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246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docx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

教育電視【小學常識科】節目

「中國的航天科技」

教師參考資料

適用班級

小六

 

範疇/單元

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一些對今日社會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事件;一些有趣的國家時事

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太空探索對日常生活的貢獻

 

節目長度

15分鐘

 

學習重點

1.讓學生認識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一些重大成就,為祖國的進步而自豪;

2.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科技先驅艱苦奮鬥,自主創立世界前列的航天科技事業的愛國情操;及

3.讓學生學習一些基礎的航天科技知識。

 

內容簡介

本節目有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楔子

用戲劇形式引起學生對中國航天科技的興趣。

第二部分–中國的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

讓學生認識中國的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並了解中國的航天成就在初期落後於西方國家的事實和原因。

同時介紹中國第一代航天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犠牲個人利益,艱苦創業,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完全自主建立了世界前列的航天科技事業。

第三部分–中國的人造地球衛星

重點介紹中國在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就,並以返回式遙感衛星、東方紅二號和三號廣播通訊衛星及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為例,簡介衛星工作的原理和功能,以及這些航天科技成就的世界地位。

第四部分–中國的運載火箭

介紹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以長征三號甲火箭為例,介紹運載火箭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第五部分–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

利用新聞紀錄片段配合動畫片段,展示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升空、奔向月球和進入環繞月球工作軌道的過程,並指出嫦娥一號衛星繞月成就的世界地位。

第六部分–中國的載人飛船

利用模型和動畫片段闡釋神舟飛船的結構與功能,同時以新聞紀錄片,重現神舟五號、六號和七號載人飛船發射的經過,以及航天員在飛船內生活工作、太空漫步和安全回航著陸的情形。

活動建議

(以下各項活動,只供教師參考。

教師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學校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時間自行選用或設計)

廣播前的準備

教師可與學生討論中國近期發射航天飛船的新聞,著學生說出對神舟載人航天飛船的認識,然後引導學生研討中國航天科技的其他成就並觀看本節目求證。

廣播後的活動

教師可著學生

1.完成工作紙,並以此為基礎,著學生發表對中國航天科技成就的感想。

2.以下列主題分組做專題研習作業:

●自鴉片戰爭至1945年中國受列強欺凌的歷史回顧

●中國航天科技先驅的愛國奮鬥事跡

●中國長征運載火箭

●中國的人造衛星

●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

●中國航天員的事跡

●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和嫦娥一號衛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的過程

●翟志剛太空漫步的過程

附錄

附錄一:

中國航天科技大事年表-簡介中國航天科技的重大成就和影響深遠

的大事

附錄二:

中國航天科技書目(小學適用)–建議學校圖書館購買供學生閱讀和做專題研習作業時參考。

教師亦可向公共圖書館(特別是中央圖書館)借閱或鼓勵學生借閱。

教育電視節目「中國的航天科技」

工作紙

請細心觀看本節目,從旁白中找出有關資料,填入下表適當的空格內:

衛星/飛船/技術

成功發射星船/掌握技術的國家

第1個

第2個

第3個

第4個

第5個

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

中國

衛星返回技術

通訊衛星

導航定位衛星

載人飛船

月球探測衛星

附錄一

中國航天科技大事年表

1956年3月

中國政府制訂《1956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提出要在今後12年內使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中國開始規劃發展獨立的航天事業。

1956年10月8日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它是中國第一個導彈火箭研製機構,也是現時中國航天科技部門的前身。

錢學森任院長。

下設十個研究室,分別由科學家任新民、莊逢甘、屠守鍔、梁守槃、李乃暨、梁思禮、朱敬仁、馮世璋、朱正和吳德雨為主任,與其他20多位中青年專家帶領156位應屆大學畢業生研製導彈火箭。

1958年4月

中國第一個導彈發射基地在甘肅酒泉興建,它是中國航天的第一個自主設計的火箭發射場,日後發展成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1960年2月19日

中國自行研製的液體推進劑探空火箭T-7M發射成功,是中國自主研製運載火箭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0年9月10日

