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443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

《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丽的茧语文竞赛.docx

美丽的茧语文竞赛

雲林縣一○二年度全縣語文競賽

國中組國語朗讀區賽指定篇目

一、一粒砂

二、山居

三、付出

四、成功者的形象

五、走進人生的書裡

六、足下

七、攀登

八、夜色漸涼

九、春之懷古

十、值得思味的秋天

十一、迷僧

十二、貪生怕死

十三、兩面海洋

十四、船

十五、窗

十六、不謝花

※請以A3紙張列印評判用的題本,裝訂在左側,

選手用的,單張列印。

十七、絕崖冊:

十八、有愛、會愛、能愛

十九、楊柳

二十、諦聽

二十一、美麗的繭

二十二、欲望飛行

二十三、窗口

二十四、孤獨美

二十五、古老的故事

二十六、賞樹

二十七、父子情

二十八、堤岸

二十九、貝殼是海的耳朵

三十、舞者的背後

一、一粒砂   

有這麼一個傳說:

  有這麼一個人:

他作了一世的旅客。

他每天都在趕路,他所走的路,就是世界上的路。

他很不幸,一開始便穿了雙不合腳的鞋子,這使他走起路來總不能十分如意。

而且走了不久,他的鞋裡便跳進一粒砂。

路既是世上的路,而這世上又遍地是砂土,跳進一粒砂,本也極其平常。

可是這以後,他的行程就更其困苦了,那砂子磨他的腳,使他走一步,痛一步,您想,假如鞋子裡沒有一粒砂,那該是多麼愉快呢。

不錯,這也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坐下來,水濱也好,山腳也好,把鞋子脫掉,只一抖,便可抖出那顆磨腳的砂子。

然而他不能。

他趕路趕得很急,每天都擔心日落西山時趕不到那個段落。

天晚了,他住下來!

他疲乏得厲害,還不等脫去鞋子,他已經沉沉地入睡了。

而第二日,天未亮他便急忙起程。

年月久了,那痛楚之感也許與日俱減,但每當與明日同時醒來,望著那永久新鮮,永久圓滿而又光明的太陽,而自己開始又走上一日之程時,那起初的步伐總也是痛苦的。

他就這樣走著,走著,一直走到不能再走,走到最後,走到死。

他死了,人家把他脫得精光,當然也脫了他的鞋子,人們搜索他的衣袋,衣袋是空的。

人們抖擻他的鞋子,一粒砂落在地上,那砂子形體微小,滾圓如珠,落地作金石聲。

那小小砂子暗然有光,仔細看時,上面隱隱似有紋理。

據後來人說,那砂上實在是幾個字跡,但年代久遠,沒有人知道那字跡說些什麼。

又過了些年代,連那粒砂子也不知去向了,對於那幾個無人懂得的字跡也就更覺得關係重大,既不可得,也就彌覺可惜。

  這傳說並不見於載籍,只不過有人曾經這樣說過。

可是那曾經向人說這傳說的人卻還遭了這駁:

「這傳說是一個胡說,我不相信有這樣的事實。

  那個反駁者這樣質問,可是反駁者所得到的卻只是沉默;反駁者覺得不夠得意,就又進一步反駁:

「傻瓜!

一個人放著安閒的日子不享受,為什麼要到處亂跑?

就是走路,又何必緊趕?

像我飯後散散步,水濱林下,隨意溜達溜達,也極合衛生之道。

而且,走路就要撿那好路走,為什麼要自找麻煩呢!

  這次他所得到的不再只是沉默了,因為他只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不見人影,那個說傳說的已經遠了。

  所以我也不希望有任何辯駁,因為我只替那個說傳說的再說一遍。

 

二、山居 

  作客山中的妙處,尤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你愛穿什麼就穿什麼;扮一個牧童,扮一個漁翁,裝一個農夫,裝一個走江湖的吉卜希,裝一個獵戶;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領結,你儘可以不用領結,給你的頸根與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條這邊艷色的長巾包在你的頭上,學一個太平軍的頭目,或是拜倫那埃及裝的姿態;但最要緊的是穿上你最舊的舊鞋,別管它模樣不佳,它們是頂可愛的好友,它們承著你的重量,卻不叫你記起你還有一雙腳在你的底下。

  這樣的玩頂好是不要約伴,我竟想嚴格的取締,只許你獨身;因為有了伴多少總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輕的女伴。

……平常我們從自己家裏走到朋友的家裏,或是我們執事的地方,那無非是在同一個大牢裡從一間獄室移到另一間獄室去,拘束永遠跟著我們,自由永遠尋不到我們;但在這春夏間美秀的山中或鄉間你要是有機會獨身閒逛時,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時候,那才是你實際領受,親口嘗味,自由與自在的時候,那才是你肉體與靈魂行動一致的時候。

  朋友們,我們多長一歲年紀,往往只是加重我們頭上的枷,加緊我們腳脛上的鍊,我們見到小孩子在草裏、在沙堆裏、在淺水裡打滾作樂,或是看見小貓追牠自己的尾巴,何嘗沒有羨慕的時候,但我們的枷,我們的錶永遠是制定我們行動的上司!

