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179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0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

《《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docx

《清稗类钞》着述类性理类经术类

《清稗类钞》着述类性理类经术类

 

 著述類

    列聖欽定諸書目錄

列聖萬幾之暇,博覽經史,爰命儒臣選擇簡編,親為裁定,頒行儒官,以為士子模範。

臚列其目於左。

經部,則《易經通注》四卷,《日講易經解義》十八卷,《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御纂周易述義》十卷,《日講書經解義》十三卷,《欽定書經傳說彙纂》二十四卷,《欽定詩經傳說彙纂》二十卷,《御纂詩義折中》二十卷,《欽定周官義疏》四十八卷,《欽定儀禮義疏》四十八卷,《欽定禮記義疏》八十二卷。

《日講禮記解義》二十卷,《日講春秋解義》六十四卷,《欽定春秋傳說彙纂》三十八卷,《御纂春秋直解》十六卷,《御注孝經》一卷,《御纂孝經集注》一卷,《日講四書解義》二十六卷,《御纂律呂正義》五卷,《御纂律呂正義後編》一百二十卷,《御定康熙字典》四十二卷,《欽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御定音韻闡微》十八卷,《欽定同文統韻》六卷,《欽定叶韻彙輯》五十八卷,《欽定音韻述微》一百有六卷。

史部,則《欽定明史》三百六十卷,《御批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御定通鑑綱目》三編四十卷,《開國方略》三十二卷,《御定三逆方略》,《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五十四卷,正編八十五卷,續編三十三卷,《平定兩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臨清犯略》十六卷,《石峯堡紀略》,《臺灣紀略》,《平定廓爾喀紀略》,《平苗紀略》,《平定三省教匪紀略》,《辛酉工賑紀略》,《太祖高皇帝聖訓》四卷,《太宗文皇帝聖訓》六卷,《世祖章皇帝聖訓》六卷,《聖祖仁皇帝聖訓》六十卷,《世宗憲皇帝聖訓》三十六卷,《高宗純皇帝聖訓》三百卷,《上諭內閣》一百五十九卷,《硃批論旨》三百六十卷,《欽定明臣奏議》二十卷,《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十二卷,《欽定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六十卷,《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八十卷,《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十二卷,《欽定月令輯要》二十四卷,《大清一統志》五百卷,《欽定熱河志》八十卷,《欽定日下舊聞考》一百三十卷,《欽定滿洲源流考》二十卷,《欽定皇輿西域圖志》五十二卷,《皇清職貢圖》九卷,《欽定盛京通志》一百卷,《詞林典故》八卷,《續詞林典故》,《欽定歷代職官表》,《欽定大清會典》一百卷,《新定大清會典》,《大清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新定大清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欽定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二卷,《欽定皇朝文獻通考》二百六十二卷,《欽定續通志》一百四十四卷,《欽定皇朝通志》一百卷,《欽定皇朝通典》二百卷,《幸魯盛典》四十卷,《萬壽盛典》一百二十卷,《欽定大清通禮》四十卷,《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皇朝禮器圖式》二十八卷,《國朝宮史》三十六卷,《續國朝宮史》□□卷,《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六卷,《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八旗通志》二集□□卷,《大清律例》四十七卷,《欽定天祿琳瑯》十卷,《御製詳鑑闡要》二十卷。

子部,則《御撰資政要覽》三卷,《後序》一卷,《聖諭廣訓》一卷,《庭訓格言》一卷,《御製人臣儆心錄》一卷,《御製日知薈要》一卷,《御定孝經衍義》一百卷,《御定內則衍義》十六卷,《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御定執法成憲》八卷,《欽定授時通考》七十八卷,《欽定醫宗金鑑》九十卷,《御定曆象考成》四十二卷,《御定曆象考成》後編十卷,《御定儀象考成》三十二卷,《御製數理精蘊》五十三卷,《御定星曆考源》六卷,《欽定協紀辨方》三十六卷,《欽定佩文齋書畫譜》一百卷,《祕殿珠林》二十四卷,《石渠寶笈》四十四卷,《續石渠寶笈》□□卷,《錢錄》十六卷,《欽定西清古鑑》四十卷,《欽定西清硯譜》二十四卷,《御定古今圖書集成》五千二百卷,《欽定淵鑑類函》四百五十卷,《御定駢字類編》二百四十卷,《御定分類字錦》六十四卷,《御定子史精華》一百六十卷,《御定佩文韻府》四百四十二卷,《御定韻府拾遺》一百十二卷,《御注道德經》二卷。