中國成功使用自製推進劑發射前蘇聯提供的P-2近程地地導彈。

1960年11月5日

中國成功仿製P-2近程地地導彈並發射成功。

導彈命名為東風一號。

1964年至1966年

中國成功研製、發射及回收5支T-7A生物火箭,進行高空生物學和高空醫學研究,為宇宙生物學研究和生物保障工程設計開創先河。

這些火箭分別運載大白鼠、小白鼠、生物試管(內裝果蠅、鬚酶、真菌、放線菌及蟾蜍卵等)和小狗,所有回收的生物都存活。

1964年6月29日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自主研製的中近程地地導彈東風二號。

1966年1月25日

中國科學院衛星設計院成立,展開人造衛星規劃和設計工作。

1966年12月26日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自主研製的中程地地導彈東風三號。

1967年

中國開始自主建設衛星測控網。

1968年2月20日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專責研製各類人造衛星。

1968年4月1日

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研究載人航天醫學工程。

1970年1月30日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自主研製的兩級中程地地導彈東風四號,掌握了兩級火箭的級間連接和分離技術及發動機高空點火技術。

1970年2月至4月

中國成功自主研製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長征一號是一種三級火箭。

它是在東風四號導彈的兩級液體推進劑子火箭的基礎上增加第三級固體推進劑子火箭轉化而成的。

1970年4月24日

中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一個自主研製的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成功發射自主研製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1971年3月3日

中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一個自主研製的科學試驗衛星實踐一號。

1975年11月26日

中國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一個自主研製的返回式遙感衛星,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人造衛星返回技術和航天遙感技術的國家。

1979年

中國自主研製的遠望一號航天測量船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國成為繼美國、前蘇聯和法國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自主研製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

1981年9月20日

中國成功用一支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三個實踐二號科學試驗衛星,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84年4月8日

(1)中國成功用新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第一個自主研製的東方紅二號試驗通訊衛星,成為繼美國、前蘇聯、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地球靜止軌道(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測控和準確定點技術的國家。

(2)中國首次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使用自主研製的以低溫高能燃料為推進劑的大推力無污液氫液氧發動機,成為繼美國和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液氫液氧發動機及高空二次點火技術的國家。

1986年2月1日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個自主研製的東方紅二號實用地球靜止軌道廣播通訊衛星,標誌著中國衛星通訊技術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從而結束中國租用外國衛星進行衛星通訊的歷史。

1987年8月5日

中國成功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並回收返回式衛星,並成功搭載法國的微重力試驗裝置。

中國航天科技方面首次同外國用戶合作,提供搭載服務。

1988年9月7日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個自主研製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成功自主研製和發射極軌道(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1989年9月25日

中國推出世界首創的雙星定位系統,能利用兩個地球靜止軌道通訊衛星上的一段頻帶,快速確定地面目標任一時刻的位置和為海上移動物體定位導航。

1990年4月7日

中國成功用自主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訊衛星,中國由此步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

1997年6月10日

中國成功自主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同時擁有自主研製和發射極軌道氣象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1999年10月

中國成功發射中國-巴西資源衛星,這是中國首次與外國聯合研製衛星。

1999年11月20日

中國成功用自主研製的長征二號己運載火箭發射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試驗航天飛船神舟一號。

神舟號飛船是中國首創的三艙一段結構,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

附加段是美蘇航天飛船不具備的構件。

美蘇航天飛船的軌道艙在完成任務後就拋棄,而神舟號飛船的軌道艙則可在完成任務後繼續在軌運行,並可用其附加段與太空站或另一艘神舟號飛船的軌道艙對接會合。

此外,神舟號飛船亦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間最大的飛船。

2000年10月12日

中國成功發射自主研製的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與日後發射的30多個北斗一號和北斗二號衛星組成北斗導航定位系統。

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自主研製、發射和營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兼有導航定位和雙向通訊功能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2003年10月15日

