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50385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docx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83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卷第八十三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韓清淨科記

攝異門分之上

甲四、攝異門分3 乙一、結前生後

如是已說攝釋。

云何攝異門?

乙二、總別顯示2 丙一、總

總嗢柁南曰:

 白品與黑品 異門等宣說 為開悟義覺 略總頌應知

丙二、別2 丁一、白品4 戊一、初頌攝2 己一、嗢柁南標

別嗢柁南曰:

 師第一二慧 四種善說等 亦有因緣等 施戒道廣說

己二、長行釋8 庚一、師差別2 辛一、所歸依攝2 壬一、補特伽羅差別6 癸一、大師紹師襲師

此中大師,所謂如來。

紹師即是第一弟子,如彼尊者舍利子等。

  即是第一弟子者:

成辦自義,說名第一。

如下說言:

即此大師亦稱第一,自義行故。

言襲師者,謂軌範師、若親教師、若同法者、能開悟者、令憶念者。

癸二、能說傳說及隨說者

大師即是立聖教者,紹師即是傳聖教者,襲師即是隨聖教者。

開許制止一切應作、不應作故,時時教授教誡轉故。

當知即是能說、傳說及隨說者。

  開許制止一切應作不應作者:

此中初句,配釋立聖教者;後句,配釋傳聖教者、隨聖教者。

癸三、能獎勝獎及至獎者

驅擯造作不應作故,名能獎者。

慶慰造作應作事故,名勝獎者。

於前二事能開示故,名至獎者。

癸四、能導勝導及至導者2 子一、標得名

隨所生起一切疑惑皆能遣故,名能導者。

惡作憂悔皆能遣故,名勝導者。

一切煩惱及隨煩惱皆能遣故,名至導者。

  惡作憂悔者:

心所有法,說名惡作。

彼所有相,說名憂悔。

子二、隨難釋

於諸疑惑能斷除者,謂未顯義能顯發故,已顯發義令明淨故,甚深義句以慧通達廣開示故。

癸五、伴及善友知識

誓許為作軌範尊重所依止故,名第二伴。

隨轉伴故,名為善友。

宿昔同處居家樂故,名為知識。

  名第二伴者:

修遠離者獨處空閑,與彼為助伴故。

癸六、憐愍及有恩者

父母宗親互相繫屬,名憐愍者。

若非眷屬而施恩惠,名有恩者。

壬二、功德差別3 癸一、名義利等

言義利者,名所求事能引義利。

樂為此故,名樂義利。

癸二、名利益等

言利益者,名為善行。

樂為此故,名樂利益。

癸三、名安樂等2 子一、標得名

言安樂者,名安隱住益身心義。

樂為此故,名樂安樂。

子二、釋安隱

依現法樂,名樂安隱。

依後法樂,說名為樂相應安隱。

  名所求事等者:

謂若涅槃可愛樂故、無有罪故,名所求事。

以此為先,能引義利。

辛二、能歸依攝3 壬一、信漸次4 癸一、信順

於一切事現正隨從,故名信順。

癸二、信

若即於彼補特伽羅處所而起,故名為信。

癸三、淨信

聞彼功德及與威力、殊勝慧已,即於彼法處所而起,隨順理門,故名淨信。

即由如是增上力故,身毛為豎、悲泣墮淚,如是等事是淨信相。

癸四、信述

聞彼功德、威力等已,於行住等諸威儀中,恆常信彼實有功德,故名信述。

  於一切事現正隨從者:

謂於善友,如實顯發作奉教心,隨時往詣恭敬承事故。

壬二、精進漸次13 癸一、欲

所言欲者,若於是處樂作、樂得。

癸二、精進

言精進者,發起加行,其心勇悍。

癸三、策勵

言策勵者,既勇悍已,於彼加行正勤修習。

癸四、剛決

言剛決者,發精進已,終無懈廢,不壞不退。

癸五、超越

言超越者,殷重精進。

癸六、威勢

言威勢者,謂過夜分,或前一更,被服鎧甲,當發精進。

癸七、奮發

言奮發者,如所被服發勤精進,或更昇進,威猛勇悍發勤精進。

癸八、勇銳

深見彼果所有勝利,故名勇銳。

癸九、勇悍

於勤修時,堪能忍受寒等淋瀝,故名勇悍。

癸十、難制伏

由善了知前後差別,於其勝上差別證中,深生信順所有精進,名難制伏。

癸十一、無喜足

於少下劣差別所證進修善中,無怯劣故,名無喜足。

癸十二、勵心

言勵心者,謂於精進所有障處,一切煩惱及隨煩惱諸魔事中,頻頻覺察,令心靜息。

癸十三、常恆

言常恆者,謂即於此正加行中,能常修作,能不捨軛。

壬三、正行漸次12 癸一、正信

言正信者,謂於大師說正法時,於此正法既聽聞已,獲得淨信。

癸二、不放逸

不放逸者,謂得信已,於樂出離障礙法中,防護其心,恆常發起善法修習。

癸三、瑜伽

言瑜伽者,受持、讀誦、問論、決擇、正修加行。

癸四、思惟

言思惟者,隨所受持究竟法義,審諦觀察。

癸五、憶念

言憶念者,於所觀察一切法義,能不忘失;於久所作、久所說中,能正隨念。

癸六、尋思

言尋思者,即依如是無倒法義,起出離等所有尋思。

  起出離等所有尋思者:

此中等言,等取證得。

出離,謂於一切染法。

證得,謂於一切淨法。

癸七、智

所言智者,謂出世間加行妙慧。

癸八、解

所言解者,謂出世間正體妙慧。

癸九、慧

所言慧者,謂已證得出世間慧,後時所得世間妙慧。

癸十、觀察

言觀察者,謂由無倒觀察作意,審諦觀察已斷、未斷、有餘、無餘。

癸十一、梵行

言梵行者,謂八聖支道,及與遠離非正梵行習婬欲法。

癸十二、安住餘梵行3 子一、標

又言安住餘梵行者,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彼由三處之所攝受。

子二、列

謂由奢摩他故,由毗鉢舍那故,由修身念故。

  由修身念故者:

住循身觀,名修身念。

於三十七菩提分法中,此為最初,為菩提分修之所依處,是故舉說。

如其所應,彼自性故、彼品類故。

子三、釋

此中住念,俱通二品。

  如其所應等者:

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如其所應,或為奢摩他自性,或為毗鉢舍那自性,或為彼二品類,名彼自性及彼品類。

修身念住,俱通二品。

信字疑是誤文。

庚二、第一差別2 辛一、約訓釋言詞辨3 壬一、第一義5 癸一、第一

復次,即此大師亦稱第一,自義行故。

癸二、尊

亦稱為尊,他義行故。

癸三、勝

亦稱為勝,俱義行故。

癸四、上

亦稱為上,映蔽一切諸外道故。

癸五、無上

亦稱無上,映蔽一切聲聞、獨覺下中乘故。

壬二、第二義

復有差別。

言第一者,共諸世間善圓滿故。

所言尊者,共諸聲聞善圓滿故。

所言勝者,共諸獨覺善圓滿故。

所言上者,於煩惱障得清淨故。

言無上者,於所知障得清淨故。

壬三、第三義

復有差別。

言第一者,於欲行善得圓滿故。

所言尊者,於色行善得圓滿故。

所言勝者,無色行善得圓滿故。

所言上者,超過一切三界世間善圓滿故。

言無上者,出世間善得圓滿故。

辛二、約品類差別辨2 壬一、別出品類3 癸一、由蠢動

無足有情者,如蛇等。

二足有情者,謂人等。

四足有情者,如牛等。

多足有情者,如百足等。

癸二、由依止

有色有情者,謂從欲界乃至第四靜慮。

無色有情者,謂從空無邊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癸三、由心

有想有情者,謂從欲界乃至無所有處,除無想天。

無想有情者,謂無想天。

非有想非無想有情者,謂非想非非想處所有生天。

壬二、結顯第一

如是略說品類差別,顯示如來三種第一,謂由蠢動故、由依止故、由心故。

  由蠢動故等者:

前說無足有情乃至多足有情,名由蠢動。

有色、無色有情,名由依止。

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有情,說名由心。

庚三、二慧22 辛一、能得廣大及清淨慧

復次,能得慧者,謂總攝一切能引義利所有善慧生長增益。

廣大慧者,謂軟中上品增進差別。

清淨慧者,謂宿世串習,經歷多時其慧成熟。

辛二、成辦圓滿及無退慧

成辦慧者,謂於諸煩惱遍知永斷。

圓滿慧者,謂即此善慧已到究竟。

無退慧者,謂即此善慧成無退法,究竟出離。

辛三、捷速利慧

言捷慧者,速疾了知故。

言速慧者,慧無滯礙故。

言利慧者,盡其所有、如其所有皆善了知故。

辛四、出慧決擇及甚深慧3 壬一、出慧

言出慧者,於出離法世間離欲能善了知故。

壬二、決擇慧

決擇慧者,於出世間諸離欲法能了知故。

壬三、甚深慧2 癸一、標義

甚深慧者,於甚深空相應、緣起隨順諸法能了知故,又於一切甚深義句皆能如實善通達故。

癸二、料簡

此中如來慧能制立,聲聞等慧於所制立能隨覺了。

  於甚深空相應等者:

甚深有二,一、空性甚深,二、緣起甚深。

如其次第,名空相應、緣起隨順諸法。

辛五、大慧廣慧

又大慧者,謂即此慧長時串習故。

其廣慧者,謂即此慧無量無邊所行境故。

辛六、無等慧及慧寶

無等慧者,其餘諸慧無與等故。

言慧寶者,於諸根中,慧最勝故。

如末尼珠,顯發輪王毗琉璃寶,令光淨故。

與彼相應,故名慧寶皆得成就。

辛七、慧眼慧明

又慧眼者,謂俱生慧。

言慧明者,謂他所引,則他所引善加行慧。

辛八、慧光慧曜

言慧光者,謂即加行聞思成慧。

言慧曜者,謂即由此修所成慧。

辛九、慧燈慧炬

言慧燈者,謂於如來所說經典,甚深建立等開示故。

言慧炬者,謂於法教,隨量隨時能隨轉故。

  隨量隨時能隨轉者:

謂於如來法教,或緣各別、或緣一切、或緣無量,於一切時能隨轉故。

辛十、慧照慧無闇

言慧照者,謂於彼彼所有諸法,以其妙慧能善了知;雖善了知,猶隨他轉,而未身證。

  猶隨他轉而未身證者:

從他聽聞,名隨他轉。

自未通達,名未身證。

慧無闇者,謂身作證。

辛十一、慧根慧力

其慧根者,謂於他所證,能遍了知增上力故,諸所有慧。

言慧力者,謂於自先後差別所證,能遍了知增上力故,由法道理無退屈慧。

  由法道理等者:

謂於諸法道理,由證淨已,深生歡喜,故無退屈。

辛十二、慧財慧寶

言慧財者,謂能招引一切自在最勝富貴,隨獲自心自在轉故。

  隨獲自心自在轉故者:

謂如依定自在,隨其所欲,能得眾具自在轉故。

又此慧寶,於一切財最為殊勝,能為一切世間珍財根本因故。

辛十三、慧劍慧刀

如說慧劍及慧刀者,謂能永斷一切結故。

辛十四、慧杖慧轡及慧無墮

言慧杖者,謂能遠防一切煩惱、天惡魔故。

言慧轡者,縱意根馬於善行地而馳驟故。

慧無墮者,令諸身分不散壞故。

辛十五、慧垣牆慧階陛及慧堂殿2 壬一、第一義

慧垣牆者,遍於一切一門轉故。

  遍於一切一門轉故者:

謂諸聲聞,唯以涅槃而為上首;或諸菩薩,一切皆為迴向速證大菩提故。

慧階陛者,加行道故。

慧堂殿者,到究竟故。

壬二、第二義

為欲顯示垣牆等三,復說三種。

所謂界智、種種界智、非一界智。

辛十六、正見及有學無學慧3 壬一、正見

又正見者,能善通達真實法故。

壬二、有學慧2 癸一、通異生

有學慧者,如理作意,復能引發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癸二、唯三聖

又於後時諸有學慧,謂預流果及一來果、不還果攝。

壬三、無學慧

諸無學慧,謂阿羅漢菩提所攝,若諸獨覺菩提所攝,若諸如來最勝無上菩提所攝。

  又於後時諸有學慧者:

前說諸有學慧,謂異生位。

此有學慧,謂諸聖者。

依位次第,故言後時。

辛十七、界非一界種種界智

云何界智?