所以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纔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路、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

因此你得嚴格的為己,極端的自私,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裡跳動,同在一個音波裏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裏自得。

  我們渾樸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嬌柔,一經同伴的牴觸,它就捲了起來;但在澄靜的日光下,和風中,它的姿態是自然的,它的生活是無阻礙的。

 

三、付出

爸爸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父親,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沒有高深的學問,但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靠他赤手空拳、辛苦工作所打拚出來的。

祖母早逝,不到十歲的父親就要負擔起大家庭的擔子,在歷經大陸淪陷後,就與爺爺相依為命的來到臺灣,此時的父親也不過是二十出頭的年紀。

台灣落地生根後,在父親勤奮的工作下,家中七個小蘿蔔頭陸續的報到了。

靠著父親公務員微薄的薪水,要養育七個孩子是多麼的不容易。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父親給我們的總是那麼的豐富。

像是,我們家是附近巷子中第一家有電視看的;我們如果生病了,從來不去小診所看病,去的不是台大醫院就是榮民總醫院,因為爸爸說大醫院比較有保障;此外,他也堅持讓我們進私立學校就讀,只希望孩子們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但父親對於用在自己身上的花費,卻十分節儉,他穿的汗衫,總是左一個洞、右一個洞的,衣服洗到薄得不能再薄時還捨不得丟棄;一套西裝穿了近二十年,吃飯時兩個饅頭配著醃大蒜就是一餐,諸如此類情形就可以看出父親對家庭及孩子的付出。

若要提到我成長過程中有什麼遺憾,那就是與父親間的情感薄弱。

也許是父親天生個性比較含蓄,也或許是父親在年齡還小時,就歷經了許多苦難,總是習慣隱藏自己的感情,不論是什麼原因,父親與孩子間的距離就是遠了點。

終日處在忙碌的日子中,父親不曾向我們吐露過經濟的壓力,也從不曾要孩子們付出自己,而我們在父親過度的保護下,也認為家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但隨著年齡漸長,愈發察覺到家人的互動相當的少,彼此間鮮有感情交流,平日也不曾做些心靈的分享,相對的我們所學習到的也是不輕易流露情感,哪怕是心中感情早已波濤洶湧,可是口中也只是吐出「沒什麼」的字。

 

四、成功者的形象

我們心目中成功者的形象究竟是何等模樣?

也許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已是商界鉅子,手中握有億萬資金;也許一位溫文儒雅、仙風道骨的士紳已是學界泰斗,腦中學識關係著學術界未來動向;也許一位英姿風發,銳不可當的俊傑之士位居政界要津,他們在專業上的造詣無疑是「成功者」,他們也具有成功者的「形象」,但是他們是否真正成功了?

是否能永保成功?

恐怕難以遽下斷語。

至於怎樣才是成功者應該具備的內涵?

在今年十大傑出女青年的頒獎典禮上,體育類獎章得主王桂圓小姐曾為此下個貼切而發人深省的註腳:

「我們今天上台領獎,備受各種榮耀,明天我們下台後那將是另一個起跑點的開始。

」這箋箋數語將一個成功者自我期許的意念,表露得鉅細靡遺,更將儒者的座右銘「任重道遠」發揮得淋漓盡致。

無可諱言的,人的一生孜孜矻矻於學術上的鑽研、工作崗位上的付出,無非冀望在「十年寒窗」過後能夠「一舉成名」,在「含淚的播種」之後能夠有「微笑的豐收」。

而追求成功的道路是漫長的,有的人辛勞一生也許是功虧一簣,有的人奮鬪一生卻因起步錯誤而遺憾終生;因此,成功難求,一旦求到了又豈可不善加珍惜。

成功既然是人人所欲求的,那麼是否人人都能常保在成功的頂峰?

