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珍珠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235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珍珠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6珍珠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6珍珠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6珍珠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6珍珠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珍珠癀.docx

《06珍珠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珍珠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珍珠癀.docx

06珍珠癀

06珍珠癀

(六)珍珠癀

珍珠癀的名称比较复杂,在漳州是把“黄水茄”称“珍珠癀”或“大号珍珠癀”,而把十萼茄(红丝线)称“正珍珠癀”;不过闽南一些地方也把紫花茄(金吊钮)称“珍珠癀”(南靖)。

台湾则把铜锤玉带草、同蕊草、蛇莓称“珍珠癀”。

称“珍珠癀”都是因为其果实圆形或椭圆形(铜锤玉带草),颜色有红色如十萼茄、蛇莓,橙黄色如紫花茄,黄色如黄水茄,白色如同蕊草,紫色如铜锤玉带草,可以说是五色珍珠。

在使用上也有所区别,十萼茄可以敷於患处可止血,止疼。

铜锤玉带草活血、解热、消炎,治跌打损伤。

同蕊草能清热,利尿,解毒,有消炎,退癀的功效。

紫花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载:

散瘀消肿,消炎止痛。

在《泉州本草》第四集p46载:

治胸部打伤,痛连心脏,呼吸亦痛:

鲜根头一两合猪脚燉服,一二次愈。

治跌打久伤,鲜根头一两半,酒四两合猪赤肉燉服,二次可愈。

闽南主要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黄水茄能解毒消肿,活血化瘀,止痛,也可以用于跌打损伤。

蛇莓能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故可以用于跌打损伤。

使用“珍珠癀”要看各地的优势草药品种是什么,才决定使用品种。

在闽南大多使用紫花茄(金吊钮)的“珍珠癀”。

至于在“千根癀”一节的“治龟壳花蛇咬妙方”中用到的“珍珠癀”,应是蛇莓为佳。

 

(一)十萼茄  

【种中文名】:

红丝线

  【种拉丁名】:

Lycianthesbiflora(Loureiro)Bitter

【别名】:

毛药、血见愁、红丝线、正珍珠癀(漳州)。

【科中文名】:

茄科

  【科拉丁名】:

Solanaceae

  【属中文名】:

红丝线属

  【属拉丁名】:

Lycianthes

  【国内分布】:

闽,粤,桂,黔,琼,湘,赣,川,台,滇。

  【生境】:

山坡,山谷林下,沟边水边阴湿处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5米全株有毛。

葉:

单叶互生,膜质,无托叶,具短叶柄,叶基渐狭,叶尖渐尖状,两型,大型叶椭圆卵形,

7x15cm,小型叶宽卵形,3x4cm;两面被毛,羽状网脈,全缘。

花:

5-8月,通常2-3朵生与叶腋,花梗短;杯状萼长6mm,具10齿,裂片线形;花瓣浅紫色或白色,1cm,冠筒隐于萼內,顶端深5裂,星状,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5枚,花药相靠合,顶端孔裂。

果:

7-11月,浆果球形,1cm,宿萼盘状,熟时红色。

种子淡黃色,卵状三角形。

【功能主治】药用全草,有毒。

味极涩,舌头会麻痹。

性微涼。

清热解毒,止咳补虛。

用于狂犬病,疔疮红肿,蛇咬伤,外伤出血,虛劳咳嗽,久咳,消化不良,血崩,骨鲠。

【用法用量】常用量6-15g。

外伤出血时可取鲜草捣烂,敷於患处可止血,止疼。

(二)铜锤玉带草

【英文名称】:

Pratia

【学名】:

Pratianummularia(Lam)A.BrownetAschers.