中國成功用長征二號己運載火箭發射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成功自主研製和發射載人航天飛船並安全返回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

中國成功用長征二號己運載火箭發射自主研製的第二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六號,順利實現二人多天太空飛行。

2006年9月9日

中國用長征二號丙火箭發射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惟一的專門用於太空育種的衛星實踐八號。

2007年5月

中國成功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尼日利亞通訊衛星一號,首次以火箭、衛星及發射支持的整體方式,為國際用戶提供商業衛星服務。

2007年10月24日

中國成功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自主研製的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日本和歐洲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成功自主研製和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2008年2月12日

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外空委科技小組委員會第45屆會議上宣布:

東方紅四號衛星公用平台研製成功。

2008年5月1日

中國成功發射自主研製的第一個數據中繼星天鏈一號01星,建成天地一體的衛星測控網。

2008年9月6日

中國成功利用一箭雙星技術將自主研製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A、B星送入太空。

這是中國首次發射專門的環境衛星。

美國和歐洲的專用環境衛星功能單一,僅執行環境監測任務,中國的這兩個衛星還能及時反映生態環境變化和災害發生、發展過程,並對生態環境變化和災害發展變化趨勢進行預測,對災情進行快速評估。

因此,其災害監察預報能力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2008年9月25日

中國成功用長征二號己運載火箭發射自主研製的第三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七號,順利實現三人多天太空飛行。

2008年9月27日

神舟七號航天飛船航天員翟志剛,穿上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號艙外航天服,順利完成艙外活動。

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成功自主研製艙外航天服和掌握航天員離開航天飛船進入太空活動的國家。

2008年9月27日

神舟七號航天飛船釋放伴飛小衛星,後者在一星期後成功逼近神舟七號航天飛船遺下的軌道艙並圍繞軌道艙飛行。

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成功自主研製並在航天器上釋放伴飛小衛星的國家。

2008年12月1日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支完全由大學生獨立設計完成的北航一號探空火箭。

2008年12月6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設計研製的固液混合發動機探空火箭北航二號成功發射並回收。

這是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並回收以固液混合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突破世界各國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點。

參考資料

-(2003):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新華網

-(2006):

《英明決策輝煌成就–記中國航天事業創建50周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6):

「中國航天50年」載於《紅旗畫刊》2006年5期

-(2007):

《我國是第三個同時擁有靜止軌道和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07.6.27)

大公報(2008):

《2008:

中國航天發射高峰年》;香港:

大公網2008-2-19

中國宇航學會(2008):

《中國神舟–從載人飛天到太空漫步》北京:

科學出版社

中國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團網站(2008):

《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闡述航天事業發展》;香港:

大公網2008-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0):

《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新華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

《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新華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

《中國人的太空之旅》;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王希季(1999):

《派向太空的地球使者–著名科學家談航天技術及其發展》;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偉(2007):

《新聞背景:

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大事記》;中國新聞網

王鐘強、劉潤寶等(1995):

《航空航天博物館》;鄭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史超禮、李成智(1995):

《人類飛行的歷程》;北京:

中國勞動出版社

左賽春(2003):

《中國航天員飛天紀實》;香港: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朱增泉(2003):

《飛天夢圓–來自中國航天工程的內部報告》;北京:

華藝出版社

吳國興(2003):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人民網

李必光(2007):

《逐鹿太空–航天技術的崛起與今日態勢》;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李成智(2003):

《千年夢圓–征服天空之旅》;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李迅(2000):

《共和國的脊樑–「兩彈一星」功勳譜》;哈爾濱: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吳敬熙(2000):

《中國近現代技術史》下卷;北京:

科學出版社

柯資能、徐飛(2003):

《中國科學技術》;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科學時報社(1999):

《請歷史記住他們–中國科學家與「兩彈一星」》;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

孫宏金(2007):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揭秘》;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陳芳允、楊嘉墀、閔桂榮(1995):

《空間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士談21世紀科學技術》;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

陳閩慷、茹家欣(2007):

