對穩定不變的特徵。

31、知覺恒常性的類型:

(1)大小恒常性;

(2)亮度恒常性(3)形狀恒常性(4)顏色恒常性

32、知覺基本特徵的影響因素

知覺選擇性

客觀刺激物本身的特點

強度、對比度

在相對靜止背景上運動著的客觀事物

多維度變化的事物

符合格式塔知覺原則:

接近、連續、相似

知覺者的主觀因素

需要、目的、動機、願望、要求、興趣、愛好(內在心理傾向)、已有知識經驗

知覺整體性

客觀刺激物本身的特點

客觀事物中的關鍵性成分

知覺者的主觀因素

知識經驗

知覺理解性

知識經驗

知覺恒常性

知識經驗

33、觀察:

有目的、有計畫、比較持久的知覺,是知覺的高級形式

34、觀察力:

個體能夠迅速、敏銳和正確地發現客觀事物的特徵、屬性以及細節等方面的知覺能力

35、觀察的品質:

(1)目的性

(2)客觀性(3)精細性(4)敏捷性

36、感覺、知覺的區別與聯繫

相同點

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時在人腦中所產生的對當前事物的反映

不同點

感覺

是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是簡單的認知活動

從生理機制看,感覺是單個分析器的結果

知覺

是對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

是高於感覺的認知活動

從生理機制看,知覺是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對複雜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間關係進行分析的結果

聯繫

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總是在感覺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感覺的深入和發展

37、記憶:

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再現。

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看,記憶是人腦對輸入的資訊編碼、儲存、提取的過程。

38、記憶的基本過程

A識記:

識別、獲得和記住事物的過程

B保持:

已識記的資訊或知識經驗在大腦中保留與鞏固的過程

C回憶或再認:

在不同條件下恢復過去經驗的過程

39、記憶的分類

記憶分類:

(1)根據記憶的內容與經驗的對象分類

記憶的內容

備註

形象記憶

以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為內容

1、在腦中保持的是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

2、以表像形式儲存

語義記憶

以語詞所概括的事物的關係以及事物本身的意義和性質為內容

1、資訊組織是抽象的、概括的

2、提取資訊快速

3、不易受各種環境因素干擾

4、不需要做明顯努力的線索搜尋

運動記憶

個人以過去經歷過的身體運動或動作形象為記憶內容

1、運動記憶一旦形成,保持時間往往很長久

2、資訊保持和提取比較容易,不易遺忘

情緒記憶

個人以曾經體驗過的情緒或情感為內容

引起情緒和情感的事件已經過去,但對該事件的體驗則保存在記憶中

情景記憶

以親身經歷的、發生在一定時間

和地點的事件或情景為內容

1、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而影響對資訊的加工與存儲

2、提取比較緩慢,需要通過一定努力對相關線索進行搜尋

記憶分類:

(2)根據資訊加工與存儲的內容不同分類

記憶存儲的內容

特點

陳述性記憶

對事實性資訊的記憶

具有明顯的可以用語言傳授的特徵

程式性記憶

對具有先後順序的活動的記憶

1、一旦掌握,很難遺忘

2、資訊檢索會以自動化的方式出現

3、不能用語言表述,即不能言傳

記憶分類:

(3)根據記憶時意識參與的程度分類

意識的參與程度

特點

內隱記憶

無意識情況下

強調資訊提取過程中的無意識性

外顯記憶

有意識情況下

強調資訊提取過程中的有意識性

記憶分類:

(4)根據資訊保持的時間長短這個分類也是記憶系統

記憶系統

概念

特點

編碼方式

暫態記憶感覺記憶

指感覺性刺激作用後仍在腦中繼續短暫保持其映象的記憶

1、資訊依據它所具有的物理特徵編碼

視像記憶

聲像記憶

2、資訊以感知順序被登記,具有鮮明的形象性

3、資訊保持時間短暫,圖象記憶保持約1秒左右,聲像記憶超過1秒但不超過4秒

4、當被登記的資訊受到特別注意,才能轉入短時記憶做進一步加工,否則就會很快衰退而消失

短時記憶

工作記憶

指人腦中的資訊在1分鐘內的加工與編碼的記憶

1、在無復述情況下,資訊一般只能存儲5-20秒,不超過1分鐘

言語編碼

聽覺編碼

2、容量有限,一般為5-9個專案

3、記憶中的資訊容易受到干擾

短時記憶中的資訊通過復述的存儲機制進入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

指資訊經過充分加工,在人腦中長久保持的記憶

1、容量無限

表像編碼

語義編碼

2、資訊保持時間長久

40、提高記憶的方法(生活經驗,學術詞語)

