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462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

《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朝周庾信赋选.docx

北朝周庾信赋选

北朝(周)·庾信賦选

《全後周文》賦  庾信(五)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並序)

  麥積崖者,乃隴底之名山,河西之靈嶽。

高峰尋雲,深谷無量。

方之鷲嶺,跡遁三禪,譬彼鶴鳴,虛飛六甲。

鳥道乍窮,羊腸或斷。

雲如鵬翼,忽已垂天;樹若柱華,翻能拂日。

是以飛錫遙來,度杯遠至,疏山鑿洞,鬱為淨土。

拜燈王於石室,乃假馭風;禮花首于山龕,方資控鶴。

大都督李允信者,藉以宿植,深悟法門,乃于壁之南崖,梯雲鑿道,奉為亡父造七佛龕。

似刻浮檀,如攻水玉,從容滿月,照曜青蓮,影現須彌,香聞忍利。

如斯塵野,還開說法之堂,猶彼香山,更對安居之佛。

昔者如來追福,有報恩之經;菩薩去家,有思親之供。

敢緣斯義,乃作銘曰:

  鎮地鬱盤,基乾峻極。

石關十上,銅梁九息。

百仞崖橫,千尋松直。

陰兔假道,陽烏囬翼。

載[B16?

]疏山,穿龕架嶺。

糾紛星漢,迴旋光景。

壁累經文,龕重佛影。

雕輪月殿,刻鏡花堂。

橫鐫石壁,暗鑿山梁。

雷乘法鼓,樹積天香。

嗽泉瑉穀,吹塵石床。

集靈真館,藏仙冊府。

芝洞秋房,檀林春乳。

冰谷銀沙,山樓石柱。

異嶺共雲,同峰別雨。

冀城餘俗,河西舊風。

水聲幽咽,山勢崆峒。

法雲常住,慧日無窮。

方域芥盡,不變天宮。

(《文苑英華》七百八十五)  終南山義穀銘(並序)

  周保定二年歲次壬午七月己巳朔,大塚宰、晉國公命鑿石開谷(《文苑英華》作「關之穀」),下南山之材。

維公匡濟彝倫,弘敷庶績,燮理餘暇,披閱山經。

以為終南敦物,日月虧蔽,屯幹栝柏,椅桐梓漆,年代蘊積,於何不有。

乃謀山澤之官,兼列(《文苑英華》作「引」)衡虞之匠。

東出藍田,則控灞乘;西連子午,則據涇浮渭。

派別八溪,流分九谷,銅梁四柱,石闕雙聳(《文苑英華》作「石關雙啟」)。

青綺青門,溝渠交映;綠槐秋市,舟楫相通。

蓄之則為屯雲,泄之則為行雨。

青牛文梓,白鶴貞松,運以冥宮,崇斯雲屋(《初學記》作「裁其梓匠」,此從《文苑英華》),千櫨抗殿,龍首幹雲。

萬頃疏苗,蟬鳴再熟,川後讓德,山靈景從。

豈知運石甘泉,才通櫟陽之殿;穿渠谷水,直繞金墉之城。

將事未勞,為功實重,國富人殷,方傳千載,因功立事,敢勒山阿,銘曰:

  寥廓上浮,崢嶸下鎮。

立壁千丈,橫峰萬仞(《文苑英華》作「直立千丈,峰橫萬仞」)。

桂月危懸,風泉虛韻。

乘輿嶺阪,舉鍤雲根。

八溪分注,九穀通源。

北涵桐井,南浮石門。

撲象大狀(「撲」一作「模」,《初學記》作「橫鴻大河」),銀繩百堵。

膠葛九成(《文苑英華》「銀」作「規」,「膠」作「交」),徘徊千柱。

桂棟淩波,梅梁垂雨。

疏川剪谷(《文苑英華》作「柏梁乘雨,疏川剪穀」),落實摧柯。

事均刊木,功侔鑿河。

(《初學記》五,《文苑英華》七百八十七)  玉帳山銘

  玉帳寥廓,昆山抵鵲,總葉成帷,連雲起幕,玉策難移,金花不落,隱士彈琴,仙人看博,岩留舊鼎,雲上新荊,煮石初爛,燒丹欲成。

桑田屢變,海水頻盈,長聞鳳曲,永聽簫聲。

(《文苑英華》七百八十七,又見《藝文類聚》七,以為庾肩吾作。

)  吹臺山銘

  江寧吹嶺,雖山出筠,春簫下鳳,此岫為真。

青槐避日,朱草司晨,石名新婦,樓學仙人。

中字玉成,南君姓秦(一作「吳中字玉,城南姓秦」)。

比花依樹,登榭要春。

舞能留客,聲便度新,雕梁數振,無複輕塵。

(《文苑英華》七百八十八)  望美人山銘

  高唐礙石,洛浦無舟,何處相望,山邊一樓,峰因五婦,石是三侯。

逾地肺,危陵天柱,禁苑斜通,春人常聚,樹裏聞歌,枝中見舞。

恰對妝台,諸窗晝開,斜看已識,直喚便囬,豈同織女,非秋不來。

(《文苑英華》七百八十七,又見《藝文類聚》七,以為徐陵作。

)  至仁山銘

  峰橫鶴嶺,水學龍津,瑞雲一片,仙童兩人。

三秋雲薄,九日寒新,真花暫落,畫樹常春。

橫石臨砌,飛簷枕嶺,壁繞藤苗,窗街竹。

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樂,將由愛靖。

(《文苑英華》七百八十七)  明月山銘

  竹亭標嶽,四面臨虛,山危簷迥,葉落窗疏。

看椽有笛,對樹無風,風生石洞,雲出山根。

霜朝唳鶴,秋夜鳴猿,堤梁似堰,野路疑村。

船橫埭下,樹俠津門,寧殊華蓋,詎識桃源。

(《文苑英華》七百八十七)  梁東宮行雨山銘

  山名行雨,地異陽臺,春人無數,神女羞(《文苑英華》作「看」)來。

翠幔朝開,新妝旦起,樹入床前,山(《文苑英華》作「頭,花」)來鏡裏。

草色(《文苑英華》作「綠」)衫同,花紅面似,開年寒盡,正月遊春。

俱除錦帔,並脫紅綸,天絲劇藕,蝶粉多(《文苑英華》作「生」)塵。

橫藤礙路,垂柳系人(《文苑英華》作「弱柳低人」),誰論洛水(《文苑英華》作「誰言洛浦」),一個河神。

(《藝文類聚》七,《文苑英華》七百八十七)  刀銘三首

  風伯吹爐,雲師煉冶,鐵焰朝流,金精夜下,價重十城,名高千馬。

  千金穎合,百煉鋒成,光連半氣,焰動山精,身文水動,刃古珠生。

  半精遙降,山靈下從,水文千曲,蛇鱗百重,燕砥斂刃,蜀水開鋒,氣生分景,環成屈龍。

(並《文苑英華》七百八十九)  思舊銘

  歲在攝提,星居鶉首(《文苑英華》作「監德」),梁故觀甯侯蕭永卒。

嗚呼哀哉!

人之戚(《文苑英華》作「滅」)也,既非金石所移;士之悲也,寧有春秋之異。

高臺已傾,稷下有聞琴之泣;壯士一去,燕南有擊築之悲。

項羽之晨起帳中,李陵之徘徊岐路,韓王孫之質趙,楚公子之留秦,無假窮秋,于時悲矣。

  況複魚飛武庫,豫有棄甲之征,鳥伏翟泉,先見橫流之兆(《文苑英華》作「肇」)。

星紀吳亡,庚辰楚滅,紀侯大去,禹阝子無歸,原隰載馳,に長別,甲裳失矣。

餘皇棄焉。

河傾酸棗,杞梓與樗櫟俱沈(《文苑英華》作「流」)。

海淺蓬萊,魚鱉共蛟龍並盡(《文苑英華》作「與蛟龍共盡」)。

焚香複道,詎斂冤魂?

