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215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

《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docx

生态池与水扑满缘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别一

表一01:

配合『永續校園改造計畫』之教學計畫表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指導教授:

盧秀琴

實習教師:

潘賢蓀黃建彰徐于婷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生態池與水撲滿

教學主題

屋頂雨水收集做為淨化水質生態池用水

融入之學習領域

科學教育、物理現象、生態觀察

教學內容

詳附表

學習階段

第一階段:

探討校內雨水收集與相關永續校園計畫之由來

第二階段:

觀察雨水收集水道之物理現象。

第三階段:

觀察雨水收集之過濾方式。

第四階段:

觀察水生植物根系,討論水質淨化效果。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行時間

40min

資源運用

解說牌、麥克風、植物剪

其他特色

生態池與水撲滿緣起課程教學活動設計組別:

活動

名稱

生態池與水撲滿緣起

教學

時間

40分鐘

設計人員

潘賢蓀黃建彰徐于婷

指導者

盧秀琴

活動

目標

讓學生了解設立此生態池與水撲滿的原因與背後的意涵。

教師

角色

藉由生態池的設立探討以下問題:

1.如何利用水資源融入教學

2.如何重建都市破碎生態網絡

3.如何永續保持健康生態環境

學生

角色

藉由課程學習與了解生態池與水撲滿設立的意涵,並對教師的提問作深入的探討與反省。

教學流程

時間

評量

【準備活動】

1.蒐集了解生態保育該如何在都市復甦並落實

並準備實例。

2.蒐集並了解專有名詞的定義。

【教學資源】

1.解說板。

2.生態池與水撲滿附近綠地的照片。

【教學活動】

帶學生到展示板前,展開以下介紹:

解釋專有名詞:

1.生態廊道(Corridor)

2.嵌塊體邊緣棲地(EdgePatch)

3.生態跳島系統(SteppingStone)

 

20’

 

1.生態廊道(Corridor)

廊道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線狀或帶狀嵌塊體,可串連散落於都市空間中的塊狀或點狀綠地,包括線性公園以及林蔭道路及沿道路綠化之退縮空間。

EX:

河川溪流、灌溉水渠、道路、鐵路樹籬或灌木帶……等。

2.嵌塊體邊緣棲地(EdgePatch)

嵌塊體是景觀空間比例尺上所能見到的最小均質單元,嵌塊體的大小是研究景觀要素特徵的主要參數,其影響單位面積的生物量、生產力和養分與物種組成和多樣性。

嵌塊體的面積可從圖形上直接量算。

除嵌塊體的平均面積外,同類嵌塊體的最大和最小面積也可反映出某種生態意義。

嵌塊體的形狀與邊緣長度,為重要的形狀參數之一,其對生物物種的擴散和覓食有直接反映。

嵌塊體的大小是研究景觀要素特徵的主要參數(張啟德,1994),其影響單位面積的生物量、生產力和養分與物種組成和多樣性。

嵌塊體的面積可從圖形上直接量算。

除嵌塊體的平均面積外,同類嵌塊體的最大和最小面積也可反映出某種生態意義。

嵌塊體的形狀與邊緣長度,為重要的形狀參數之一,其對生物物種的擴散和覓食有直接反映。

邊緣效應(EdgeEffect)大小可由嵌塊體內核與邊緣(Edge)部分的比值表示。

而嵌塊體邊緣的總長度和平均長度表現景觀的分割程度和各景觀要素間的接觸關係。

嵌塊體的最近相鄰距離、嵌塊體間的隔離度與嵌塊體的可接近度,為嵌塊體分佈狀況的量度常用之指標。

藉由地理資訊系統所建立研究區之景觀生態資訊系統,可計算與分析研究景觀生態特性。

 

3.生態跳島系統(SteppingStone)

在區域間若有許多小型的嵌塊體,或小嵌塊體間相互串連而成的跳島系統,是特別適於提供某些物種散佈,進而達成區域生態網絡的連結,這些跳島嵌塊體位於居中媒介的地位,可提供物種於生態棲地間的活動連結。

花蓮慕谷慕魚生態廊道

4.對本校生態池的定位:

greenfinger概念做深入介紹,並舉例說明之。

【綜合活動】

綠手指行動計劃

緣起

盧銘世,綠手指行動計畫主持人,一位堪稱嘉義地區奇人異士的人,只因閱讀到一本書,便開始了千里的築夢之旅…倘若要引您進入綠手指行動計劃的夢想世界,這個故事應該要由盧老師來告訴您。