集部,則《聖祖仁皇帝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世宗憲皇帝文集》三十卷,《高宗純皇帝樂善堂全集》三十卷,《御製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卷,餘集二卷,《御製詩初集》四十四卷,二集九十四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二十卷,五集一百四十卷,餘集□□卷,《仁宗睿皇帝味餘書室集》□卷,《御製文初集》□□卷,《御製詩初集》□□卷,二集□□卷,《御定全唐文》五千卷,《御定古今淵鑑》六十四卷,《御定全唐詩》九百卷,《御定賦彙》一百四十卷,外集□□卷,補遺二十二卷,《御選四朝詩》二百九十二卷,《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四百八十二卷,《御定歷代題畫詩類》一百二十卷,《御定全金詩》七十四卷,《御選唐詩》三十二卷,《御選唐宋文醇》五十卷,《御選唐宋詩醇》四十七卷,《皇清文穎》一百二十四卷,《續皇清文穎》□□卷,《欽定四書文》四十一卷,《欽定歷代詩餘》一百二十卷,《御定詞譜》四十卷,《御定曲譜》十三卷。

    牽綴姓氏於集中

查夏重、姜西溟、唐東江、湯西崖、宮恕堂、史蕉飲在輦下為文酒之會,嘗謂吾輩將來人各有集,傳不傳未可知,惟彼此牽綴姓氏於集中,百年以後,一人傳而皆傳矣。

    劉繼莊勸萬季野著書

鄞縣萬季野與大興劉繼莊同在徐健庵邸中,萬終夕危坐觀書,或瞑目靜坐,而劉好遊,日必出,或兼旬不返,歸而以其所歷告之萬,萬亦以所讀書證之,語畢復出。

故都人求見此二人者,得見萬為多,而劉以遊故罕所接。

時萬與劉各以館脯所入,傭寫人鈔史館祕書,連甍接架。

徐既去官,劉亦返吳,而萬為明史館所留。

劉語之曰:

「不如與我歸,共成所欲著之書。

」萬諾之,然不果。

劉返吳,不久而卒,其書星散。

及萬卒於京,書亦無存矣。

劉,名獻廷,籍順天而家蘇州。

    圖書集成

《圖書集成》一書,相傳獨成於陳省齋之手。

省齋,名夢雷。

其實非省齋一人所成也。

康熙壬寅十一月上諭,有「陳夢雷原係叛附耿精忠之人,皇考寬仁免戮,發往關東。

朕東巡時,以其平日稍知學問,帶回京師,交誠親王處行走。

累年以來,招搖無忌,不法甚多,京師斷不可留。

著將陳夢雷父子發遣邊外,或有陳夢雷之門生,平日在外生事者,亦即指名陳奏。

楊文有乃耿逆偽相,一時漏網,公然潛匿京師,著書立說。

今雖已服冥刑,如有子弟在京者,亦即奏明驅遣,爾等毋得稍徇私隱蔽。

陳夢雷處所存《古今圖書集成》一書,皆皇考指示訓誨欽定,費數十年聖心,故能貫穿古今,彙合經史天文地理,皆有圖記,下至山川草木,百工製造、海西秘法靡不備具,洵為典籍之大觀。

