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206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80 大小:1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

《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1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docx

考中药师基础知识点必备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阅读:

2252

1.历代本草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所载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

《本草经集注》: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

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开创了图文对照的先进方法。

《证类本草》: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本草,开创了方药对照的方法,附方3000余,集宋代以前本草之大成。

《本草纲目》: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中药学巨著,是古代本草著作中载药数最多的一本。

《本草纲目拾遗》:

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新增药物之冠;补充、修订《本草纲目》。

《中华本草》:

后五卷收载了藏、蒙、维、傣、苗药;七本本草中载药数最多的一本。

2.中药药性理论内容包括:

四气(定性)、五味(定能)、升降浮沉(定趋势)、归经(定位)、有毒无毒(偏性)。

★★

3.四气所示效用★★★

寒凉:

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

若应用不当,伤阳助寒。

温热: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若应用不当,伤阴助火。

4.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

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

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

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锁阳、黄芪等。

5.具有升浮与沉降二向性的药物有:

胖大海、前胡。

6.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

①是否含毒害成分;②整体是否有毒;③用量是否适当。

7.七情配伍★★

单行(独参汤)——显效。

相须(石膏配知母)、相使(黄芪配茯苓)——增效。

相畏(半夏畏生姜)、相杀(生姜杀半夏)——减毒。

相恶(人参恶莱菔子)——减效。

相反(乌头反半夏)——增毒。

8.组方原则:

君药:

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

臣药: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

①佐助药: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②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③反佐药:

药性与君药相反,但能起相成作用。

使药:

①引经;②调和诸药。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阅读:

1920

1.防己来源于:

粉防己★

2.一药多基原★

同属不同种的药材:

柴胡、大黄、甘草、秦艽、川贝母、石决明。

同科不同属的药材:

葶苈子。

不同科的药材:

青黛、珍珠。

3.道地药材★★★

①关药

人参、鹿茸、哈蟆油、辽五味子、细辛、关防风、关黄柏、龙胆、黄芪、甘草。

②北药

河北:

黄芩、柴胡、板蓝根、大青叶、青黛。

山东:

阿胶、金银花。

山西:

党参。

③怀药:

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牛山菊花遍地黄)

④西北药

青海:

大黄。

甘肃:

当归。

新疆:

软紫草。

宁夏:

枸杞子。

陕西:

秦皮、秦艽、猪苓。

⑤藏药:

炉贝母、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花。

(母虫藏雪)

⑥川药:

黄连、黄柏、附子、金钱草、丹参。

(二黄付钱买丹参)

⑦贵药:

杜仲、吴茱萸、朱砂、五倍子、黄精、天冬、天麻。

(杜仲与沙悟净跪两天)

⑧华南药

福建:

泽泻。

安徽:

牡丹皮、木瓜。

江苏:

薄荷。

江西:

枳实、枳壳。

⑨浙药:

杭菊花、杭麦冬、白术、白芍、延胡索、玄参、山茱萸、浙贝母。

(二杭、二白、二玄,加茱贝)

⑩广药:

阳春砂、广藿香、槟榔、穿心莲、桂枝、肉桂、蛤蚧、巴戟天。

四大南药:

益智仁、槟榔、巴戟天、砂仁。

11云药:

木香、茯苓、三七、重楼。

(香菱晕七楼)

4.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1)植物药的采收原则

6年生者为佳:

人参。

3年生者为佳:

牡丹皮。

一般秋、冬两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根及根茎类。

一般秋、冬两季采收:

茎木类。

一般春末夏初采收:

皮类。

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

叶类。

含苞待放时采收:

金银花、款冬花、辛夷、丁香、槐米。

花初开时采收:

洋金花。

花盛开时采收:

菊花、西红花。

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收:

红花。

多数在自然成熟时采收:

果实种子类。

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收:

全草类。

两个采收期:

茵陈。

(2)动物药的采收原则

因动物种类和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也不相同。

①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如龟甲、鳖甲、五灵脂、穿山甲、海龙、海马。

②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应在3月中旬前收集。

③以成虫入药的,活动期捕捉,如土鳖虫。

④有翅昆虫,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如红娘子、青娘子、斑蝥。

⑤两栖动物类、爬行动物类,春秋两季采收,如蟾酥、各种蛇类药材;亦有霜降期捕捉的,如哈蟆油。

⑥脊椎动物类,全年均可采收,如龟甲、牛黄等;但鹿茸需在清明后45~60天锯取,过时则骨化为角。

5.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①拣、洗不适用药材:

具芳香气味,如薄荷、细辛、木香等;含多量黏液质的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等。

②切片适用药材:

较大的根茎类(大黄)、坚硬的藤木类(鸡血藤)、肉质果实类(木瓜)。

③蒸、煮、烫适用药材:

浆汁、淀粉或糖粉多的药材。

去皮煮至透心的药材:

白芍;蒸至透心的药材:

天麻、红参;略烫的药材:

太子参;蒸死虫卵或蚜虫的药材:

桑螵蛸、五倍子。

④揉搓适用药材:

三七、玉竹、党参。

⑤发汗适用药材:

杜仲、茯苓、续断、厚朴、玄参。

⑥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

60℃。

第三章中药化学

阅读:

1667

1.判断单一化合物纯度的方法★

①晶型均一,色泽一致。

②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

③TLC或PC分别用三种以上溶剂系统检识,呈现单一圆整斑点。

④HPLC或GC检查呈现单峰。

2.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方法★★

确定相对分子量、分子式:

质谱法(MS)。

确定官能团的种类(C=C、C≡C、C=O、N=O、芳环):

红外光谱(IR)。

提供分子中的共轭体系的结构信息(共轭双键、醛、酮、酸、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

提供H的数目和周围情况:

氢(质子)核磁共振(1H-NMR)。

提供C的数目和周围情况:

碳核磁共振(13C-NMR)。

3.生物碱基本内容★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N)的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且在不同的植物中含量差别很大。

4.生物碱特殊性状★

①液态:

烟碱、毒芹碱、槟榔碱。

②挥发性:

麻黄碱、烟碱。

③升华性:

咖啡因。

④紫外下显荧光:

利血平。

⑤黄色:

小檗碱、蛇根碱,红色:

药根碱、小檗红碱。

5.生物碱溶解性★

季铵型生物碱,属离子型化合物,易溶于水和酸水:

小檗碱。

含N-氧化物结构的生物碱,可溶于水:

氧化苦参碱。

两性生物碱,既可溶于酸水,也可溶于碱水:

吗啡、槟榔次碱。

难溶于水的生物碱盐:

小檗碱盐酸盐、麻黄碱草酸盐。

6.生物碱碱性★★

碱性来源于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pKa值越大,碱性越强。

分类:

①强碱(pKa>11),如季铵碱、胍类生物碱。

②中强碱(pKa7~11),如脂胺、脂杂环类生物碱。

③弱碱(pKa2~7),如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类生物碱。

④极弱碱(pKa<2),如酰胺、N-五元芳杂环类生物碱。

【考点速记】机智方先生。

7.生物碱的沉淀试剂★

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碘-碘化钾、硅钨酸、饱和苦味酸、雷氏铵盐。

不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的生物碱:

麻黄碱、吗啡、咖啡碱。

8.苷的定义★★

苷/配糖体:

是非糖物质与糖或糖的衍生物连接而成的化合物;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其连接的键则称为苷键。

9.苷的水解★★

①酸催化水解顺序:

N苷(氮苷)>O苷(氧苷)>S苷(硫苷)>C苷(碳苷)。

②碱催化水解。

③酶催化水解。

10.苷类的显色反应:

Molish反应用来检识糖和苷类化合物,试剂由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

苦杏仁苷易被酸和酶催化水解产生:

氢氰酸和苯甲醛。

少量可以镇咳,大量会导致窒息:

氢氰酸。

具有特殊的香味,使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可用于鉴别苦杏仁:

苯甲醛。

11.游离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

酸性排序:

含-CO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含-COOH或两个β-OH可溶于5%碳酸氢钠。

含一个β-OH可溶于5%碳酸钠。

含两个或多个α-OH可溶于1%氢氧化钠。

含一个α-OH可溶于5%氢氧化钠。

12.显色反应★

①所有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显紫色:

Feigl反应

②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颜色改变并加深:

Bornträger反应。

③区分苯醌、萘醌与蒽醌:

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Kesting-Craven反应(醌环有未被取代位置)。

13.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

7,4’-二羟基黄铜>7或4’-羟基黄铜>一般酚羟基黄铜>5-羟基黄铜。

13.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鉴定黄酮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专属性反应:

四氢硼钠反应。

可用于鉴别黄酮化合物分子中3-OH或5-OH的存在:

锆盐-枸橼酸反应。

14.环烯醚萜类★★

①结构分类:

环烯醚萜类的基本母核为环烯醚萜醇,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的结构特点。

环烯醚萜苷类:

栀子苷、京尼平苷。

裂环环烯醚萜苷类:

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

②理化性质:

地黄及玄参等中药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变成黑色原因:

环烯醚萜苷水解。

15.倍半萜★★

具过氧桥结构,有很好的抗恶性疟疾活性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

属于薁类衍生物,具抗肿瘤活性:

莪术醇。

16.二萜类衍生物:

雷公藤内酯、芫花酯、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紫杉醇。

★★

17.挥发油化学组成:

萜类化合物(单萜、倍半萜)、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

18.挥发油的通性★

用于脂肪油与挥发油鉴别的实验:

油迹实验。

挥发油的物理常数:

相对密度、比旋度、折光率、沸点。

挥发油的化学常数:

酸值、酯值、皂化值。

19.甾体皂苷

螺旋甾烷醇:

菝葜皂苷元和剑麻皂苷元。

异螺旋甾烷醇:

薯蓣皂苷元和沿阶草皂苷D苷元。

呋甾烷醇:

原蜘蛛抱蛋皂苷。

变形螺旋甾烷醇:

燕麦皂苷B。

20.皂苷理化性质★

①酸碱性:

酸性皂苷——三萜皂苷;中性皂苷——甾体皂苷。

②溶解度:

在含水正丁醇中有较大溶解度。

③发泡性。

④溶血性。

⑤性味:

多数具有苦而辛辣味,其粉末对人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鼻内黏膜尤其敏感。

其中甘草皂苷有显著的甜味,且对黏膜刺激性较弱。

⑥显色反应:

可用于区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是:

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三氯乙酸反应。

21.强心苷元部分的分类★

C17位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甲型强心苷元。

C17位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乙型强心苷元。

22.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征★★

强心苷区别于其他苷类成分的重要特征:

α-去氧糖。

D-洋地黄毒糖属于:

2,6-二去氧糖。

23.强心苷的颜色反应★

①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甲型强心苷)的颜色反应:

Baljet反应(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Raymond反应(间二硝基苯试剂)、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Legal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

②α-去氧糖的颜色反应:

K-K反应。

24.水解反应★

温和酸水解:

用稀酸如0.02~0.05mol/L的盐酸或硫酸,可使Ⅰ型强心苷水解为苷元和糖。

强烈酸水解:

3~5%的盐酸或硫酸,适合于Ⅱ型和Ⅲ型强心苷水解;常引起苷元结构的改变,失去一分子或数分子水形成脱水苷元。

25.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

马兜铃、广防己、青木香、关木通、细辛、寻骨风、天仙藤、朱砂莲。

★★

24.鞣质的理化性质★

①与蛋白质作用:

与蛋白质作用生成沉淀,常用明胶除去鞣质。

②与三氯化铁作用:

与三氯化铁作用呈蓝黑色或绿黑色,可用此性质制造蓝黑墨水。

25.去除鞣质的方法★

石灰法、溶剂法、冷热处理法、聚酰胺吸附法、铅盐法、明胶法。

第四章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

阅读:

2150

其他液体辅料包括:

★★

吴茱萸汁、白萝卜汁、羊脂油、鳖血、山羊血、石灰水、甘草汁、黑豆汁等。

炒黄

1.牛蒡子★★

生品:

疏散风热,解毒散结。

炒牛蒡子:

缓和寒滑之性,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

【炮制研究】炒后牛蒡苷含量下降,牛蒡苷元含量上升。

2.芥子★★

生品:

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炒芥子:

缓和辛散走窜之性,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

【炮制研究】芥子主要含硫苷化合物,炒后杀酶保苷,芥子油逐渐释放发挥治疗作用。

3.王不留行★★★

生品:

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

炒王不留行:

质地松泡,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炮制研究】王不留行水溶物的增加与爆花程度有关,爆花率越高,水溶性浸出物也越高。

结合实际生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

4.苍耳子★★

生品:

消风止痒力强。

炒苍耳子:

毒性降低,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炮制研究】苍耳子毒蛋白为其毒性成分之一,炮制后可降低毒性。

5.莱菔子★★★

生品:

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

变升为降,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

炒焦

1.栀子★★

生品:

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炒栀子:

有清热除烦的作用,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

焦栀子:

有清热除烦的作用。

栀子炭:

善于凉血止血。

【炮制研究】炒栀子和焦栀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下降,焦栀子比炒栀子更明显。

2.山楂★★★

生品:

活血化瘀。

炒山楂:

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

长于消食止泻。

山楂炭:

具有止血、止泻功效。

【炮制研究】炮制后山楂中枸橼酸和总磷脂含量明显下降,总有机酸含量下降。

炒炭

1.蒲黄★★

生品:

有行血化瘀、利尿通淋的功能。

蒲黄炭:

止血作用增强。

【炮制研究】蒲黄生、炒品均具止血作用,且蒲黄炭具有加快血小板凝聚速度的作用,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2.大蓟★★

生品:

凉血消肿力胜。

大蓟炭:

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炮制研究】大蓟炭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3.荆芥★★★

生品:

解表散风(多生用)。

炒荆芥:

祛风理血。

用于妇人产后血晕。

荆芥炭:

产生止血功效。

【炮制研究】荆芥成炭以后,挥发油含量明显降低且药理活性发生变化,产生了止血作用。

麸炒

1.苍术★★★

生品: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麸炒苍术:

增强了健脾和胃作用。

焦苍术:

以固肠止泻为主。

【炮制研究】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苍术素、苍术酮、β-桉油醇及茅术醇等。

苍术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明显减少,炮制后的苍术明显增强健脾燥湿和固肠止泻的作用。

2.枳壳★★

生品:

辛燥,作用力强。

偏于行气宽中除胀。

麸炒枳壳:

缓和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炮制研究】枳壳生品主要成分为黄酮类成分(如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等)、挥发油(如柠檬烯)及生物碱成分(如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等)。

枳壳麸炒品作用缓和,减缓了生品对肠道平滑肌的刺激作用。

米炒

斑蝥★★★

生品:

多外用,因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

米炒斑蝥:

可内服,因毒性降低,气味矫正。

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

【炮制研究】斑蝥素有毒和强烈刺激性,只可外用,炮制减毒后可以口服。

斑蝥素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为128℃,正适合于斑蝥素的升华。

土炒

1.山药★★★

生品:

补肾生精,益肺阴。

用于肾虚遗精、尿频、肺虚喘咳,阴虚消渴。

土炒山药:

补脾止泻为主,治疗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

麸炒山药:

补脾健胃为主。

2.白术★★★

生品:

健脾燥湿,利水消肿,治疗痰饮,水肿及风湿痹痛。

土炒白术:

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治疗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麸炒白术:

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炮制研究】白术主含挥发油,炮制后燥性缓和,并达到和胃或消导等作用。

砂炒

1.骨碎补★★★

生品:

可疗伤止痛,补肾强骨。

砂炒骨碎补:

质地松脆,易于去鳞片,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

【炮制研究】骨碎补主含柚皮苷、二氢黄酮苷等。

经去毛净制后,可提高总黄酮及柚皮苷的含量,砂烫前后骨碎补中二氢黄酮含量变化不大,但烫制后溶出率明显提高。

2.鳖甲★★

生品:

养阴清热,潜阳息风力强。

醋鳖甲:

酥脆且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矫臭矫味。

3.马钱子★★★

生品:

仅供外用,因毒性剧烈,质地坚硬。

常治疗局部肿痛或痈疽初起。

制马钱子、马钱子粉:

可供内服,因毒性降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常制成丸散剂。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炮制研究】马钱子主含生物碱,以士的宁(番木鳖碱),马钱子碱为主。

炮制后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士的宁下降较少而马钱子碱下降较多。

4.鸡内金★★

生品:

攻积,通淋化石。

炒鸡内金、砂炒鸡内金:

质地酥脆,便于粉碎,矫味,增强健脾消积。

醋鸡内金:

可疏肝助脾,治疗脾胃虚弱,脘胀腹满。

滑石粉炒

水蛭★★★

生品:

有毒故多入煎剂,以破血逐瘀为主。

烫水蛭:

毒性降低,质地变酥脆,利于粉碎,多入丸散剂。

蛤粉炒

阿胶★★★

生品: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阿胶珠:

降低滋腻性质,善益肺润燥。

治疗阴虚咳嗽。

蒲黄炒阿胶:

止血安络力强。

酒炙

1.大黄★★★

生品:

苦寒沉降,泻下峻烈。

酒大黄:

缓和苦寒泻下之性,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熟大黄:

泻下缓和,增强活血祛瘀。

大黄炭:

泻下作用极微,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

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

清宁片:

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炮制研究】大黄经过炮制后,结合型蒽醌衍生物减少,炒炭后,其结合型大黄酸被大量破坏,番泻苷已不存在。

2.黄连★★★

生品:

苦寒性强。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酒黄连:

引药上行,缓和苦寒之性,清上焦火热。

姜黄连:

缓和苦寒之性,止呕作用增强。

萸黄连:

缓和苦寒之性,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

【炮制研究】黄连中主要含有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成分,炮制后小檗碱在水中的溶出率明显增加。

3.当归★★★

生品:

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酒当归:

增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

土炒当归:

增强入脾补血功效且缓和油润而不致滑肠。

当归炭:

止血,和血。

【炮制研究】当归炮制后,水溶液中阿魏酸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酒炙后水溶物含量增高,鞣质含量最少;土炒后鞣质含量增高,水、醇浸出物及阿魏酸含量稍有降低;制炭后鞣质含量升高至生品的2倍,其他成分降低。

4.蕲蛇★★★

生品:

气腥,不利于服用和粉碎,临床应用较少。

酒蕲蛇:

增强祛风、通络、止痉的作用,并可矫味,减少腥气,便于粉碎和制剂。

5.丹参★

生品:

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通血脉。

酒丹参:

寒凉之性缓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功能增强。

6.白芍★★

生品:

泻肝火,平抑肝阳,养阴除烦。

酒白芍:

善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炒白芍:

寒性缓和,养血和营,敛阴止汗。

醋白芍:

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最强。

土炒白芍:

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

7.川芎★

生品:

用于月经不调,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胸胁刺痛,跌打肿痛。

酒川芎:

活血行气止痛力增强。

醋炙

1.延胡索★★★

生品:

止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效果欠佳,生品可用于治疗冠心病。

醋延胡索:

行气止痛作用增强。

酒延胡索:

活血,祛瘀,止痛力强。

【炮制研究】延胡索止痛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醋炙后难溶于水的游离生物碱生成盐,从而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2.甘遂★★★

生品:

药力峻烈,多入丸、散剂。

醋甘遂:

毒性减低,峻泻力缓和。

3.香附★★★

生品:

多入解表剂,理气解郁。

醋香附:

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

四制香附(生姜汁、米醋、黄酒、食盐水):

行气解郁,调经散结。

酒香附:

通经脉,散结滞。

香附炭:

多用于妇女崩漏不止等。

4.乳香★

生品:

强烈的胃刺激性,易引起呕吐,但活血消肿,止痛力强,治疗瘀血肿痛或外用。

醋乳香、炒乳香:

缓和刺激性,利于服用,增强收敛生肌、活血止痛的功效,并可矫臭矫味。

5.柴胡★★★

生品:

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

醋柴胡:

疏肝止痛作用增强。

鳖血柴胡:

增强清肝退热功效。

盐炙

1.黄柏★★★

生品: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盐黄柏:

引药入肾,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泻相火、滋肾阴、退虚热的作用。

酒黄柏:

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

黄柏炭:

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治疗便血、崩漏下血。

【炮制研究】黄柏所含有效成分以小檗碱含量较高,另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

盐黄柏、酒黄柏小檗碱浸出量较生品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小檗碱成盐和酒炙增加溶解有关。

2.泽泻★★

生品:

利水泻热。

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淋浊,湿热带下。

盐泽泻:

引药下行,增强泻热,利尿作用,且不伤阴。

麸炒泽泻:

长于降浊升清,渗湿和脾。

3.杜仲★★

生品:

较少应用,仅用于浸酒。

盐杜仲:

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增强。

4.车前子★

生品:

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

炒车前子:

善渗湿止泻、止咳祛痰。

盐车前子:

泻热利尿而不伤阴,引药下行入肾经。

姜炙

1.竹茹★★

生品:

清热化痰,除烦。

姜竹茹:

增强降逆止呕的作用。

2.厚朴★★★

生品:

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

姜厚朴:

可去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强宽中和胃。

【炮制研究】炮制后的厚朴有效成分的结构有所改变,有利于厚朴酚溶出;加热或姜对厚朴酚的溶出均有影响,但以加热的影响更为突出;生姜辅料可增加厚朴酚含量,其用量对含量影响不大。

蜜炙

1.黄芪★★

生品:

善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

炙黄芪:

善益气补中。

【炮制研究】黄芪蜜炙后黄芪磷脂总量下降,但溶血磷脂酰胆碱和黄芪磷脂酸的含量增高。

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较生品量低。

蜜黄芪的补气作用和免疫作用均强于生黄芪。

2.麻黄★★★

生品: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蜜麻黄:

宣肺平喘作用增强。

麻黄绒:

适于幼儿、老人及虚人风寒感冒。

蜜麻黄绒:

适于咳喘未愈而表证已解的幼儿、老人及体虚患者。

【炮制研究】炮制后麻黄总生物碱含量有所降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

其中生麻黄中生物碱含量最高,蜜麻黄绒中最低;蜜拌烘烤麻黄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麻黄绒中含量最低。

3.马兜铃★★

生品:

味劣易致恶心呕吐,故临床多用蜜炙品。

蜜马兜铃:

缓和苦寒之性,润肺止咳力增强。

4.甘草★★

生品:

味甘偏凉,善泻火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炙甘草: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炮制研究】甘草蜜炙前后的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炮制温度越高则甘草酸含量下降越多。

炙甘草能抗多种心律失常,作用优于生甘草。

蜜炙还能增强甘草止痛效果。

5.枇杷叶★

生品:

善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蜜枇杷叶:

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油炙

1.蛤蚧★★

生品:

补肺益精,纳气定喘见长。

油酥蛤蚧:

补肺益精,纳气定喘见长。

易粉碎,腥气减少。

酒蛤蚧:

增强补肾壮阳作用。

2.淫羊藿★★★

生品:

祛风湿,强筋骨。

炙淫羊藿(羊脂油):

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炮制研究】淫羊藿苷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生品淫羊藿无促进性功能作用,而炮制品经用甘温的羊脂油炮制后,性由寒转温,有明显的促进性功能作用,且无睾丸重量下降等副作用。

3.三七★★★

生品:

止血化瘀、消肿定痛力胜,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

三七粉:

与三七功效相同,三七粉多吞服或外敷用于创伤出血。

熟三七:

止血化瘀作用较弱,以滋补力胜,可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明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