謂能了知種種界故。

若能了知十八界者,名非一界智。

了知彼界種種品類,名種種界智,通達了知彼界、趣、地、補特伽羅品類差別故。

辛十八、微細審悉

又微細者,能入真實甚深義故。

言審悉者,具能證入一切義故。

辛十九、聰明叡哲2 壬一、第一義

言聰明者,謂與引發慧相應故。

言叡哲者,謂與俱生慧相應故。

壬二、第二義

或復翻此。

辛二十、眼智

眼者,能取現見事故。

智者,能取不現見事故。

辛二十一、明覺

明者,悟入盡所有事。

覺者,悟入如所有事。

辛二十二、義行法行善行調柔行

言義行者,謂思所成善法攝故。

言法行者,謂聞所成善法攝故。

言善行者,施、戒所成善法攝故。

調柔行者,謂修所成善法攝故。

庚四、四種善說2 辛一、別列句4 壬一、文義圓滿攝2 癸一、善說

復次,言善說者,謂諸文句善圓滿故。

癸二、善覺

言善覺者,謂能善現等覺義故。

  謂能善現等覺義故者:

謂於等正覺法,能善覺了其義故。

壬二、果圓滿攝2 癸一、出離

言出離者,謂世間道,斷除眾苦得出離故。

癸二、趣等覺

趣等覺者,謂出世道,為超眾苦而能真實現等覺故。

壬三、行圓滿攝3 癸一、無差別

無差別者,師與弟子所說文義相滋潤故,不相違故。

癸二、有窣堵波

有窣堵波者,一切外道、天魔及餘世間不能傾動故。

癸三、有依

言有依者,具足四依,無失壞故。

  具足四依無失壞故者:

世尊說依略有四種。

一、法是依,非數取趣;二、義是依,非文;三、了義經是依,非不了義經;四、智是依,非識。

由是能超恚等諸過失故,名無失壞。

義如三摩呬多地。

(陵本十一卷十四頁906)

壬四、師圓滿攝

大師如來應正等覺者,謂所說教善清淨故。

辛二、顯四種

此中諸句,略顯四種善說法律最極圓滿。

謂初二句顯文義圓滿,次二句顯果圓滿,次三句顯行圓滿,後一句顯師圓滿。

庚五、有因緣等5 辛一、有因緣

復次,佛世尊法,有因緣者,謂有緣起,制立一切所學處故。

辛二、有出離

有出離者,謂有犯已,制立如法還出離故。

辛三、有依

言有依者,謂由四依,制立超越一切惡戒諸毀犯故。

  謂由四依者:

此中四依,所謂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

由依此故,於善說法毗奈耶中出家受具,成苾芻分。

如菩薩地說應知。

(陵本四十二卷九頁3440)

辛四、有超越

有超越者,制立遠離受用欲樂、自苦行邊,隨順士用令成就故。

辛五、有神變

有神變者,謂由三種所現神變,為令獲得速疾神通,無間制立正教授故。

庚六、廣說施2 辛一、別列句6 壬一、解脫捨

復次,解脫捨者,迴向涅槃故,於施果中無繫著故。

壬二、常舒手

常舒手者,殷重廣施故。

壬三、樂棄捨

樂棄捨者,施前、正施及與施後意悅清淨,無追悔故。

壬四、祠祀施

祠祀施者,一向如法,不以凶暴積集財物,時時數數周遍捨施所施物故。

壬五、捨圓滿

捨圓滿者,謂於福田而奉獻故。

壬六、樂分布

於惠施中樂分布者,謂於父母、妻子等所,時時平等而分布故。

辛二、總顯義

如是一切總有六施。

一、無所依施,二、廣大施,三、歡喜施,四、數數施,五、田器施,六、攝受眷屬施。

此中依止品類、時、處布施而說。

  依止品類時處布施而說者:

前六施中,初之三種,依品類說;第四一種,依時而說;後之二種,依處而說,有情處故。

庚七、廣說戒2 辛一、嗢柁南標

復次,廣說戒者,中嗢柁南曰:

 尸羅法殺生 具戒等廣說

辛二、長行釋4 壬一、尸羅差別7 癸一、尸羅律儀

言尸羅者,謂能寂靜毀犯淨戒罪熱惱故,又與清涼義相應故。

言律儀者,謂是遠離自體相故。

  謂是遠離自體相故者:

謂於一切惡不善業受遠離故。

癸二、具足清淨

言具足者,謂正攝受無悔等故。

言清淨者,攝受現行三摩地故。

  言具足者等者:

聲聞地說:

先於尸羅善清淨故,便無憂悔;無憂悔故,歡喜安樂;由有樂故,心得正定;心得定故,能如實知、能如實見。

(陵本二十八卷二頁2327)此中具足清淨二義,如應漸次配釋應知。

癸三、善及無罪

又言善者,謂能攝受可愛果故。

言無罪者,謂能攝受自他利故。

癸四、無害隨順

言無害者,謂能違拒執持刀杖鬥諍等事。

言隨順者,隨順證得諸沙門果,及餘所有勝功德故。

癸五、隱覆顯發

言隱覆者,謂常隱覆自善法故。

言顯發者,謂常發露自惡法故。

癸六、端嚴福田

言端嚴者,謂具攝受諸少欲等所有沙門莊嚴具故。

言福田者,攝受正見、軌範、淨命圓滿德故。

癸七、無熱無惱無悔

言無熱者,謂正遠離自苦邊故。

言無惱者,遠離受用欲樂邊故。

言無悔者,謂正遠離染汙、不樂、憂慼事故。

壬二、法差別3 癸一、法毗奈耶

復次,善說法者,道理所攝故,任持勝德故。

毗奈耶者,隨順一切煩惱滅故。

癸二、聖善

所言聖者,遠離一切雜染汙法,令不生故。

又言善者,能與無罪可愛果故。

癸三、應習及善哉

言應習者,應習近故。

言善哉者,是諸聖賢稱讚事故。

壬三、殺生差別

復次,言殺生者,謂如有一,乃至廣說黑品、白品。

當知廣如有尋有伺地中已說。

  乃至廣說黑品白品等者:

謂若殺生諸所有相,是名黑品。

若離殺生諸所有相,是名白品。

有尋有伺地說:

云何殺生?

謂於他眾生起殺欲樂,起染汙心,若即於彼起殺方便,及於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

(陵本八卷十六頁624)又說:

云何離殺生?

謂於殺生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

(陵本八卷十七頁628)其義應知。

壬四、具戒等差別2 癸一、別列事4 子一、戒律儀攝

復次,言具戒等皆廣說者,謂安住具戒,亦能守護別解律儀,乃至廣說。

  安住具戒等者:

謂若軌則圓滿、所行圓滿、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是名此中廣說。

聲聞地中別釋其相應知。

(陵本二十二卷三頁1895)

子二、根律儀攝

密護根門,若守護念,若常委念,乃至廣說。

  密護根門等者:

謂若念防護意,行平等位,是名此中廣說。

聲聞地中別釋其相應知。

(陵本二十三卷一頁1943)

子三、於食知量攝

於食知量,於諸飲食思擇而食,不為充悅,不為憍逸,乃至廣說。

  於食知量等者:

謂若不為飾好、不為端嚴,唯為令身安住及暫支持,食於所食,是名此中廣說。

聲聞地中別釋其相應知。

(陵本二十三卷七頁1963)

子四、正知而住攝

進止往來正知而住,乃至廣說。

  進止往來等者:

進止往來,謂於應往還處來往經行,是名於行正知而住。

又若於住、於坐、於臥、於其悎寤、於語、於默、於解勞睡正知而住,是名此中廣說。

聲聞地中別釋其相應知。

(陵本二十四卷九頁2031)

癸二、指廣說

如是一切,廣說應知如聲聞地。

庚八、廣說道2 辛一、嗢柁南標

復次,廣說道者,中嗢柁南曰:

 念住正斷 神足根力 覺支道支 無量為後

辛二、長行隨釋5 壬一、念住攝4 癸一、猛利欲及精進策勤

為欲勤修四念住故,發起上品猛利欲者,謂為斷除不正作意諸過失故。

言精進者,謂為斷除慢緩策勤諸過失故。

言策勤者,謂為斷除惛沈、掉舉二隨煩惱諸過失故。

癸二、勇悍勇銳不可制伏

言勇悍者,不自輕懱故。

言勇銳者,能抗外敵故。

不可制伏者,於少下劣不生喜足故。

癸三、正念正知及不放逸

言正念者,不忘教授故。

言正知者,能不毀犯所毀犯故。

不放逸者,不捨善軛故。

癸四、住熱光等2 子一、別列句4 丑一、住熱光

住熱光者,能修懈怠對治法故。

丑二、正解

言正解者,能修毀犯對治法故。

丑三、念成辦

念成辦者,能修忘念對治法故。

丑四、調伏世間

調伏世間者,能修貪、憂一切世法正對治故。

子二、總顯義

此中顯示,勤修念住諸苾芻等,應當修習四種對治。

壬二、正斷神足攝

復次,於諸正斷、諸神足中所有異名,廣說應知如聲聞地。

  於諸正斷諸神足中所有異名等者:

四種正斷,亦名正勝。

四種神足,依四三摩地,修八斷行而得成就,由是建立彼彼差別,是謂異名。

聲聞地中廣說應知。

(陵本二十九卷四頁2417)

壬三、根力攝

復次,於如來所安立正信等,廣說應知如攝決擇分。

安住有勢力有精進有勇悍等,廣說應知如菩薩地。

  有勇悍等者:

此中等言,等取堅猛,及於善法不捨其軛。

菩薩地中配釋六種精進,如彼釋義應知。

(陵本四十二卷十八頁3469)

壬四、覺支攝2 癸一、指廣說

復次,簡擇諸法、最極簡擇、周遍尋思、周遍觀察,廣說應知如聲聞地。

  廣說應知如聲聞地者:

聲聞地說四種毗鉢舍那,如彼釋相應知。

(陵本三十卷十一頁2518)

癸二、別釋義2 子一、標擇法

已得無漏真作意故,緣聖諦境,一切無漏作意相應,名為擇法。

子二、釋彼相2 丑一、第一義3 寅一、簡擇

言簡擇者,總取一切苦法種類為苦聖諦故。

寅二、最極簡擇

最極簡擇者,各別分別取諸苦故,謂生苦、老苦等。

寅三、極簡擇法

極簡擇法者,依此處所簡擇契經等法故。

所以者何?

依止此故,先修所作。

丑二、第二義3 寅一、辨三種

又簡擇者,謂審定解了。

最極簡擇者,謂審定等解了。

極簡擇法者,謂審定近解了。

寅二、隨料簡

前是尋求道,今是決定道。

寅三、釋差別3 卯一、解了

復有差別。

言解了者,於所知事作意發悟。

卯二、等解了

等解了者,既發悟已,方便尋求。

卯三、近解了

近解了者,求已決定。

壬五、道支攝4 癸一、正見差別4 子一、黠了通達2 丑一、第一義

復次,黠了者,了知分別體故。

  了知分別體者:

心所起相,名分別體,分別作意之所起故。

通達者,通達所知事故。

丑二、第二義

復有差別。

黠了者,了知自相故。

通達者,了知共相故。

子二、審察聰叡

審察者,謂能定取盡其所有、如其所有,先後漸次倍增廣故。

聰叡者,先後漸次於彼義中無忘失故。

子三、覺明

覺者,謂堪能簡擇俱生之慧。

明者,謂習所得慧。

子四、慧行毗鉢舍那

慧行者,謂能受持、讀誦、問論、勝決擇等增上了別,即於彼義轉增明了勤修習慧。

  勝決擇等者:

真實決擇,名勝決擇。

等言,等取真實解脫應知。

毗鉢舍那者,謂即於前所了別義審觀察故。

癸二、正思惟差別3 子一、涉入納受

涉入者,謂先尋思,於所緣境作意思惟心涉入故。

納受者,謂即於彼能攝受故。

子二、推尋極推尋最極推尋2 丑一、推尋極推尋2 寅一、第一義

推尋者,謂取彼諸相故。

極推尋者,謂取彼隨好故。

寅二、第二義

復有差別。

推尋者,謂尋求心。

極推尋者,謂伺察心。

丑二、最極推尋

最極推尋者,謂於得失推構尋思極校計故。

子三、尋思思惟分別

聖教為依而起尋求,說名尋思;現量為依,說名思惟;比量為依,說名分別。

癸三、正語正業正命差別5 子一、厭離遠離隨離還離

厭離者,增上意樂,於遠離中起決定故。

遠離者,謂從他邊受遠離故。

隨離者,謂受已後,能隨守護彼尸羅故。

還離者,謂誤犯已,即能如法而悔除故。

子二、寂止律儀密護根門2 丑一、出漸次

從此已後,寂止律儀隨護尸羅。

丑二、別釋義

寂止者,由具忍辱柔和事故。

律儀者,由具少欲、慈心等故。

密護根門者,自然不作故。

子三、不作不行不犯

不作者,由他不作故。

  由他不作者:

由從他受遠離戒故。

不行者,由正了知不現行故。

不犯者,不由失念而現行故。

子四、橋梁船筏

橋梁者,由此為依,渡惡法故。

船筏者,謂依對治,誓能運彼癡狂失道,令渡相違障礙法故。

子五、不喜樂不違越不異違越

不喜樂者,謂於遠離增上意樂極滿足故。

不違越者,謂於一切所學眾中無毀犯故,不棄捨故。

不異違越者,謂於一分無穿穴故,不棄捨故。

  謂於一分無穿穴者:

謂於所受尸羅圓滿,無有少分虧損故。

癸四、正念差別2 子一、舉念等念

所言念者,謂住其心故。

言等念者,謂等住其心故。

子二、指餘差別

如是廣說,應隨九種心住差別,如聲聞地當知其相。

  如是廣說等者:

念有九種,謂念、等念、隨念、別念、不忘念、心明記、無失、無忘、無失法。

如次配屬九種心住差別,謂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及以等持。

聲聞地中別釋其相應知。

(陵本三十卷九頁2511)

戊二、第二頌攝2 己一、嗢柁南標

復次,嗢柁南曰:

 智宣說善欲 熾然獨遠塵 如病等解釋 我斷生盡等

 并天世眾生 依等我所等

己二、長行別釋15 庚一、智差別4 辛一、智見覺知

智者,謂聞言說為先慧。

見者,謂見言說為先慧。

覺者,謂覺言說為先慧。

知者,謂知言說為先慧。

辛二、智見

智者,謂知不現見境。

見者,謂見現見現在前境。

辛三、明覺智

明者,謂無明相違解。

覺者,謂實有義。

覺智者,謂不增益非實有智。

辛四、慧明現觀

慧者,謂俱生生得慧。

明者,謂由加行習所成慧。

現觀者,謂於內現觀法已,於諸法中非不現見、非緣他智。

庚二、宣說差別3 辛一、宣說施設安立分別

復次,宣說者,謂因他請問而為記別。

施設者,謂由語及欲,次第編列名句文身。

安立者,謂次第編列已,略為他說。

分別者,謂略說已,分別開示,解其義趣。

辛二、開示顯發

開示者,謂他展轉所生疑惑皆能除遣。

顯發者,謂自通達甚深義句,為他顯示。

辛三、教遍開示

教者,謂不因他發起請問,由哀愍故說法開示。

遍開示者,謂無間演說,不作師拳,無所隱覆。

庚三、善差別2 辛一、善說攝4 壬一、初中後善

復次,初善者,謂聽聞時生歡喜故。

中善者,謂修行時無有艱苦,遠離二邊,依中道行故。

後善者,謂極究竟離諸垢故,及一切究竟離欲為後邊故。

壬二、義妙文巧

義妙者,謂能引發利益安樂故。

文巧者,謂善緝綴名身等故,及語具圓滿故。

壬三、純一圓滿清淨鮮白

純一者,謂不與一切外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