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0370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docx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

端午节立蛋的寓意

【篇一:

端午节的文化影响】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端午节本身的纪念屈原的意义,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都不知道它代表的含义。

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在中国大陆地区也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按规定放假一天。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赛龙舟,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祭伍子胥的“苏州端午习俗”,就是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三个省份当地人民庆祝端午节时的习俗。

台湾

台湾端午节保留大量端午信俗,台湾人俗称端阳、“五日节”或“五月节”,习俗为吃粽子、饮雄黄酒、驱五毒、饮午时水、沐午时水、午时立蛋(传说中能在午时,立起鸡蛋可以得到好运)与赛龙舟。

端午禳除的习俗源自于夏至,台湾习俗认为端午当天正午,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刻,因此配合饮用午时水可强身健体、驱除百病,加入了香茅、艾草、菖蒲等驱邪植物,或是挂榕枝、饮雄黄酒、佩挂香馨(香包)更可达到功效;另外当天也会使洗艾草水,同样也有防毒健身的效果。

全国最著名汲取“午时水”地点在台中县大甲镇铁砧山上的剑井。

在台湾,端午赛龙舟是年度大事,早从在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便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府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发展至今,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当天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固有“五月锣鼓响半天,阮卜看龙船行河边!

”的典故。

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便在道士引领下,划龙舟、打龙鼓至水边“请水神”,再决定炉主、头家、龙船会;端午当日,选手必须先祭拜龙船,将香火插在船上。

竞赛结束后,待到农历五月十日“送水神”,在恭收龙船,期待来年再战,全国较知名的龙舟赛会场有台北县碧潭、宜兰冬山河、彰化鹿港吉安水道与高雄爱河等。

台湾俗谚有:

“未食五月粽,破裘不愿放”,形容过了端午节才算真正进入夏季的炎热。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是台湾民间三大民俗节日。

中华民国政府立端午节为法定假日,依规定放假一天。

编辑本段中国端午申遗

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该项目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当前“端午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

继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

昨日,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

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

目前“端午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

据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朱林飞介绍,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

2009年10月,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据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

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申遗”工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因。

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2008年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去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

端午节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四地共同申报,共包括4部分内容,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占据22项,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均名列其中。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日本

此日男人游泳,女人洗头。

由于不再采用农历,日本的端午节固定于每年阳历5月5日,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

这一天也是日本的儿童日(男孩节),是法定的公众假期。

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鲤鱼旗,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鲤跃龙门”的意思。

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

这是中国端午节没有的习惯。

会食用日本粽和柏饼。

韩国

朝鲜半岛的文化在人类学和历史来说,都和中国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朝鲜半岛各地民族可能与中国各地曾经以相同的方式庆祝端午节。

[原创研究?

]不过,当这些人民散居在朝鲜半岛各地,他们各自都把端午节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称呼这个庆典,例如:

天中节、重午节、端阳、五月节、戌衣日、水濑日等。

韩国在端午日这天在江原道江陵市所举办大规模萨满祭仪、山神祭与等一系列结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动江陵端午祭,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遗风与传统文化,在200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引日本的端午节

二战前,日本的端午节又称儿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

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竖起鲤鱼旗,吃粽子和柏叶饼来祝贺。

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子成龙”的意思。

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

另外,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

说到避邪,还有着这么一段传说:

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一个不忠之臣,这个奸臣死后化为一条毒蛇,不断害人。

有个有智谋的大臣,头戴红色的蛇头,身上洒满菖蒲酒与之激战,最终制服了毒蛇。

从此,在端午节时,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就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风俗,日本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端午的习惯是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

韩国江陵端午祭

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旨在继承和发扬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而举行的庆典活动,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

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

文化作品

鲁迅作品

1、社会背景: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九月上海《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九号。

当时正处于五四落潮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激发起民众的反封建的革命热潮,但这种狂热随着军阀政府与封建旧势力的镇压,暂时退了下去。

新旧势力的交锋出现了此消彼涨的状况。

2、中心思想:

《端午节》就是鲁迅先生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的辛辣讽刺。

3、人物形象:

《端午节》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

方弦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1)从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

这个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2)从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

但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4、语言: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采用的是轻松、幽默的讽刺笔调。

通过描写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让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来使读者发笑,沉思。