(1)明確記憶的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3)對學習材料進行精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41、記憶品質的特點

(1)敏捷性

(2)持久性

(3)準確性

(4)儲備性

42、記憶策略-記憶術

(1)定點記憶法

(2)聯想法

(3)PQ4R法

一、預習

二、提問

三、閱讀

四、復述

五、回憶

六、復習

43、遺忘

識記過的內容不能再認與回憶,或者是錯誤的再認與回憶

資訊加工的觀點認為,遺忘就是資訊提取不出來或提取出現錯誤

44、遺忘的分類

A暫時性遺忘:

已轉入長時記憶的內容一時不能被提取,但是在適宜條件下還可恢復。

B永久性遺忘:

識記過的材料,不經過重新學習不能恢復的現象。

45、遺忘的規律:

遺忘速度先快後慢,遺忘的量逐漸減少,到了一定時間後,幾乎不再遺忘

46、遺忘的原因

(1)提取失敗說:

遺忘是因為檢索線索困難,不能提取資訊或提取出現錯誤所致。

(2)記憶痕跡衰退說:

遺忘是因為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衰退以至消失

(3)干擾抑制說:

遺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時受到了其他刺激干擾的記過

A前攝抑制:

先前學習與記憶的材料對後繼學習與記憶材料的干擾。

B倒攝抑制:

後繼學習與記憶的材料對先前學習與記憶材料的干擾。

(4)壓抑(動機)遺忘說:

遺忘是由於某種動機的壓抑所致

47、影響遺忘的因素

原因

規律

備註

材料、客觀因素角度

記憶材料的性質

1、對動作和形象材料的記憶,

遺忘速度比較慢

 

2、對有意義材料遺忘速度比較慢

記憶材料的數量

識記材料的數量越多,遺忘越快

 

識記材料的序列位置

學習材料中的首尾內容,回憶正確率高於處於材料中間部分的內容

近因效應——最後呈現的學習材料容易重現並遺忘較少

首因效應——最先呈現的學習材料最容易重現並遺忘較少

個體、主觀因素角度

學習程度

學習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率最高

學習程度:

學習過程中識記材料的正確反應率

48、復習的作用

(1)給資訊的再加工提供機會

(2)重新考慮與尋找材料之間的關係(3)增加資訊加工的深度

49、復習方法

(1)及時復習

(2)合理分配復習的時間與內容

(4)復習方式多樣化

(5)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3)分散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6)嘗試回憶與反復識記相結合

50、思維:

人腦對客觀事物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

51、思維的特徵:

(1)間接性

(2)概括性

52、思維的過程:

(1)分析和綜合

(2)比較與歸類(3)抽象與概括(4)系統化與具體化

53、思維的基本形式

(1)概念——人腦反映客觀事物本質特徵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思維活動的最基本單位。

(詞)

(2)判斷——人腦借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特性或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分析與綜合,從而對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認識。

(句子)

(3)推理——由具體事物歸納出一般規律或根據已有知識推論出新結論的思維活動,是從已知判斷出發推出新判斷的思維形式。

A演繹推理——從一般原理中推出特殊事例結論的推理。

B歸納推理——從具體事例中得出一般結論的推理。

54、概念形成的階段:

(1)抽象化

(2)類化(3)辨別

55、思維的分類

分類依據

名稱

概念

思維發展水準

動作思維

憑藉個體直接的感知活動,以實際動作作為支柱去解決問題的思維

形象思維

以人腦中的具體想像(表像)為支柱來解決問題的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

以語詞為基礎,利用概念、判斷和推理形式進行的思維

探索問題答案的方向

聚合思維

把問題所提供的資訊聚合起來,朝著同一方向思考並得出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

發散思維

從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解決方法的思維

思維結果是否經過明確思考以及是否具有清晰的意識

直覺思維

面臨新問題、新事物或新現象時,能夠迅速理解並作出判斷的思維過程。

(敏捷性、直接性、簡縮性)

分析思維

按照嚴格的邏輯規律,逐步分析與推倒,最終得出合乎邏輯的正確結論的思維

解決問題的創造性程度

常規思維

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按照現成方案和程式,運用慣常方法或模式尋求解決問題的思維