以下短文摘自誠品專欄:

最近和幾位朋友相聚,又談到北迴歸線上種樹這個夢,畫面出現一隻巨鳥在百年後的北迴歸線上空下望,從牠微凸的瞳眼中映照出一條綿延不絕的綠色新地標……

小時候,家裡沒什麼課堂以外的書可讀,放牛吃草的餘暇,總趴在當時印象還算好看的土墳草坵之間,和蚯蚓、青蛙、田鼠、蛇、蚱蜢、牛背鷺、大剪尾互動嬉戲著。

這段少年七、八、九的美好時光,發生在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化的60年代。

從環境的角度審度自己,有幸與不幸,幸福的是年少的我曾真真切切地與輕柔的風、明澈的溪流,以及生養於天地間無數的野性朋友們親密互動過。

不幸的是當你親眼看著曾經生動美麗的環境日漸沈淪,有幸身繫其中的內在聲音告訴我,如果要有所改變,就不能只是事不關己喟嘆與無奈。

綠手指計劃的芽種其實早在多年前種下。

1995年閱讀了讓.紀沃諾的著作「種樹的男人」,書中述說著布非耶在法國東南部普羅斯地區的種樹行為。

1999年為彌補閱讀所不能及的部份,動身前往阿爾卑斯山區,在綿延森林中回看自己的故鄉。

2000年和荒野伙伴們一起努力「種樹2000計劃」,以茄苳樹為主在嘉義地區種下2300棵樹,那是綠手指計劃的前奏。

2002年11月至2004年10月底以二年時間在嘉義地區協助建構100個含括生活機能、自然生態及環境美學的角落美感點,這是綠手指首部曲。

2004年10月21日夢想完成時在嘉義誠品書店發表「綠手指的故事」。

綠手指二部曲從2004年11月開始啟動至今,我們希望藉由優質創意的壁面藝術,將城市巷弄中大量體的鐵皮屋所帶給人的窒息感,解放出來……

講了這麼多我的國家大事,沒有一件是可以馬上賺錢的行為,旁觀者當然有多人給予協助支持,也當然會有人認為你吃飽閒著,做憨工!

但俗諺有云:

「愛著卡慘死」,我熱愛自然,所以我種樹,這是我手指將一直綠下去的理由。

~2005August/盧銘世~

響應

站在教育的觀點來看,全民美學自覺意識的提升,能使我們的社會進入一個全新的生命體驗,一個具備美感與倫理的社會建構。

每一個日常生活角落的美感體現,都能提升私人與公共環境的品質。

營造角落的美感,把大自然帶入生活,只是一個起點。

慢慢地一個點接著一個點,綠色的版圖將逐漸拓展,綠色的希望逐漸萌芽。

最後,由許多點連結成許多線,由許多線網成許多面,再結合這許多面構置成我們的美好家園。

基於這樣的教學理念,綠手指的行動計劃也在蘭潭國小展開。

早在兩年前,校園裡也有一群老師及義工媽媽們默默地帶領孩子們妝點美麗的校園。

您曾留意過嗎?

我們的生態園,東側機車棚旁,采潭樓東側的車道…,在楊勛凱、董志峰老師、喬阿姨及一群可愛的孩子們的巧手下,將原來雜草叢生的空地,改造成美麗的綠色角落,一一化腐朽為神奇。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沒有充足的經費支援下,每一個綠色角落的建置,一點一滴,靠的都是他們的熱情和血汗。

如今,這動人使命的傳承,來到我們孩子的身上。

此次,我們更將其擴大成一個統整的主題教學活動。

配合各學科的課程,讓孩子的學習更深入,期許一個溫馨的永續生態校園。

學年教學團隊很期待將這樣的觀念透過綠手指的活動,將美學自覺意識及對環境的愛護內化深植在每一位小朋友的心裡。

1.介紹美國紐約州由紐約市中央公園、長島至灣區的一路完整延伸生態圈,帶入此一和平東路綠軸的概念,並期延長至文山區,信義區拓展完整台北大生態區,藉此展望台北市生態保育的遠景。

2.簡介本校生態池與水撲滿之配置圖。

 

20’

表一02:

配合『永續校園改造計畫』之教學計畫表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指導教授:

盧秀琴

實習教師:

吳珊瑀、簡婉如、潘俞佑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生態池與雨撲滿

教學主題

雨撲滿水質淨化效果

融入之學習領域

科學教育、化學物質吸收、生態觀察

教學內容

詳附表

學習階段

第一階段:

探討校內雨水收集與相關永續校園計畫之由來、討論鎘米新聞與水生植物殘留農藥等新聞。

第二階段:

觀察水生植物根系,討論根部吸附與水質淨化效果。

第三階段:

以不同水生植物做實驗,觀察吸收污染物情形。

第四階段:

分組報告與討論。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行時間

40min

資源運用

解說牌、麥克風、植物剪、燒杯等實驗器具

相關農藥殘留與環境污染影片

其他特色

 

有趣的生態池課程教學活動設計組別:

活動

名稱

有趣的生態池

教學

時間

40min

設計人員

吳珊瑀、簡婉如、潘俞佑

指導者

盧秀琴

活動

目標

能認識雨撲滿和植物關聯性。

教學流程

時間

評量

【準備活動】

準備鎘米新聞

準備株三白草*1

紅色溶液200mL

燒杯500mL一個

透明塑膠袋一個

再準備一株三白草泡在紅色溶液燒杯中,並在三白草的植株上半部套一個透明塑膠袋,在太陽照射10MIN

【教學資源】

雨撲滿水道,生態池

【教學活動】

一、把水變乾淨

1.與小朋友討論鎘米新聞。

2.問小朋友鎘米是什麼米?

它是指由受重金屬‘鎘’所污染的農地長出來的稻米,這些稻米含鎘量過高,吃入人體之後,會累積在人體,引起一些難癒的病痛。

3.介紹生態池的植物

有三白草澤瀉燈心草香蒲蘆葦台灣水龍睡蓮….

4.拿出一株三白草,問學生三白草如何淨化水質?

?

拿出三白草泡在紅色溶液中請學生回答

5.把之前已先做的植物實驗,拿出來讓學生觀察,發現三白草實驗整體有什麼變化?

?

燒杯中的溶液變少了>三白草的植株變紅>塑膠袋上有透明的小水滴

6.詢問小朋友為什麼三白草泡在紅色溶液中,為什麼塑膠袋上的水是透明的?

?

因為陽光造成三白草做蒸散作用,造成水位下降,讓紅墨水進入到植物中,蒸散作用後讓水變成水蒸氣,被收集在塑膠袋上,而紅色的色素就被留在植物體內,所以水就變乾淨了

 

25’

 

【綜合活動】

學習單題目

左邊是剛剛介紹過的植物的名稱,右邊是植物的特徵,請動動腦筋,把最適合的答案連起來

 

 

 

請畫出紅墨水從燒杯到大氣的流動方向

 

 

15’

表一03:

配合『永續校園改造計畫』之教學計畫表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指導教授:

盧秀琴

實習教師:

王式儀、歐嘒蕎、劉宜青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生態池與雨撲滿

教學主題

了解雨撲滿過濾方法以及原理

融入之學習領域

科學教育、過濾水槽濾材觀察

教學內容

詳附表

學習階段

第一階段:

探討校內雨水收集與相關永續校園計畫之由來。

第二階段:

觀察過濾水槽濾材吸收雜質與汙染物情形,討論濾材吸附與水質淨化效果。

第三階段:

以不同濾材組合做實驗,觀察吸收污染物情形。

第四階段:

分組報告與討論。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行時間

40min

資源運用

解說牌、麥克風、濾材、燒杯等實驗器具

相關工業導致酸雨與環境污染影片

其他特色

雨撲滿課程教學活動設計組別:

活動

名稱

活動三

教學

時間

40分鐘

設計人員

王式儀、歐嘒蕎、劉宜青

指導者

盧秀琴

活動

目標

了解雨撲滿過濾方法以及原理。

教學流程

時間

評量

【教學活動】

一、引起動機

1.雨水是乾淨的嗎?

雨水是酸性的,其影響因素包含:

(1)自然因素:

初期雨水的成分含有灰塵、二氧化硫、硫化物、樹葉花瓣等,落入水池之中造成酸性水。

(2)人為因素:

魚飼料、生物的糞尿或分泌物、生物呼吸出的二氧化碳、浮游生物、微生物、藻類等,皆會污染水源。

 

15’

 

二、發展活動

2.所學習過的過濾方法有哪些?