事實上,成功的表象通常只會出現在攀登成功頂峰的一剎那,而要永保成功的常態端賴永不歇止的努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下苦功夫便能永遠成功:

幸運之神對於曾經努力奮鬪者眷顧,但是要讓成功長相左右,非再接再厲無法竟全功。

在漫長的人生道上,成功涵義甚廣,有一時的成功,也有一世的成功,其間取捨端賴我們的付出與耕耘。

希望我們隨時以「從起跑點開始」的心態自勉,我們不再艷羨他人能夠「反敗為勝」,能夠成為「頂尖人物」。

你我都可追尋自己成功的天空。

 

五、走進人生的書裡       

從前我希望當醫生,因為母親身體不好;也想做老師,這是很多小學生的志願。

但最令我心醉的還是拜訪我們所居住的地球。

  偶然的機緣,讓我真的飛越海洋,探訪了南亞印度,更穿梭奔波在歐洲道上,相互比較觀摩後,其間的優劣勝負,固不待言,最可貴的莫過於可以顯現出人性的善惡美醜而深自警醒惕勵。

  記得到印度,才下飛機,就能夠感覺出一股巨大的人口壓力,每當熱誠的小販靠近兜售,或是老人小孩伸手要錢時,就會有人提醒:

同情一個,便惹來一大群,祇好黯然作罷。

是的,我沒有能力讓他們皆大歡喜,但為什麼先自砌了一道牆,劃下鴻溝,白白的懷疑人家,甚至有些不耐煩呢?

我始終無法原諒自己;那一副面孔,必定相當醜陋。

人與人之間,難道連輕輕點頭微笑,也吝於付出嗎?

  最令人悸動的,不是爬進埃及神祕黝黑的金字塔,也不是登上坡度挺大的比薩斜塔。

而是由西柏林搭上往漢堡的火車,途經東德境內時,竟然連窗外的風景都改變了,沿著鐵軌兩旁,沒有溫馨熱鬧的田莊風光,觸目所及盡是冰冷尖銳的鐵絲網,和一大片荒蕪蔓生的野草。

車站上冷冷清清,祇有牽著狼犬的警衛,來回俯嗅搜索;上車檢查證件的東德士兵,更荷著真槍實彈,表情嚴肅的仔細核對。

當他凌厲的目光在證件和本人之間逡巡游移的剎那,彷彿有千斤般的重量壓下,而莫名其妙的由心裡寒起,雙手不覺冒出冷汗,連自己都感到遲疑∣∣是不是有問題?

好不容易一個包廂檢查完,還得靜坐原位不能走動,因為整節車廂都有士兵看守,生怕有漏網之魚。

僅僅祇是過境,卻這般如臨大敵,除令我們開了眼界,也不禁要歎息,防衛森嚴,能關得住嚮往自由的心嗎?

假如鐵幕內真是天堂,需要這樣緊張嗎?

人在福中須知福,旅行的真,是讓我們走進人生的書裡,當行過千山萬水之後,更能洞悉世事,胸懷天下。

 

六、足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人類的雙腳,一左一右,一起一落地領著我們健行不息。

且不說它為我們踩出了何等樣的羅馬大道,何等樣的錦繡前程,最起碼,它支撐著我們在眾人面前能夠頂天,能夠立地,直到兩腳不再行動的那天。

腳步,在幼年時期,小腳細細嫩嫩,不知天有多高,不知地有多厚,無目的,無意識地走一步,跌一跤,茫茫然,不知所行何方?

及長,路子走多了,跤也摔多了,腳步就變得踏實而穩健,這就能駕輕就熟地抓住了行路的方向。

腳在成長,人也在成長。

你可曾留意過?

腳也會有表情!

君不見孩子們在撒賴時,兩腳不停地上下跺著蹦跳,爸爸遇有業務難題時,兩腳在屋子裡,重複地走圓圈圈,小伙子約會女友,女友欣然允諾,那雙腳,興奮得就恨不能將路邊的石子,全踢到半空中。

這不是雙足的喜、怒、哀、樂麼?

此外,有人走路迅如疾風;有人四平八穩,有人浮如游雲……。

一切都顯示著:

行路,只是一個現象,一個結果,它有一個掌舵的主人---心。

﹁誠於中,形於外。

﹂這句話恰恰表明了﹁知行合一﹂的密切關係。

所以古人說﹁三思而後行﹂,思想是行為的先鋒。

因此,任何事,我們在舉步之前,首先要打通心靈的﹁思路﹂。

讓我們心靈的眼睛,先實施一番勘察,有了大約可行的把握,再行邁步,就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否則,帶著一雙惺忪的睡眼,慌慌張張地就上了路,等發現﹁此路不通﹂,再回頭就晚了一步啦!