《神箭凌霄–長征系列火箭的發展歷程》;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2007):

《中國探月》;北京:

科學出版社

張高(2007):

《翱翔九天–從人造衛星到月球探測器》;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梁元東(1997):

《天嘯–中國國防尖端紀實》;北京:

作家出版社

梁元東(2007):

《尖端科技紀實–中國飛天大傳》;武漢:

湖北人民作家出版社

梁思禮(2003):

《向太空的長征》;北京:

中國宇航出版社

溫熙森(2000):

《高科技知識讀本》;長沙:

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葉永烈(2007):

《飛天夢成真–目撃中國航天秘史》;香港:

明報出版社

鄒永廖(2007):

《嫦娥奔月–中國的探月方略及其實施》;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趙健(2007):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中國航天事業50年成就驕人》;新華網

劉建國(2005):

《神六飛天檔案》;北京:

九州出版社

劉登銳(2003):

《擎天英傑–世界航天人物》;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潘志華(1999):

《中國科技走向輝煌》;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附錄二

中國航天科技書目(小學適用)

-(2001):

《十萬個為什麼》(新世紀版)10冊–工程科學篇II;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01):

《十萬個為什麼》(新世紀版)16冊–宇宙科學篇II;香港:

商務印書館

于今昌(2006):

《圓了千年飛天夢》;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中國宇航學會(2006):

《中國神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香港:

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

中國宇航學會(2008):

《中國神舟–從載人飛天到太空漫步》;北京:

科學出版社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2003):

《神舟圓夢–載人航天知識問答》;北京:

中國發展出版社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003):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北京: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

《中國人的太空之旅》;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王希季(1999):

《派向太空的地球使者–著名科學家談航天技術及其發展》;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希季(2003):

《科學家談航天科技》;香港:

萬里機構

王鐘強、劉潤寶等(1995):

《航空航天博物館》;鄭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左賽春(2003):

《中國航天員飛天紀實》;香港: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石磊(2002):

《神劍搏蒼穹–航天科技》;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石磊、周武、馮春華、胡群芳(2004):

《放飛神舟–中國首次載人航天工程紀事》;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朱增泉(2003):

《飛天夢圓–來自中國航天工程的內部報告》;北京:

華藝出版社

光明日報科技部(2005):

《中國人耕耘太空–神舟六號工程紀實》;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李成智(2002):

《中國載人飛船的設計者》;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馬京生(2005):

《國家功勲–聚焦中國航天英雄》;北京:

人民出版社

柯資能、徐飛(2003):

《中國科學技術》;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柴永忠、卜延年(2003):

《飛天夢–人類踏訪天宮的足音》;北京:

中國言實出版社

香港文匯報編輯部(2000):

《飛天圓夢紀念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征空全紀錄》;香港:

香港文匯報有限公司

科學時報社(1999):

《請歷史記住他們–中國科學家與「兩彈一星」》;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

首屆世界空間周慶祝活動中國籌委會(2000):

《叩開太空之門–航天科技知識問答》;北京:

宇航出版社

孫宏金(2007):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揭秘》;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高季冠:

《航天探奇》下冊;黃河出版社

唐秀穎(2006):

《伴神舟遠航–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海上測控採訪手記》;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陳閩慷、茹家欣(2007):

《神箭凌霄–長征系列火箭的發展歷程》;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2007):

《中國探月》;北京:

科學出版社

梁思禮(2003):

《向太空的長征》;北京:

中國宇航出版社

葉永烈(2007):

《飛天夢成真–目撃中國航天秘史》;香港:

明報出版社

劉建國(2005):

《神六飛天檔案》;北京:

九州出版社

劉登銳(2003):

《擎天英傑–世界航天人物》;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潘志華(1999):

《中國科技走向輝煌》;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翰思(2003):

《叩開宇宙之門–人類探索太空的歷程》;北京:

民族出版社

龎之浩(2003):

《天宮明珠–航天面面觀》;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龎之浩(2005):

《太空之舟–宇宙飛船面面觀》;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