(1)物理性質:

靜置沉澱法、毛刷過濾法、石英砂過濾法、活性

探過濾法

(2)化學性質:

離子交換法、明礬沉澱法

(3)生物性質:

有孔蟲、微生物

3.使池水清淨的方法:

雨撲滿所使用的過濾方法包含靜置沉澱

法、毛刷過濾法、石英砂過濾法皆屬於物理性質。

(1)靜置沉澱法:

利用沉降作用,將含有懸浮物的水靜置,使懸浮物沉於池底而得澄清的水。

(2)毛刷過濾法:

將固體由流體中除去的一種有效方法。

(3)石英砂過濾法:

使用硬度高之石英砂(金剛砂)作為過濾濾

材,可有效去除水中之SS雜質、懸浮顆粒,達到20-30micron。

 

【綜合活動】

4.雨撲滿所使用之過濾方法皆配合活水循環,其目的為讓水能有流動性,以達到過濾效果。

5.說說看,還有哪些過濾的方法可以應用在使水質淨化上?

 

20’

 

5’

 

約90%

學生能理

解雨撲滿

的過濾方

 

表一04:

配合『永續校園改造計畫』之教學計畫表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指導教授:

盧秀琴

實習教師:

吳美慧李宜穎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生態池與雨撲滿

教學主題

羅馬水道重現國北

融入之學習領域

科學教育、物理教學

教學內容

詳附表

學習階段

第一階段:

探討校內雨水收集與相關永續校園計畫之由來。

第二階段:

播放古時候羅馬水道影片,討論天然輸送水的方式。

第三階段:

實際觀察雨水收集空中水道之引水方式,並分組討論。

第四階段:

分組報告水位能之應用與討論。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行時間

40min

資源運用

解說牌、麥克風

相關導引水流影片

其他特色

羅馬水道重現國北課程教學活動設計組別:

活動

名稱

羅馬水道重現國北

教學

時間

40min

設計人員

吳美慧李宜穎

指導者

盧秀琴

活動

目標

了解輸水道的原理—位能

教師

角色

利用雨撲滿的水道來作為觀察教學的素材

已以敘述的方式介紹水道原理—位能

學生

角色

利用平常可以觀察到的例子去了解位能

主動去觀察水道的坡度和位置配置

教學流程

時間

評量

【準備活動】

羅馬水道遺跡圖片

理解課程內容

【教學資源】

雨撲滿水道

圖片(水道遺跡)

【教學活動】

引起動機

輸水道的概念在羅馬時代就已經有囉!

!

(羅馬水道的遺跡照片)

發展活動:

從日常生活中,大家應該都看過水往低處流的例子,像是打開水龍頭的時候,水都是往下流的,就像是瀑布一樣。

大家可以把手放到兩根落差比較大的水道中間,感受一下水流下來的力量,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通常水庫的下方都會設置水力發電場,這是利用水庫洩洪的時候,水流下來所產生的強大能量來當做發電的能源,這個能量就是”位能”!

!

大家可以看一下輸水道的位置,他並非是一條水平的管道,她是有一點往下的坡度,這便是因應水往低處流的原理來設計的。

因為地球有地心引力,在不同的高度感受的引力不同,因為位置的不同而產生的能量就叫做位能。

一般來說,位置越高的地方儲存的位能越大,相對的,位置越低的地方儲存的位能就越低,所以兩地的垂直高度差別越大的時候,能釋放的位能就越多。

大家回去可以試試,把手放在水龍頭的下方之不同位置,能感受到的力量也會不同唷!

Q&A問題討論

說明羅馬水道重現國北,代表什麼意義?

