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背诵的针灸理论.docx
《需背诵的针灸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背诵的针灸理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需背诵的针灸理论
贵阳中医一附院临床实习针灸理论记诵手册
目录
十二经脉四肢分布规律…………………………………………………………………………2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2
十二经脉的循行流注次序………………………………………………………………………2
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3
任脉的生理功能………………………………………………………………………………………6
督脉的生理功能………………………………………………………………………………………6
第一组穴位………………………………………………………………………………………………6
(曲池外关合谷神门列缺肩髃风池内关)
第二组穴位………………………………………………………………………………………………7
(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阴陵泉太溪丰隆委中)
第三组穴位………………………………………………………………………………………………8
(膈俞肺俞心俞肝俞肾俞大肠俞中脘关元气海膻中)
第四组穴位……………………………………………………………………………………………10
(百会印堂四神聪太阳颈夹脊昆仑)
一、熟练掌握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侧),少阴、太阳在后。
在小腿下半部及足部,足厥阴有例外的曲折、交叉情况,即排列于足太阴之前,至内踝上8寸处再交叉到足太阴之后而循行于足太阴和足少阴之间。
二、熟练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是: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连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内侧)与足太阴脾经相接、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连、足少阳胆经在足大趾(外侧)与足厥阴肝经连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交接、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衔接。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三、熟练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①手太阴·肺②手阳明·大肠
任
⒁④足太阴·脾③足阳明·胃
⑤手少阴·心⑥手太阳·小肠
督⒀⑧足少阴·肾⑦足太阳·膀胱
⑨手厥阴·心包⑩手少阳·三焦
⑿足厥阴·肝⑾足少阳·胆
四、熟练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
1、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着,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4、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5、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6、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7、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和腘中。
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8、足少阴肾经: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咽喉,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9、手厥阴心包经: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10、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11、足少阳胆经: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
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12、足厥阴肝经: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咽喉之后,上入吭嗓,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五、熟悉任脉、督脉的生理功能。
,
任脉:
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
督脉:
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
六、掌握下列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并能口述:
第一组穴位:
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段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
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归经]手少阴心经。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归经]手太阴肺经。
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归经]足少阳胆经。
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归经]手厥阴心包经。
第二组穴位:
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归经]足阳明胃经。
阳陵泉:
[定位]胫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归经]足少阳胆经。
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归经]足太阴脾经。
太冲:
[定位]足背,第1、2跖骨接合部之间凹陷中。
[归经]足厥阴肝经。
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归经]足太阴脾经。
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归经]足少阴肾经。
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处。
[归经]足阳明胃经。
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第三组穴位:
膈俞: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心俞: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肝俞: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大肠俞: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归经]任脉。
关元:
[定位]前正中线,脐下3寸。
[归经]任脉。
气海:
[定位]前正中线,脐下1.5寸。
[归经]任脉
膻中: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归经]任脉。
第四组穴位:
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归经]督脉。
印堂: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归经]奇穴。
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归经]奇穴。
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归经]奇穴。
颈夹脊:
[定位]颈部脊柱旁开0.5寸。
[归经]奇穴。
昆仑: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贵阳中医一附院科教科
20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