我們的雙足,當然是怕走偏僻的石礫小路,而喜歡挑風光明媚的康莊大道,因此愈是美麗的大路,行路的人就愈擁擠,形成萬人競走的形態,在這種情形下,取勝者,是那種看來愚蠢而實際聰明的烏龜,絕非飛毛腿的懶白兔。

 

七、攀登        

在攀登裏,有辛苦,也有快樂。

人生道路上,怎麼可能全是坦途呢?

處逆境時,我們固然需要忍耐,不灰心氣餒,而要愈挫愈奮;處順境時,我們更需戒慎恐懼,不驕矜自滿,而要更求進步,有人拿行船來比喻人生,在驚濤駭浪裏,要力持鎮靜以克服險惡;在風平浪靜中,更要以愉悅的心情來欣賞當前的美景。

此番比擬也別有深意。

而我以為:

人生有如攀登高山,要膽大心細,步步為營。

理想,正在那山之巔,向著我們招手。

我們不可能一蹴而成,唯有踏實地走去。

一路上,有荊棘會劃破我們的肌膚,讓我們疼痛難忍;有巨石橫阻於我們面前,令我們徬徨無措。

……此時,若我們畏縮逃躲,終將注定失敗的命運;唯有一試再試,危險可以小心避開,困難只有以毅力排除。

當清風徐來,鳥兒歌唱,挫折遠去,不也帶給我們衷心的歡喜嗎?

我們每登向更高的地方,眼中所能看到的事物就更寬廣了許多。

這,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增添了我們的智慧,尤其它使我們的心更為壯濶,不為物喜,不以己悲,而能有更多、更大的包容。

再不是那「井底之蛙」般的識淺量窄了。

自以為是,且沾沾自喜,不顯得愚昧可笑嗎?

想得深、見得遠,也使我們了悟什麼才是恢弘的氣度,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堅強。

人,終其一生,是對理想永無止境的追尋。

在追尋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攀登,克服了外在的險惡環境以及內心的軟弱消沉。

有一天,當我們實踐了理想,獲得了如雷的掌聲,我們反而謙卑地認為,那是大家的協助和鼓勵,自己才有這樣好的成績。

就在我們懂得感恩的一刻,我們擁有了更為充實、美好的內在。

攀登,它讓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障礙裏,對人生有更深的領悟,更美的期待;同時,經由不斷地學習,也讓我們的品德日趨完善。

八、夜色漸涼

今年春天特別彆扭,早上烈日灼身著短袖,下午颱風大雨厚外套;一連數日高溫熱得吹電扇,突然一掉十幾度。

偽裝的夏天說走就走,變臉比翻書還快。

開始我不太相信還觀望著,薄衣撐著,實在受不了只好把洗好的冬衣翻出來。

天氣就在夏冬之間跳躍,哪來的春風拂上我的臉?