 

15’

 

15’

表一05:

配合『永續校園改造計畫』之教學計畫表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指導教授:

盧秀琴

實習教師:

徐仲俞、蔡逸儂、張家銘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生態池與雨撲滿

教學主題

了解儲水的好處

融入之學習領域

科學教育、物理教學

教學內容

詳附表

學習階段

第一階段:

探討校內雨水收集與相關永續校園計畫之由來。

第二階段:

播放全球暖化與缺水及水患影片,討論雨水分布不均問題。

第三階段:

實際丈量計算雨水收集面積,整理中央氣象局雨量資料,討論本校雨水收集數量。

第四階段:

分組報告都市雨水收集之應用報告與討論。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行時間

40min

資源運用

解說牌、麥克風

相關全球暖化與水不均影片

其他特色

了解儲水的好處課程教學活動設計組別:

活動

名稱

了解儲水的好處

教學

時間

40min

設計人員

徐仲俞、蔡逸儂、張家銘

指導者

盧秀琴

活動

目標

1了解台灣缺水的原因

2了解儲水可節約能源

3能利用雨水美化居家環境

教學流程

時間

評量

【教學活動】

引起動機

你了解台灣一年的降雨量有多少嗎?

Ans:

2500mm

你了解這些降雨量無法被我們利用的有多少?

Ans:

2500×0.74=1850mm,真正被利用的只有650mm,按目前世界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每人每年供水量介於1千至2千公噸時,則為缺水地區。

根據此一標準,台灣因每人每年可用水量僅約1千公噸,為世界第18名缺水國家。

發展活動:

一、什麼是雨撲滿?

在國北教大的哪裡?

Ans:

將雨水回收利用,並可以美化環境的環保設施,位於至善樓與女宿之間。

二、雨撲滿可以儲存多少水?

可以讓我們做些什麼?

Ans:

每年平均降雨量(m/年)×屋頂面積(m2)×實際回收率=2.3252×1226.94×0.8=2282.3m3;本次工程只採取1/4屋頂,故2282.3/4=570.5m3=570.5噸。

人平均洗澡一次花費200L*1380(住宿人數)=276000L=276m3

人平均沖馬桶一天10L*4000(學校師生人數)*3=120m3

如果有了這個雨撲滿,它所儲存的水量,將可以供應全校師生使用沖馬桶5天,一年下來可以省下多少水費6876.7125元,相當於吃了76個90元的雞腿便當。

(水費1度=1m3,單價12.075元,計算方式:

度數×單價-累進差額110.25=實際水費)

【綜合活動】

現在來算算看你家可以省下多少錢?

假設你家的屋頂有30坪,如果裝設了雨撲滿,一年將可以省下多少水費?

1坪=3.3058m2

30×3.3058=99.174

99.174×12.075-110.25=1087.276元

10’

 

25’

 

5’

表一06:

配合『永續校園改造計畫』之教學計畫表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指導教授:

盧秀琴

實習教師:

邱煊奕、鄭硯心、張瀚中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土壤改良與多層次綠化

教學主題

蝴蝶走廊

融入之學習領域

科學教育、生態教學

教學內容

詳附表

學習階段

第一階段:

探討校內永續校園計畫之由來與都市廊道生態意義。

第二階段:

播放蝴蝶生態影片與蝴蝶生活史介紹(或現場透過解說牌進行導覽)。

第三階段:

實際觀察蝴蝶食草植物之產卵情形與蜜源植物之成蟲,並分組討論。

第四階段:

分組報告都市棲地環境之改造與討論。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行時間

40min

資源運用

解說牌、麥克風

相關生態影片

其他特色

溼地的蝴蝶課程教學活動設計組別:

活動

名稱

溼地的蝴蝶

教學

時間

40min

設計人員

邱煊奕、鄭硯心、張瀚中

指導者

盧秀琴

活動

目標

了解溼地環境的植物如何影響蝴蝶習性與棲息

教學流程

時間

評量

【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熟悉濕地蝴蝶與植物知識

學生準備:

筆記本、色筆

【教學資源】

至善樓旁水撲滿

【引起動機】

你們喜歡蝴蝶嗎?

你們知道台灣的蝴蝶有幾種嗎?

你們又認識哪些蝴蝶呢?

【教學活動】

1.首先藉板子介紹蝴蝶生活史

2.再介紹該處所生長的濕地環境植物

3.分組觀察蝴蝶或幼蟲,並在筆記本上畫出蝴蝶(幼蟲)的特徵

4.畫上蜜源植物與食草植物的外型與寫上名稱,並紀錄相關蝴蝶與幼蟲資料

【綜合活動】

1.各組成員互相交流,看到何種昆蟲棲息在哪些植物上

2.藉討論與老師引導整理看到的蝴蝶與幼蟲與植物間的相互關係

3.將討論出來的結果記錄在筆記本上

 

5’

 

25’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