此書工猶未竣,著九卿公舉一二學問淵通之人,令其編輯竣事。

原稿內有訛錯未當者,即加潤色增刪」等語。

據此,則《圖書集成》之成帙,非省齋所能專其功,而省齋之跅弛亦可見矣。

    劉南村不好著書

劉林青,字南村,雍正時之攸縣明經也。

好讀書,於六經尤有心得;隨日劄記,每積寸許,輒燬之,存者無幾。

嘗言古人戒好著書,不特悔其少作也,每教學者,令無忘斯語。

    四庫全書

乾隆朝,御史王應綵、安徽學政朱筠先後疏請下詔求遺書,並言翰林院貯有《永樂大典》,內多古書,請開局校閱,具言搜輯之道其備。

時大學士劉文正公統勳獨以為非為政之要,且四處搜訪,徒滋騷擾,欲議寢之。

而協揆于敏中獨善其議,固爭之,卒用應綵等說上之。

癸巳,四庫全書館開,而私家著述一經疆臣輦送至京,廷臣檢閱,指出一二近似謗訕之語,於是生者陷大辟,死者戮尸,雖妻子亦從而坐死矣。

館開十三年而書成,共存書三千四百六十種,計七萬五千八百五十有四卷,除頒賞內外臣工外,餘悉存於翰林院。

及光緒庚子拳亂,院被焚,弘編鉅冊遂無片紙之留矣。

凡所纂輯,得之《永樂大典》中者五百餘部,合各省遺籍殆有萬餘種,皆世所不傳者,次第刊布,別藏其副於翰林院,依全書目次四部,編排標籤,以清祕堂辦事翰林司其籍。

翰林及大臣有欲觀者,許其請閱,亦可攜紙就鈔,惟不能私攜出院耳。

    四庫全書提要

獻縣紀文達公昀總纂《四庫全書》,一切體例皆其手定,每進一書,倣劉向、曾鞏例作提要以冠之簡首,高宗輒覽而善之。

評隲精審,識力在王仲寶、阮孝緒上。

自言一生精力,全萃此書,洵古今大著作也。

時陸耳山副憲與文達同主其事,耳山博聞彊記,資稟絕人,由中書入直軍機,曾奉勅編《通鑑輯覽》者也。

    張阮林以著作為己任

張阮林,名聰咸,桐城人,文端公英之五世孫也。

高祖為工部右侍郎廷瑑,祖為貴西兵備道曾敭,皆以甲科貴。

父元位,亦以副貢官巴州州判。

阮林幼穎悟,為祖父所鍾愛。

家故世族,又自矜貴,未冠能文,有才氣,睥睨同輩。

年十九,游於從祖菉園之門,見里人姚石甫觀察瑩,與語,大驚,悔其所作,盡焚之,曰:

「世固有不朽之學,此不可羞耶?

」由是博極羣書,遂以著作為己任。

    王船山有遺書

衡陽王船山著書數百種,臨歿時,囑其子孫曰:

「吾所著,非二百年後不能大行。

」子孫守其遺訓,不以示人。

當乾隆癸巳開四庫館時,湖南巡撫某至其家求書,僅得經學書數種。

至道光末,鄧湘臯求船山遺書,船山之裔以為符二百年之說也,乃出稿付刊。

船山,名夫之。

    曹叔彥著述滿家

吳縣曹叔彥檢討元弼,盛歲成名,著述滿家。

然雙目短視,咫尺不辨,吐屬宏深,語成文采,於故書雅訓,百不失一。

    張菊生輯涉園叢刻

《涉園叢刻》者,海鹽張菊生副大臣元濟於宣統辛亥六月,以其先世著述已梓而板亡及家藏未刻者,活版印行,凡八種。

曰《入告編》,其九世祖螺浮給諫惟赤之諫草也。

其賦詠為《退思軒詩集》。

曰《賦閒樓詩集》者,螺浮之子皜亭主政(月告)著,曰《賔谷詩選》者,螺浮之孫葭士郎中芳湄著.曰《捫腹齋詩鈔》,《捫腹齋詩餘》者,皆螺浮曾孫青在明經宗松著.曰《藕村詞存》者,螺浮曾孫詠川上舍宗橚著.附以《涉園題詠》,則螺浮曾孫選巌上舍鶴徵所輯也.張氏食德承家,澤躬爾雅,各能以文采自襮,不墜名家疑聞.施及菊生,蓋九世矣.其持梓者,曰《帯經堂詩話》,螺浮曾孫吟廬上舍宗枏著.曰《詞林紀事》,詠川上舍著.曰《初白庵詩評》螺浮曾孫芷齋明經載華輯.曰《竺喦詩存》,則賜采著.凡四種.

    趙撝叔輯鶴齋叢書

會稽趙撝叔大令之謙善刻畫,文詞雅飭,有《悲庵居士》文存。

又嘗輯刻《鶴齋叢書》。

鶴齋者,具言之,則為仰視千七百幾十幾鶴齋。

蓋以鶴喻縣令,我國都凡一千七百幾十幾縣,其時趙候缺,尚未真除,故云然也。

    史臣文筆之詳慎

《明史》三百三十六卷,乾隆丙午七月二十五日書成,凡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一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目錄四卷。

康熙己未,用博學宏詞諸臣為分纂,以葉方靄、張玉書等為總裁,繼又以湯斌、徐乾學、王鴻緒、陳廷敬、張英為之。

諸纂修官皆博學能文,論古有識。

玉書總志,廷敬總本紀,鴻緒總列傳。

至甲午,鴻緒傳稿成,表上之,而本紀、志、表尚未就,鴻緒又加以纂輯。

雍正癸卯,始再表上。

世宗乃命張廷玉為總裁,即就鴻緒本,令詞臣再加訂正。

及書成,蓋已六十年矣。

古來修史,未有如是之從事慎而為日久者。

所以編纂得當,詳簡合宜,行文爾雅,超出於遼、宋、元三史之上,而可以繼歐陽之《五代》也。

    萬季野手定明史稿

有明以來,談道統者揚己陵人,卒釀門戶之禍。

萬季野目擊其弊,著《儒林宗派》十六卷,凡漢後、唐前傳經之儒,一一具列,除排擠之私以消朋黨,持論獨為平允。

季野少不馴,其父閉之空室中,竊視插架庋有明史料數十冊及經學諸書,盡讀之。

既出,其伯兄出經義試之,俄頃成千言。

伯兄大驚,以告其父。

其父曰:

「幾失吾子!

」是日始為之新衣履,送入塾。

康熙己未,開局修《明史》,徐元文延之往,則以布衣參史局,不署銜,不受俸為請,許之。

遂手定《明史稿》五百卷。

時季野老矣,兩目盡廢,而胸羅全史,信口衍說,貫串成章。

時錢亮工尚未達,為徐門下士,才思捷敏,晝則徵逐朋酒,夕則晉接津要,夜半始歸靜室中。

季野踞高足床上坐,亮工就炕几前執筆,隨問隨答,如瓶瀉水。

亮工據紙疾書,筆不停輟,十行並下,略無罅漏。

史稿之成,雖經數十人手,而季野、亮工實尸之。

    李天生改王鴻緒明史稿

富平李因篤,字天生,性行忼爽,一秉秦中雄直之氣.生平與李二曲交最密.天生宗朱子,二曲講良知,各尊所聞,不為同異.康熙己未,以博學宏詞及第,授檢討,與修《明史》,精熟明代事蹟,史館無者.授職數月,乞歸飬母.後王鴻緒史稿成,欲令正之.時老病在牀,令二人捧稿朗誦,呼曰改,即加竄易,半載而畢.鴻緒,華亭人,文恭公頊齡之次弟也,官至戶部尚書,有《橫雲山人集》.