【科名】:

桔梗科(Campanulaceae)山梗菜属(Lobelia)

【別名】:

老鼠拉秤锤、普拉特草、珍珠癀(台湾)、红铜锤、地扣子、地鈕子、地茄子、地浮萍、米汤果、铜锤草、地石榴、翡翠珠。

【原产地】:

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亞。

【分佈】:

生于海拔400-3000公尺的山坡、路边、林下或灌木丛阴湿处。

【特性】:

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茎纤细,长30-50公分,略呈四稜形,绿紫色,有细柔毛,节处生不定根。

叶互生,圆形至心狀卵圆形,长1-1.5公分,宽1-1.2公分,先端钝,基部心形,常稍偏斜,边缘具钝锯齿,下面淡绿或带紫色,有疏毛。

夏季开淡紫色小花,单生叶腋。

花梗长1-2公分,基部膨大;花萼基部合生,壶狀,萼齿5裂,裂片窄长披针形,边缘有肉刺;花冠为二唇形;雄蕊5个,着生与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室,柱头2裂。

浆果长橢圆形,径约1公分,熟时紫红色,萼齿宿存。

种子细小,褐色,卵圆形。

【用途】:

1.是用:

a.果实多汁,成熟后可以生食,也可制成果酱后食用。

b.茎叶洗淨后晒干,煮水当清涼饮料。

2.观赏用:

将它种在大型盆景的表土上或者另以小盆养成袖珍型的小品盆栽,均颇具观赏价值。

3.药用:

【性味功能】辛、苦,平。

祛风利湿,活血散瘀。

《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草消炎解热。

《花莲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有祛风、活血、解热、消炎、利湿功效。

有祛风、活血、解热、消炎、利湿功效。

可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痈、无名肿毒、目翳、胃病、糖尿病等病。

【用法用量】

【用量】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方】1.治肺虛久咳,風濕關節痛,乳癰,乳蛾,無名腫毒。

2.治糖尿病:

鮮品一兩,赤肉燉米泔水服。

3.治腎炎尿毒症:

全草,土人蔘各一兩,白花丁立杇四兩,水煎服。

4.治痛風,全草三兩,水煎服。

(全國藥用植物研討會)

每次用量要多少一天能喝多少?

治糖尿病:

鮮品一兩,赤肉燉米泔水服。

【附注】

1.孕妇忌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

【参考资料】

1.《全国中草药汇编》

2.《花莲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三)同蕊草(珍珠癀、烂朝)

【学名】:

Rhynchotechumdiscolor(Maxim.)Burtt

【效用】:

治尿毒症、糖尿病、咳嗽、失眠、甲狀腺肿。

【中文名称】:

同蕊草

【英文名称】:

【学名】:

Rhynchotechumdiscolor(Maxim.)Burtt

Rhynchotechumdiscolor(Maxim.)Burttvar.discolor

IsantheradiscolorMaxim.

【科名】: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同蕊草属(Rhynchotechum)

【別名】:

白珍珠、异色线柱苣苔、线柱苣苔、珍珠癀

【原產地】:

台湾、日本、琉球及菲律宾等地

【分布】:

台湾全境海拔500~1,500公尺间之阴湿地陡壁上或路旁斜壁草丛中及疏林內。

【用途】:

药用

【效用】:

全草:

清热,利尿,解毒,镇静之效。

治咳嗽,尿毒症,糖尿病,不眠症,失眠,甲狀腺肿大;有消炎,退癀的功效。

【特征】:

多年生亚冠木,株高15~50公分,茎基部橫臥,上部斜上或直立,分枝,幼株密被黃褐色绵毛,渐脱毛。

叶互生,柄长2~6公分,叶片倒卵形、倒卵狀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0~20公分,宽2.5~5公分,基部狭尖或楔形,先端锐尖,细锯齿缘,幼叶叶面黃褐色,被黃褐色毛,渐脱落,暗褐色,背面灰褐色或黃污褐色。

聚伞花序,顶生枝端或生枝上叶腋;花序轴长6~10公分;花朵小,多数,小花梗长1.5~2公分被粗毛;苞片披针形,长0.4~0.5公分,先端尖,具缘毛;花萼5深裂,裂片线形,长0.4~0.5公分,被粗毛;花冠白色,钟形,先端5裂,裂片近园形,长0.35~0.5公分;雄蕊4枚,花丝基部弯曲,长0.2~0.25公分,退化雄蕊1枚;子房上位,卵园形,花柱长0.15~0.2公分;先端弯曲,柱头头狀。

浆果,球形,径0.5~0.7公分,熟时白色,透明样。

种子多数,细小。

花期秋季,果期秋、冬间。

【参考书】:

邱年永原色台湾药用植物图鉴(4)182珍珠癀p205台北南天书局出版

台湾药用植物资源名录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编琼麻92年10月130叶

 

(四)紫花茄: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BāShānHǔ

【别名】金扣钮根(《陆川本草》),细钮扣根、扣子头(《南宁市药物志》),紫花茄根(《福建中草药》),珍珠癀(南靖),巴山虎。

【来源】为茄科植物紫花茄的根。

全年可采。

【植物形态】灌木,通常高1~1.5m,全株密生分枝具柄的星状绒毛,并生有基部宽扁的淡黄色变形皮刺,刺长4~7mm,叶卵形,长5~11cm,宽1.5~8.5cm,顶端钝,基部心形或截形,5~7深裂或波状圆裂,两面有星状绒毛,脉上有皮刺;叶柄长2~4cm。

花序蝎尾状,腋外生,长3.5~6cm,花梗长约1.5cm,花萼杯状,5裂。

花冠幅状,紫蓝色,深5裂。

浆果球形,成熟时橙黄色,直径约1cm,宿萼向外反折,有针刺。

花期春季。

【性味】苦,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

味苦。

②《岭南采药录》:

味苦,性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

苦,平。

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淡,凉,有小毒。

【化学成分】果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氨基酸及有机酸。

生物碱有龙葵碱(Solanine)0.1%和澳洲茄胺(Solasodine)等;前者为甾体生物碱甙,水解后产生龙葵胺(Solanidine)。

另含B-谷甾醇和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等。

种子含脂肪油。

叶含龙葵碱0.02%。

茎含澳洲茄胺、B一谷甾醇、薯蓣皂甙元等,但含量远较果实为少。

浆果含澳茄碱(solasonine)、澳茄边碱(solamargine)、澳茄新碱(solasurine),后者的甙元为澳茄胺(sola-sodine),糖基为鼠李糖、葡萄糖各一分子。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祛瘀消肿。

治风湿痹痛,痧气腹痛,头痛,牙痛,咽炎,扁桃体炎,疳积,跌打损伤,瘰疬。

①《生草药性备要》:

跌打将死,煲酒服。

②《南宁市药物志》:

清热,止渴,止咳。

治痧气肚痛,五疳,小儿发热,蛇伤。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散瘀消肿,消炎止痛。

治咽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2~5钱。

外用:

捣敷。

【附方】

①治头风痛:

紫花茄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②治关节风温痛:

紫花茄根一至二两,或加蘡薁干根、土牛膝干根各五钱,酒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③治胃痛:

紫花茄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瘰疬:

鲜紫花茄根一至二两,水煎或调酒服;已破溃者加鸡蛋同炖服。

(《福建中草药》)

⑤治无名肿毒:

鲜紫花茄根一两,酒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研究证明:

紫花茄所含紫花茄皂苷I-5对不同肿瘤细胞系有抑制作用;紫花茄皂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有凋亡作用;紫花茄皂苷I-2对人肝癌细胞有拮抗作用。

紫花茄治乳房溃烂:

[用料]紫花茄鲜叶。

[制用法]将茄叶晒干或烘干,研成细末,过筛装瓶高压消毒备用。

用时将药末撒在癌的溃疡面上,覆盖两层消毒纱布。

每天用药1或2次。

换药时用淡茶水或生理盐水洗去创面污物,再上药。

上药时须将药末撒于腐肉最多的创面,不可撒在新鲜肉芽或正常皮肤粘膜上,以免引起湿疹及皮炎。

当恶臭已除,渗液停止,创口腐脱落或清除干净即停止上药,否则易使创面扩大,发生疼痛及充血水肿。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生肌。

用治乳房癌创面溃烂。

注:

据福州医学科学研究所《紫花茄治疗乳癌溃疡恶自臭》介绍:

临床用于不同类型乳癌溃烂50例,病史最长3年,最短1个月,溃烂范围最大10厘米乘10厘米,最小2厘米乘2厘米,全部有恶臭流脓血水,半数以上有疼痛、发热及恶液质。

上药后均见效果,最快15分钟,最慢1天。

一般先恶臭逐渐消除,脓血性渗出液减减少,随后疼痛减轻,绿色腐肉逐渐清除脱落,创面充血水肿改善,创口相对缩小,病人全身症状鬃之好转。

(五)黄水茄

【別名】凝固茄、黃刺茄、苦天茄、野茄、洋苦茄、黃果珊瑚、野茄、丁茄、黃天茄、衫鈕果、狗茄子、牛茄子、颠茄树、珍珠癀(闽南)。

【來源】为茄科茄属植物黃水茄SolanumcoagulansForsk.[SolanumsanctumL.],以根、叶及果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约0.5~2m。

小枝、叶下面、叶柄、花序均密被5~9分枝的灰褐色星状绒毛和皮刺。

上部叶常假双生,不相等,叶柄长1~3cm;叶片卵形至卵狀椭圆形,长5~10cm,宽4~7cm,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偏斜,边缘浅波狀圆裂,裂片通常5~7,上面尘土狀灰绿色,下面灰绿色;中脈在下面凸出,在两面均具细直刺,侧脉每边3~4条,在两面均具细直刺或无刺。

蠍尾状花序腋外生,长约2.5cm,总花梗短或近於五;能孕花较大,单独着生于花序的基部,不孕花较小,雌蕊已退化,与能孕花并出,排列花序的上端;萼钟形,直径1~1.5cm,外面密被星状绒毛及细直刺,內面仅裂片先端被里状绒毛,裂片无花冠幅射,星形,紫藍色,裂片宽三角形,长宽均约1cm,以薄而无毛的花瓣间膜相连接;雄蕊5,着生与花冠筒喉部;子房具多数胚珠。

浆果球状,无毛,直径2~3cm,成熟时黃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扁圆形。

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冬季。

【生境分布】:

田园或人工栽培。

【栽培要点】:

种子繁殖。

【采集加工】:

夏、秋季採根、叶;秋、冬季採果,鲜用或晒干。

【性味功能】:

味苦、辛,性涼,有小毒。

【主治】:

止咳平喘,解毒消肿,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咳嗽,哮喘,風湿性关节炎,热淋,睪丸炎,牙痛,痈疮溃烂,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咳血,疔疮肿痛,痧症。

【用法用量】:

內服:

煎汤,9~15g。

外用:

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

1.治胃痛,尿道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腰腿痛,麻疹,痈疮溃烂(苦天茄)根9~15g。

煎服。

2.治牙痛:

(苦天茄)果研末,取少许含口中,隔片刻后以酒送服。

3.治蚂蟥入鼻:

(苦天茄)鲜叶捣汁滴入鼻腔。

4.黃水茄为台湾民间治肝炎很有名的草药,一日量35~75gm加水煎服。

5.治湿性胸膜炎及水肿:

用量20~40gm,和地胆草20gm,水煎空心服,三四剂見效。

6.治鼻窦炎:

以黃水茄根及苦瓜根,水煎服。

7.消炎解毒,利水去大肠火:

黃水茄与番椒各20gm,燉猪小肚服。

8.治肝炎:

黃水茄、臭腥草等合用。

9.治肝炎、肝硬化:

与炙梔子及乌甜各10gm,煎水糖服。

10.治肝炎:

以黃水茄55gm,红糖20gm,水煎服。

11.治淋巴腺炎(痰火性):

以黃水茄,水煎服。

12.治慢性肝炎:

黃水茄與桶钩藤110gm,金针头20gm,燉赤肉服。

13.治急性肝炎:

与化石草(猫须草)75gm、红糖20gm,水煎服。

14.治肤痒、疮疖:

黃水茄40gm,燉赤肉服,或与狗头芙蓉75gm,半酒水燉赤肉服。

15.治眼疾:

黃水茄煎水服;眼不红用酒煎服。

16.治肝炎:

芦荟55gm去外皮,以黃水茄150gm煎汁代水,燉半小时,服良效。

17.治肝炎、黃疸:

与木棉树皮、酸藤、盐酸草及桐白皮,水煎服。

【附注】

1.本品在台湾草药市场(店)常与鈕仔茄混用;功效相当,钮仔茄的刺很多,而且残留的果实多而小;黃水茄基本上沒有刺或很少,残留果实少而大。

2.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可致口干、口渴、吞咽困难、体温升高、皮肤干燥发红、瞳孔扩大、視力模糊等中毒症狀,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参考资料】