在台灣住了二十二年,今年四月讓人無所適從。

聊天氣突然變成朋友的主要話題。

暴冷暴熱的天氣很考驗身體,市區那家有名的耳鼻喉科每回經過都擠滿人,身邊總有人戴著口罩哈啾擤鼻涕,總有人說我感冒了然後抱怨,爛天氣。

最為難的是睡眠。

冬被涼被都不對,沒那麼冷,蓋不住棉被;涼被太薄,遂得外加薄毯,厚被堆床邊省得半夜又冷了。

要不,就把涼被加薄毯擺一邊,有幾回半夜熱醒翻出家當,夢早遠走,連個影子都沒。

睡覺變得很儀式很大陣仗,被升等論文折騰得倒頭就睡的本事沒了,如今被睡眠蹂躪得很徹底,重回十幾年前垂釣睡眠的日子。

或許不能全怪天氣。

一月中從巴黎到普羅旺斯,再轉往翡冷翠時,在纏綿的義大利語裡,開始了莫名其妙的顛倒睡眠。

出國從來沒時差,能吃能睡,連坐地鐵短短十分鐘也能入夢。

到巴黎那五天照例晚八朝五|八點睡凌晨五點醒,那是旅行時身體的睡眠調節|只要在旅館,我的生理時鐘就變成農民,變成祖父母,他們都是晚八朝五或晚八朝四的農業時代人。

上天賜我趴趴走的體質,為此離家總是毫不遲疑,逮到機會就走。

二十二年前來台全無鄉愁,三年之後第一次返馬,竟在自家床上失眠。

家是久住不得的,遠走他鄉也行,旅行也罷,總而言之,就是要離家,拋家棄夫或棄貓棄魚都很好。

無法棄夫那就帶著為夫的一起走吧,管他去哪裡管他海角天涯。

再不走,就要枯萎了。

我被那沒完沒了的論文勞作折磨得對生命起了極大的懷疑。

睡得很死精神很好,心卻破了個大洞;靈魂萎縮乾澀,沒水沒光澤像沙地久曝的果核。

果核活著,可是看來已死。

寫論文,教課,打掃,煮飯,運動,規律生活。

把心拴好,把飄忽的眼神收回,封鎖感情,當個沒血沒肉的人。

做事非常有效率,心無旁騖,像機器。

生活機器,本能地活著。

九、春之懷古        

春天必然曾經這樣的:

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

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鬥急了一城杜鵑花。

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明,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

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

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裡千宅萬戶的屋樑受盡風欺雪凌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

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

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

在《詩經》之前,《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隻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紗的手所猛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

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

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

而風,交給簷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

穿越煙囪和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十、值得思味的秋天

  

在一年四季之中,我最喜歡秋季,當陣陣秋風迎面吹過,我有一份難以言喻的舒暢感覺,因為溽暑已過,烈陽不再曝曬,舉目是晴空萬里的無限蒼穹,萬物也都顯得自然而豪爽。

  在秋天,枝頭的葉子不由自主的被風吹落,大地的青草也被秋風吹得面目全非,那一片片乳白色的霧,自原野漫漫而過。

於是,橋隱入了霧,村莊隱入了霧,人們也樂得在秋天的霧陣中漫步,多麼神秘而富於詩意呢!

  當我默唸著「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句時,尤其對清涼的秋天,感到萬分的懷念和嚮往。

秋天,萬物都呈現著一種靜態的美,成熟的美,詩人墨客和異鄉遊子,在秋天來臨時的感觸最多,那怕是一顆寒星或一鈎明月,一片落英和一聲蟲鳴,都會帶給人們一種悲涼思鄉的感覺。

  我最能體悟秋天的那份靜寂空曠的意趣,尤其是在秋天的夜晚,清朗的月色,淡碧的林影,天空顯得格外的高遠,大地也顯得格外的遼闊,一個人漫步在月色中、踟躕在原野上,遠視秋山沉默無語,近聞秋水潺潺,到處枝影參差,暗香浮動,蟲聲四起,清風徐徐,那種說不出的秋夜意趣,那種羽化登仙的物外之感,實在是人生一種莫大的造化和享受。

  如果在秋天遇到陣陣涼透心脾的秋雨,靜聽簷下的雨滴穿打石階的清音,梧桐葉上被雨珠擊敲著,如怨如訴,如泣如歌,實引人無限思味。

或約二三知己,於秋窗下品茗奕棋,舉杯敘舊,那種秋夜秋雨中的人生情調,亦唯有超然物外者始可領悟到。

  古人對秋的悟性似乎比現代人更真實、更敏感。

據云:

秋天有一種肅殺之氣,宇宙萬物都有知秋悲秋的本性,當然生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四季遞變中,尤其對秋天都存有一份悲愴淒涼的感懷心境,如陸放翁在「憤書憤」詩中便有著: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鉛暮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世名,千載誰堪伯仲間。

」放翁的豪邁詩情早為人知,然亦有「鐵馬秋風」之嘆,由此可知秋對人的性情轉變影響之深了。

  我對秋天的來臨,始終都是感到寫實而舒暢的。

秋雲高遠,象徵著心胸的曠達;秋水明淨,象徵著情感的純真;而秋菊的清麗耐寒,更說明它是花種中的至誠君子。

秋天帶給我無限底喜悅與希望,因為它是一年中的豐收季節,人類一生中的黃金成熟時刻。

秋天是美的展示和完成,也是最值得珍惜和回味的日子。

十一、迷僧

著名的寺院建築宏偉,人員眾多,組織嚴密,清規苛細,並非如一般人所想像的自由閒散。

寺中一個年輕的和尚大不謂然,他本是為了逃避世間束縛才出家的呀!