創造思維

以新異、獨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

56、思維與感覺、知覺的關係

不同點

相同點

聯繫

思維

1、反映客觀事物共同的、本質的屬性與特徵和內部聯繫

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1、感知覺是認識活動的低級階段,是思維的基礎和依據;

2、思維是認識活動的高級階段,是感知覺的進一步深化,在人的認識過程中處於核心地位

2、思維屬於理性認識,是對客觀事物必然聯繫的間接反映

感覺知覺

1、反映事物的個別屬性、整體特徵、表面現象以及外部聯繫

2、感覺知覺屬於感性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外部特徵的直接反映

57、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者尋找操作系列以達到預定目標的心理活動過程。

58、問題解決的特點:

(1)目的性

(2)運算序列(3)認知運算

59、問題解決的階段

(1)提出問題

(2)分析問題(3)提出假設(提出解決方法)(4)檢驗假設(驗證解決方法)

60、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人的知覺特點

(2)定勢與功能固著

A定勢——又稱心向,指人的心理活動的準備狀態。

是個體按照某種比較固定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一種心理傾向。

B功能固著——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

(3)已有知識經驗

(4)動機和情緒狀態

(5)個性差異

61、創造性思維

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並產生首創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

62、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1)新穎性

(2)與創造性活動相聯系(3)常有“靈感”出現

(4)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有機結合(5)分析思維與直覺思維的統一

63、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1)準備階段

(2)醞釀階段(3)豁朗階段(4)驗證階段

64、良好的思維品質的特徵

(1)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2)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

(3)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

(4)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65、如何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2)運用啟發互動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加強語言交流訓練

(1)加強科學思維方法論的訓練

(4)發揮定勢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5)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能力

66、表像是指人腦對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表現的特徵:

(1)直觀形象性;

(2)概括性;

67、想像:

人腦對已有表像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以表像為內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維活動。

想像也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68、想像的種類

(1)根據想像活動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可以把想像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2)根據有意想像的新穎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有意想像分為A再造想像、B創造想像、C幻想

想像分為:

(1)無意想像

(2)有意想像:

A再造想像、B創造想像、C幻想

69、想像的功能

(1)預見功能:

對客觀現實進行超前的反映

(2)補充功能:

彌補人類認識活動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和不足

(3)代替功能:

當某些需要和活動不能滿足或完成時,通過想像,從心理上得到某種替代與滿足

70、意識是人對環境刺激資訊的感知、記憶、思維及某時刻的體驗的覺知以及對自身行為和認知活動產生、維持及終止的調節與控制。

包括:

(1)人對客觀事物與周圍環境的意識,

(2)人對自己身心狀態的意識,即自我意識。

意識的核心是語言與思維。

語言是意識的外部載體與表達方式。

71、意識功能:

(1)覺知功能;

(2)計畫功能;(3)選擇與監控功能

72、意識的腦機制:

(1)腦機能定位說;

(2)腦機能整體說;(3)腦機能系統說;(4)腦機能模組說

73、注意:

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74、注意的特徵

(1)指向性:

有選擇的反映對象,而離開其餘對象

(2)集中性:

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的對象上的強度或緊張度

75、注意的種類

(1)不隨意注意:

也叫無意注意,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隨意注意:

也叫有意注意,指一種自覺的,有目的的,必要時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隨意後注意:

又稱有意後注意,指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隨意後注意是注意的高級形式

注意的種類

是否有預定目的

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不隨意注意

不需要

隨意注意

需要

隨意後注意

不需要

76、影響不隨意注意的因素

刺激物本身

人本身的狀態

刺激物的強度

人的需要和興趣

刺激物的對比

情緒情感狀態

刺激物的運動變化

期待的事物

刺激物的新異性

有機體狀態(如:

疲勞)

77、引起和保持隨意注意的因素

(1)對活動目的與任務的依從性

(3)對活動組織的依從性

(2)對興趣的依從性

(4)對個性的依從性

78、注意的品質

(1)注意廣度:

指在同一時間內意識能清楚地把握對象數量的多寡的注意特徵

(2)注意穩定性:

注意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在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上的注意特徵。

注意分散:

注意離開當前應當完成的活動任務而被無關事物所吸引,即注意沒有完全保持在當前所應該指向和集中的事物上。

(3)注意分配:

人把自己的注意指向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對象或活動上的注意特徵。

(4)注意的轉移:

根據新任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