各地名粽

广东粽子:

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

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

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

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

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

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

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

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

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此外,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

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

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篇二:

1-07节庆(端午节)】

農曆五月五日,就是民間所稱的端午節,有關端午節的傳說及習俗不勝枚舉,

而最為一般大眾所熟知的莫過於屈原投江的傳說故事。

屈原是西元前三世紀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因得罪了王公貴人。

最後被驅逐出楚國境內。

他抱著一顆石頭投入汨羅江中自盡,人們知道屈原的正直,就趕到江邊去救他,他們搭著船努力地在江中尋找他,但已經無法發現他的蹤影,只能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頄吃,希望頄不要吃屈原的軀體。

留下無限的惆悵與遺憾。

除了粽子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端午節相關的民俗活動或是應景產物。

而本教案期透過簡單有趣的教學活動,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能力,體驗生動活潑的端午佳節,以此對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1

2

3

4

附件

(一):

1.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他的一生經歷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此時正是戰國七雄並峙的時刻,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而七雄之中,以秦、楚最強,當時「天下方務於合縱連橫」,鬥爭激烈,「橫成則秦帝,縱合則楚王」,意謂若連橫成則秦帝統一天下,若合縱成則由楚稱王天下。

秦、楚兩國在當時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

屈原處於這樣一個時代,又出身於貴族,加上「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詞令。

」《史記屈原列傳》,故早年就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任他為左徒(僅次於相令尹),直接參與楚國內政、外交等重大決策。

屈原一心想使楚國富強,進而統一中國。

因此,他對內主張修明法度、選賢任能,限制貴族的特權;對外則主張聯齊抗秦。

雖然得到人民的愛戴與擁護,使楚國一度出現富國強兵,威震諸侯的局面,但也因此受到親秦派上官大夫靳尚的嫉妒,受到群小的誣陷及楚懷王深信讒言的疏遠,將他降職為三閭大夫,成為掌管楚國宗族事務的閒吏(當時楚國貴族為屈、昭、景三姓,故稱三閭大夫)。

這個差事,對屈原來說無疑是一記沈重打擊,但屈原並不因此而灰心,依然對懷王懷抱幻想,胸懷祖國,繼續奮鬥。

秦趁屈原被疏之時,於懷王十六年派張儀入楚,以重金收買了當時總攬大權的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並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從而促使齊、楚正式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二度出兵於秦,均遭慘敗,楚軍八萬甲士被殺,大將屈等七十多人被擄。

這時懷王才後悔不用屈原之政策,復起用屈原,派屈原再度出使齊國,企圖再度聯齊抗秦。

就在此刻,張儀又再度入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

更悲哀的是昏庸的懷王在靳尚、鄭袖的慫恿下,於懷王二十四年與秦訂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秦的懷抱,屈原使齊的努力不但全部付諸流水,又被靳尚、鄭袖的繼續誹謗、陷害,更枉加罪名流放漢北,傷心地離開郢都。

5

【篇三:

端午节活动方案】

1、端午节当天,一般人都会在门口插上什么植物来避邪或驱除蚊虫?

请选出出答案。

榕枝柳枝菖蒲桂枝藤枝艾草茅草

2、端午节有哪些相关的习俗活动?

请把相关的活动选出来。

提灯吃粽子穿新衣划龙舟拜年

挂香包午时立蛋取午时水3、古时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

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

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

......

4、端午节的食俗:

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材料、

5、端午节的诗词、歌谣:

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

内容怎样?

6、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它的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

(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你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呢?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7、端午节的佩饰:

有哪些佩饰、材料、有什么作用、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

如:

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人们为什么要给小孩子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等有关情况。

《粽叶飘香品味端午》主题活动稿

主持人(男):

同学们,又是一年端午时,每每这时,同学们总会想到粽子、龙舟、艾叶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事物。

我们中华民族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这个节日。

主持人(女):

是啊,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的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那么现在,即将开启的我们的“端午奇妙之旅”。

第一部分:

端午溯源

把下列文字与图片做成ppt放映给同学们看: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主持人(男):

看了上面的资料之后,同学们对端午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了什么了解?

台下同学踊跃发言。

主持人(女):

大家说得非常好。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今天活动的标题:

《粽叶飘香品味端午》,其中,有粽叶一词,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粽叶。

2.粽叶的历史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而粽叶,也是粽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

“俗以菰叶裹黍米,?