他決計擺脫羈絆,貫徹初衷。

他要做一個獨腳的遊方僧人,如閒雲野鶴,在天地間徜徉自如。

他願意看山的時候尋山,願意看水的時候就水。

生活根本不成問題:

一缽在手,三餐隨地募化,夜晚只要找個地方打坐就行了。

沿途有廟,他也進去禮佛訪僧,當家的和尚待他客氣客氣,他不必負擔什麼義務,吃一餐,住一宿,客客氣氣的分手。

可是也有缺點。

他漫遊四方,跟很多僧俗交談,人家問他屬於那個叢林,聽說他沒有源流也沒有歸宿,馬上減低了敬意。

整年在江湖之上,風露之中,也找不到切磋佛理的對象,更沒有親蜜的知己,不免寂寞。

尤其是,偶然有一點病痛,誰來安慰照料呢?

原來「自由」並不如他早先所想像的那樣十全十美。

一夜,他在一棵樹底下打坐,傾盆大雨澈夜不停,他泡在水裏唸經。

天明,山洪暴發,濁流浩蕩,他爬到樹上暫避。

後來,樹放水沖倒,他抱樹逐波而下,漂流了三天三夜,在一座大廟旁停住。

廟裡的和尚大批出動,正等著救人。

他抬頭一望,這座廟的模樣好熟!

││原來就是他當初出家的地方。

他恍然了。

既是和尚,就該屬於寺廟,雖然廟愈出名,清規愈嚴,可是對一個出家人的造就也最多。

我們離開家庭、步入社會,都需要有自己的「廟宇」││學校是教師的廟宇,工廠是工程員的廟宇,公司是售貨人的廟宇。

我們需要大廟,工作忙碌、要求嚴格、增長技能、磨鍊心志的大廟,做環侍權威、盡窺奧義的「和尚」。

 

十二、貪生怕死

住在病房的病人,大都是彷彿於生死線之間的。

病房的世界,是人生戰線的最後一線,耳聞目睹,盡是痛苦的呻吟和扭扎的慘狀。

死神時時刻刻伸出魔手來,要把每個人的生命奪去;我們在沒有病痛的時候,是無意識地和死神抵抗,一旦負了傷--病了,便有意識地和它抗戰起來了。

俗語說得好,「好死不如歹活」,人,即便不怕死,也沒有不希望活的,所以罵人說「貪生怕死之輩」這就等於罵自己。

不過話又說回來,活的東西,總有個死;希望活,也終於不能永遠活著;怕死,也終於有死的一日。

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對於這一層,到底還是看不透,所以個個不願意死;要是辦得到的話,還希望永遠活著。

尤其是遇著有死的危險的時候,為了死的威脅的切迫,對於生的留戀,活的希望,更加熱烈,更加切迫起來。

貪生,是人的本能,誰也不用嗤笑誰。

怕死,卻有點近於癡。

不過我以為有條件的怕死,卻也是人情之常,例如怕死不得其時,怕死不得其所,這是常人的正當的要求。

話雖如此,怕儘管怕,該死的仍然免不了。

想來,人生是自始至終無處不矛盾的。

既然要他生,就不該叫他死,既然要他死,就不該叫他生。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這個大自然的定律,可以說是矛盾之尤。

那麼假定有個時期--最好是從我們的現在起--天從人願,地球上的人類只有生而無死,這總算是不矛盾了。

可是倘若人類不能不衣不食不住,到了那個時候,人類自己就要希望多多死掉幾個了。

再假如有一個時期--最好還是從我們的現在起--地球上的人類,把生與死都打住,也不再生也不死掉,這便是最理想的了。

然而幾十百千年之間,儘是一樣的這些人在一樣的地球上蠕動著,又該多麼枯燥無味?

那個時候,別的人不用說,頭一個我便活膩了!

歸根結柢起來,或者是生者必死纔是不矛盾也未可知。

貪生者儘管貪生,怕死者儘管怕死,大自然自有它的老主意,我們只好服從它還可以省些心。

 

十三、兩面海洋          

 太平洋和台灣海峽到底有什麼不同?

這問題於南迴公路上一次次被問著︱

路彎轉,拉出層層的山稜線,深淺綠色混著枯黃,新春已在路上。

四輪迫切向東行,中央山脈盤踞,村落集聚島嶼外圍。

沙石與河流相互沖積,廝磨演變著各種相處形式。

沿途盡覽風光,也見著道路施工,河堤整修,汙染河床堆累出爛泥巴。

山巒與樹影盡皆沉默,雲霧於其間竊竊私語,各種生活面貌紛呈島上|繁華熱鬧,蕭條冷清,美和雜亂一同存在著。

繞過這山,要用多少的氣力和決心?

東西岸阻隔著高聳的心靈界線。

行至山嶺盡頭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