(《文苑英華》作「樊香複道,詎假遊魂」)載酒屬車,寧消愁氣?

芝蘭蕭艾之秋,形殊而共瘁,羽毛鱗旬之怨,聲異而俱哀,所謂天乎,乃曰蒼蒼之氣;所謂地乎,其實搏搏之土。

怨之徒也,何能感焉?

雕殘殺翮,無所假於風飆;零落春枯,不足頌於霜露。

幕府昔開,賢俊翹首,為羈終歲,門人謝焉。

  至於東首告辭,西陵長往,山陽車馬,永別(《文苑英華》作「望別」)郊門,穎川賓客,遙悲松路,(《文苑英華》作「總路」)。

嵇叔夜之山廬(《文苑英華》作「盧」),尚多楊柳;王子猷之舊徑,唯余竹林。

王孫葬地,方為長樂之宮;烈士埋魂,即是將軍之墓。

昔嘗歡宴,風月留連,追憶平生,宛然心目。

及乎垂翅秦川,關河羈旅,降于悲谷之景,實有憂生之情。

美酒酌焉,猶思建業之水;鳴琴在操,終思華亭之鶴。

重為此別,嗚呼甚哉。

麟亡星落,月死珠傷,瓶罄恥,芝焚蕙歎。

所冀(《文苑英華》作「望」)鐘沈德水,聲出風雲,劍沒豐城,氣連(《文苑英華》作「存」)牛鬥。

潸然思舊,乃作銘曰:

  風雲上慘,舟壑潛移,霜霜,群子先危。

紀侯大去,懷王不返,玉樹長埋,風流遂遠。

荀卿(《文苑英華》作「伯」)舊縣,慶封餘邑,萬里歸魂,修門詎入。

城(《文苑英華》作「墳」)橫武庫,山枕盧龍,思歸道遠,返葬無從。

徒留送雁,空靡長松,平陵之東,無複梧桐,松聲肅瑟,長起秋風。

疇昔隆貴,慘舒(《文苑英華》作「提攜」)語默,托情嵇琴(《文苑英華》作「阮」),風雲相得,有酒如澠,終溫且克。

朝陽落鳳,大野傷麟,佳城鬱鬱,流寓於秦,山陽相送,唯余故人。

孀機嫠緯,獨鶴(《文苑英華》作「鳳」)孤鸞,閨深夜靜,風高月寒。

生平已矣,懷舊何期,匣中弦斷(《文苑英華》作「絕」),鄰人笛悲,昔為幕府,今成む帷。

(《藝文類聚》三十四,《文苑英華》七百九十)  溫湯碑

  咸池浴日,先應綠甲之圖;砥柱浮天,始受玄夷之命。

仁則滌蕩埃氛,義則激揚清濁,勇則負山餘力,弱則鴻毛不勝,仲春則榆莢同流,三月則桃花共下。

其色變者,流為五雲之漿;其味美者,結為三危之露。

煙青於銅浦,色白於鉛溪。

非神鼎而長沸,異龍池而獨湧。

灑胃湔腸,興羸起瘠。

秦皇余石,仍為雁齒之階;漢武舊陶,即用魚鱗之瓦。

山間湧水,實表忠誠,室內江流,彌彰純孝。

豈若醴泉消疾,聞乎建武之朝,神水蠲屙,在乎咸康之世。

嵩山三仙之館,不孤擅于天池,華陰百丈之泉,豈獨高於蓮井。

(《藝文類聚》九,《初學記》七)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

  蓋聞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豈直優波提舍,夜修多而已哉。

是以熙連禪河,質多羅樹,七處八會,三清四說,皮紙骨筆,木葉山花,象負之所未勝,龍藏之所不盡。

雖複銀函東度,金ふ南翻,秦景遙傳,竺蘭私記,譬猶得海水一珠,不下昆山之片玉。

若夫法雲深藏,師子雷音,梵志往生,聲聞說戒,雪山羅漢之論,鷲嶺菩提之法,本無極際,何可勝言。

  弘農五張寺者,南陽張元高寓居此地。

昔者千金之族,見徙五陵,大姓之民,移家六郡,蓋其流也。

元高五子,負荷遺訓,離經辨志,並是成名,入室生光,鹹能顯德,加以尊承慧業,敬受法門,兄弟同居,共舍為寺。

伽藍肇建,即以五張為名。

是知城居趙信,仍名趙信之城;殿入蕭何,即號蕭何之殿。

加以象馬無吝,衣裘是舍;春園柳路,變入禪林,蠶月桑津,囬成定水。

平輿雖盛,豈可獨擅二龍,扶風最良,不得專稱五馬。

  寺主三藏大法師法映、邑主洛州刺史張隆等,財行法檀,身心罄竭,兼化鄉邑道俗數千,敬造一功德輪,見成三百餘部。

雷篆雲書,金繩玉檢。

削蒸栗之簡,裝酸棗之珠。

併入香城,咸封禪閣。

坐堂伏檻,羌非湘水之神;綠房紫的,足擬恭王之殿。

高掌西望,長河北臨,鼎氣常浮,爐煙鹹起。

戶牖寥廓,吹萬龍門之風;梁棟崢嶸,落客河源之樹。

僧徒雲集,不遠敦煌之城;學侶相奔,更合華陰之市。

  兩陝昔分,實基王化;二陵今阻,翻馳羽檄。

虞公屈產,交亂風塵;召伯甘棠,凋零霜露。

雖複兼能共治,未遣渡河之獸;烽檄是警,實擾移關之民。

是以法王禦世,天人論道,汲引四流,周圓五怖,故能調伏怨憎,消除結縛,法水津梁,得無砥柱之難;香山轍跡,非複終南之險。

  天子命我,試守此邦,墨灶未黔,孔席無曖,才臨都尉之境,即有樓船之役。

既而南風不競,北道言旋,幕府既開,邦君且止。

鄉俗耆老,依然此別。

屬茲法事,須余制文,聊以課虛,為銘雲爾:

  舍衛之國,洹之園,三明極地,八會窮源。

連河競說,勝辯爭論,波提東度,夜南翻。

非空即色,離有無言,達人止是,獨悟重昏。

身雖系鳥,心避騰猿,禪樓卻月,義殿翔,囬風香蓋,反露珠幡,西臨砥柱,東背に轅。

河鳴陽硤,山響蘇門,翔禽歌囀,流澗弦喧。

度河余獸,移關舊村,昔為畿服,今成塞垣。

城疑廣武,池似樓煩,烽並照,象馬單奔。

無鐘襲莒,有雨圍原,不資十方,誰釋三怨。

風傾地柱,火及天元,銀鉤永固,金牒長存。

封君馬首,方事南蕃,言從楊僕,請謝劉昆。

(《文苑英華》八百五十)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

  昔者軒皇受姓,十有四人,周室先封,十有五國,自爾承基纂胄,保姓受氏,雖複千年一聖,終是百世同宗,故知昔之東京,既稱大漢再受;今之周曆,即是酆都中興。

  公諱憲,字毗賀突,恒州武川人也。

晉太康之世,據有黃龍;魏孝昌之初,奄荒玄菟。

太祖以百二諸侯,三分天下,函穀先登,鴻溝大定,功業如此,人臣以終。

公含章天挺,命世誕生,降太一之神,下文昌之宿,珠角擅奇,山庭表德,儀範清泠,風神軒舉,聳動廓廟,光華城闕。

未逾齠齔,已議論天下事。

人或曰:

是謂弱木一枝,旁蔭數國;長河一直,自然千里。

風飆欲遠,光景將升。

後魏二年,封涪城,縣開國公,時年五歲也。

  虹滿野,是廢當途之高;鳴岐,實始維新之命。

國家光宅受圖,欽明秉曆,大風初卷,長沙始封。

周元年,進爵安城郡公,食邑二千戶,仍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同于馬駿,秩擬六卿;驃騎等於劉蒼,位高三事。

宗子維成,彼多慚色。

武成二年,授使持節、大將軍、都督益壽守等二十四州諸軍事、益州刺史,改封齊國公,食邑萬戶。

公時年十有六。

王武子以上將開府,未滿立年;荀中郎為十州都督,才逾弱冠。

方之於公,已為老矣。

加複營丘負海,齊桓公受之城,岷山導江,漢武帝求仙之地。

自非召陵孤竹,聲振沈黎,豈得南至穆陵,西登積石。

幸無白虎之患,寧待黃龍之盟?

邛﹂畏威,微盧仰德,生為立廟,刻石頌功。

成都有文翁之祀,非謂生前;漢陽有諸葛之碑,止論身後。

比之今日,豈可同年而語哉。

保定四年,與大司馬蜀國公圍金墉城。

師臨洛浦,則廣武營奔;兵上邙山,則河橋路斷。

八川風俗,五方名利,鐵市銅街風飛塵起。

天和元年征還,行雍州牧。

公以日月之明,威神其政,漆沮既從,荊岐即。

少陽用事,路不喘牛;仲秋以殷,民無驚水。

二年拜大司馬,仍理小塚宰、營室殿軍器太監。

天官以邦國為基,是司六典;夏官以兵戈為主,專謀七德。

是以器械填委,既包吳漢之功,宮殿崢嶸,彌壯蕭何之法。

時以白露涼風,務閑農隙,督兵三萬,出自宜陽。

拔伏龍之城,平姚萇之壘。

馬陵削樹,魏將路窮;平陰聽烏,齊師其遁。

天子塚弟,禮絕群公,仁義所往,事資道德。

建德元年,進爵為王,仍拜大塚宰。

姬旦封於曲阜,不廢居中;劉交國于彭陽,無妨常從。

豈直周召二南,並居師傅,晉鄭兩國,俱為卿士而已哉。

  匈奴突于武川,火通於灞上。

公述職巡禦,治兵朔方,馬邑星飛,龍城月動。

撓留犁之酒,經略不前;失煙支之山,下馬而去。

東鄰逆命,反道敗德,囚箕子於塞庫,羈文王於玉門。

天子將有孟津之師,召公獨議,公報以誕應天命,克成厥勳。

昔者秦昭起師於蜀,直問張儀;晉武用兵于吳,惟謀羊祜。

於是中軍無帥,儼曰有歸。

五年拜上柱國。

元戎東討,給王鐵騎二萬,先襲太原。

鬥建麾兵,天離轉戰,虎嘯風騰,雲飛電掩。

林胡棗栗,詎得充饑?

晉陽荻蒿,何能拒防?

又加王精兵六萬,長圍晉州。

然後六軍星陳,萬騎雷動,中權始及,前茅已戰。

自爾即為前鋒,橫行入鄴,觀彼車糸圭槐本,馬驚旋濘,積甲高昆陽之城,屍封塞富平之水。

莫不如彼建瓴,同斯破竹,一朝指揮,六合大定。

是用光昭下武,翼亮中都,足以攄祖宗之宿憤,解生民之怨黷。

方當待彼石閭,部斯玉鼓,經緯天地,光華日月。

既而赤烏夾日,黃熊入寢,實沈無祀,桑林不祭。

宣政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薨,春秋三十有四。

季友之亡,魯可知矣;齊喪子雅,姜其危哉。

  公器宇淹曠,風神透遠,璣鏡照林,山河容納,置待酌,懸鐘聽扣,聲動天下,光照四鄰。

武皇帝以介弟懿親,特垂愛友,而密謀奇策,加禮敬焉。

常謂左右曰:

「孔子去:

『自吾有囬,門人日親。

』其齊王之謂也。

」用之作宰,則萬方協和;用之撫軍,則四表懾伏。

豈直皋繇為士,國無不仁;隨會為,民無群盜。

愛玩書籍,敦崇禮樂。

管弦入耳,則溪穀俱調;文雅沿心,則煙霞並韻。

養由百發,落雁吟猿。

應奉五行,綈緗縹帙,雍容舉止,抑揚談論,當世以為楷模,縉紳以為軌範,則少有壯志,頗校兵書,玄水降靈,城受策,飛風長柳,月角星眉,莫不吟誦在心,撰成於手。

所著兵法,凡有五卷。

六韜九法,不用吳起舊書;三令五申,無勞孫武先誡。

可謂有忠孝焉。

有壯武焉,不自驕矜,謙光下物。

宋人獻玉,不貪為寶;伯成子高,守仁為富。

不謂以信致欺,為善非樂,天年不享,嗚呼哀哉。

以某年月日葬于石安縣洪瀆川之裏,原隰悽愴,埋于盛德幾年;丘陵搖落,蘊於才良永矣。

乃為銘曰:

  悠哉朔方,逖矣窮陰。

山連鳥道,地盡龜林。

重黎業大,伯翳功深。

胄其積德,必有君臨。

大祖撥亂,喪君有君。

功囬地軸,策動天文。

猶臨赤水,尚覆黃雲。

諸侯八百,天下三分。

公之挺生,實惟天假。

翠微神降,文昌星下。

照于四國,充於兩社。

舟楫江河,棟樑華夏。

水湧詞鋒,風飛文雅。

純深之性,地極天經。

忠貞之道,事感百靈。

君親惟一,臣子惟甯。

忠泉出井,孝筍生庭。

乃宰天官,為國之輔。

是居上將,為天之柱。

乃聖乃神,惟文惟武。

策高開闢,威移雲雨。

九宮神略,三術謨明。

天離轉陣,月德囬兵。

黎陽水駭,官度山驚。

冀州既載,東原平。

溟波欲運,弱木將危。

中峰嶽斷,半海鵬垂。

鳳沈丹穴,龍亡黑陂。

臨淄廢市,東武山移。

千齡萬古,英聲在斯。

(《文苑英華》八百九十)  作者簡註:

  庚信,南北朝文學家。

字子山。

祖籍南陽新野(今屬河南)。

曾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庚開府”。

  庚信喜用賊和注意對仗。

他詩歌的代表作《擬詠懷》二十七首,用典雖多,仍使人感到真摯而不至晦澀平板。

他的《燕歌行》、《同盧記室從軍》寫得很真實而有氣勢,《上益州上柱國趙王》、《至老子廟應詔》、《舟中望月》等寫得清新可喜,對唐人五律有深刻影響。

庚信贈別友人的小詩往往寫得親切動人,很少用典,歷來為讀者所喜愛。

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師三絕》、《重別周尚書二首》等,都很著名。

這些詩雖然有時平仄不調,但已開五言絕句的先河。

  庚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並不亞於詩歌。

他的抒情小賦如《枯樹情節》、《竹杖賦》、《小園賦》和《傷心賦》等,都是傳誦的名作。

而著名的《哀江南賦》是他的代表作。

這是一篇用賦體寫的梁代興記史和作者自傳,真實地描寫了重大政治事件而又深深浸透著作者的故國之思及對亂離中人民的同情,是此賦歷來為人們稱道的主要原因。

  庚信是南北朝駢文大家,與徐陵齊名,而論者大抵以為庚高於徐。

他的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徵,與徐陵有相似之處。

最為人傳誦的是《哀江南賦序》、《擬連珠》、《思舊銘》等。

  落落校録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