?

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

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第二部分:

端午习俗

主持人(男):

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特点,那么端午节也不例外。

主持人(女):

是的,端午节的习俗可多了。

同学们能说出几个来吗?

台下同学踊跃发言。

主持人(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继续我们奇妙的端午之旅——端午习俗。

习俗一: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形状,结成一串,形形不同色色,玲珑可爱。

习俗二: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持人(男):

别忘了,端午节还有个重要的习俗,相传是当年寻找屈原留下来的,同学们记得是什么吗?

同学们踊跃发言。

主持人(男):

对了。

有的同学已经猜到了。

就是“赛龙舟”。

让我们接下去继续观看。

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端午节举行。

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观看赛龙舟视频。

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

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模仿赛龙舟的动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第三部分:

诗话端午

主持人(女):

在中国解放后,人们把端午节又定名为“诗人节”。

纵观中国历史,关于端

午节的诗词歌赋还真不少。

古筝配乐响起,请一位朗诵好的同学上台进行诵读端午诗词。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主持人(女):

诵得真好。

除了这些诗词,还有些关于端午节的童谣儿歌哩!

欢快的音乐响起,同学们齐声拍手读儿歌:

端午歌: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记端午:

好多龙舟穿新衣,叔叔和他们坐一起。

敲锣打鼓掌尾舵,奶奶爷爷笑眯眯。

爸爸一放大鞭炮,他们就一块兔子跑。

跑啊跑,跑啊跑。

龙舟和叔叔不见了,太阳跟着跑啊跑。

龙舟和叔叔回来了,爸爸放了小爆竹。

龙舟慢慢走上前,有的龙角缠红布,有的龙头放香烟!

主持人(男):

诗话端午,诗话端午,除了这诗词,还得有故事呢。

赶快来看看吧!

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的浙江,与杭州有密切关系。

传说当年浙江上虞祝家庄有个女孩名祝英台,小名九妹,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学,其父祝公远拗不过爱女的要求,同意英台女扮男装,并由丫环银心扮作书童相随从,来到杭州草桥门(今望江门)外,邂逅来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青年书生梁山伯与其书童四九,梁祝两人谈得投机,当场结拜为兄弟,这就是“草桥结拜”。

两人来杭州就读于万松岭的万松书院,同窗三年,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性。

后来,英台接到家信促其速归。

英台钟情于山伯,但又不便明言,只好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为爱情信物。

别时,山伯送行,一路上英台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未悟。

两人行经凤凰山时,祝英台表示家有小九妹,愿为山伯做媒,望他早来祝家,这就是“十八相送”。

山伯后从师母处得到玉扇坠并获悉真情,急忙赶去祝家庄,但这时英台已被其父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英台据理抗婚,至死不从,并与山伯在绣楼中相会,表明心愿,这就是“楼台相会”。

山伯突遭此打击,气急而病,一病而亡,英台闻噩耗拼死到梁家吊孝,这就是“吊孝哭灵”。

后马家前来娶亲,英台浑身缟素,要求途经山伯之坟一祭,祝父无奈只好应允。

轿至山伯坟前,英台下轿祭奠痛哭,霎时雷电大作,风雨交加,霹雳一声坟头开裂,英台纵身跃入坟中。

瞬间阴云四散,雨过天晴,一对美丽的彩蝶自由地在一碧长空中翩翩起舞,这就是梁祝精灵的化身,表示了生不能成婚匹配,死也要成双结对的强烈愿望。

第四部分:

网游端午

主持人(女):

你说这网络的作用太大了,没有它可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

主持人(男):

是啊,下面,我们将要带同学们“网游端午”。

主持人(女):

哎,对了。

你知道“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这首诗是为谁而写的吗?

主持人(男):

这?

?

我还真不知道?

?

主持人(女):

没关系。

上网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主持人(男):

google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尤其在图片搜索上更具特色,可以搜索三亿多张图片,同时具有网上翻译等功能。

主持人(女):

在google网站中输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主持人在班级多媒体上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搜索,我们知道这首词的名字叫《和端午》,作者是张耒。

接下去,我们还可以继续搜索张耒的资料、作品等很多东西,在这里,我们也不一一查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