1.《全国中草药汇编》

2.《中华本草》

3.《台湾植物药材志》

 

(六)蛇莓——珍珠癀(台湾)

蛇莓(《别录》)

【异名】鸡冠果、野杨梅(《救荒本草》),蛇藨、地莓(《本草会编》),蚕莓(《纲目》),三点红、龙吐珠、狮子尾(《生草药性备要》),疔疮药、蛇蛋果、地锦(《植物名实图考》),三匹风(《草木便方》),蛇泡草、三皮风、三爪龙(《分类草药性》),一点红(《岭南采药录》),老蛇泡(《贵州民间方药集》),蛇蓉草、三脚虎、蛇波藤(《福建民间草药》),蛇八瓣(《安徽药材》),龙衔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小草莓、地杨梅(《陆川本草》),蛇不见(《江西民间草药》),金蝉草(《贵阳民间药草》),三叶藨(《四川中药志》),老蛇刺占、老蛇蔂(《闽东本草》),龙球草(《广东中药》Ⅱ),蛇葡萄、蛇果藤、蛇枕头(《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

【植物形态】蛇莓多年生草本,多少被毛。

根茎粗壮。

有多数长而纤细的匍匐枝。

掌状复叶具长柄,疏离;托叶叶状,与叶柄分离;小叶通常3枚,罕有5枚,膜质,无柄或具短柄,倒卵形,长1.5~4厘米,宽1~3厘米,两侧小叶较小而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齿或锯齿,基部楔尖而全缘,上面近秃净,下面被疏长毛。

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2~15毫米;花柄通常长于叶柄,柔弱,被疏长毛;萼片卵形或披针形,与小苞片同被疏长毛;小苞片阔,通常长于萼片,三角状倒卵圆形,3~5裂,很少全缘;花瓣黄色,倒卵形。

花托球形或长椭圆形,鲜红色,覆以无数红色的小瘦果,并为宿萼所围绕。

花期4月。

果熟期5月。

生于山坡、道旁及杂草间。

分布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蛇莓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种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53.1%),非皂化物质有烃、醇和甾醇,甾醇中的主要成分是β-谷甾醇(占总甾醇量的89.5%)。

【性味】甘苦,寒,有毒。

①《别录》:

大寒。

②《日华子本草》:

味甘酸,冷,有毒。

③《分类草药性》:

味苦,性凉。

【功用主治-蛇莓的功效】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

①《别录》:

主胸腹大热不止。

②陶弘景:

疗伤寒太热。

③《食疗本草》:

主胸胃热气;主孩子口噤,以汁灌口中。

④《日华子本草》:

通月经,熁疮肿,敷蛇虫咬。

⑤《纲目》:

敷汤火伤。

⑥《生草药性备要》:

治跌打,消肿止痛,去瘀生新,浸酒壮筋骨。

⑦《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捣敷红线疔。

⑧《四川中药志》:

凉血,通经。

治惊痫寒热,疗咽喉肿痛。

⑨《闽东本草》:

化痰止咳,祛风,活血。

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风火牙痛,口舌生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

捣敷或研末撒。

【选方】

1治天行热盛,口中生疮:

蛇莓自然汁,捣绞一斗,煎取五升,稍稍饮之。

(《伤寒类要》)

2治伤暑,感冒:

干蛇莓五至八钱,酌加水煎,日服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

3治吐血咯血:

鲜蛇莓草二、三两,捣烂绞汁一杯,冰糖少许炖服。

(《闽东本草》)

4治咽喉肿痛:

鲜蛇莓草炖汤内服及漱口。

(《闽东本草》)

5治小儿口疮:

蛇泡草(研末)、枯矾末,混合,先用盐水加枯矾洗患处,再撒上药粉。

(《贵阳民间药草》)

6治疟疾,黄疸:

鲜蛇莓叶捣烂,用蚕豆大一团敷桡骨动脉处,布条包扎。

(《江西民间草药》)

7治痢疾:

鲜蛇莓全草一两,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8治蛇头疔,乳痈,背疮,疔疮:

鲜蛇莓草,捣烂,加蜜敷患处。

初起未化脓者,加蒲公英一两,共杵烂,绞汁一杯,调黄酒二两炖撮,渣敷患处。

(《闽东本草》)

9治蛇窜丹:

蛇泡草适量,雄黄五分,大蒜一个。

共捣烂,布包,外搽。

(《贵阳民间药草》)

10治脓疱疮:

蛇泡草炖肉吃,并捣烂外敷。

(《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跌打损伤:

鲜蛇莓捣烂,甜酒少许,共炒热外敷。

(《江西草药》)

⑿治蛇咬伤,毒虫咬伤:

鲜蛇莓草,捣烂敷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小面积烧伤:

鲜蛇莓捣烂外敷。

如创面有脓,加鲜犁头草;无脓,加冰片少许。

(《江

西草药》)

⒁治癌肿、疔疮:

蛇莓三钱至一两,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⒂治瘰疬:

鲜蛇莓草一至二两,洗净,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白喉取三皮风鲜草,捣成泥状,加2倍量的冷开水浸泡4~6小时;过滤即成50%浸剂。

服时加糖调味,日服4次。

3岁以下首次量50毫升,以后每次20~30毫升;3~5岁首次80毫升,以后每次40~50毫升;6~10岁首次100毫升,以后每次60毫升;10岁以上首次150毫升,以后每次100毫升。

经治471例,治愈率85%。

②治疗细菌性痢疾以蛇莓制丸,每服3钱,或制成糖浆,每次20~40毫升(小儿减半),日服3次,5~7天为一疗程。

对高热、脱水、腹痛等配合常规处理。

观察50例,治愈46例,好转1例,无效3例。

治愈病例多数在1~2天内退热(最短4小时,最长6天);2~3天内症状及体征消失(最短1天,最长6天);大便在3~5天内转为正常,培养转阴。

用药最短2天,最长11天。

治程中少数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余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③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取鲜蛇莓2~4两(干品1~2两)、鲜白骨树根(乌桕树根)5钱(干品3钱),水煎二次分服。

每天1~2剂。

加减法:

阑尾脓肿病例加皂角刺3钱,急性阑尾炎合并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加用行气活血之药,并稍加大蛇莓用量(每日鲜品不得超过6两,干品不得超过4两);如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则配合通里攻下药,如铁扁担(鸢尾科蝴蝶花)鲜根5钱,磨水成浆顿服,或甘遂末每次3分冲服。

卧床休息。

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特别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病人,须采取斜坡卧位。

其他酌情给予流质、半流质或短暂禁食。

禁食者须注意水及电解质子衡,纠正酸中毒。

共治疗50例,其中阑尾脓肿11例,合并局限性腹膜炎21例,弥漫性腹膜炎18例。

结果治愈(自觉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正常,腹部体征完全消失)38例,近愈(自觉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正常,但腹部有轻度深压痛或遗留有索条状硬结)8例,无效4例。

住院日数最短4天,最长43天,平均17天。

治程中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恢复正常,腹痛及压痛消失所需最短时间分别为1、2、3、5天,平均为5、8、5、11天。

蛇莓、乌桕均有毒,但蛇莓1天量用至4~6两(鲜),白骨树根每天3~5钱,均未见毒性反应。

部分病人服药后可有轻度阵发性腹痛,这是白骨树根导泻作用使肠蠕动增强所致,大便后阵痛即消失。

【蛇莓根的功效介绍】:

蛇莓根(《纲目》)

【异名】三皮风根(《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根,植物形态详蛇莓条。

【功用主治-蛇莓根的功效】《分类草药性》:

治内热,潮热。

【选方】①治吐血:

三皮风根及叶,捣绒兑开水服。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中水毒:

蛇莓草根,捣作末服之,并以导下部,亦可饮汁一、二升。

(《补缺肘后方》)③治眼结膜炎,角膜炎:

蛇莓鲜根三至五株,洗净捣烂,置净杯内,加入菜油一至二茶匙,每日蒸一次,点眼用,一天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每剂可用五至七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