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347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docx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

20XX年中考文言文汇编

  篇一:

20XX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

  20XX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

  (湖北黄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①仪轨:

礼仪制度。

②约:

省减,简约。

③权制:

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

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

指人,百姓。

⑥亚匹:

同一流人物。

亚:

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抚百姓().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9.[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2分)

  25.D(2分)

  26.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28.(4分)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2分)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湖南永州)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矣。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光先帝遗德光:

发扬光大

  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义:

意思、意义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

给予

  D.亲贤臣,远小人远:

疏远

  1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是()(2分)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益/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分)

  译文:

  ②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3分)

  译文:

  13.简要概括选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几条建议。

(2分)

  答:

  9.B10.A11.C

  12.(5分)

(1)(2分,“秋”,句式各1分)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呀。

  

(2)(3分)“陟罚”、“臧否”、句式各1分)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而不同。

  13.(2分)(写出2点即可)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用文中原句回答也可)。

  (青云二模)

  阅读《出师表》,完成6——9题。

(8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学,科,网]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2分)()

  A.临表涕零执策而临之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动心忍性......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万钟于我何加焉D.不以物喜先帝不以臣卑鄙....

  7.下列加点词体现古今意义相同的是哪一项?

(2分)()

  A.诚宜开张圣听B.至于斟酌损益....

  C.先帝不以臣卑鄙D.与皆来会计事....

  8.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9.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8.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苏州市区)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6~10题。

(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

“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

”对曰:

“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

”谓上书人曰:

“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

确切知道。

②封德彝:

人名,太宗身边大臣。

③人庶:

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

曹操。

⑤教令:

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马之千里者(《马说》)..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

▲▲▲

  

(2)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译文:

▲▲▲

  8.甲文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对后主刘禅叙述自己的身世?

(2分)

  答:

▲▲▲

  9.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赞叹“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又在《书愤》诗中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请结合选文,从语言的角度,举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3分)

  答:

▲▲▲

  10.甲文中诸葛亮称曹操为“贼”,乙文中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来评价曹操。

对于曹操,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请结合学过的课文,举例分析。

(3分)

  答:

▲▲▲

  6.B

  7.

(1)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2)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

  8.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了称颂先帝的恢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自己“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的心情;二是为了使后主刘禅知道开创基业的艰难,激励他以先帝为榜样,争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9.《出师表》语言朴质无华,恳切感人。

不失臣子身份,切合长辈口吻,不卑不亢,极为得体。

如: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等

  10.一代枭雄等(从正面点评,言之有理即可),《观沧海》《龟虽寿》等说明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的人。

  篇二:

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

  20XX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

  1.【20XX年·湖北省鄂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1—15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2分)

  ?

余闻之也久?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

即书诗四句.

  ?

稍稍宾客其父..

  ?

无从致书以观.

  ?

同舍生皆被绮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写出三点。

(3分)

  【答案】

  11.?

余闻之也/久?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每句1分,满分2分)

  12.?

书写?

以宾客之礼相待,把?

?

当作宾客

  ?

得到?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每个词1分,满分4分)

  13.B(2分)

  14.?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

满分2分)

  15.提示:

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

(每点1分,满分3分)

  2.【20XX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

①涩:

不通畅。

②曳:

拖,拉。

③白蛇:

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

通“垄”。

⑤牧竖:

牧童。

⑥髹(xiu)书:

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

(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2分)

  19.根据语段

(一)

(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4分)

  【答案】

  16.C(2分)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

(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

共2分)

  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

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2分)

  19.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

意思对即可。

每对一处1分,共4分)3.【20XX年·重庆A卷】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斯是陋室()

(2)可以调素琴()..

  (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3分)

  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

  【答案】

  9.(4分)

(1)这

(2)调弄,这里指弹琴(只答“调弄”不给分)(3)少(4)多(每小题1分)

  10.(4分)

(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每小题2分)

  11.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

  12.(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

  4.【20XX年·湖北宜昌】

  [甲]松风阁记

  刘基

  ①②③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潇洒而杜疏。

故风之过之,疏

  ④⑤⑥⑦通畅达,有自然之音。

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

宜乎适意

  ⑧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

  ⑨走石潄;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⑩⑾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

  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⑿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

  ⒀⒁⒂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注]①樛:

弯曲向下。

②离奇:

树根盘曲。

巃嵷:

  耸。

③扶疏:

枝叶繁茂。

④黩:

忧。

⑤昏秽:

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

⑥寂寥:

寂静。

⑦宜乎:

怪不得。

⑧违:

离开。

⑨石潄:

沙石上的急流。

⑩上人:

和尚。

⑾洋洋:

快意的样子。

⑿汩:

乱。

⒀永日:

度过漫长的一天。

⒁高:

品行高尚。

⒂清:

品行纯洁。

[资潭链接]颖水:

河名。

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近。

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

首阳:

山名。

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乙]南轩松

  ①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洼]①绵幂:

延绵覆盖。

  6.解释文中加点宇词的意思。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予尝过而止之..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柯叶自绵幂..

  7.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8.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

  9.[甲]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

请写出这个成语:

  10.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

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

  11.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

  13.[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

  14.《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诵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写出这两句诗。

  【参考答案】

  6.建造曾经距离树木的枝干

  7.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8.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

  9.流连忘返

  10.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11.幂、夕、碧、尺。

  12.松树茂密翠绿的枝叶,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染绿了似的。

其中—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13.《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的声音;《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翠。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20XX年·湖北宜宾】

  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

(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