    史疑之審訂

歷代稱史學者,亦惟評隲舊聞,抨彈往迹,甫繙史略,即可成文,昔人所以有玩物喪志之譏,又有讀史令人心粗之慨也。

至於本朝諸儒,皆實事求是,有疑必審,有誤必訂,而非前人所可及。

如錢大昕之《廿二史考異》,王鳴盛之《十七史商搉》,趙翼之《廿二史劄記》,張熷之《讀史舉正》,洪頤煊之《諸史考異》,皆通校全史者也。

梁玉繩之《史記志疑》,錢大昭之《兩漢書辨疑》,沈欽韓之《兩漢書疏證》,梁章鉅之《三國志旁證》,趙紹祖之《新舊唐書互證》,施國祁之《金史詳校》,皆專考一史者也。

披郤導窾,莫不精深確當,讀史者宜奉為指南矣。

    王士祿擬改正史體

新城王士祿,文簡公士禎之兄弟行也。

嘗病二十一史冗駁乘舛,《三國志》並列為非,謂宜廢陳氏而用謝承《季漢書》,倣《晉書》例,列魏、吳為世家,去宋、齊、梁、陳、魏、北齊、周七書,而用李延壽南北二史,其宋、遼、金用柯維騏《宋史新編》,合之十二史,既正史體,復省煩複。

擬上書,不果。

又謂坊本《子貢詩傳》、《申公詩說》並偽書,李維正序行《津逮祕書》收之,皆誤也。

    趙甌北著廿二史劄記

趙翼撰《廿二史劄記》之初,自言不能研究經學,惟歷代史書事顯而義淺,便於流覽,於是取為日課。

有所得,輒記於別紙,有稗乘脞說與正史歧誤者,不敢遽記為得間之奇。

修史時此等記載,無不蒐入,史局棄而不取,必有難以徵信之處,今反據以駁正史,不免為有識者所譏。

錢大昕聞而贊之,謂為論古特識。

翼,字甌北,陽湖人。

    朱昭芑於史多撰述

太倉朱昭芑茂才明鎬,以不得志於有司,發憤攻古學。

每讀一書,輒手自勘讎,朱黃鉤貫,上自年經月緯,政因事革,下至方言物考,音義章句,無不通以訓故,參以稗家,攟摭補綴,穿窒疑,定紕繆,絲分縷析而後止。

長身修偉,負意氣,好持論,恢奇多聞,上下千百年若指諸掌,聽者驚悚莫敢奪。

於國事雖有論述,藏之篋,不示人。

馬遷、班、范三史考覈未竟,魏、晉以降,貫穿詳洽,所著之《書史異同》、《新舊異同》二書先成,其餘日鈔月撮,曰《史典》,曰《史幾》,曰《史略》,曰《史風》,曰《史游》,曰《史嘉》,曰《史芸》,曰《史異》,曰《史最》,曰《史俳》,曰《史鑒》,曰《史粲》,曰《史糾》,凡十有三種。

    史闕之增補

《史》、《漢》有表,而范書則無。

班氏有《藝文志》,而范氏、陳氏、歐陽氏及遼、金、元三史皆缺。

沈約《宋書》,紀、志、傳三體悉仿舊史,獨闕刑法、食貨二志,亦乖史裁。

三國、東晉、十六國疆域最為錯雜,而無志以別之,皆讀史者之所抱憾者也。

自有錢大昭之《後漢書補表》及《補續漢書藝文志》,侯康之《補三國藝文志》,顧懷三之《補五代史藝文志》,倪燦之《補遼金元藝文志》,郝懿行之《補宋書刑法》、《食貨》二志,洪亮吉之補三國、東晉、十六國各《疆域志》,闡幽決滯,抱墜拾遺,生於數千百年以下,追及數千百年以上之事,恍如掌上螺紋,洵非淺見寡聞者所能道矣。

