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225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docx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走向:

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

《灵枢·本输》:

“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1、十二经络表里关系

2、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3、十二经络原穴、络穴、输穴对应表(重中之重)

4、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位置

手太阴肺经(寅时:

3-5点):

从胸走手

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支脉:

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主治:

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原穴:

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

●络穴:

列缺(腕横纹上1.5寸,前臂挠侧缘)

●输穴:

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

5-7点):

从手走头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

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

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

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

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原穴: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挠侧的中点处)

●络穴:

偏历(屈肘背面挠侧,腕横纹上3寸)

●输穴:

三间(握拳,在第2掌骨小头挠侧后缘凹陷中)

足阳明胃经(辰时:

7-9点):

从头走足

从鼻旁开始(会迎香),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巨髎),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它的支脉:

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水突、气舍,一说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中脘),络于脾。

它的支脉:

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

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

它的支脉:

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另一支脉:

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

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原穴:

冲阳(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

●络穴:

丰隆(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之横指)

●输穴:

陷谷(足背第2、3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足太阴脾经(巳时:

9-11点):

从足走腹

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

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

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

首穴隐白,末穴大包。

●本经穴位: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原穴:

太白(第1跖骨小头后缘,当赤白内际处)

●络穴:

公孙(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输穴:

太白(第1跖骨小头后缘,当赤白内际处)

手少阴心经(午时:

11-13点):

从胸走手

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

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

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

首穴极泉,末穴少冲。

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

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原穴:

神门(腕横纹R侧端)

●络穴:

通里(前臂掌侧,挠侧缘,腕横纹上1寸)

●输穴:

神门(腕横纹R侧端)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

13-15点):

从手走头

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

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它的又一支脉:

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

首穴少泽,末穴听宫。

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

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原穴:

腕骨(手掌R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至简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络穴:

支正(前臂背面R侧,腕背横纹上5寸)

●输穴:

后溪(握拳,第5掌指关节R侧后方,当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

15-17点):

从头走足

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

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

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

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

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

首穴睛明,末穴至阴。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原穴:

京骨(人体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络穴:

飞扬(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7寸)

●输穴:

束骨(第5跖骨小头后下方,当赤白肉际)

足少阴肾经(酉时:

17-19点):

从足走腹

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它直行的脉:

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

它支脉:

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

首穴涌泉,末穴俞府。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原穴:

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内踝高点取穴)

●络穴:

大钟(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输穴:

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内踝高点取穴)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

19-21点):

从胸走手

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

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

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

它的支干脉:

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

它的支脉:

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

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

首穴天池,末穴中冲。

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

●本经穴位:

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原穴:

大陵(仰掌,腕横纹上,挠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络穴:

内关(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

●输穴:

大陵(仰掌,腕横纹上,挠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

21-23点):

从手走头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臑会、肩髎),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

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翳风、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

它的支脉:

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

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原穴:

阳池(腕背横纹中)

●络穴: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

●输穴:

中渚(握拳,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

足少阳胆经(子时:

23-1点):

从头走足

从外眼角开始(瞳子髎),上行到额角(颔厌、悬颅、悬厘、曲鬓;会头维、和髎、角孙),下耳后(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经天容),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会大椎,经肩井,会秉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

它的支脉:

从耳后进入耳中(会翳风),走耳前(听会、上关;会听宫、下关),至外眼角后;

另一支脉:

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颌角),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锁骨上窝)。

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它的主干(直行脉):

从缺盆(锁骨上窝)下向腋下(渊液、辄筋;会天池),沿胸侧,过季胁(日月、京门;会章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

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它的支脉:

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本经一侧44穴(左右两侧共88穴)。

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

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

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原穴:

丘墟(在外踝的前下方)

●络穴:

光明(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输穴:

足临泣(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关节的后方)

足厥阴肝经(丑时:

1-3点):

从足走腹

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 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它的支脉:

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它的支脉:

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

首穴大敦,末穴期门。

●本经穴位: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原穴: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络穴:

蠡沟(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输穴: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5、原、络、输穴位置记忆总结表

肺经

原穴、输穴:

太渊:

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

络穴:

列缺:

腕横纹上1.5寸,挠侧缘(前臂)

大肠经

原穴:

合谷: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挠侧的中点处

络穴:

偏历:

屈肘背面挠侧,腕横纹上3寸

输穴:

三间:

握拳,在第2掌骨小头挠侧后缘凹陷中

胃经

原穴:

冲阳:

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

络穴:

丰隆:

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之横指

输穴:

陷谷:

足背第2、3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脾经

原穴、输穴:

太白:

第1跖骨小头后缘,当赤白内际处

络穴:

公孙:

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心经

原穴、输穴:

神门:

腕横纹R侧端

络穴:

通里:

前臂掌侧,挠侧缘,腕横纹上1寸

小肠经

原穴:

腕骨:

手掌R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至简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络穴:

支正:

前臂背面R侧,腕背横纹上5寸

输穴:

后溪:

握拳,第5掌指关节R侧后方,当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膀胱经

原穴:

京骨:

人体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络穴:

飞扬:

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7寸

输穴:

束骨:

第5跖骨小头后下方,当赤白肉际

肾经

原穴、输穴:

太溪:

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内踝高点取穴

络穴:

大钟:

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心包经

原穴、输穴:

大陵:

仰掌,腕横纹上,挠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络穴:

内关:

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

三焦经

原穴:

阳池:

腕背横纹中

络穴: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

输穴:

中渚:

握拳,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

胆经

原穴:

丘墟:

在外踝的前下方

络穴:

光明: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输穴:

足临泣:

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关节的后方

肝经

原穴、输穴:

太冲: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络穴:

蠡沟: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