    杭堇浦輯歷代藝文志

杭堇浦世駿曾輯歷代《藝文志》,歷數十載,成此鉅觀。

其子貧甚,不能給朝夕,因以半部質於揚州馬氏玉玲瓏館,半部質於杭州孫氏壽松堂。

在孫氏者,轉入徐印香舍人家,咸、同間,粵寇擾浙,遂不知流落何所。

    惠定宇有後漢書訓纂

惠定宇嘗病於揚州,醫言欲餌參。

定宇貧窘,不可得。

時歙人汪對琴比部棣亦僑居邗上,雅重定宇品學,慨然購上品紫團參持贈,值千金。

定宇病起,舉所撰《後漢書訓纂》初稿及繕本盡以貽之。

比部不欲攘美,什襲珍護,屢思梓行,而絀於力。

以同里陳氏喜藏書,因付以繕本,而自留原稿。

後桐鄉馮氏所刻《後漢書補註》,即此本也。

    舊五代史

世所流行之《舊五代史》,非薛居正纂輯之原書,蓋乾隆壬寅七月間,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搜集而成者。

據高宗御題,已云非薛史之舊,且復雜采《冊府元龜》、《太平御覽》、《通鑑考異》、《五代會要》、《契丹國志》、《北夢瑣言》、《東都事略》、《五代春秋》、《九國志》、《十國春秋》及宋人說部諸書以附益之,其非薛史之舊可知矣。

    劉鳳誥註五代史

劉侍郎鳳誥註《五代史》成,日嘔黑血如墨,未幾死。

趙文恪公慎畛嘗見其手寫殘稿於會稽顧氏,凡六冊,十二卷,稿用墨筆,塗註用丹黃筆,書為端楷,點畫皆遵《字典》。

    錢大昕著元史續編

錢大昕幼聰敏,過目成誦,凡天文、地理、經史、小學、算法,學無不精,所著《經史答問》數卷,暢發鄭、賈之奧。

又習蒙古語,故考覈金、元諸史及外藩諸地名,非他儒所及。

成親王言其在上齋時,質莊土嘗獲元代蒙古碑版,體製異今書,人皆不識,倩章嘉國師譯漢文。

會大昕過而見之,曰:

「章嘉故博學,然其譯為漢文,字句有誤者。

吾有收藏元時庫庫所譯漢文,可取而證之。

」歸寓取原文,章嘉所誤處畢見。

乃著《元史續編》,採擇精當。

而小學諸書翻切極詳,惟講論字學,株守許氏《說文》,排斥別解,取擇頗褊窄耳。

大昕,字辛楣,嘉定人。

    馬宛斯著繹史

鄒平馬驌宛斯著《繹史》百六十卷,自開闢訖秦亡,事蹟略備。

先著有《左傳事緯》十二卷,顧亭林見而亟稱之。

時人號為「馬三代」。

    章實齋為史學大宗

才、學、識三長,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難。

唐劉知幾《史通》揚榷古今,褒貶傳記,為千古不刊之書。

後之繼武者,當推會稽章學誠之《文史通義》。

命名仿《史通》,而《史德》、《史釋》諸篇,且為《史通》所未及。

《方志》之學,仿《春秋》、《檮杌》而成書。

《校讎》之篇,非揚雄、劉向、鄭樵不能勝任。

條分縷析,矩疊規重,多為前賢所未發,世所由推之為史學大宗也。

學誠,字實齋。

    章實齋得史裁

章實齋嘗修《永清縣志》,蘇州葉廷琯謂其思精體大,深得史裁。

如職官、選舉有表,年經事緯,先後不紊。

又有《士族表》,以澄流品而勸睦姻。

輿地、水道有圖,開方計里,形勢瞭如。

又有《建置圖》,但詳制度而略景物。

至於《列女傳》,尤極匠心為之,但有一節可書,片言為則,無不描摹謦欬,刻畫儀容,欲忍飲冰茹蘗之貞,特改列名注略之陋。

若夫闕訪有傳,防猥濫也,即以待參稽。

前志有傳,明淵源也,即以維廢墜。

其體裁皆足為後之修志家取法。

各序因志例而推論史例,更有發前人所未發者。

劉子玄《史通》一編,獨擅千古,實齋可謂繼聲矣。

王亮生言其所修《和州志》,體例較此又變而極精善,蓋志家固有因地制宜之道,非可以一格拘也。

    張孟劬著史微

錢塘張孟劬太守爾田竺於學,嘗撰《史微》一書,蓋為考鏡六藝諸子學術流別而作也。

古今言六藝諸子者夥矣,非便詞巧說,破碎大道,即憑虛任臆,詆為異端。

蓋自漢武帝廢黜百家,而先王官守之遺衰;自鄭康成混合今古文,而孔子垂世立教之微言絕。

暖暖姝姝,抱一先生之言以迄於今,雖以乾、嘉諸大儒考訂校讎之勤,苦志盡情,頭童齒豁,尚不識六藝諸子為何物,真莊生所謂「大惑終身不解」者也。

孟劬與其友孫益葊孝廉德謙同譚道廣平,即苦阮氏、王氏所彙刊之經解瑣屑餖飣,無當宏恉,嗣得章實齋《通義》,服膺之,乃於周秦學術之流別,稍有所窺見。

久之,讀太史公書,讀班孟堅書,無不迎刃而解,豁然貫通,一時之所創寤,殆若有天牖焉。

爰悉取六藝諸子之存於世者理而董之,倣劉知幾《史通》例,分為內外篇,都十萬餘言。

內篇為古人洗冤,為來學袪惑,本經立義,比次之學為多。

外篇發明天人之故,政教之原,越世高談,論斷之學為多。

名曰《史微》者,以六藝皆古史,而諸子又史之流裔也。

    高宗御製十全記

高宗自號十全老人,有《御製十全記》。

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降廓爾喀為二。

其內地之三藩叛亂,謂為么麽小醜,不屑數也。

    魏默深著聖武記

邵陽魏默深源之著《聖武記》也,龔定庵手書楹帖贈之,曰: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綜一代典,成一家言。

    孫之駸輯二曲野錄

乾隆時禁燬之書,晚近稍稍出現。

《二曲野錄》八卷,仁和孫之駸所輯也。

詳載明洪武戊申至崇禎甲申之遺聞軼事,而於災祥妖異之作,尤娓娓言之,故辭甚複雜。

其以甲子編年,又若寄陶淵明之旨趣焉。

惜無序跋,不克詳其本末也。

    陳湖輯荊駝逸史

今世所傳《嘉定屠城》、《揚州十日》等記,皆見之於《荊駝逸史》。

此書自《三朝野紀》至《平臺紀略》,凡五十種,四十八冊,編輯者稱陳湖進士,蓋當日書禁例嚴,故深自隱匿其名姓。

其序中詳述所由得之者,頗類怪誕。

序云:

「無夢園者,明宮詹陳文莊公之別墅也,其址在葑門東道橋之南。

中有荷池數畝,饒有園亭之趣,竹石之佳,柳暗花明之勝,至足樂也。

是時公嘗與周忠介、文文肅、姚文毅日相倡和於其間。

園故為陳氏世居,家多藏書,所刻書籍碑板多繫以無夢園者,公故有《無夢園文集》行於世。

聞諸故老傳云,書板多藏於茲園之四飛閣上。

迨入清朝,卉木廢,湖石圮,頹垣零落,已成荒園矣,即書籍碑板亦散失不復存。

壬癸之交,予寓居於園之水閣,敝廬數椽,足蔽風雨,晝耕夜誦,人事都絕。

庭陰有枯松一株,雖枝幹蜿蜒,而蕭然無復生意,命人劚而去之。

不數尺,下有石板,叩之鏗然有聲,啟視之,得銅櫃一具,不敢輕褻,疑其中有異物藏焉。

再拜稽首而開之,無他,乃殘書一束耳。

字跡潦草,復多漫漶。

讀書之暇,挑鐙細閱,俱係故國遺聞,約有數十種。

不忍散棄,爰錄而存之,用昭勸懲,以備正史所未逮,可與《天寶遺事》並垂不朽。

裒帙既成,命之曰《荊駝逸史》,藏之巾箱,以俟世之鴻博君子採擇,庶不負予之一片苦心爾。

    王白田為紫陽功臣

寶應王白田,名懋竑,編輯《朱子年譜》,去取精審,於年月先後尤齗齗,少壯精力專注一書,世稱為紫陽功臣不誣也。

白田性介澹,嘗謂友人曰:

「老屋三間,破書萬卷,平生志願於斯足焉。

    舊鈔貳臣傳

乾隆末,高宗勅廷臣撰錄《貳臣傳》,其書甚祕,凡二十卷,首錄諭旨五道,卷一為甲乙表,卷二至卷二十為列傳。

表分六等,以遇難殉節者入甲編上,著有勳績者入甲編中,著有勞績者入甲編下,無功績可紀者入乙編上,曾獲罪者入乙編中,首降流賊後投誠者入乙編下,各傳即視此以編次,蓋舊鈔國史館定本,異於湖南坊刻者也。

坊刻並作十二卷,漏載諭旨暨甲乙表,各傳先後雜糅,無復甲乙次序。

又如乙編上之馬光遠、左夢康、謝陞、金之俊、房可壯、王永吉、王鐸、梁雲構,乙編中之馮詮、謝啟光,乙編下之衞周祚,龔鼎孳、劉昌、高爾儼、張端、孫可望,共十六人,乾隆壬子奉特旨削諡,此本分繫各傳末,而坊刻亦均遺之。

    王壬秋著湘軍志

湖南王壬秋檢討闓運著《湘軍志》,敘湘軍之緣起與瑣事,雖表揚功績,而劣迹曾不少諱,於曾文且有微詞,皆直筆也。

湘軍將帥惡之,購其板,燬焉。

乃羣屬王定安別撰《湘軍記》,則皆諛頌之矣。

    劉薌林欲作淮軍志

貴池劉薌林觀察含芳嘗謂淮軍非始於李文忠,其官登萊青兵備道時,為人述淮軍之原委,欲作淮志,未果而卒。

    世宗有硃批諭旨

世宗勤於吏治,硃批諭旨,自雍正辛亥發刊至乾隆戊午蕆事者,雖有三百卷之多,然雍正十三年中,無日不自握丹毫,疇咨庶政,故硃批諭旨甚多,所發刊者不過十之三四。

其餘以事關軍國大計,當時未便發刊,均藏保和殿東西兩廡。

國朝史事,以康、雍、乾三朝為中堅。

而雍正時之振刷,尤為一代特色,故世宗手批,實為史材中最要之物也。

    朱東觀編明崇禎諸臣奏疏

朱東觀編《明崇禎時諸臣奏疏》一卷,高宗以為忠於所事,不足為罪,惟令改去「虜」「胡」「韃」等字。

    國初諸曹章奏

光緒庚子,甘肅燉煌石室寫經初見於世之時,法人伯希和取古代寶物。

是室湮沒於唐代,所藏皆唐以前物,學部令甘撫送京,遂由部設京師圖書館庋藏之,復購置書籍以益其不足,並奏請酌撥內府書籍,於是內府書稍稍傳布,然多殘缺重複之物。

中有諸曹章奏鈔本五冊,皆係順治甲申九月章奏也,而僅有吏、戶、禮三曹。

計禮曹章奏分上下兩冊,其上冊首頁署纂修官編修朱之錫、檢討李中白。

戶曹章奏一冊,署纂修官編修陳爌、李昌垣。

吏曹章奏上下兩冊,首不署名,知為吏曹者,亦就文義定之耳。

    何子貞著史漢地理合證

道、咸間,道州何子貞紹基以書名著於世,然其生平學問,專肆力《史》、《漢》。

罷官後,恆為各省大吏聘修通志,體例精嚴,撰述贍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